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危急重症,而继发感染是急性胰腺炎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目前普遍认为肠内细菌易位是导致胰腺感染的主要因素.应用微生态制剂调整肠内菌群构成,增加肠粘膜屏障作用是防治内源性感染有效而可行的方法.本文综述了用微生态制剂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微生态制剂用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的营养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危急重症,而继发感染是急性胰腺炎患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目前普遍认为肠内细菌易位是导致胰腺感染的主要因素。应用微生态制剂调整肠内菌群构成,增加肠粘膜屏障作用是防治内源性感染有效而可行的方法。本综述了用微生态制剂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婴幼儿湿疹的防治进展,为其后续研究和临床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分析近10年基础和临床研究,综述肠道菌群与湿疹的关系以及肠道微生态制剂补充对婴幼儿湿疹的防治作用。结果 婴幼儿湿疹与肠道微生态和黏膜免疫应答系统发育尚未健全,对致敏原易感有关。肠道微生态制剂补通过补充益生菌和/或益生元,调整肠道菌群结构和宿主免疫平衡,修复微生物屏障,是预防和治疗婴幼儿湿疹的重要途径。结论 婴幼儿湿疹与肠道微生态及黏膜免疫系统未发育成熟有关,补充微生态制剂是其防治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急性胰腺炎肠道功能障碍病情危重,可导致多个脏器出现功能障碍,危急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现对急性胰腺炎肠道功能障碍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加以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产生并伴随一系列基因突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由于大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对其病因学的研究成为目前的热点。其中,肠道内微生态的失衡致肠癌的作用已经受到研究者的重点关注。本文通过探讨肠道微生态在大肠癌形成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研究牛链球菌、梭形杆菌属、脆弱拟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及幽门螺旋杆菌等多种菌群在大肠癌发展中可能的作用及其机制,为全面理解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微生态的作用、寻找可能的特异性致癌菌群及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屎肠球菌二联活菌制剂(商品名:美常安)对急性肝衰竭(AHF)大鼠肠道微生态失调的调节作用。方法:用D-氨基半乳糖(D-gal)1.2 g/kg腹腔注射制成AHF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分别检测肠道菌群变化和内毒素含量。结果:经过美常安治疗2周后,大鼠肠道内有益菌含量明显上升,有害菌含量下降,肠道菌群比例恢复正常,血中内毒素含量降低。结论:美常安通过对AHF大鼠肠道微生态失调的直接调节作用,间接的起到了保肝护肝的作用,对于AHF疾病的本身也起到了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乳酸杆菌与阴道微生态在治疗阴道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金红 《工企医刊》2011,24(3):18-20
目的 讨论乳酸杆菌在治疗阴道炎中的作用.方法 分析各种阴道炎的发病机制,对比传统治疗方法与微生态疗法的疗效.结果 二者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微生态疗法没有抗菌药物固有的耐药性,并能恢复阴道乳酸杆菌优势,恢复阴道正常菌群,且复发率低.结论 不同阴道病变发病是由于不同因素引起阴道微生态失衡所致,调理阴道微生态平衡是治疗阴道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高糖高脂饮食、肠道菌群失调与哮喘三者关系,为防治哮喘提供新思路。方法 以“高糖高脂饮食”、“肠道菌群失调”、“哮喘”和“短链脂肪酸”作为CNKI数据库检索词;以“high-sucrose diet”、“high-fat diet”、“gut microbiota”、“asthma”和“short-chain fatty acids”作为PubMed数据库检索词,参考文献50篇。结果 肠道微生态失衡是导致免疫失调与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而高糖高脂饮食模式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其代谢物短链脂肪酸水平在哮喘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 高糖高脂饮食、肠道菌群失调与哮喘发病密切相关。而饮食、益生菌干预在纠正肠道微生态失衡及防治哮喘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未来还需更深入的研究在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作用途径中探索哮喘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微生态制剂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评价(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剖析微生态制剂类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以及在儿科的临床应用现状,旨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方法:综述国内外近期医药学文献.结果: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微生态制剂为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美好的发展前景.结论:从微生态学角度看,腹泻的原因是肠道菌群失去平衡,而维持和调整肠道微生物平衡是防治小儿腹泻的根本.所以微生态制剂在小儿腹泻的治疗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黄芪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菌群失调的调整作用。方法:采用TNBS/乙醇液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用黄芪多糖进行调整性治疗,针对治疗前后大鼠肠道菌群、肠道内乙酸含量、肝脏细菌易位数量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应用TNBS/乙醇液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是成功的,黄芪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微生态失调具有很好的调整作用,黄芪多糖治疗7 d后,大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含量明显上升,肠球菌、肠杆菌含量下降,大鼠肠道菌群比例恢复正常,大鼠结肠内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升高,肝脏细菌易位得到有效地控制。结论:黄芪多糖具有调整肠道微生态失调的作用,是理想的微生态调节剂,而且其作用优于丽珠肠乐。  相似文献   

11.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期一种极为严重的获得性胃肠道疾病,尤其多见于早产儿。因其发病率、死亡率以及预后不良风险较高,多年来一直备受关注,但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有较多的研究指出肠道微生态失调与该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而益生菌作为一种调节肠道微生态的生物制剂逐渐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就新生儿肠道菌群特点及益生菌在预防早产儿NEC的相关研究热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CAD)的患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CAD的发病机制显著相关。肠道菌群失调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能够介导炎症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在CAD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对肠道菌群与CAD发病相关机制研究进展的阐述,为CAD的临床治疗和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不依赖培养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和下呼吸道标本采集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对呼吸道微生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大量研究已经发现呼吸道微生态与各种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并提示呼吸道菌群在呼吸道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研究上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呼吸道微生态研究方法、健康人体呼吸道微生态、呼吸道微生态与呼吸道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开始肠道菌群定植,这一关键过程若被中断或延迟,均可能导致其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导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肠道菌群失调(数量与种类失调)在新生儿NE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迄今尚未阐明。最新研究发现,新生儿NEC发病前,机体肠道肠杆菌科菌群、梭状芽孢杆菌富集,而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细菌数量均减少,这些肠道菌群数量与种类失调,可能在新生儿NEC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拟就新生儿肠道菌群特点、肠道菌群失调与新生儿NEC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肠道健康成为热门话题.怎么理解肠道微生态?孕妈妈要不要补充益生菌?如何补充呢? 肠道微生物数量巨大,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动态性的特点.大量研究表明,胃肠道微生态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且大脑和肠道之间存在双向交流机制.简单地说,行为上的改变会导致胃肠道疾病和功能紊乱,肠道菌群紊乱可引起各个系统的疾病,早期干预尤为...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人体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肠道微生态辅助人体进行营养物质的转化与吸收并与多个组织、器官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利用宏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不同疾病人群的肠道微生态结构和特征进行分析表明,人体健康与肠道微生态存在密切而复杂的联系。在2型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结肠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诸多疾病中开展的菌群研究为其复杂机制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这些疾病的预防、预警、干预和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同时,这些实践又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对肠道微生态在人体健康中发挥作用的认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直肠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微生态制剂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结直肠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微生态组和对照组各25例,术后对照组常规处理,微生态组给予三联活菌制剂口服治疗,采用细菌DNA PCR分析定量肠道细菌量,检测血浆D-乳酸和尿L/M水平,对比手术前后肠道菌群变化和肠道屏障功能.结果:术后10天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显著降低,而微生态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大肠杆菌、粪肠球菌显著升高,微生态组显著低于对照组,B/E呈显著倒置,对照组倒置更为显著(P值<0.05);术后60天,微生态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量及B/E基本恢复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显著低于术前(P值<0.05).术后1天血浆D-乳酸和尿L/M水平显著升高(P值<0.05),术后10天两组血浆D-乳酸和尿L/M水平均回落,微生态组回落较对照组显著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肠道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显著减少,大肠杆菌和粪肠球菌显著增加,肠道菌群严重失调,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微生态制剂治疗有助重建肠道菌群平衡,恢复肠道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8.
呼吸道微生物组学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吸烟、肠道菌群与呼吸道微生态之间有关联。呼吸道菌群是决定呼吸道健康与否的关键因素,健康和疾病人体呼吸道微生态环境及菌群的构成有差异。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呼吸道微生物组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健康和疾病状态下呼吸道微生物组学的差异及呼吸道、肠道微生态与呼吸系统疾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白血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感染并发症是临床白血病顺利治疗的主要障碍。白血病本身肿瘤特点和高强度化学治疗导致肠道屏障完整性损伤,肠道菌群易位是血流感染(BSI)的重要原因。实验室证实的黏膜屏障损伤所致血流感染(MBI-LCBI)是急性白血病患者BSI的重要组成,但相关研究非常有限。本文通过文献分析,综述黏膜屏障损伤、细菌易位,以及MBI-LCBI定义、诊断、流行情况, 分析肠道微生态调节黏膜屏障完整性及MBI-LCBI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化学治疗介导黏膜炎及MBI-LCBI的防治及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肠道微生态是人体中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在正常人的肠道内定植大量的细菌,它们不仅可以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而且与多种疾病有关。然而通过添加微生态制剂,可以明显改善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减少相关致癌代谢产物,同时可以改善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因此,使用微生态制剂无论对于健康人群还是疾病患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肠道菌群相关疾病进行微生态方面的研究进行初步总结,为较全面理解和推广微生态制剂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