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33例上颌窦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患者采用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方式,18例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术后均接受6MV-X线放射治疗(60~70)Gy/(30~35)F/(6~7)W,对比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效果。结果:双径路鼻内镜手术+放疗组,5年生存率为45.4%。传统手术+放疗组,5年生存率为42.9%。两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径路鼻内镜手术可以彻底切除上颌窦癌,优点是创伤小,避免了面容损毁,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但有待于进一步开展大样本、随机分组、长期随访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筛窦腺样囊性癌患者的手术治疗原则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筛窦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筛窦腺样囊性癌病理类型 ,发生部位、范围与手术切除范围及预后的关联性。结果 :11例手术患者5年生存率63.6 % ,其中被认为高度恶性的3例实性型患者5年生存率为100 % ,而被认为低度恶性的8例小管型及筛状型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50 %。结论 :筛窦腺样囊性癌的部位及范围是决定手术切除范围及预后的主要根据 ,与分化程度或组织学类型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3.
综合治疗上颌窦鳞癌73例,五年生存率为33%。其中眶底骨壁及眶内容受侵42例,行眶内容切除12例,保留眶内容30例,两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25%和37%。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眶底骨壁受侵或未受侵均保留眶内容,两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37%和33%,差异亦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有眶底壁受侵的上颌窦癌,经术前放射后癌组织可发生显著退行性变,上颌窦癌根治手术中来切除眶底骨壁即能达到彻底切除肿瘤的情况下可以保留眶内容,对治疗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手术治疗上颌窦癌的疗效及可行性分析。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来本院手术治疗的35例上颌窦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常规综合组和鼻内镜综合组。常规综合组采取传统手术方式治疗,鼻内镜综合组采用鼻内镜辅助手术治疗,两组术后均接受6MV-X线放射治疗(60~70)Gy/(30~35)F/(6~7)W。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临床疗效,并进行鼻内镜辅助手术可行性分析。结果鼻内镜综合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6%(12/17)、56.3%(9/16),优于常规综合组的52.9%(9/17)、37.5%(6/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内镜综合组Ⅱ、Ⅲ、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50.0%、25.0%,高于常规综合组的60.0%、42.9%、0.0%;本组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远小于Ⅱ、Ⅲ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辅助手术可以彻底切除上颌窦癌,具有创伤小和避免面容损毁的特点,相比传统手术疗效和预后均有明显提高,并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40例上颌窦癌的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土芬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9):3015-3016
目的:探讨上颌窦癌的特殊护理.方法:对40例上颌窦癌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上颌窦癌患者无1例术后感染,顺利完成治疗康复出院.结论:术前、术后及放疗过程中特殊的护理措施可缩短疗程,避免术后感染,减轻放疗反应,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头颈癌的化学疗法有以下4种:新的辅助化疗 即手术前和照射前的化学疗法。其目的是(1)缩小肿瘤,提高手术和放疗效果;(2)根除微小转移灶,防止远隔转移。上颌窦癌首先应用顺铂(CDDP)加培洛霉素(PEP)动脉注射,继之与5-氟尿嘧啶(5-FU)动脉注射与照射并用,有些病例需上颌部分切除,上颌保存率为79%,10年生存者有71%保留了上颌,5年和10年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5)。目前欧美对喉癌及咽下部癌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放疗加NAC(CDDP+5-FU)与放疗组相比,喉保存率有所提高,但生存率没有明显改善。化疗与放疗同时并用 争光霉素、5-FU…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侧上颌窦病变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7年至2011年我科收治的67例单侧上颌窦病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其中67例患者均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66例上颌窦炎症、囊肿、息肉手术获得成功。1例为上颌窦腺样癌患者,经病理检查后建议患者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结论全面分析单侧上颌窦病变的病因,正确诊断单侧上颌窦病变并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单纯鼻内镜手术与鼻内镜联合纤维喉镜上颌窦囊肿摘除术在上颌窦囊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6例上颌窦囊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鼻内镜上颌窦囊肿摘除术,观察组给予鼻内镜联合纤维喉镜上颌窦囊肿摘除术,对两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7.67%、4.65%、6.9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6.05%、11.63%、16.2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颌窦囊肿患者中开展鼻内镜联合纤维喉镜上颌窦囊肿摘除术治疗效果显著,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时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处理与否对其疗效的影响程度.方法8 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清除中鼻道病变及异常结构不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对照组40例术中切除中鼻道病变及异常结构的同时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术后随访1年以上.结果窦口的开放率在不扩大和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分别为92.5%和75%,治疗组治愈率90%,对照组治愈率7 3%,两组病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手术中主要清除窦口周围异常结构及病变,上颌窦自然开口如无明显狭窄不必扩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甲硝唑联合林可霉素与庆大霉素联合地塞米松上颌窦注入治疗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 :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 10 8例 (16 7侧 ) ,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5 7例 (92侧 )中男性 2 6例 ,女性 31例 ,年龄 2 6a±s11a ,用氯化钠注射液及 0 .5 %甲硝唑反复清洗 ,最后林可霉素 0 .6 g经上颌窦穿刺注入 ,5~ 7d 1次 ,3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 5 1例 (75侧 )中男性 2 3例 ,女性 2 8例 ,年龄 2 6a± 9a ,用庆大霉素 80mg ,地塞米松 5mg作上颌窦穿刺注入 ,疗程同上。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8% ,对照组为 88% (P <0 .0 1)。结论 :甲硝唑联合林可霉素作上颌窦穿刺注入治疗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优于庆大霉素联合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11.
郭俊  王传永  郑翔鹏 《河北医药》2001,23(2):121-122
目的:探讨上颌窦置管治疗化脓性上颌窦炎的效果。方法:210例(268窦)化脓性上颌窦炎病人随机分为2组,置管组为上颌窦穿刺冲洗后置入硬膜导管并注药;对照组为常规上颌窦穿刺冲洗,在同样用药的情况下治疗观察。结果:置管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反应较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上颌窦置管注药治疗化脓性上颌窦炎是一种简便、易行、痛苦小、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上颌窦病变本文主要是指上颌窦炎症、上颌窦囊肿或息肉,不包括上颌窦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药物保守治疗/上颌窦根治术/功能性鼻内窥镜术3种治疗方法。本文通过3种不同进路(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张、下鼻道开窗、经尖牙窝进路)行内窥镜下治疗上颌窦病变,探讨最佳治疗方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9年以来门诊鼻科病人经X线或CT确诊为上颌窦病变(上颌窦炎症、上颌窦囊肿或息肉)85例,其中慢性上颌窦炎63例,上颌窦囊肿或息肉17例,上颌窦囊肿或息肉伴上颌窦炎5例。本组男性51例,女性34例。1·2手术方法:1·2·1麻醉:鼻腔用1%的卡因30 ml…  相似文献   

13.
曾选昭  陈玲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9):1325-1326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CNP)在上颌窦根治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0例,实验组按照CNP,以规范化的手段,为病人提供合理、到位、优质的护理服务,观察组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窦根治术病人实施CNP,可提高工作效率和病人满意度,可控制成本和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上颌窦窦口不同处理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 110例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A)组60例,清除中鼻道病变及异常结构,但不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对照(B)组50例,术中切除中鼻道病变及异常结构的同时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术后随访半年以上.结果 两组病例治愈率相仿(90.0% vs.80.0%) (P>0.05);A组上颌窦窦口瘢痕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3.3%vs.16.0%)(P<0.05).结论 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手术中主要清除窦口周围异常结构及病变;若上颌窦开口无明显狭窄,则不必扩大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采用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联合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联合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对20例经病理确诊的真菌性上颌窦炎进行手术治疗,并同期比较20例单纯采用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治疗经病理确诊的真菌性上颌窦炎。结果随访半年,治疗组20例全部治愈,对照组20例中有6例复发,再行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治愈。结论真菌性上颌窦炎属难治性鼻窦炎,采用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联合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对其综合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上颌窦病变治疗的传统手术方法是经唇龈沟内切口上颌窦根治术。该术式对病人的损伤较大,而且对上颌自然开口附近的病变不能彻底清除。我科采用鼻内镜下行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式治疗上颌窦病变,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1例,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24~68岁。上颌窦息肉10例(其中双侧上颌窦息肉5例),上颌窦囊肿18例,真菌病2例(其中双侧上颌窦霉菌病1例),内翻性乳头状病1例。术前均行鼻窦水平位及冠状位 CT 检查。全部病例未见骨质破坏。我们对所有病例先行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术中遇到不能完全清除的病变,则将中、下鼻道两个窗口融合成1个窗口,形成融合开窗术共1例(2侧)。1.2 仪器:采用德国 Storz 鼻内镜、鼻窦手术器械及电视显示、录像系统。1.3 手术方法:采用表面麻醉,如术中病人疼痛明显时加用强化麻醉,鼻腔黏膜及下鼻道黏膜表面麻醉3次。切除钩突,咬除筛泡。开放前组筛漏斗处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达上下径约8mm,前后径约10mm,窦周的息肉组织用切割器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联合上颌窦改良根治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58例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29例患者,手术方式:实验组采用改良上颌窦根治术联合鼻内镜上颌窦开放术,对照组为鼻内镜术,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愈25例,好转3例,无效1例,治愈率96.5%;对照组治愈18例,好转4例,无效7例,治愈率75.9%。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上颌窦根治术联合鼻内镜上颌窦开放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Caldwell-Luc进路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39例上颌窦病变.其中上颌窦息肉12例;复发性上颌窦、筛窦息肉9例;真菌性上颌窦炎7例;上颌窦囊肿5例;慢性上颌窦炎3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上颌窦炎性假瘤1例.结果 39例经6个月~3年的随访,治愈32例(82.1%),好转6例(15.4%),总有效率97.4%.结论 Caldwell-Luc进路联合鼻内镜治疗上颌窦病变,视野清楚,能彻底清除病变,减少了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鼻内镜手术联合下鼻道开窗双径路治疗上颌窦难治性病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40例上颌窦难治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双路径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从中鼻道扩大自然开口径路治疗。比较两组治愈率。结果治疗组上颌窦难治性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双路径治疗上颌窦难治性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16层螺旋CT在诊断上颌窦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诊断上颌窦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79例手术或临床随访证实上颌窦疾病患者用飞利浦brilliance16层螺旋CT按颌面部常规条件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组成像、容积成像技术、CT仿真内窥境等图像后处理,并由2位以上CT诊断医生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结果79例患者中,慢性炎性病变59例,良性病变4例,上颌窦癌2例,上颌窦外伤14例。16层螺旋CT定位诊断正确率为100%,定性诊断正确率89.87%。冠状位重组图像是观察上颌窦解剖结构、软组织、骨组织、病变的显示情况最佳成像方法。结论16层螺旋CT重建能提供上颌窦的空间关系信息,可作出定性定量诊断,临床应用价值大,有利于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