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脉冲释药系统研发及其评价关注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脉冲释药系统的概念及基础 制剂学的剂型到目前为止通常分为五代:第一代为简单加工供口服与外用的膏丹丸散;第二代指片剂、胶囊、注射剂和气雾剂等;第三代主要包括缓控释制剂;第四代指靶向给药系统,而反映时辰生物学技术与生理节律同步的脉冲式给药,根据所接受的反馈信息自动调节释放药量的自调式给药系统,即在发病高峰时期在体内自动释药的给药系统称为第五代。  相似文献   

2.
单硝酸异山梨酯定时脉冲控释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制备单硝酸异山梨酯定时脉冲控释片(ISMN-5-PRT)并考察体外释药的影响因素和家犬体内药动学。方法采用压制包衣技术制备ISMN-5-PRT,考察体外影响因素、释药机理,并进行家犬体内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结果硬度、包衣层用量、溶出介质粘度对时滞影响显著。药物除少部分通过扩散释放外,主要是通过包衣层的不断溶蚀、破裂后释放。体外ISMN-5-PRT在约3h后开始释药,4h内释药大于80%;家犬体内定时脉冲释放片和普通片的Tmax分别为5.3±0.4、1.4±0.5h,Camx分别为288±47、302±69ng·ml-1,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1.5%±8.6%。结论ISMN-5-PRT在体内外均具有脉冲释药特征。  相似文献   

3.
脑靶向性药物经鼻腔给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楚蒙 《人民军医》2010,(3):219-220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众多物质如示踪剂、低分子药物、重金属、蛋白类药物等可经鼻给药进入脑内。经鼻腔给药具有吸收迅速、起效快、无肝脏首过效应、不良反应小、患者顺应性好等优点。现就经鼻腔给脑靶向性药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TDOS)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医药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和开发内容。TDDS具有以下特点:全身作用的药物经皮给药可以克服药物的肝脏首过效应,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有效解决药物在体内易失活导致生物利用度低及半衰期短等问题;而对于局部作用的药物,经皮给药则可提高局部的药物浓度,增强疗效,降低全身的药物不良反应;能长期维持稳定的给药速率和血药浓度,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分子杭肿瘤药物可以对药物的治疗剂量进行有效控制或控制药物在体内病灶部位选择性释放。能够增强药物有效利用率,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减少给药频率。生物可降解型分子载体,控制释放药物和生物可降解型高分子载体靶向药物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本文着重从抗肿瘤活性高分子和高分子载体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行踪述。  相似文献   

6.
盐酸维拉帕米脉冲释放片在人体内γ-闪烁扫描示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维拉帕米脉冲片的体内过程.方法通过γ-闪烁扫描示踪技术观察脉冲片在体内的崩解释放时间,确定制剂释放药物时所在位置.结果本研究制备的口服脉冲释放片在体内均实现了一定的脉冲控时效果.结论γ-闪烁扫描示踪技术是观察体内药物释放特征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7.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oralcolon-specific drugdeliverysystem,OCDDS),即通过药物传输系统,使药物口服后,在上消化道不释放,将药物输送至人体回盲部后开始崩解并释放出来,而在大肠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电离辐射产生的活性氧(ROS)和自由基攻击DNA、脂质、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造成机体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体内ROS主要来自线粒体,辐射造成线粒体损伤,使细胞内ROS持续增加。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由于靶向在线粒体释放,能够高效地消除辐射导致的线粒体内过量ROS,保护线粒体,降低电离辐射对细胞的损伤,被认为是一类有前景的辐射损伤防护药。近年来,文献报道了多种线粒体靶向给药系统,笔者主要分析了线粒体靶向给药系统的方法及其发展趋势以及在辐射防护上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9.
介入放射学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4,自引:0,他引:74  
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是用数学的方法,定量描述药物在体内过程中的动态则律的科学。60年代后期才开始用于指导临床用药。80年代,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开始用于研究和指导动脉内灌注治疗。由于介入放射学采用了许多新的给药途径、给药方法,其在药代动力学、药物毒性、副作用等诸方面都不同于传统的静脉途径给药。为提高介入治疗的疗效,减少副作用,实现剂量个体化,为临床拟订最佳给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和探索介入治疗的基础理论,许多作者对介入放射学中的药代动力学特点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一、研究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体外研究,一类为体内研究,前者多为研究缓释剂在模拟的  相似文献   

10.
生物粘附释药系统在腔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粘附释药系统作为一种新颖的药物释放系统,利用生物粘附聚合物与腔道粘膜间的生物粘附力,延长制剂在腔道内的滞留时间,控制制剂中药物的释放速度和释放量,使制剂产生最佳治疗效果。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将对该系统在腔道中的应用进行一定的介绍,内容主要包括作用机理、粘附材料、粘附释药系统粘附力与溶出度、常用剂型介绍及实际临床应用等。着重突出了该释药系统的临床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雌二醇埋植剂在家兔体内的释放过程,同时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将自制的雌二醇埋植剂植入家兔皮下,用RIA方法检测血清中雌二醇含量,并用3p87软件估算了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雌二醇埋植剂在家兔体内释放过程符合一房室模型,Cmax为327.43pg/mL,tmax为0.2421h。取出埋植剂后,血药浓度下降迅速,t1/2为19.33h,清除率为0.1218ml/h。结论用硅胶囊控制雌二醇在动物体内的缓慢释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放射性药物的给药途径、转运方式、体内分布和排出方式的描述,引进动力学参数,详细叙述了放射性药物给药后的生物归宿,并对影响其生物学分布和消除方式的诸多因素加以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3.
用国产胰岛素在54只新西兰大耳白家兔体内观察其经眼给药后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分子量约为6000的胰岛素滴眼后能有效地进入血液循环,体内药物动力学为开放性一级动力学一房室模型。消除半衰期为40-60min,与静脉注射相比,消除半衰期明显延长,达峰时间为20-50min。金属络合剂EDTA对胰岛素的经眼吸收有促进作用,经眼给药后体内药物的浓度呈现出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鼻腔给药吸收促进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鼻腔给药具有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给药方便,易于被患者接受等优点,尤其是为蛋白多肽类药物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非注射给药途径。药物鼻腔给药常需加入吸收促进剂以提高其吸收,本文参阅近期国内外文献对鼻腔给药吸收促进剂的作用机理、毒性及评价方法、增效减毒的方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载药脂肪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乳剂作为药物载体具有降低药物的毒性或刺激性、靶向性或淋巴系统分布性、提高药物溶解度、工艺与质量的可控性等优点,作为新型给药系统近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分类、制备工艺和给药途径上综述了载药脂肪乳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口腔粘膜粘附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口腔粘膜粘附给药系统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生物粘附给药系统,是近年来药剂学的研究热点,它利用粘附性的聚合物为载体,通过载体的生物粘附作用,延长制剂在口腔的滞留时间而发挥局部疗效和全身治疗作用,可以避免药物在胃肠道降解和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同时具有绥释和定位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口腔粘膜粘附给药制剂的现状及研究动态,对口腔粘附给药系统研究中的药物吸收特点、粘附剂的选择、剂型及发展趋向等进行了综述,为开展药物新剂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经皮吸收制剂(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TDDS)或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TTS)指经皮肤敷贴方式用药,药物由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液浓度,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一类制剂。它具有超越一般给药系统的独特优点,如绕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胃肠道的破坏;提供可预定和较长的作用时间,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提高疗效;减少给药次数、使用方便等,是现代药物制剂开发研究方向之一。中药经皮给药制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前药MC002在♀♂大鼠体内代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两组实验各设♀♂对照。♀♂SD大鼠静脉注射给予MC002 0.75 mg.kg-1,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全血样品,另♀♂SD大鼠静脉注射给予MC0020.75 mg.kg-1,于5、15、30、90 min后采集各组织样品。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后,LC-MS/MS方法测定,DAS2.0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MC002在♀♂大鼠体内均迅速转化为代谢产物PG490,♀♂大鼠的AUC分别为(8046.2±634.75)和(5604.0±1140.9)μg·min·L-1,CL分别为(0.089±0.01)和(0.128±0.02)L·min-1·kg-1,两组参数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鼠组织内浓度变化趋势相同,给药后5 min各组织药物浓度均达到最大值。结论 MC002在大鼠体内迅速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PG490,PG490在大鼠体内代谢呈现出较明显的性别差异,总体表现为♀大鼠血中药物暴露高,代谢慢。♀♂大鼠组织中药物浓度变化趋势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具有体内外相关性的鼻腔用昂丹司琼乳膏剂释放度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透皮吸收测定昂丹司琼乳膏剂的体外释放度,考察鸡蛋皮内膜、鱼鳔、人造膜等不同膜及转速对释放度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SD大鼠鼻腔给药后的血药浓度,通过Wagner-Nelson方程计算体内吸收速度.结果 不同透过膜对昂丹司琼乳膏剂的释放度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双氯芬酸钠脉冲释药微丸的体内过程。方法采用γ-闪烁显像示踪技术观察脉冲释药微丸在胃肠道转运和崩解释药的情况。结果本研究制备的口服脉冲释药微丸在人体内实现了3h时滞后的脉冲释药。结论双氯芬酸钠脉冲释药微丸在人体内具有脉冲释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