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他汀类也称3-羟基-3-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竞争性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早期过程中限速酶的活性,常用于治疗高血脂症,能显著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也可降低甘油三酯(TG)水平和轻度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减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冠心病高危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如死亡、心肌梗死、卒中  相似文献   

2.
赵旺  赵水平 《中南药学》2013,11(1):47-49
他汀类(statins)药物为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阻断甲羟戊酸的生成,不但能抑制胆固醇的合成,还能抑制甲羟戊酸途径中其他活性代谢物的合成,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调脂药物。大量的临床试验结果证实,他汀类药物不仅能大幅度降低胆固醇,还可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死亡等[1-3]。  相似文献   

3.
阿托伐他汀是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此药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HMG-CoA还原酶,阻断细胞内甲羟戊酸代谢途径,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1-2]。此药除具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作用外,还发现它具有抗炎、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激活、降低血液黏度、  相似文献   

4.
他汀类药(statins)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胆固醇在体内的生物合成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血浆中总胆固醇浓度。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他汀类药可能有助于改善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然而亦有研究发现他汀类药可能有导致患者认知障碍的风险[1]。由于他汀类药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一直具有重要的地位,重新认识他汀类药的安全性就非常有必要。本文将就他汀类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肖力  陈康宁 《中国新药杂志》2012,(11):1232-1236
他汀类药物可通过竞争性抑制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阻断胆固醇的合成。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卒中的发生与再发,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卒中已经成为继阿司匹林及降压药物治疗后最重要的临床进展。本文综述了他汀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进展,并分析了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1 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HMG -CoA)对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高度专一的竞争性抑制 ,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 (CH) ,使LDL受体合成增加 ,促使低密度脂蛋白 (LDL -ch)降解而降低血脂浓度 ;另外大剂量尚可降低血清TG水平。HMGL -CoA的发展类似于青霉素类抗生素 ,其发展进程可分为 3代 :第 1代为发酵方法土曲霉培养液中分离得到天然化合物 ,如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 ;第 2代是以人工对消旋体进行改造的半合成物 ;第 3代是全合成的化合物 ,如氟伐他汀、阿伐他汀、…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发的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还原酶是胆固醇合成酶系中的限速酶,他汀类药物通过对其抑制作用,使胆固醇的合成减少,使血浆和组织细胞内胆固醇浓度均降低,促进浓度依赖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活性提高,加速LDL的分解代谢,所以,它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1]和脑卒中[2]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同时,他汀类药物能够调节炎症过程,抑制炎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降低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本文将着重介绍它的抗炎特性.  相似文献   

8.
新型降酯药--罗伐他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伐他汀是一种全合成的具有高度肝选择性的新甲基羟戌二酰辅酶(HMG-CoA)还原酶抑制药。该药通过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含量,同时还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po)B的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及混合性高胆固醇血症等各种类型的血脂异常均有效,其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轻微。本文通过文献检索综述了罗伐他汀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及临床评价。  相似文献   

9.
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戴萍  金蜀蓉 《中国药房》2005,16(12):949-952
他汀类(Statins)药物是一类有效减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调脂药物[1,2],主要包括辛伐他汀、氟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西伐他汀、美伐他汀及阿伐他汀等,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于血脂紊乱的治疗.其共同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3-羟-3-甲戊二酯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胆固醇合成.该抑制作用主要发生在肝脏(25%的胆固醇在肝脏中合成).随着实验和临床的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不仅具有调脂作用,还具有许多非调脂作用,因此进一步研究将开发其药理作用,并扩大其应用范围.本文将就近年来有关他汀类药物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降血脂药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血脂患者的迅速增多刺激了降血脂药物的研究和开发。目前临床应用和处在研发阶段的降脂西药按其降脂机理和化学结构又可分为他汀类,烟酸类,贝特类,胆酸鳌合剂类,多烯类以及新型降脂药和各种复方制剂。现分别综述如下:1临床常用的降血脂药1.1他汀类又称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抑制剂,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疗效最好、深受广大医生和患者好评的降血脂药。该类药物选择性抑制HMG-CoA使肝脏胆固醇合成受阻,引起细胞内胆固醇减少,反馈性调节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活性,促进血浆中LDL-C的清除,降低血浆LDL的浓…  相似文献   

11.
他汀类药,即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一类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为主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大量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脂血症患者中长期应用他汀类药可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和其他血管性疾病(包括卒中)的风险。很多指南,尤其是2013年11月12日发布的,在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指导下,由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  相似文献   

12.
降脂药物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降低血脂治疗方法包括两大类:非药物性降脂治疗和药物性降脂治疗。前者包括饮食控制、血浆净化、外科手术和基因治疗等。采用药物使过高的血脂降至正常,效果肯定,患者易于接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脂药物大体上可分为5大类。 1 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 这类药物是细胞内胆固醇合成限速酶即 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调脂药,由于这类药物的英文名称均含有“statin”,故常简称为他汀类。他汀类通过抑制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CHD)的形成与血脂交换与代谢异常有密切的关系。冠心病血脂紊乱一般包括血清胆固醇(TC)升高,即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或甘油三脂(TC)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低。调脂药物治疗可明显减少CHD患者血管事件的发生,现就目前临床常用调脂药物使用及其注意事项作一阐述。1调脂药物1.1他汀类药物;在胆固醇合成过程中,3-羟-3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是一个限速酶,可产生下游产物-甲羟戊酸途径。他汀类药物是G-COA还原酶抑制剂,抑制甲羟戊酸的合成,临床上已做为常用的降脂药物,其不仅可以明显延缓和逆转动脉硬化,还具有保护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上市的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包括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阿伐他汀已成为当前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也被药理学界赞誉为“现代医学史上的奇迹”。因肝脏内胆固醇合成的限速环节是由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促成的,HMG—coA抑制剂能竞争性抑制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源酶,限制肝胆固醇(CH)的合成,肝内CH合成减少可导致细胞膜LDL更多地转运到肝内,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ch)、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水平,同时还增加胆汁酶的排泄,从而增加消耗肝内的胆固醇。此外,HMG-coA抑制剂还可刺激和引导肝细胞包表面LDL的受体数量增加,加快LDL-ch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h)的代谢。  相似文献   

15.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以及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以充分显示,纠正血脂异常有利于防治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目前已经使用的调脂药物的治疗靶点包括:①降低总胆固醇和(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抑制肠道内胆固醇吸收——胆酸螯合剂,依折麦布(ezetimibe);改变LDL结构和代谢——普罗布考。  相似文献   

16.
李湘平 《齐鲁药事》2002,21(3):27-29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预防冠心病的最好最安全的方法是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如多食用植物纤维素,少吃动物脂肪,每周至少锻炼3次,不吸烟等.如果严格遵守并长期坚持,这些方法的效果是明显的.然而,对于已患高胆固醇血症,特别是已经表现出冠心病症状(如心肌梗塞,急性心绞痛)的病人而言,他们的健康依赖于快速有效的降低已升高的血清总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水平,需要有较好耐受性和安全性药物进行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是慢性病,通常需要终生治疗,这就使降脂药的安全性成为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是药物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一般认为,其降脂机制为:(1)竞争性的抑制HMG-CoA还原酶,降低甲羟戊酸的形成,导致细胞内胆固醇减少;(2)加速肝细胞膜上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合成,促进血浆中LDL胆固醇清除率增加.目前世界医药市场上有6种他汀类药物:阿伐他汀(atorvastatin),西立伐他汀(cerivastatin,拜斯亭),氟伐他汀(fluvastatin,来适可),洛伐他汀(lovastatin,美降之),普伐他汀(pravastatin,普拉固)和辛伐他汀(simvastatin,舒降之).  相似文献   

17.
他汀类药物(statins)通过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还原酶,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的基本药物。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还存在着非胆固醇依赖的多效性,包括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促进血管新生,抗炎,抗氧化以及减轻血管和心肌重构等。本文就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他汀类药物的临床药理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他汀类药物(Statins),即3-羟-3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s),是一种新型降血脂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阻断甲羟戊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并影响机体的免疫及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血栓形成等病理生理过程.他汀类药物有降脂和非降脂两种效应,对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恶化、减少急性冠脉事件和心血管病死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类药物大多在肠道吸收,肝脏代谢,少数可直接经肾脏排泄.临床试验表明,他汀类药物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少.随着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病一、二级预防中的广泛应用,有必要系统地了解本类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和常见毒副作用,为此本文特作介绍.  相似文献   

19.
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汀类药物,即β-羟甲基戊二酰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公认的高效降脂药。其降脂作用是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胆固醇合成途径的限速酶),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液中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下降。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已经过大量临床试验证实。然而,他汀类药物的肌肉毒性副作用也呈现剂量相关性,包括肌病或横纹肌溶解症,在一些病例中这类毒性作用相当严重,已经证实这些毒性作用与他汀类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相关。基于以往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在联合服用其他药物后的他汀类药物的药动学改变,或者是推测当病人的他汀类药物代谢率降低或者相关转运体功能下降后,他汀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改变。为了尽可能地掌握药代动力学的改变规律和机理,我们需要与他汀类药物相关的代谢酶和转运体的信息。本文重点从遗传药理学的角度,综述了他汀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相关信息和理化特性,从而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影响他汀类药物药动学和药效学改变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3,(1):29
本刊讯2012年1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第51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醒医务人员和患者警惕他汀类药品血糖异常不良反应及与HIV蛋白酶抑制剂的相互作用。他汀类药物,即3-羟-3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为一类临床广泛使用的口服降脂药。主要作用为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达到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如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的目的。国内上市的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