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并发症是否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药物的治疗产生影响.方法:选取1973年7月-2007年7月间的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包括年龄、性别、病因、合并症、电解质、心功能以及ACEI、β-受体阻滞剂、ARB等药物的应用情况.根据年代分为A(1973~)、B(1980~)、C(1990~)、D(2000~2007)共4组.结果:入选6602例次,男3 325例次(50.4%),女3277例次(49.6%).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肾功能不全、贫血在4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贫血等患者中的应用比例均高于无合并症者,并于最近年代中的应用比例增加.结论:在某种程度上,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贫血等合并症的存在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ACEI、ARB和β-受体阻滞剂机会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将1973年7月—2002年7月收治的慢性心衰住院病例按每10年分成3个亚组,对药物治疗变迁及其与病因、年龄、性别和心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共3060例次。平均年龄(61.15±14.73)岁。利尿剂、洋地黄制剂和硝酸酯为主要用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应用逐渐增加。而且以冠心病应用居多。利尿剂、硝酸酯类、ACEI、ARB、长效二氢吡啶钙拮抗剂及α、β-阻滞剂以60岁以上年龄组居多,应用ACEI者男性多于女性,β-阻滞剂应用无性别和年龄差异。ACEI和β-阻滞剂的使用率分别为59.7%和20.8%,停用率分别为5.2%和29.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的治疗药物以利尿剂、硝酸酯和洋地黄制剂为主;ACEI、β-阻滞剂的应用尚未达到ACC/AHA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所推荐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尿剂及洋地黄制剂在慢性心衰中的合理使用。方法:48例慢性心衰患者,在住院期间早期应用足量利尿剂和每日使用小剂量洋地黄静脉制剂1~2次,病情稳定后加用地高辛、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结果:住院患者临床症状缓解较快,左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心胸比例缩小明显。结论:早期足量使用利尿剂和小剂量洋地黄制剂治疗慢性心衰有效、安全、价格低廉。能较好改善临床症状,对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临床费用等有益。  相似文献   

4.
β受体阻滞剂在52例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脏病晚期常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下称心衰),传统的治疗方法如应用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等,虽然在短期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但是患者因心衰恶化的住院率及死亡率仍然较高。众多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可以改善左室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联合应用ACEI与β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所有参与实验患者使用利尿剂、洋地黄等进行强心、扩充血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及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相比对照组各项心功能指标明显较好,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加用ACEI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情况,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按照ACC/AHA慢性心衰分期法分为A、B、C、D等四个阶段.A阶段指存在有发展为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高度危险因素,但无心脏结构性改变,对于此期应控制易患因素:如戒烟、戒酒、减肥、运动、控制血糖及血压.B阶段指有心脏结构性改变,但从未出现心力衰竭症状,这个时期的治疗主要为防止心肌的进一步损伤.治疗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及β-受体阻滞剂.C阶段是指过去或目前有心衰症状,此期治疗原则是防止心肌损伤的恶化给予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制剂、醛固酮拮抗剂等药物治疗.D阶段指终末期心衰患者,该阶段治疗包括A、B、C阶段的所有治疗,还可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心室辅助泵、心脏移植等.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力衰竭1040例病因与治疗方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湖坤  陈纪平  陈锦武 《河北医药》2004,26(11):859-860
目的了解我院10年来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患者病因、药物治疗与转归的情况,为今后心衰病人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资料。方法对我院1993年至2003年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心衰病种主要是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高血压病;10年来住院期间治疗心衰的药物使用仍以利尿剂、硝酸酯类和洋地黄类为主;洋地黄使用率有下降,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醛固酮桔抗剂使用逐步上升。住院期间明显改善率逐渐递增,病死率明显递增,但明显高于同期心血管病病死率,心衰死亡占心血管病总病死率没有明显改变。结论10年来,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的主要病因从风心病演变为冠心病;住院心衰病人的用药仍以传统药物为主,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明显增加;心衰患者占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的比例没有下降,虽然心衰病死率下降,但其在心血管病中的死亡比率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8.
β-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病例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慢性心衰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入选1 238例,门诊病例427例,住院病历811例。临床诊断依次是冠心病(43.8%)、高血压性心脏病(16.7%)、风湿性心脏病(14.7%)、肺心病(8.8%)、扩张型心肌病(6.8%)等。入选病例心功能以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Ⅱ~Ⅳ级。治疗药物在应用硝酸酯类、利尿剂、洋地黄制剂的基础上应用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无性别和年龄差异。结论慢性心衰住院病例的治疗药物传统以利尿剂、硝酸酯制剂和洋地黄制剂等为主,随着临床研究的发展,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逐年增加,但仍未达到"指南"的要求,须不断更新治疗观念,使更多的心衰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9.
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药物之一。近年来,以死亡率作为主要观察终点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β-受体阻滞剂能够显著提高心脏功能,降低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及病死率^[1]。现将我院2003年以来心力衰竭患者在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洋地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随访观察再住院率和死亡率的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利尿剂对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预后影响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种类利尿剂对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整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1980年1月-2007年8月住院的心功能NYHAm、Ⅲ、Ⅳ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 860例,按照利尿剂使用与否及是否合用醛固酮拮抗剂分为未用利尿剂组(A组)、合用保钾利尿剂组(非保钾利尿剂与醛同酮拮抗剂合用,B组)及非保钾利尿剂组(C组).结果:C组与B组患者比较,各项临床特征及治疗药物基本相似.B组、C组与A组患者相比入院血钠水平偏低,血尿素氮、肌酐水平更高,心功能NYHA分级较差,提示病情较重.β-受体阻滞剂在c组应用率最低,洋地黄制剂在B组、C组的使用率明显高于A组(均P<0.05),其他药物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A组、B组,分别为15.1%、5.8%、6.9%(均P<0.01),B组患者病情虽然比A组严重,但2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非保钾利尿剂治疗基础上合用保钾利尿剂即醛同酮拮抗剂可以明显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