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生态制剂用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的营养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危急重症,而继发感染是急性胰腺炎患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目前普遍认为肠内细菌易位是导致胰腺感染的主要因素。应用微生态制剂调整肠内菌群构成,增加肠粘膜屏障作用是防治内源性感染有效而可行的方法。本综述了用微生态制剂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肠道微生态是人体中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在正常人的肠道内定植大量的细菌,它们不仅可以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而且与多种疾病有关。然而通过添加微生态制剂,可以明显改善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减少相关致癌代谢产物,同时可以改善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因此,使用微生态制剂无论对于健康人群还是疾病患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肠道菌群相关疾病进行微生态方面的研究进行初步总结,为较全面理解和推广微生态制剂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常人体肠道内定植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在调节肠道生理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饮食结构及环境变化导致的肠道菌群丰度及结构的改变,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探讨可能性致癌菌株与大肠癌发生的相关性,并通过添加微生态制剂调整肠道菌群结构,进而降低大肠癌发生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肠道微生态的生理学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其中涵盖组织架构发育、内分泌、新陈代谢、免疫功能、肠脑轴等,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全身炎性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57例SAP患者在人院48 h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被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28例和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组(EIN组)29例,分别进行相应的营养支持7d.入院时及营养后1、3、5、7 d分别检测外周血内毒素、TNF-α、IL-1β、IL-6、IL-10及单核细胞NF-κB活性,并统计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入院时EIN组内毒素、TNF-α、IL-1β、IL-6、IL-10及单核细胞NF-κB活性与P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后7 d,EIN组内毒素、TNF-α、IL-1β、IL-6、IL-10及单核细胞NF-κB活性分别为(2.70±O.13)ng/L、(30.13 4±8.12)ng,L、(20.17±8.04)ng,L、(36.43±8.24)ng,L、(86.45 ±14.54)ng/L、(70.4±3.2)%,均较PN组的(3.25±0.32)ndL、(313.42±144.35)ng/L、(155.29±32.78)ng/L、(324.15±31.47)ng/L、(472.72±48.55)ng/L、(88.4±5.3)%明显下降(P<0.05或<0.01).结论 早期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能有效减轻内毒素血症,减低NF-κB活性及细胞因子浓度,维持促抗炎反应平衡,改善患者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肠道微生态与新生儿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发展及新生儿疾病关系是近年研究热点之一。肠道菌群可影响新生儿膳食成分代谢消化等重要生理过程。因出生后所处环境、喂养方式等与足月儿不同,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肠道菌群定植和演变过程与足月儿存在差异。稳定的肠道菌群及完整的肠黏膜屏障可限制肠道致病菌生长,肠道菌群失调与多种新生儿疾病相关。因此,本文总结了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肠道菌群特征、影响因素及远期关联、干预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国内学者建立理论基础,提供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7.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危急重症,而继发感染是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目前普遍认为肠内细菌易位是导致胰腺感染的主要因素.应用微生态制剂调整肠内菌群构成,增加肠粘膜屏障作用是防治内源性感染有效而可行的方法.本文综述了用微生态制剂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体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肠道微生态辅助人体进行营养物质的转化与吸收并与多个组织、器官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利用宏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不同疾病人群的肠道微生态结构和特征进行分析表明,人体健康与肠道微生态存在密切而复杂的联系。在2型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结肠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诸多疾病中开展的菌群研究为其复杂机制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这些疾病的预防、预警、干预和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同时,这些实践又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对肠道微生态在人体健康中发挥作用的认知。  相似文献   

9.
急性腹泻与肠道菌群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肠道菌群变化的分析,为临床有效治疗急性腹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肠道菌群的培养、鉴定,将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腹泻病人肠道中厌氧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及需氧或兼性厌氧的、肠杆菌等肠道细菌和正常人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 0 1) ,但肠球菌差异未见显著性。一些腹泻病例中出现了沙雷菌、爱德华菌等致病菌占优势的现象。结论 急性腹泻时伴有菌群失调,而菌群失调又可以加重腹泻。作为肠道正常菌群之一的乳酸杆菌能否代替抗生素治疗腹泻,保持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腹症。分为轻型(水肿型)和重型(出血坏死型)两种,关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对于重症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已逐渐为大家所接受,手术只是处理胰腺感染等并发症,内科的药物治疗有了许多新的近展,但其最基本的治疗都是必须尽早的禁食、水以抑制胰液和胃酸的分泌,直到到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长期的禁食、水会造成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并发感染,因此近年来我们观察了经肠道高营养治疗急性胰腺炎。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8例病例来自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01-01~200…  相似文献   

11.
在每一个人的肠道内都有一大群微生物栖息,构成肠道内的正常菌群,总量可达1000克左右,占人体各部位正常菌群总量的78%以上。肠道内正常栖息的微生物,绝大多数对人体健康并无害处,反而是维持人体健康之必须。因为它们的存在可与人体细胞之间互换能量、互通代谢、互惠共生、传递信息。这些微生物所产生的酶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方法 将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66例S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分别接受肠内营养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情况.结果 经营养支持治疗后,研究组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的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率为24.2%(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5%(1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较单独全胃肠外营养支持能减少SAP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发生.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nutritional support ways on intestinal dysbacteriosi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Methods Sixty-six patients with SAP from January 2003 to June 2010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digits table,33 cases in each group,they were treated with enteral nutrition and total parenteral alimentation support treatment respectively and the incidence of intestinal dysbacteriosis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 In 7 - 10 d after the onset of SAP,the number of escherichia coli and enterococci in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number of bifidobacterium and lactobacillu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A total of 25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occurred intestinal dysbacteriosis,the total incidence was 37.9%,the incidence in study group was 24.2% (8/33) and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51.5%( 17/33 )](P < 0.05 ).Conclusion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treatment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testinal dysbacteriosis in patients with SAP,its efficacy is better than parenteral nutrition.  相似文献   

13.
<正>人体内和体表的微生物构成了微生物的群组,各菌群之间在某种程度上保持相对的平衡[1]。人的肠道建立始于生命最初1 000 d[2],肠道健康始于子宫[3],而婴儿期称为“肠道微生物发展的最好窗口期”,是建立肠道正常微生态的“关键时期”。婴儿肠道微生态健康的维持依赖于母亲口腔、呼吸道、消化道、阴道以及皮肤黏膜等处的微生物群[4-5],一旦母亲各菌群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则会增加其子代及其生命远期一些疾病的风险[5]。  相似文献   

14.
微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分支,是研究正常微生态群与其宿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的边缘科学。人体微生态学的许多基本规律是从消化系统微生态学研究得出的。胃肠道正常菌群参与了人体的生理、生化、病理、病理生理和药理过程。近年来,由于临床上一些治疗手段的应用,如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对于肥胖的治疗,已经开展了药物和手术治疗方法,但迄今仍未发现一种有效的专属于肥胖的治疗方法。最新研究表明,人类肥胖在一定程度上与肠道的组成和微生态形态有关。文章综述了肠道微生态与肥胖的关系,重点探讨了肠道微生态影响人类肥胖的主要机制,以期为国内外相关行业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困扰着全世界6%~20%的育龄期女性,但目前其具体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gut microbiota,GM)在PCOS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GM的变化与PCOS患者的代谢及临床参数相关,但具体的机理仍缺乏定论。本文就GM在PCOS发病中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探究GM与PCOS之间的关系,从而为PCO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方法 在湖南省某市募集200名0~6月龄婴儿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收集婴儿基本资料,采用经典的传统微生态培养方法,检测不同喂养方式婴儿肠道微生态主要组成成分。 结果 母乳喂养组婴儿粪便中乳酸杆菌[(4.906 2±0.689 6) vs. (4.383 4±0.439 2)CFU/g]、双歧杆菌[(7.644 9±0.535 3) vs. (7.438 2±0.359 4)CFU/g]和拟杆菌[(7.820 7±0.590 0)vs. (7.607 9±0.379 7)CFU/g]显著高于人工喂养组婴儿(P<0.05);其它指标(肠球菌、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葡萄球菌、其它肠杆菌、其它厌氧菌和其它需氧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母乳喂养婴儿肠道微生态优于人工喂养组婴儿。  相似文献   

18.
动物模型是认识和研究人类疾病的重要工具。为探讨胰腺炎的发病机制、病因、病理生理及治疗方法,已经建立了众多的活体胰腺炎动物模型。由于活体胰腺炎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容易控制、便于观测全身变化指标和利于治疗研究等优点,目前应用较广泛,正确选择动物模型是进行胰腺炎研究的基本条件之一。本研究探讨几种常用的胰腺炎动物模型,可使我们更加了解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结直肠手术后病人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32例结直肠中等以上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试验组病人于术后第3天给予肠内营养 双歧杆菌/嗜酸性乳杆菌/粪链球菌(菌品名:金双歧),每天2次,每次4片,直至出院.对照组只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病人术前及术后4~8 d的胃肠道症状、生命体征、粪便性状及量和菌群比例等. 结果:①胃肠道症状:两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肠鸣音恢复等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总腹胀天数、总腹痛天数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腹泻及腹泻评分:两组病人在术后第6天腹泻例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腹泻天数、总腹泻人数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病人腹泻评分在术后第6天有显著性意义.③菌群比例:试验组病人菌群比例(杆菌/球菌)术后3次均比对照组高,术后第2次监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在结直肠术后病人中,应用肠道微生态制剂可改善病人胃肠道症状、减轻腹泻严重程度和纠正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20.
肠道微生态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微生态系统是由肠道菌群及其所寄居的肠道环境所组成,该系统的平衡对维持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找到一个能全面地评价肠道微生态状况的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就目前已报道的对于肠道菌群、肠黏膜通透性、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和肠道免疫指标的主要评价方法进行综述和总结,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