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HV)引起的由鼠类携带和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我国重点防制的传染病之一.该市崆峒区自1985年首次发现该病后,1993-1994年出现第一个流行高峰期,1995年疫区扩展至6县、区,处于低发稳定期,2002年后发病地区缩小并稳定在3个县,但流行强度明显上升.近些年来,全省的HFRS整体上呈低水平流行,而在庄浪、华亭等县局部地区则呈快速上升趋势,使该市在全省的HFRS发病地区构成显著增高,由1985-1989年的34.09%、1990-2001年的35.64%骤升至2002-2003年的90.44%,显示出与全省其他疫区不同的流行特征.为及时掌握HFRS流行趋势和制定HFRS防制措施提供依据,现将该市2003年HFRS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绍兴市1966年—1998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悦 《医学动物防制》1999,15(8):414-417
为探讨绍兴市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发病动态和规律,对该市1966—1998年EHF疫情和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绍兴市1966—1998年EHF年发病率在0.29~82.61/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20.77/10万。发病水平以80年代最高,90年代平稳下降。EHF病例分布呈高度分散又相对集中,高发疫区相对局限。全市EHF的季节分布呈双峰型,与以往相比,秋冬峰病例在全年病例中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发病高峰推迟,且有消退趋势。黑线姬鼠、褐家鼠为本市EHF的主要宿主动物,疫区类型仍为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作者认为开展灭鼠和免疫接种是防制EHF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 80年代以来,我国流行性出血热(下简称EHF)发病急骤上升,是预防医学工作者极为关注的问题。我省1980年以后的患者,占1957~1986年病人总数的70%以上。为寻找原因,我们选择了本省高发区稳定疫点,即沿淮上游9个县市为调查对象,其县市数仅占全省发病县市数13.6%(9/66),但发病数则占73.2%。现对重疫区稳定疫点1962~1963年及1984~1985年EHF流行年度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宿主动物与传染源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特点,评价防治效果。方法对1975~2003年:EHF流行情况、防治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75~2003年累计发病9004例,平均发病率为37.60/10万,1985、1995年出现两次流行高峰,发病总体呈秋冬季单峰型,1985年以后呈冬春双高峰,发病农村高于城市,平原乡镇高于山区,男多于女(1.82:1),青壮年为多,占82.05%。结论采取疫苗接种、灭鼠等综合防治措施,能有效控制其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增城市2002-2006年狂犬病流行形势及预防控制效果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2-2006年增城市狂犬病疫情监测及现场调查资料,运用Excel2003软件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2002-2006年共发生狂犬病2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55/10万,病死率为100.0%。发病高峰在秋冬季,占总病例数的77.27%。男女性别比为2.1∶1,发病职业以农民为主,占68.18%。疫情首先在南部地区出现,随后逐步蔓延到中、北部地区,至2006年该市9个镇街中有8个镇街出现了病例。结论当前该市狂犬病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流行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流行性出血热(下简EHF)在我县的流行规律,给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现将富裕县1998~2002年EHF疫情资料分析如下。1流行动态:本县1998年前已有10年未发生EHF,1998年开始有新的病例发生,连续两年达到高峰,2001年开始下降,2003年后未有新发生病例。5年间共发生EHF14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72/10万。2地区分布:全县10个乡镇均有发病,但病例主要集中在富海、忠厚、二道湾、绍文等乡镇,其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78%(113/144),通过对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病例多呈高度散发状态,村子边缘户占52%,有边缘性特点。144例EHF中,农村与城镇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以圆形分布方法分析报告了临沂地区1984~1986年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季节分布。1984年EHF发病高峰时点在11月24~25日,1985年EHF发病高峰时点在11月29~30日,1986年EHF发病高峰时点在12月3~4日,与流行病学所描述的EHF季节分布相吻合。研究认为,当EHF流行曲线呈单峰时,用圆分布法分析其季节分布,可为流行高峰期提供较为确切的集中时点,有利于做好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广西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源地分布特征,揭示流行规律,根据全国EHF地理流行病学调查的统一方案,对广西EHF疫区类型、宿主动物种群组成及其携带EHFV 情况,于1985年至1986对EHF 人间流行和宿主动物传染源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9.
2004年1月,佳木斯市疾病控制中心发现该地区2003年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情急剧上升,大大超过历年发病水平,2003年全年发病589人,发病率为24.07/10万,比2002 年发病率上升了51.1%(2002年该地区发病388人,发病率为15.93/10万),一下跃居到黑龙江省十三个地市的EHF发病率排名的第三名。该情况引起了佳木斯市疾病控制中心的高度重视,他们收集到56份以临床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收治入院的患者血清,送省疾病控制中心病毒病防治所检测,进行血清复核。由于患者的血采集时期不祥,为保障检测的准确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一属新的布尼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国外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半个世纪以来,本病在欧洲、亚洲等17个国家流行。EHF在我国流行分布很广,除台湾外,其余省区有本病存在和流行。发病逐年增多,病死率高,是我国重点防治疾病之一。广西1982年发现和证实有EHF流行。1978年朝鲜李镐汪应用非疫区黑线姬鼠首先分离出朝鲜出血热(KHF)病毒1981年我国用非疫区黑线姬鼠和人肺癌传代细胞(A-549)分离出EHF病毒.从此EHF研究才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出特异性诊  相似文献   

11.
临沭县地处鲁东南部 ,为山东省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区之一。 1973年该县首次确定EHF病人后 ,每年都有病例发生。 90年代以来 ,疫情不断上升 ,疫区逐渐扩大 ,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为了解EHF在我县人间与鼠间流行情况 ,明确疫源地类型 ,为本病防治提供依据 ,我们根据临沭县 1992~ 2 0 0 1疫情资料及流行病学调查材料进行了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疫情资料来源 EHF发病及流行资料 (包括方案病例调查 ) ,由我站疫情室和防疫科提供。1.2 宿主动物及带毒率调查  1998~ 2 0 0 1年在EHF高发区…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症状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为了解EHF患者病后免疫的持续时间,对EHF重流行区的129名EHF病后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进行了检测。 (一)材料与方法 1.血清来源:血清来自我市EHF重疫区嵊县、新昌两县。经临床确诊,病后1~12年的EHF病例,共129份。 2.R_3株黑线姬鼠肺抗原片:由浙江省防疫站出血热研究室提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我市流行性出血热 (EHF)流行规律及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与灭鼠效果之间的关系。为有效的预防EHF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EHF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填写统一的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统计表 ,逐级上报市卫生防疫站 ,鼠密度用夹夜法调查。结果 :10年间共发生EHF患者 2 92例 ,男性占 6 7.81% ,女性占 32 .19% ;地区以乡镇最高 ,占 92 .12 % ;职业以农民最高 ,占 87.0 0 % ,呈高度散发 ;年龄以青壮年 (2 0~ 4 9岁 )最高 ,占 6 7.81% ;月份以 4月份最高 ,占 18.4 4 % ,其次为 1月份 ,占 14 .18% ;灭鼠用药 ,1994~ 1997年用急性药 ,1998~ 2 0 0 3年用慢性药 ;灭鼠率 ,1994 - 1997年较低 ,为 6 9.35 %~ 74 .2 0 % ,1998~ 2 0 0 3年较高 ,为 85 .2 0 %~ 95 .31% ;EHF发病率 ,自 1994 - 1997年逐年上升 ,1999年最高 ,自 1999~ 2 0 0 3年逐年下降。结论 :EHF患者有性别、年龄、地区、职业、月份的差别 ,其发病率的高低与灭鼠率的高低有关 ,高度重视和做好灭鼠工作 ,是预防EHF流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 1984年我们从疫区家猫体内检测到流行性出血热(EHF)特异性抗体,并从其肺组织中分离出EHF病毒。1985年以来,我们用EHF病毒人工感染家猫,探讨其排毒途径并通过流行病学及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家猫不仅是EHF的宿主动物,而且发现人工感染后的家猫,从尿、粪、唾液中均能排出病毒。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家猫在EHF的发生和流行中起到传染源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81年10月以来,河南省引起一次EHF的流行,波及开封地区的九个县(如登封巩县),后经证实为褐家鼠引起的轻型出血热。以后该市每年陆续有散在病例发生,至1984年,病人成倍增加。为了查清该市本病的宿主动物,主要传染源,评价病人  相似文献   

16.
齐齐哈尔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齐齐哈尔市1986-1998年13年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出血热全年均有发病,但以10月-次年的1月最多,占全年总发病数的94.81%,呈明显的冬峰;各年龄组的人群普通易感,但以青壮年多发,男女比例为1.3:1;疫区分布以农村为主,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及从事家务者发病率较高,占病例总数的67.42%及13.2%。  相似文献   

17.
为证实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地区常见的其他野生小型兽类能否被感染,我们先后对疫区猎获的野兔进行调查,从野兔体内检出了EHF抗原和抗体,证明野兔能自然感染。实验采用的野兔来源于湖北EHF疫区的咸宁、潜江等县。受试血清有EHF病人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在1∶5120~10,240;正常人血清;猎人血清。特异性抗原抗体分别为:EHFV HA_(1018)株鼠脑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高发疫区流行演变状况,掌握HFRS流行新动向.方法:根据莒县28年HFRS发病资料和鼠情监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莒县1975-2002年HFRS发病出现两次流行高峰,季节发病由秋冬单峰向-春、秋双峰-春季单峰演变.提示莒县有家鼠型疫源地存在可能.结论:莒县HFRS发病由1980年前姬鼠型向-以姬鼠型为主的混合型-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演变.  相似文献   

19.
<正> 疫区灭鼠可降低流行性出血热(EHF)发病率已有许多报告,但较少介绍具体做法及经验。河北省EHF疫情发展迅速,调查疫区住宅褐家鼠肺EHF病毒抗原检出率平均8.2%,最高达到31.3%,预示发病数将大幅度上升。1986年初,我们在邱县和临西县进行疫源地调查并大范围灭鼠,取得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20.
1985年秋,山东蒙阴县流行性出血热(EHF)暴发流行,从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发病400余例。由于该县是山东省家兔(长毛兔)重点养殖县,城乡居民饲养家兔者颇多,故有人怀疑此次暴发流行与养兔有关。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于1985年11月对该县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流行病学调查:对该县11月上、中旬经县医院诊断收治的117例EHF病人做个案调查。除一般项目外,着重了解:(1)病人与鼠类接触情况;(2)病人与家兔接触情况。对其中88人做配对调查,对照组为EHF病人陪人及内科、妇科的本县病人,既往无EHF病史,性别、职业与EHF病人相同,年龄相差5岁以内。 2.鼠类种群调查:在该县发病较多的桃墟乡选择2个自然村,采用夹夜法,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