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对焦虑和抑郁的关系、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和治疗,以及共病研究的意义和影响共病研究的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郁、焦虑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152例患者按照HAMD、HAMA评定结果及CC-MD-3诊断标准分为抑郁组、焦虑组、共病组和对照组,均检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并比较分析。结果:抑郁组、焦虑组和共病组的FBG、T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共病组的FBG高于焦虑组(P<0.05),共病组的TC高于对照组(P<0.05);抑郁组的TG高于焦虑组(P<0.05)。结论:抑郁症、焦虑症和抑郁焦虑共病均可导致糖脂代谢异常,且抑郁、焦虑可能从不同方面影响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3.
亢明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9):1268-1269
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共病(简称焦虑、抑郁共病),据WHO和美国Michingan大学流行病学调查,共病率达50%,C.Lindsay Devane报道85%的抑郁患者伴有焦虑症状,58%的患者一生有焦虑症的诊断。广泛性焦虑(GAD)在社区的患病率可高达60%~9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焦虑、抑郁和焦虑抑郁障碍共病的相关因素,阐明心理社会因素对焦虑、抑郁和焦虑抑郁障碍共病的影响,旨在寻求有效的护理对策,对患者实施早期心理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利用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艾森克个性问卷(EPQ)、防御方式问卷(DSQ)对57名患者进行调查评定,部分指标与国内常模或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1)抑郁、焦虑、共病组负性生活事件频度及生活事件总频度得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患者之间负性生活事件得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共病组、抑郁组、焦虑组社会支持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共病组社会支持分显著高于抑郁组,而与焦虑组无显著差别;(3)共病组存在家庭功能缺陷,但显著较抑郁组和焦虑组为轻;(4)抑郁组、焦虑组和共病组神经质得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3组之间的EPQ各因子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5)DSQ结果示,3组患者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得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抑郁组成熟防御机制均分低于共病组、焦虑组和正常组(P<0.05).结论 抑郁、焦虑和焦虑抑郁共病有着很多相似之处,都与心理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但又有各自的临床特点和表现形式,应针对其特点,有的放矢,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背景在当前的诊断分类标准中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是相互独立的两个疾病单元,但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均发现两者具有很高的共患率,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与单纯焦虑或抑郁障碍相比具有症状重、病程慢性化、社会功能损害重、自杀率高和预后差等特征.认识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临床现象学、心理社会因素和生化学的特征,对介入临床康复干预措施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目的探讨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临床现象学、心理社会因素和生化学的特征,以阐明它与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的关系. 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 单位两所大学医院的精神科. 对象 1999- 11/2000- 11在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住院的患者.按 DSM IV诊断标准收集 25例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共病组)、 30例主要抑郁症患者(抑郁组)、 14例广泛性焦虑障碍和 6例惊恐障碍患者(焦虑组). 方法对所有病例使用一般情况问卷、病史问卷、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生活事件量表( 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进行调查评定,并作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 5 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测定.上述指标进行三组间比较或与中国常模比较. 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情况、 HAMD,HAMA,LES,SSRS,EPQ的评定结果和血浆 5 羟色胺、 NE水平. 结果①共病组年龄 [(46.4± 9.2)岁 ]较抑郁组 [(37.4± 11.3)岁 ]和焦虑组 [(34.7± 7.4)岁 ]大、起病晚( P< 0.01).②共病组急性起病者( 13例)显著多于抑郁组( 9例)和焦虑组( 2例)( P< 0.01).③共病组的家族史( 8例)与抑郁组( 10例)相似( P >0.05).④共病组( 23例) 的自杀意念或行为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焦虑组( 6例)( P< 0.01).⑤共病组的 HAMD评分( 42.32± 7.26)显著高于抑郁组( 30.70± 7.69)和焦虑组( 22.20± 6.18)( P< 0.01).⑥共病组的 HAMA评分( 27.48± 7.23)显著高于抑郁组( 18.07± 6.20)和焦虑组( 23.00± 6.84)( P< 0.01).⑦共病组的起效时间 [(12.4± 7.5) d]与抑郁组 [(11.7± 8.0) d]和焦虑组 [(9.6± 6.7) d]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05);共病组的显效时间 [(52.2± 21.2) d]稍长于抑郁组 [(62.2± 17.1) d]( P >0.05),但显著长于焦虑组 [(32.9± 20.6) d]( P< 0.01).而共病组出院时的显效率( 92%)与抑郁组( 87%)和焦虑组( 85%)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05).⑧共病组的负性生活事件评分( 22.1± 15.7)与抑郁组( 26.7± 16.8)、焦虑组( 29.8± 19.6)差异无显著性( P >0.05).⑨共病组的社会支持分( 43.5± 7.9)显著高于抑郁组( 36.2± 8.5)( P< 0.01),而与焦虑组( 39.9± 9.3)差异无显著性( P >0.05).⑩共病组和抑郁组、焦虑组一样, EPQ的神经质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 P< 0.05~ 0.01). {11} 共病组存在着血浆单胺神经递质的异常,但与抑郁组、焦虑组均无显著差异( P >0.05). 结论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具有不同于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特征,但目前的证据尚不足以证明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是一种新的疾病单元.  相似文献   

6.
焦虑、抑郁和焦虑抑郁共病社会心理因素研究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3):3474-3477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和焦虑抑郁共病在整体护理影响因素中的心理社会因素,旨在为焦虑、抑郁和焦虑抑郁患者的整体护理有效实施提供可靠依据,对患者实施早期心理干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利用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艾森克个性问卷(EPQ)、防御方式问卷(DSQ)对61例患者进行调查评定,同时对60名医护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测评比较。结果抑郁组、焦虑组、共病组负性生活事件频度及生活事件总频度得分、社会支持得分、神经质得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病组社会支持分高于抑郁组,与焦虑组无差别;共病组存在家庭功能缺陷,但较抑郁组和焦虑组为轻;3组患者DSQ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得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抑郁、焦虑和焦虑抑郁一共病有着很多相似之处,都与心理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但又有各自的临床特点和表现形式,对抑郁、焦虑和焦虑抑郁共病在整体护理中心理社会因素实施护理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闫美英  张云  耿微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1):1153-1155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和焦虑抑郁障碍共病的相关因素,阐明生活事件对焦虑、抑郁和焦虑抑郁障碍共病的影响,旨在寻求有效的护理对策,对患者实施早期的心理干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利用生活事件量表(LES)对57名患者进行调查评定,部分指标与国内常模或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抑郁、焦虑、共病组负性生活事件频度及生活事件总频度得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患者之间负性生活事件得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抑郁、焦虑和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有着很多相似之处,都与生活事件有着密切的相关性,但又有各自的临床特点和表现形式,应针对其特点,有的放矢,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卒中后焦虑与抑郁共病(PSCAD)的发病率和相关因素,为卒中后焦虑、抑郁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30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卒中后焦虑抑郁共病及其相关因素的现状调查,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卒中后PSCAD发生率约为13.60%,卒中后焦虑、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有初发复发、经济收入、知识水平。结论卒中后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它的发生可能是社会心理学因素和神经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不安腿综合征(RLS)和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PLMD)与抑郁和焦虑的共病率很高。本文从病理机制、临床特征、诊断标准、与精神障碍共病、精神科药物对RLS和PLMD的影响及治疗等六个方面对RLS和PLMD进行了论述。进一步的系统研究以探索共病精神障碍,特别是焦虑和抑郁患者的RLS和PLMD的最优化治疗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舍曲林联合心理治疗治疗抑郁、焦虑障碍共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8例抑郁、焦虑障碍共病患者随机分为舍曲林联合心理治疗组和单用舍曲林治疗组各29例进行对照研究.疗程8w.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药物副作用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抗焦虑、抗抑郁起效均较对照组快(P〈0.05或0.01),抗焦虑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w末两组抗抑郁疗效相当。结论舍曲林联合心理治疗治疗抑郁、焦虑障碍共病起效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综合征的青少年焦虑和抑郁障碍的临床现象学、心理社会因素和生物学的特征,以阐明其与抑郁、焦虑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2001-11/2003-11在重庆医科大学心理卫生中心治疗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指南(DSM-IV)诊断标准的75例网络成瘾青少年患者,分为抑郁组、焦虑组、抑郁焦虑共病组,对所有病例使用一般情况问卷、病史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调查评定。上述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病组的生物学症状均较抑郁组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焦虑组在晨重夕轻的生物节律、早醒、体质量下降,性症状、记忆/注意障碍和自杀意念/行为的发生率上显著低于共病组(P<0.05~0.01),从HAMD和HAMA总分来看,共病组分别为(42.32±7.26),(27.48±7.23)分,均显著高于抑郁组犤(0.70±7.69),(18.07±6.20)分犦和焦虑组犤(22.20±6.18),(23.00±6.84)分犦(P<0.05或P<0.01),从因子分来看,焦虑组除躯体性焦虑外,其余各因子均与共病组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抑郁高于焦虑,抑郁焦虑共病比例较大。结论: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焦虑和抑郁障碍较为明显,需服用抗抑郁药的同时使用抗焦虑药物并加强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2.
背景:在当前的诊断分类标准中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是相互独立的两个疾病单元,但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均发现两者具有很高的共患率.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与单纯焦虑或抑郁障碍相比具有症状重、病程慢性化、社会功能损害重、自杀率高和预后差等特征。认识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临床现象学、心理社会因素和生化学的特征,对介入临床康复干预措施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目的:探讨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临床现象学、心理社会因素和生化学的特征,以阐明它与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的关系。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一对照,研究。单位:两所大学医院的精神科。对象:1999-11/2000-11在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住院的患者;按DSM—Ⅳ诊断标准收集25例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共病组)、30例主要抑郁症患者(抑郁组)、14例广泛性焦虑障碍和6例惊恐障碍患者(焦虑组)。方法:对所有病例使用一般情况问卷、病史问卷、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调查评定,并作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测定。上述指标进行三组间比较或与中国常模比较。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情况、HAMD,HAMA,LFS,SSRS,EPQ的评定结果和血浆5-羟色胺、NE水平。结果:(1)共病组年龄[(46.4&;#177;9.2)岁]较抑郁组[(374&;#177;11.3)岁]和焦虑组[(34.7&;#177;7.4)岁]大、起病晚(P&;lt;0.01)。(2)共病组急性起病者(13例)显著多于抑郁组(9例)和焦虑组(2例)(P&;lt;0.01)。(3)共病组的家族史(8例)与抑郁组(10例)相似(P&;gt;0.05)。(4)共病组(23例)的自杀意念或行为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焦虑组(6例)(P&;lt;0.01)。(5)共病组的HAMD评分(42.32&;#177;7.26)显著高于抑郁组(30.70&;#177;7.69)和焦虑组(22.20&;#177;6.18)(P&;lt;0.01)。(6)共病组的HAMA评分(27.48&;#177;7.23)显著高于抑郁组(18.07&;#177;6.20)和焦虑组(23.00&;#177;6.84)(P&;lt;0.01)。(7)共病组的起效时间[(12.4&;#177;7.5)d]与抑郁组[(11.7&;#177;8.0)d]和焦虑组[(9.6&;#177;6.7)d]的差异无显著性(P&;gt;0.05);共病组的显效时间[(52.2&;#177;21.2)d]稍长于抑郁组[(62.2&;#177;17.1)d](P&;gt;0.05),但显著长于焦虑组[(32.9&;#177;20.6)d](P&;lt;0.01)。而共病组出院时的显效率(92%)与抑郁组(87%)和焦虑组(85%)的差异无显著性(P&;gt;0.05)。(8)共病组的负性生活事件评分(22.1&;#177;15.7)与抑郁组(26.7&;#177;16.8)、焦虑组(29.8&;#177;19.6)差异无显著性(P&;gt;0.05)。(9)共病组的社会支持分(43.5&;#177;7.9)显著高于抑郁组(36.2&;#177;8.5)(P&;lt;0.01),而与焦虑组(39.9&;#177;9.3)差异无显著性(P&;gt;0.05)。(10)共病组和抑郁组、焦虑组一样,EPQ的神经质因子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lt;0.05~0.01)。(11)共病组存在着血浆单胺神经递质的异常,但与抑郁组、焦虑组均无显著差异(P&;gt;0.05)。结论: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具有不同于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特征,但目前的证据尚不足以证明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是一种新的疾病单元。  相似文献   

13.
张富松  黄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7):6615-6616
目的对盐酸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焦虑共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60例抑郁、焦虑共病患者随机分为文拉法辛缓释片组26例,帕罗西汀组34例。疗程8周。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两治疗组HAMA、HAMD的平均分均小于7分,减分率均在70%以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文拉辛缓片治疗抑郁、焦虑共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32例(抑郁组)、围绝经期抑郁焦虑共病患者30例(共病组)、围绝经期焦虑症患者50例(焦虑组)、围绝经期健康人85例(对照组)纳入研究;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各研究对象的临床症状。进一步根据入组时是否有消极观念、自杀行为的情况及HAMD评分第3项有关自杀内容评分≥2分,将抑郁组、共病组患者再分为消极亚组和非消极亚组。检测并比较所有研究对象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水平。结果:各组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抑郁组和共病组的FT3水平均明显低于焦虑组(P0.05)和对照组(P0.01);其他各组间FT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的FT4、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和共病组的消极亚组HAMD总分均显著大于非亚消极组(P0.01),而HAMA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和共病组的消极亚组和非消极亚组的血清FT3、FT4、TSH水平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抑郁组和共病组的消极亚组中,FT3水平与HAMD总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围绝经期抑郁症女性血清FT3水平相对下降,在具有自杀意念、行为等消极风险的人群中,FT3水平的下降与抑郁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原发性头痛与抑郁焦虑障碍共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评估.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105例门诊原发性头痛患者,分为共病组和非共病组,予以药物治疗并完成8周随访.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应用SF-12健康调查问卷及HIT-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并记录头痛持续时间、频率、疼痛程度.结果:抑郁焦虑障碍在高、低频率头痛发作组中的OR值为3.277,95%置信区间(1.48,7.27).治疗前共病组的精神健康部分评分(MCS-12)较非共病组低(P<0.01),HIT-6评分比非共病组高(P<0.01);治疗后两组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症状都较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后2周共病组的头痛发作频率下降较非共病组慢(P<0.05).结论:原发性头痛患者其头痛频率的增加与抑郁焦虑障碍共病密切相关.合并有抑郁焦虑使头痛患者生活质量差,症状缓解慢,治疗疗程长.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网络成瘾综合征者焦虑和抑郁及其共病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综合征的青少年焦虑和抑郁障碍的临床现象学、心理社会因素和生物学的特征,以阐明其与抑郁、焦虑障碍的关系。方法:收集2001-11/2003-11在重庆医科大学心理卫生中心治疗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指南(DSM-IV)诊断标准的75例网络成瘾青少年患者,分为抑郁组、焦虑组、抑郁焦虑共病组,对所有病例使用一般情况问卷、病史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调查评定。上述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病组的生物学症状均较抑郁组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焦虑组在晨重夕轻的生物节律、早醒、体质量下降,性症状、记忆/注意障碍和自杀意念/行为的发生率上显著低于共病组(P&;lt;0.05-0.01),从HAMD和HAMA总分来看,共病组分别为(42.32&;#177;7.26),(27.48&;#177;7.23)分,均显著高于抑郁组[(0.70&;#177;7.69),(18.07&;#177;6.20)分]和焦虑组[(22.20&;#177;6.18),(23.00&;#177;6.84)分](P&;lt;0.05或P&;lt;0.01),从因子分来看,焦虑组除躯体性焦虑外.其余各因子均与共病组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抑郁高于焦虑,抑郁焦虑共病比例较大。结论: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焦虑和抑郁障碍较为明显,需服用抗抑郁药的同时使用抗焦虑药物并加强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头痛门诊原发性头痛患者的抑郁焦虑共病情况。方法:使用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和7条目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对2012年10月8日至2012年12月29日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头痛门诊的原发性头痛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在225例头痛患者中,偏头痛为58例(25.8%),紧张型头痛为97例(43.1%),丛集性头痛为14例(6.2%),慢性每日头痛为56例(24.9%);头痛患者的抑郁和广泛性焦虑的检出率分别为37.8%和34.2%。慢性每日头痛出现抑郁和广泛性焦虑共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头痛(P<0.01,P=0.03)。结论:头痛专病门诊中原发性头痛的抑郁和广泛性焦虑患病比例高,和其他类型头痛相比,慢性每日头痛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共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孕妇产后住院期间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发生率并分析相关风险因素,为促进产后母婴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5~9月于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产科选取产妇为调查对象,调查工具选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修订版事件影响量表,问卷填写采用问卷星。结果共160例产妇接受调查,问卷有效率97.5%,产后抑郁发病率60.3%,状态焦虑发病率16.7%,特质焦虑发病率12.8%,PTSD发病率42.3%,抑郁共病状态焦虑发病率15.4%,抑郁共病特质焦虑发病率11.5%,抑郁共病PTSD为6.4%。孕产次数、居住状况、月收入及分娩预期疼痛与产后心理问题发生率相关。结论产妇住院期间心理问题较为普遍,医务人员应对此给予足够的关注并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支持,以利于维持和改善产妇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老年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共病患者与老年单纯抑郁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差异。方法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手册第四版(DSM-IV)的诊断标准,连续入组10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其中58例单纯抑郁症(抑郁症组),50例抑郁症和焦虑障碍共病(共病组)。选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量表对其生命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抑郁症组患者的躯体功能(PF)和社会功能(SF)因子分均高于共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95、3.69,P均<0.05)。抑郁症组HAMD和HAMA总分均低于共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69、-6.16,P均<0.05)。PF与SF呈正相关(r=0.52,P<0.05),与HAMD、HAMA呈负相关(r分别=-0.47、-0.47,P均<0.05);SF与HAMD、HAMA均呈负相关(r分别=-0.45、-0.45,P均<0.05)。结论老年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患者的生命质量下降,较单纯抑郁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更重,共病患者的生命质量与其抑郁焦虑症状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重性抑郁障碍与焦虑障碍共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MDD)和MDD共病焦虑障碍在临床特征、临床疗效、社会功能损害、治疗情况等方面的差别,阐明与焦虑障碍共病对MDD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来自2001-09/2002-12北京安定医院门诊及住院的部分患者,采用美国情神疾病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诊断标准,收集入组MDD患者71例,根据是否共病焦虑障碍把入组患者分为共病组和非共病组。对所有的患者在入组和3次随访时(第31、月、第6个月和1年时)均需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疾病严重程度量表(CGI)等量表的评估,最后对两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临床资料比较:在1年的随访中,根据HAMD总分及HAMD总分划分的抑郁程度以及疾病严重程度(CGI-SI)比例在两组的比较,共病组在病程的不同阶段临床症状均显著重于非共病组;社会功能:在1年的随访观察中,共病组的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与非病组做同期比较,均显著严重于非共病组(P&;lt;0.01);②临床疗效:根据两组HAMD总分减分率以及CGI-GI的比较,往3次随访中非共病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共病组;③MDD共病焦虑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HAMA分、焦虑躯体化因子、认识障碍因子、疾病严重程度、迟缓网子等变量是MDD共病焦虑障碍的显著影响因素除迟缓因子变量降低了两者共病的可能性外,其余变量均增加了两者共病的可能性。结论:①单纯MDD患者和MDD共病焦虑障碍患者在疾病严重程度、临床疗效、社会功能等多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2焦虑症状与抑郁症状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MDD和焦虑障碍的共病状态不是完全不同于单纯的、MDD状态共病焦虑障碍是比单纯MDD严重的一种临床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