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及胸腔积液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并顽固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诊断正确,行胸膜粘连治疗,效果好.结论 纵隔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是一种特殊良性病变,合并顽固性胸腔积液极罕见,综合分析其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可以正确诊断,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肝内髓外造血组织增生的CT表现,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肝内髓外造血组织增生患者行腹部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进行影像学诊断,后经肝内病灶细针穿刺活检涂片分析并与影像学诊断结果进行印证。结果:CT对该病的诊断结果与病理穿刺诊断结果完全符合。结论:肝内髓外造血组织增生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通过结合病史及该病的特征性CT表现可以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绿色瘤是一种发展迅速、原因不明、侵犯造血组织的罕见恶性肿瘤。我科于2006年诊断肾脏绿色瘤1例,现报告如下,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1病例报告患者,男,41岁。因左侧腰背部疼痛1年余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背区绞痛,阵发性加剧,伴恶心,无呕吐,疼痛向会阴部放射。外院B超检查提示:左输尿管上段结石,右肾结石,右输尿管上段结石。曾多次碎石治疗,未能排出结石。专科检查:左侧腰背区稍饱满,双侧肋脊点、肋腰点压痛明显,双肾区叩击痛。  相似文献   

4.
5.
6.
炎性假瘤是一种脾脏良性增生性病变,多发生于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胃肠道,发生于脾脏者甚为罕见[1]且极难与其他脾脏瘤样病变相鉴别,且该病发病隐匿,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我们于临床中曾遇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病例资料 女,77岁。主因左腹部憋胀5年入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左上腹憋胀,可触及肿物,质韧、疼痛,无发热、皮肤及巩膜黄染,无反酸、胃灼热、恶心、呕吐、呕血,无腹痛、腹泻,未排柏油样便,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彩超检查示脾大,患者未重视,后左侧腹部憋胀逐渐加重,左上腹肿物(脾脏)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8.
1病例资料女,77岁。主因左腹部憋胀5年入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左上腹憋胀,可触及肿物,质韧、疼痛,无发热、皮肤及巩膜黄染,无反酸、胃灼热、恶心、呕吐、呕血,无腹痛、腹泻,未排柏油样便,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彩超检查示脾大,患者未重视,后左侧  相似文献   

9.
10.
1病例资料女,84岁。主因左颧部无痛性肿物半月入院。患者半月前发现左颧部有一黄豆大小肿物,无疼痛及明显不适,入院时已长至蚕豆大小。门诊以左颧肿物收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未见异常。专科检查:左侧颧部皮肤可见一肿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脏原发的乳头状肾透明细胞癌和梭形细胞肉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1例原发性肾脏乳头状肾透明细胞癌和梭形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及治疗随访情况。结果患者在笔者所在医院行右肾癌根治术、病理诊断为肾双原发恶性肿瘤(乳头状肾透明细胞癌和梭形细胞肉瘤)。行免疫治疗及生物反馈免疫化疗,门诊随访11个月无复发。结论原发性乳头状透明细胞癌和梭形细胞肉瘤少见,起病隐匿,无明显临床症状,一般以腰部疼痛为主,可伴肉眼血尿,但不易诊断,需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诊。根治性肾切除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措施,化疗对患者的生存期有一定的影响,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病例报告及文献分析探讨索拉非尼诱发的肝脏系统不良反应.方法:报告1例索拉非尼致患者胆红素升高的不良反应,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汇总后进行文献统计分析.结果:包括本文报告的索拉非尼诱发胆红素升高的病例,共有16篇文献(17个病例)纳入研究.17个病例中男性15名,女性2名,患者年龄为47~77岁(平均年龄63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脏尤文氏肉瘤的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诊治。方法:对2例肾脏尤文氏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1例为33岁男性,因"体检发现左肾肿物3d"入院,CT检查示左肾下极类圆形肿块,平扫中等密度,内见多个斑片低密度区,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明显,考虑肾癌,入院后行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另1例为55岁男性,因"反复镜下血尿2年余"入院,CT检查示左肾中部肾盂旁圆形肿块,平扫稍高密度,与肾实质分界欠清,增强扫描均匀强化,动脉期强化明显,考虑肾癌,MRI在T1W1呈等、稍低信号,T2W1呈混杂信号,考虑肾癌,入院后行经腰部肾癌根治术。结果: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肾脏尤文氏肉瘤,前1例术后长短周期交替进行化疗(短周期为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吡柔比星,每天一次,连续2d;长周期为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每天一次,连续6d),共行6个周期,周期间隔21d。化疗过程顺利,未行放疗。随访14个月,复查B超、CT等未见复发或转移。后1例术后患者及家属拒绝放疗、化疗,也不同意靶向治疗。随访3个月无复发或转移。结论:肾脏尤文氏肉瘤是一种临床罕见、来源于神经外胚层高度恶性软组织肿瘤,影像学上无特异性表现,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织检查,治疗上以手术切除加化疗、放疗为主,但预后不佳,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奥司他韦(oseltamivir)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播散,用于治疗成人和1岁以上儿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以及用于预防成人和13岁及以上青少年的甲型和乙型流感[1].奥司他韦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系统损害(呕吐、恶心、腹泻、腹痛)、神经系统紊乱(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Shprintzen-Goldberg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总结深圳市儿童医院诊断的1例Shprintzen-Goldberg综合征临床资料,并查阅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男,G2P2,足月顺产,无神经系统疾病家族史。孕产期正常,出生后肌张力低,目前运动发育落后,1岁,不会抬头,不会坐,不会爬,无抽搐。查体:特殊面容,长头畸形,前额突出,眼距增宽,浅眼眶,上腭狭窄,高颚弓,小下颌,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部查体未见异常,手指和脚趾细长。辅助检查:头颅MRI示双侧侧脑室增宽,略变形,以左侧侧脑室前角较显著,双侧脑室室管膜下囊肿,颅颈交界区枕骨大孔及下方椎管狭窄,椎管前后径约5 mm,颈髓呈受压表现。头颅CT提示颅缝早闭。心脏彩超提示房间隔左向右分流,大小约0.37 cm。染色体核型正常:46XY。全外显子测序提示:SKI基因c.100G>C突变,为错义突变。父母基因正常,为新发突变。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该变异初步判定为致病性变异。查阅文献,患儿符合Shprintzen-Goldberg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基因相符,突变位点既往未报道过,但该突变位点在基因的功能区,结合蛋白功能预测软件,考虑为致病变异,加上临床表现,考虑该诊断。此疾病在中文文献未见详细的报道,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外貌的发育异常,可合并多系统的损害,表现为智力低下,颅缝早闭,四肢细长为主,类似马凡综合征。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结论 发育落后+颅缝早闭+类似马凡综合征表现应该考虑Shprintzen-Goldberg综合征可能,及时颅骨三维CT检查及完善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早期干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是由先天发育、后天获得性因素或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于椎动脉颅内段和(或)基底动脉,致其显著扩张、延长、迂曲、成角移位,或压迫周围神经或组织所引起的临床症状,为一种少见且病因不清的脑血管变异病。本文报告收治的1例频发头晕,主要临床表现为后循环梗死,以小脑、延髓为主,经严格检查后诊断为VBD的病例诊治情况,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加深临床对桥本脑病的认识,提高临床诊出率。方法分析1例临床诊断为桥本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系统体征、实验室检查、电生理、影像学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神经系统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帕金森综合征和癫痫发作,脑脊液IgG合成率增高,头MRI颅内多发病灶,脑电图示慢波增多。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桥本脑病临床表现多样,还可伴随帕金森综合征,临床上对脑病患者应想到此病的可能性,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8.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性,85岁,半年前发现右肩部肿物,无疼痛、肿胀,未予重视.由于肿物进行性增大来院就诊.MRI表现:肿物位置较表浅,位于浅表肌肉间隙,大小为6.0 cm×7.2cm,分叶状,边界欠清;MRI平扫表现为等T1、长T2信号;MRI增强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囊状强化.手术所见右肩部肌肉间隙有一不规则肿物,呈分叶状,约6 cm×7 cm,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临床考虑为软组织肿瘤,最终行“右肩部肿物局部切除术”,标本送检病理科,诊断为黏液纤维肉瘤.后又因“右肩部肿物切除术后1个月,复发10天”再次就诊于本院,术后标本送检病理科.  相似文献   

19.
熊梅  骆志成 《安徽医药》2023,27(5):1015-1017
目的 报告1例合并甲状腺病变的嗜酸性筋膜炎(EF)病例,为今后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21年4月2日收治的1例合并甲状腺疾病的女性EF病例,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女,52岁。双肩关节皮肤肿痛2月,双前臂皮肤肿胀、僵硬1月,入院检查时发现甲状腺结节。双前臂“沟槽征”,双前臂核磁共振成像示筋膜炎症性改变,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55×109/L。甲状腺组织病理活检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综上诊断为EF、甲状腺恶性肿瘤(乳头状癌)、桥本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给予醋酸泼尼松片和甲氨蝶呤,3月后皮损基本痊愈;并行双侧甲状腺切除+左侧中央区清扫,随访3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EF可能作为系统性疾病的皮肤表现,遇到此类病人除积极筛查自身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相关疾病等常见合并症,也应该高度警惕实体肿瘤等少见合并症,早期识别各种潜在疾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分析胰岛素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结果 该例胰岛素瘤患者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血糖1.9~3.6 mmol/L,胰岛素释放指数>0.3;腹部超声检查示胰腺区低回声结节,腹部CT检查示胰腺占位;剖腹探查结合B型超声检查示胰腺体部有直径约2.1 cm×1.0 cm结节.结论 典型的临床表现、B超及CT薄层扫描结合胰岛素水平测定是诊断胰岛素瘤的有效方法,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