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1]。本研究是对自2008.5-2013.3本院收治的43例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P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相关体会,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43例PTE患者,男性22例,年龄45~80岁,平  相似文献   

2.
1998年以来,我们采用小剂量尿激酶(UK)2h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抗凝治疗肺血栓栓塞症(PTE)2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人类致残和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肺血栓栓塞(PTE)是一个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抗栓治疗则是肺血栓栓塞预防策略和抢救治疗的核心,其中抗凝治疗则是抗栓治疗的关键[2-4]。本文从抗凝药物、抗凝时机、疗程及长期抗凝治疗药物选择四方面介绍肺血栓栓塞的抗凝治疗。一、抗凝药物目前用于临床的抗凝治疗的药物主要有下列几类: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间接Ⅹa因子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需要抗凝治疗,然而对于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的房颤患者,其抗凝策略尚存在争议。华法林可以降低患者的血栓栓塞发生率,也会相应的增加出血风险。对于中低危患者目前倾向于阿司匹林替代华法林用于术后的抗凝治疗,而目前对于高危患者虽有新的争议,但是仍倾向于使用华法林。新的抗凝药物的上市可能取代华法林。  相似文献   

5.
肺血栓栓塞症抗凝药物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肝素 (UFH)以及华法林是肺血栓栓塞症 (PTE)抗凝治疗的传统药物 ,低分子量肝素(LMWH)与之比较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 ;新一代的抗凝药物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DTIs)水蛭素、选择性间接因子Xa抑制剂fondaparinux等有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但其疗效与安全性有待评价  相似文献   

6.
新型口服抗凝药正逐渐作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的一线抗凝治疗选择。然而新型口服抗凝药价格昂贵,不适用于孕妇、儿童、瓣膜病及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大多数患者仍需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被推荐用于系统性血栓、卒中、静脉血栓栓塞的防治。新型口服抗凝药时代如何优化华法林抗凝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2012年10月13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会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在第23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正式发布《华法林钠抗凝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长期抗凝治疗一直是临床中的重要问题。尽管新型抗凝药物研发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并已经或即将上市,但是华法林作为最经典的口服抗凝药物仍然是需要长期抗凝治疗患者的最常用药物。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会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的20多位专家制定并颁布本共识,以规范和推广华法林的使用,降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心房颤动住院患者华法林抗凝情况,初步探讨基层医院心房颤动患者的华法林治疗现状。方法选择2006年—2007年住院的心房颤动患者142例,全面收集患者血栓栓塞的高危因素、抗凝禁忌症,华法林的用法、用量,以及未用华法林的原因等。结果房颤患者总体接受抗栓治疗(华法林或阿司匹林)者85.28%,其中华法林治疗61.97%,〈65岁组华法林治疗66.19%,65岁~75岁组华法林治疗71.69%,〈75岁组华法林治疗仅16.67%;高危组华法林治疗71.3%,中危组华法林治疗46.7%,低危组华法林治疗为零。结论住院以房颤动患者总体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情况较好,但〉75岁高、中危的老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不足,加强医生对华法林抗凝的认识以及采用更方便安全有效的抗凝新药可能会进一步提高老年患者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9.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溶栓及抗凝治疗多中心临床分析   总被引:79,自引:0,他引:79  
目的 分析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溶栓和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患得的病史,浆确诊的127例急性PTE患者分为3组,A组患者予以尿激酶2万U/kg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2h滴完,溶栓结束后,每4h检测一次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或激活的全血凝固时间,待其恢复至基础值的1.5-2.0倍以内,开始予以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0.4ml,每12h一次,共7d,并重叠口服华法林4-5d,尔后单纯应用华法林,初使剂量为3mg,再根据国际标准化比率调整华法林剂量,直至INR达到2-3,B组患者只用尿激酶静脉溶栓而不同低分子量肝素抗凝,并口服华法林,尿激酶及华法林的用法同A组,C组患者予以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0.4ml,每12h一次,共7d,并重叠口服华法林,华法林的用法同A组,治疗前后以临床表现及核素肺灌注显像或CT或肺动脉造影检查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其疗效,结果 127例患者最常见的易患因素是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最为常见,其次是咳嗽,胸痛、咯血和晕厥。70例用尿激酶溶栓和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者,有效率为90.0%,有2例患者发生轻度出血;31例单用尿激酶溶栓者,有效率为77.4%,有1例患者发生轻度出血;26例单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者,有效率为61.5%,有1例患者发生轻度出血,尿激酶溶栓总有效率为86.1%,症状出现后1周内进行溶栓效果最好(92.7%),2周以上也有一定疗效(81.8%)。结论 联合应用尿激酶溶栓和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急性PTE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置换术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8~2.5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15年9月随访资料完整的单纯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471例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预期抗凝标准为INR1.8~2.5。结果随访期间发生抗凝相关事件,出血事件26例,血栓事件5例。结论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使用华法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门诊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方法 连续收集因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或肺栓塞、服用或曾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71例,其中正在服用华法林治疗患者(服药组)41例,已经停用华法林治疗患者(停药组)30例,分别采用贝克抑郁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其进行抑郁焦虑情况测评.结果 与停药组比较,服药组患者状态-特质焦虑评分明显升高(P<0.01).2组患者抑郁评分、男性与女性患者贝克抑郁量表、特质焦虑评分、状态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服用华法林抗凝的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焦虑程度明显高于停药患者,考虑主要与华法林抗凝治疗容易出现出血副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具有高风险血栓栓塞患者运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脑卒中的发生率及高龄患者(≥65岁)运用华法林的安全性.方法 观察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心内科住院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具有高风险血栓栓塞患者204例,按照是否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华法林抗凝,起始剂量为2.0 mg/d,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0~3.0之间),对照组常规治疗,未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年脑卒中发生率,其次将治疗组按照年龄是否≥65岁分为高龄组和低龄组,比较两组年出血率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 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组年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高龄患者与低龄患者的年出血率明显差异(P>0.05).结论 非瓣腊性心房勯动患者运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明显降低脑卒中发生率,且高龄患者运用适当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心房颤动致残或致死的主要并发症是缺血性卒中。抗凝治疗在心房颤动的卒中预防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多种口服抗凝药物被批准用于心房颤动患者以降低卒中风险。华法林是常用的经典抗凝药物,价格低廉,可降低血栓栓塞发生率,同时也会增加相应的出血风险,华法林个体化基因检测有望平衡血栓和出血风险,使治疗结果达到最优化。现就华法林个体化基因检测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于75岁的高龄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围导管消融期三种抗凝方案的安全有效性。方法选取2011年7月到2013年12月行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高龄(>75岁)房颤患者85例,术前常规华法林抗凝后经食管超声检查排除左心耳血栓,分为三组:传统抗凝组30例,消融前停用华法林,以低分子肝素桥接,术中用普通肝素抗凝,术后桥接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林过渡到单用华法林;华法林持续使用组32例,围消融期正常使用华法林,术中使用普通肝素抗凝;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组23例(达比加群组12例,利伐沙班组11例),术前、术中同传统抗凝组,术后4h开始服用达比加群或利伐沙班抗凝。比较三组抗凝方案围术期到术后3个月的出血和栓塞事件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结果传统抗凝组住院期间新发脑梗死1例,下肢血肿7例,假性动脉瘤1例,出院后3个月内内脏出血1例,小出血事件6例;华法林持续使用组院内下肢血肿4例,出院后3个月内小出血事件4例;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院内下肢血肿2例,出院后无小出血事件。结论高龄房颤患者行导管消融治疗,总体安全有效。与传统抗凝治疗方案对比,持续使用华法林方案或采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能进一步降低出血并发症风险,并未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华法林作为一线口服抗凝药广泛应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中,但如何安全有效地应用华法林并达到最佳抗凝效果,一直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对华法林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表明,华法林代谢和作用相关基因(CYP2C9、VKORC1、CYP4F2)的变异很大程度上影响华法林的治疗剂量,还可能与华法林的出血并发症密切相关。本文对上述基因变异与华法林的过度抗凝及出血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华法林的个体化抗凝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华法林是双香豆素类抗凝药,为口服的维生素K拮抗剂,临床上主要用于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置换术、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的抗凝治疗,是抗凝治疗的基石。但是由于其治疗窗较窄,且容易受性别、年龄、遗传、相关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明显的个体差异。近年来,国内外有研究表明,华法林基因多态性创建的剂量预测模型有助于华法林剂量调整并降低出血风险。本文将结合华法林相关基因多态性、剂量预测模型阐释华法林基因多态性与临床应用的最新研究  相似文献   

17.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长期抗凝治疗一直是临床中的重要问题。尽管新型抗凝药物研发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并已经或即将上市,但是华法林作为最古老的口服抗凝药物仍然是需要长期抗凝治疗患者的最常用药物,包括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心房颤动(房颤)血栓栓塞的预防、瓣膜病、人工瓣膜置换术和心腔内血栓形成等[1]。华法林在上述领域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证据,目前全球有数百万患者在使用华法林。非瓣膜病房颤研究荟萃分析显示[2],华法林可使卒中的相对危险度降低64%,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26%。但是,华法林在中国的使用率非常低,在房颤患者中不超过10%[3]。导致华法林在临床中治疗率较低的原因包括:治疗窗窄、剂量变异性大、与其他药物及食物相互作用、需要实验室监测等。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临床医生往往高估了华法林的出血危险,而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特殊的药理特性使得华法林的使用具有很多特殊性。国内临床医生对于如何应用华法林存在很多顾虑和误区,例如,如何选择适应证、平衡获益和风险、剂量的选择与调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异常升高的处理、如何处理与抗血小板药联合使用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等实际问题。为此,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与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制订了本共识,以推广和规范华法林的使用,降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华法林抗凝治疗过程中出血和血栓栓塞性不良反应并识别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观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1-04~2003-11抗栓门诊华法林使用大于4周患者的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事件分为小事件、严重事件和威胁生命或致命性事件,应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28例服用华法林患者,平均年龄67岁(25~83岁),34例(占26·6%)共发生41次出血事件,严重和致命性的血栓栓塞事件5例(占3·9%)。年龄、肝硬化与出血事件显著相关(P=0·040,P=0·014)。结论出血是华法林抗凝治疗最主要的不良反应,而年龄、肝硬化是出血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董超 《糖尿病之友》2012,(12):52-53
在应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时,还要注意到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华法林的抗凝强度。这种影响包括两方面,或者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或者抑制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前者使得出血风险增加,后者使得血栓不能避免。本文讲讲具体有哪些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王晓武  刘金成 《心脏杂志》2020,32(4):423-428
华法林是临床用于预防血栓栓塞的首选长效抗凝药物。然而长期低剂量或短期大剂量服用华法林会诱导冠状动脉和周围的脉管系统血管钙化,加重心房颤动患者及慢性肾病患者血管钙化程度,影响心血管功能,加重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有研究显示槲皮素、骨保护素可以通过干预Wnt/β-catenin、TG2/β-catenin、BMP2及EPA/MMP-9等信号通路减轻华法林诱导的血管钙化,但具体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因此,如何在保证华法林发挥抗凝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其诱导的血管钙化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开展华法林发挥抗凝效果的同时降低其诱导的血管钙化的相关研究,本文从华法林诱导血管钙化的临床现象、分子机制及潜在预防华法林诱导血管钙化的药物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合理使用华法林抗凝,降低其诱导血管钙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