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畸形是主动脉瓣畸形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瓣膜发育异常.目前,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治疗中、高风险BAV患者的重要方法,但一些围术期因素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对TAVR治疗BAV畸形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分析,希望为提高患者的预后提供更多方法.  相似文献   

2.
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患者常合并冠状动脉疾病(CAD),此外,TAVR术中可能存在冠状动脉闭塞的风险。随着TAVR适应证的扩展,对于TAVR患者CAD管理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对TAVR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流行病学及预后、处理原则及策略,TAVR术中冠状动脉风险的评估及应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余昌杰  刘先宝 《心电与循环》2023,(2):193-197+201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治疗中高危重度主动脉狭窄的首选术式。随着术者经验的不断累积、手术器材及技术的不断进步,TAVR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所下降,但对预后仍存在较大影响。研究表明,TAVR术后并发症及预后存在性别差异。本文对TAVR术后常见并发症(血管并发症、出血、人工主动脉瓣反流、脑卒中、心律失常、急性肾损伤)及预后的性别差异形成原因、预防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已经彻底改变了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方式。然而,单纯自体主动脉瓣返流(native aortic valve regurgitation,NAVR)一度被认为是TAVR的禁忌证,这是由于大部分患者主动脉瓣无钙化以及随之造成的锚定人工瓣膜困难。与主动脉瓣狭窄相比,TAVR的第一代瓣膜治疗NAVR,器械成功率较低,这是因为需要“瓣中瓣”比率以及术后中重度主动脉瓣返流复发几率较高。然而,随着新一代可回收、有裙边且有特殊固定机制瓣膜的研发与应用,此类患者的手术预后得到改善。本文对TAVR在单纯NAVR患者中的应用及两代瓣膜的临床预后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瓣狭窄(AS)是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AS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健康。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外科手术高危、中危甚至低危AS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中TAVR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均为Ⅰ类推荐,将TAVR提到了与SAVR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TAVR术后患者衰弱、多种合并症等原因,术后体力活动水平仍较低,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心脏康复(CR)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全面、多学科的康复方案,目前各国指南均将CR列为心血管疾病防治的Ⅰ类推荐。研究表明CR为TAVR术后患者带来了一系列临床获益。本文旨在对目前国内外TAVR术后患者CR研究中的CR方案、临床获益证据和国内外相关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经股动脉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前后围术期内心功能及主动脉瓣压差、跨瓣流速的变化情况。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在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接受TAVR的27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对经TAVR治疗前、术后1d、7 d、1个月患者的临床症状、BNP、LVEF、最大跨瓣血流速度、主动脉瓣最大跨瓣压差进行分析,观察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接受TAVR治疗后围术期内疗效。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心功能NYHA分级明显改善。患者BNP、主动脉瓣最大跨瓣压差、最大跨瓣流速下降明显,在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1);术后LVEF值明显上升,术后7 d可显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心功能<50%的患者中,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TAVR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临床疗效确切,在围术期即可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降低BNP值、提高LVEF。合并LVEF下降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的患者接受TAVR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主动脉瓣狭窄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且适应证逐步由外科禁忌或高危患者扩展至中-低危患者。但部分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就诊时可能因急性失代偿呈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急诊TAVR作为可能有效改善此类患者预后的治疗方式被逐渐应用于临床,但其仍处于探索、尝试阶段。我们对其目前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交流及推动其发展。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已成为最为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变之一。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为无法进行外科手术或外科手术高危的重度/中-重度AS患者提供了一种创伤更小的治疗方法,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的热点。由于TAVR手术自身特点,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的评价和改变对其尤为重要。目前针对TAVR手术的MR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术后MR的变化及其影响,但TAVR术中可能出现明显的MR程度的变化,其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应受到更多重视。超声心动图是评价和监测MR的重要手段,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MR变化趋势,对其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判断,探讨术中MR变化的可能机制。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发展,需要引进更为灵敏客观的指标预测及监测TAVR术中MR的变化趋势,进一步寻找术中MR可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在治疗主动脉瓣狭窄(AS)围术期内的心功能、瓣周漏、主动脉瓣跨瓣流速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4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院接受TAVR术的40例患者及SAVR术的40例患者。对其围术期内临床表现、LVEF、主动脉瓣过瓣流速、LVEDD、LVESD、瓣周漏等进行比较和分析。观察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接受TAVR及SAVR治疗后后围术期内疗效。结果:TAVR组对比SAVR组,死亡,LVESD,LVEDD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舒张期主动脉瓣反流面积、主动脉瓣过瓣流速、瓣周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进行外科手术的高危AS的患者,虽然TAVR相对于SAVR瓣周漏的发生率高,但并未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编者建议对于不能接受SAVR的高危AS患者且TAVR技术相对成熟的条件下选择TAVR。对于能接受SAVR的高中低危AS患者,编者建议选择SAVR,因其较TAVR瓣周漏发生率显著降低且并未增加围手术期死亡。  相似文献   

10.
二叶式主动脉瓣(BAV)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瓣膜发育异常,在我国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较常见,且该人群具有年轻、瓣膜钙化严重等特征。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积累和医疗器械的迭代更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适应证不断扩大,未来将会有更多的BAV狭窄患者接受TAVR治疗,但BAV复杂的解剖结构对TAVR治疗提出巨大挑战。通过术前充分了解瓣膜解剖形态和制定手术策略,BAV狭窄患者在我国行TAVR治疗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而在远期预后、新一代瓣膜的应用等方面仍需更多的研究。本文就TAVR治疗BAV狭窄的现有证据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在我国通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崭新而关键的阶段。我国首部TAVR临床路径《中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临床路径专家共识》问世3年来,对我国TAVR的开展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随着TAVR领域在循证证据、应用经验、指南更新、器械研发、术式改良等方面陆续取得重要进展,为进一步紧贴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经验,特更新旧版临床路径专家共识。新版临床路径专家共识对TAVR患者术前临床评估、围术期影像学评估、规范化手术流程、围术期综合管理及术后康复随访等方面的标准流程进行了阐述,以助力我国TAVR技术健康、规范开展,开拓中国TAVR特色创新之路,保障我国广大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2.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未来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干预治疗面临多种选择,包括瓣膜类型选择(机械心脏瓣膜或生物心脏瓣膜)及治疗方式选择(外科治疗或TAVR)。基于终生管理的角度,为每一例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策略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了解每一种治疗策略的优劣及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进展能够帮助我们进行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新发传导阻滞(NOCD)的相关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对传导阻滞发生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22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行TAVR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重度主动脉瓣反流的184例患者,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和影像数据库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病史、检查结果、影像图像等临床数据,测量人工瓣膜置入深度等传导阻滞相关数据,由专科医师对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T血管造影(CTA)、手术资料等进行数据的提取和分析。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构建NOCD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结果 以TAVR术后NOCD作为结局事件,184例患者分为NOCD组(57例)和非NOCD组(127例)。TAVR术后NOCD发生率为31.0%,单纯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患者TAVR术后NOCD发生率为63.6%(7/11)。NOCD组较非NOCD组的主动脉角度更大[(57.7±10.3)°比(52.0±9.0)°,P<0.001]、锚定区尺寸比更大[(129±28)%比(120±21)%,P=0.018]、人工瓣膜置入位置更深[(7.2±5.1)m...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站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TAVR+PCI)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所行一站式TAVR+PCI患者2例,对其围手术期及术后3个月随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在全麻备体外循环下成功完成了一站式TAVR+PCI,术后不适症状均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术后3个月随访发现,2例患者的心功能均恢复至Ⅰ~Ⅱ级;超声心动图均提示主动脉瓣人工生物瓣膜功能正常,无(或)少量瓣周反流,平均左室射血分数升高;冠状动脉增强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结果均未提示支架内再狭窄。结论:一站式TAVR+PCI治疗安全、可靠,是治疗高龄、高危、外科手术禁忌患者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冠状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二尖瓣反流面积(MRA)分级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MR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7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河南省胸科医院应用自膨式瓣膜行TAVR的重度AS合并MR患者156例。查阅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1、6、12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其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有无MACCE患者性别、年龄、BMI、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合并症发生情况、既往手术史及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重度AS合并MR患者TAVR后发生MACCE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Cox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估术后MRA分级对重度AS合并MR患者TAVR后发生MACCE的预测价值。结果 156例患者均经股动脉路径TAVR,其中6例患者术中或术后24 h内死亡,最终纳入150例患者。术后患者升主动脉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房内径(LAD)、MRA小于术前,左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在中低危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收集关于TAVR在中危或低危重度主动脉狭窄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6891例患者,TAVR组与SAV...  相似文献   

17.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国内外指南推荐治疗老年主动脉瓣狭窄(AS)的一线治疗方案,也适用于AS合并不同严重程度主动脉瓣反流的患者,但在单纯主动脉瓣反流(PAR)中却不做常规推荐,传统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仍然是治疗PAR的金标准。外科手术禁忌或高危PAR患者,常放弃外科手术治疗,选择保守治疗,而后者的死亡率更高。经股动脉TAVR(TF-TAVR)为其提供了一种替代治疗方案,尽管仍面临手术技术要求高、缺乏针对PAR的瓣膜系统和术后长期随访数据等挑战,但随着TAVR技术经验积累、新一代瓣膜系统的发展及长期随访数据的反馈,TF-TAVR治疗PAR逐渐被证实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外科手术替代治疗方式,本文对TF-TAVR治疗PAR实施要点、临床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使用自膨胀式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在单纯主动脉瓣反流(PAR)患者中的疗效,总结这一术式的初步经验。方法 纳入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武汉亚心总医院和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使用TaurusElite经导管主动脉瓣系统实施TAVR的PAR患者共20例,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超声心动图资料及术后住院期间和出院后30 d随访资料。结果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3.5±5.5)岁,平均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评分(8.7±3.6)%,术前重度主动脉瓣反流16例(16/20)。经TAVR治疗后,手术成功20例(20/20),单一瓣膜器械成功19例(19/20,瓣中瓣1例)。术后30 d随访结果显示,20例患者未出现死亡、致残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及转外科事件,术后主动脉瓣残余反流程度均为无或者微量,手术效果理想。结论 经过严格的病例筛选及规范的手术标准化操作,使用自膨胀式瓣膜行TAVR治疗PAR患者的可行性高,早期临床结果良好,可进一步推广应用;对于所归纳总结的术式经验,可做进一步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对于外科低危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中比较TAVR和SAVR治疗外科低危主动脉狭窄患者的文章,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CT)及非RCT。主要结局为短期(30 d)和长期(1年)的全因死亡率和卒中发生率。次要结局为短期(30 d)和长期(1年)的并发症。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RCT 5篇,队列研究5篇,共7 232例患者。汇总分析表明,TAVR较SAVR短期(30 d)全因死亡率和卒中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因死亡率:RR=0.67,95%CI:0.46~0.97,P=0.03;卒中发生率:RR=0.67,95%CI:0.46~0.96,P=0.03];TAVR与SAVR长期(1年)全因死亡率和卒中率无统计学差异[全因死亡率:RR=0.97,95%CI:0.76~1.23,P=0.77;卒中发生率:RR=0.73,95%CI:0.53~1.01,P=0.06];TAVR术后并发症(大出血、肾损伤、新发心房颤动)风险较SAVR低,而永久起搏器植入和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较SAVR高。结论:TAVR短期(30 d)死亡和卒中风险较SAVR低,在长期(1年)死亡和卒中风险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异。TAVR较SAVR术后大出血、肾损伤、新发心房颤动风险更低,永久起搏器植入和血管并发症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外科低危重度症状性二叶式主动脉瓣(BAV)与三叶式主动脉瓣(TAV)狭窄患者的短期临床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6月至202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TAVR治疗的外科低危[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评分<4%]重度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