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院使用注射用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情况及其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集到的80例使用中成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例注射用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女性比例(58.75%)略高于男性(41.25%),涉及药品16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可累及全身各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55.00%)。结论临床工作中应提高对注射用中成药不良反应的认识及加强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2008年度宁波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海雯 《中国药师》2010,13(1):124-126
目的:分析2008年宁波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基本情况,为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Excel电子表格形式下载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对有关数据进行适当转换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736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涉及抗感染药物3670份,中成药制剂695份。药品不良反应所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38.1%)、胃肠道系统(17.0%)、全身性损害(14.0%)、神经系统(11.1%)。4657例(76%)药品不良反应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881份(25.0%)。结论: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高发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药品使用管理极待加强.质量控制标准有待提高,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iDa)发生的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8年至2010年收集的38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采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89例报告中,60岁及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最大,有201例(占51.67%);女性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较男性高;涉及的药品中,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循环系统用药、抗微生物药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各占22.88%,22.88%,12.85%);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反应最多(28.79%);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5例(1.29%);好转303例,治愈8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循环系统用药、抗微生物药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点,临床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4.
661例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院2004~2008年的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报告表661例,对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所涉及的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级别等项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661例报告表中,男430例(65.05%),女231例(34.95%),6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191例(38.43%);涉及64种抗肿瘤药,涉及怀疑药物共计1145例次;居前3位的药物是顺铂(210例次)、氟尿嘧啶(135例次)、奥沙利铂(124例次);静脉注射给药1027例次(89.69%);涉及ADR临床症状共计1566例次,消化系统损害773例次(49.36%)居首位;发生新的、严重的ADR共242例,占36.61%。结论:收集整理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报告,定量分析、综合评价其基本信息,有助于促进抗肿瘤药临床合理应用,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0日收集到的77例ADR分别从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及患者年龄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7例ADR中,抗感染药46例(占59.74%)、中成药15例(占19.48%),静脉滴注引起的47例(占61.04%),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有42例(占54.54%)。结论: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同时加大对中成药监测,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宣教,对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陈振宇  董爱琴  李淑萍 《海峡药学》2011,23(12):255-256
回顾性分析2010年我区的420例ADR报告表,按患者性别、年龄、ADR的结果表现、给药途径等进行筛选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涉及药品以抗感染药占最多(其中左氧氟沙星占35例居首位),药品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产生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奉贤区中医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集到的14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占总数的62.8%(93例);其次为中成药,占总数的21.6%(32例)。静脉给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占95.9%(142例),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充分重视药品的不良反应,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管理力度,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成药不良反应(ADRS)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对2006~2008年我院发生的由中成药引起的ADRS94例进行分析,并调查了发生ADR的43种中成药说明书,将其ADR临床表现与说明书描述进行对比。结果:94例ADR报表涉及中成药43种,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53.01%),其次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的损害;43种中成药说明书仅有21种(48.88%)较明确标注了ADR情况;17种(39.51%)标注“尚不明确”:5种(11.61%)无不良反应项。结论: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不可忽视。中成药的说明书书写不规范。中成药ADR的监测对药品生产使用的规范化管理,促进中成药安全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214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3-2004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用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4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药品167种,不良反应231例次.引起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药物为抗感染药,共45种(73例次),其次为中药29种(50例次)和循环系统药19种(27例次).所累及的器官以皮肤及附件(149例次)最为常见,神经系统损害(57例次)居第2位.转归较好.结论:提示临床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用药,并加强合理用药监测,尽量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97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汇总2003年8月~2006年6月共97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引起ADR的药物以抗菌药物为主,占63.92%(62/97),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多见,占58.10%(61/105)。结论:加强ADR监测。可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23例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分布科室、引起ADR的药品种类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23例ADR报告涉及药品30类,中、西药品共43个品种.以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最多,共81例,占65.85%;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共116例,占94.31%;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1例,占41.46%).结论 医院应提倡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监测,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我院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青  李和生  陈斌  周鑫鑫 《安徽医药》2008,12(2):182-183
目的分类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状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Excel和手工筛选,对189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189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涉及药品123种,其中以抗感染药物居首,其次为化学药品,中成药;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56.8%,主要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和胃肠系统反应。结论静脉给药途径的ADR发生率较高,临床需要给予足够重视;合理使用抗菌类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掌握ADR监测工作现状,规避临床用药风险。方法:以Excel电子表格形式从国家ADR监测网络下载我院2007年12月1日-2008年11月30日ADR报告表,对有关数据进行适当转换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1份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抗肿瘤药和营养药;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全身性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40例(82.5%)ADR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新的、严重的报告共涉及22种药品。结论:应重视对新的、严重的ADR报告分析,及时筛选信号、展开调研、发布预警,形成有效信息流,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4.
168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评价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填写质量。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集到的168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涉及104种药品,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45.2%),其次是中药制剂(占25.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所占比例最大(占61.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8.6%);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有4例;绝大多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出现在用药61分钟至24小时内(112例);对症治疗52例,未进行特殊处理的60例。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总数偏少,报告表填写质量较差。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抗感染药、中药制剂的应用及静脉用药的给药方式是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其使用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5.
2006~2009年我院30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一般规律及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到的309例ADR,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程度、药品类型、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共有309种,抗生素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为205例(占66.34%);ADR可发生于人体各个系统,但主要为变态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严重,其次是神经系统损害;新的一般的ADR52例,新的严重的ADR1例。结论:医务人员在临床药品使用中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结合ADR发生特点,合理用药,从而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院药物不良反应(ADR)情况及特点,为药物的合理使用与安全警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利用全国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数据库检索出本院2012和2013年上报的1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并利用计算机对112例ADR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112例不良反应报告中,静脉滴注所致不良反应居首位(占46.43%),其次为口服(占40.18%);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占25.89%)、血液及其循环系统(占21.43%)和消化系统(占18.75%)为主;112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最多的药物是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21例)和注射用七叶皂苷钠(12例).结论:临床应加强对不良反应监测,增强合理用药意识,减少和避免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7.
689份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该地区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ADR)总体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促进中药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从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下载2007年深圳市各单位上报的ADR报告表,筛选出中药制剂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中药制剂ADR报告689份,涉及226个品种。31个中药注射剂品种导致ADR357例次(51.81%),绝大多数采用静脉滴注给药;161个口服制剂导致ADR276例次(40.06%)。ADR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反应等。新的ADR390例次(56.60%),严重的ADR较少。绝大多数ADR的转归良好。结论应加强对中药制剂特别是注射制剂ADR的监测,加强对中药制剂说明书ADR项的监管,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解淑琴  柯园  贾丹春 《安徽医药》2013,17(2):350-351
目的了解我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合理用药水平,提高监测报告的质量。方法对我市2009年争2011年上报的142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发生的原因、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42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医疗机构上报984例,药品零售店上报443例,药品生产企业报告数为零。抗感染药物引起的占47.93%,中成药及中药注射剂占22.56%;静脉给药引起占52.42%,口服药品占39.45%;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占37.63%。结论加强和重视药品不良反应在涉药单位的监测,注意抗感染药物与中成药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法,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9.
鉏瑛  杨阳 《淮海医药》2015,(3):240-241
目的:对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安全性风险评价。方法对我市2014年收集的12例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采用回顾性研究方式,用Excel电子表筛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资料12例报告中,50岁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最大,有6例(占50%);男性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高于女性;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全身性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道损害(各占33.3%,41.7%,25%);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2例(占16.7%);好转5例,痊愈7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使用风险在临床中可表现为各种不良反应,不当给药方法和联合用药对该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加强不良反应监测才能确保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熊锋  张惠黎 《广东药学》2013,(12):829-831
目的通过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的分析,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1~2012年收集到的216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6例ADR中,男性84例,女性132例,年龄1/2~90a,多发生于60a以上的人群(占31.9%),以静脉给药为主,156例(占72.2%);共涉及药物83种,抗菌药物发生例数最多,有71例(占32.9%);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和消化系统损害为主,分别占44.5%、19.4%。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