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多模态深度学习模型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UWFA)图像进行病变程度的自动分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至2020年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就诊并接受UWFA检查的DR患者297例399只眼的798张图像作为模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其中,无视网膜病变、非增生型DR (NPDR)...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缺血指数(ISI)定量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眼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UWFA)图像中不同区域视网膜缺血情况, 并分析其与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 纳入2017年9月至2020年10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初诊为DR的患者79例79眼, 其中男44例44眼, 女35例35眼;年龄31~73岁, 平均(55.95±8.80)岁, 所有患者均行UWFA检查及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根据黄斑区OCT图像将患者分为DME组37眼和无DME组42眼。将UWFA检查中期图像分为后极部、中周部、远周部并计算各区域内ISI。应用OCT设备自带软件自动计算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DME组视网膜各区域ISI与CMT的相关性。结果所有DR患眼全视网膜、后极部、中周部、远周部ISI分别为2.460(0.603, 5.640)%、2.670(1.062, 9.574)%、1.382(0.245, 4.378)%和0.000(0.000, 1.262)%, 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07, ...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UWFA)在识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新生血管及黄斑水肿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102例(184只眼)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5.63±2.39)岁,平均病程(5.13±1.39)年。所有患者均进行UWFA和标准7视野(7SF)检查,分为UWFA组和7SF组;分别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观察范围、视网膜病变检出及分期情况、5种DR眼底病变检出情况、黄斑水肿的检查结果;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UWFA与7SF及二者联合检测DR的效能。结果 UWFA在视网膜NP区面积、视网膜可视区面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区面积、视网膜新生血管(NV)区面积方面均高于7SF,而取图平均时间则显著低于7SF(P<0.05);UWFA对DR病情程度检出准确率为95.11%(175/184),高于7SF的88.59%(163/1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WFA对五种DR眼底病变(视网膜新生血管、微血管瘤、无灌注区、黄斑水肿、黄斑区拱环结构改变)检出率均高于7SF(均P<...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超广角眼底荧光血管造影(UWFA)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2016-10/2018-06在西安市第三医院就诊的DR患者45例9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45~76(平均59.52±15.78)岁。所有患者均经直接或间接检眼镜以及UWFA检查。

结果:依据检眼镜检查,在12眼内未见DR,42眼诊断为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36眼诊断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在90眼中,22眼接受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其中8眼接受过广泛视网膜激光光凝(PRP)。依据UWFA检查,12只无DR的眼中有8眼(67%)存在视网膜微动脉瘤,42只诊断为NPDR眼中有4眼(10%)被发现视网膜新生血管(RNV)及血管渗漏,36只诊断为PDR的眼中仍有12眼(33%)存在周边RNV。在诊断为NPDR和PDR的眼中,分别有28眼(67%)和26眼(72%)存在周边视网膜无灌注区。另外,在8只已接受广泛视网膜激光光凝的眼中有4眼(50%)仍有周边RNV及无灌注区。

结论:UWFA能够更全面地对糖尿病患者的周边视网膜进行检查,有助于发现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于察觉的周边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尤其利于对视网膜激光光凝后的DR患者病情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眼底特征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129眼DR合并RVO患者的视力、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图像特征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DR合并RVO的患者118例中,双眼同时发病有11例22眼,其余皆为单眼,其中66眼表现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占51.2%,58眼表现为颞上分支静脉阻塞,占45.0%,其它分支静脉阻塞有5眼,占3.9%。FFA表现为:静脉阻塞区视网膜有大量神经纤维层出血,相应黄斑区荧光渗漏,掩盖了此眼DR的改变,对侧眼均可见DR不同级别的改变。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表现复杂,应与单一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静脉阻塞甄别。  相似文献   

6.
蔡立维  苏钰  陈长征 《国际眼科杂志》2023,23(12):2012-2016

视网膜血管床面积(RVBA)是在超广角荧光素血管造影(UWFA)图像中分割出的视网膜血管的面积总和,是一个以平方毫米为单位的绝对值,客观性较强。RVBA主要受视网膜血管直径和长度的影响,其增加或减少取决于局部缺血和血管生成之间的“竞争”,可以提示视网膜血管形态上的细微改变。作为研究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新指标,与既往常用的缺血指数(ISI)、无灌注区面积(NPA)等相比,RVBA可能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目前,RVBA主要被用于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病程进展和疗效预后。与正常眼相比,DR眼的视网膜总RVBA更大; 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DR眼的视网膜总RVBA下降。这些发现为研究DR中的微血管病变提供了有利支持。本文就RVBA在DR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RVBA在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等其它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中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倍频532nm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0例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目的观察倍频532nm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的疗效。方法用倍频532nm激光对50例(89眼)增生前期和增生早期DR患者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光凝3~8次,术后平均随访16月。结果治疗后29眼(32.6%)视力提高,视力无变化55眼(61.8%),视力下降5眼(5.6%)。随病变程度增加疗效降低(P<0.0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有黄斑水肿的58眼中,光凝后水肿完全消退者32眼(55.2%),部分消退者24眼(41.4%),不变者2眼(3.4%)。5眼晶状体混浊加重。结论倍频532nm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DR有效,在增生前期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规律及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静脉血糖化血红蛋白AIC(HbAIC)的关系.方法正常对照组30例(30眼),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病人84例(107眼)并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M无DR)、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Ⅱ、Ⅲ、Ⅳ期(DRⅠ、Ⅱ、Ⅲ、Ⅳ期)5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仪(OCT)测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6mm直径区域视网膜厚度,以地形图分9区显示.对各组间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进行比较.观察糖尿病病人黄斑区荧光素渗漏与视网膜厚度变化关系;对黄斑中心凹1mm直径范围视网膜厚度与HbAIC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正常人黄斑中心凹1mm直径区域视网膜厚度为(168±17)μm,糖尿病病人各组相应区域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79±16)μm、(205±34)μm、(217±43)μm、(291±96)μm、(408±117)μm.DRⅠ、Ⅱ期间视网膜厚度无显著性差异(P>0.2),其余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仅弥漫性荧光素渗漏时视网膜厚度显著增加(P<0.05),视网膜厚度与HbAIC无关.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已有增加,并随着病程的发展,视网膜厚度增加明显,但与HbAIC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脉络膜厚度和血管密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入我院收治2型糖尿病共96例(192只眼),根据国际临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为非DR患者24只眼、非增生期DR患者133只眼和增生期非DR患者35只眼,其中非增生期又分为轻度40只眼、中度57只眼和重度36只眼。采用频域相干光层析深度增强成像术(EDI-OCT)定量检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密度、脉络膜总面积和血管区面积,并计算血管指数。结果视网膜厚度和血管密度比较发现,非增生期和增生期患眼明显低于正常眼(P<0.05),非增生期与增生期、非增生期不同分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络膜厚度、血管密度和血管指数比较发现,非增生期患眼明显低于正常眼,增生期明显低于非增生期(P<0.05),并且非增生期中度患眼明显低于轻度,重度明显低于中度(P<0.05);但是各组间脉络膜总面积和血管区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DI-OCT定量检测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血管密度和血管指数对于评估DR患眼的严重程度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背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由视网膜缺血缺氧继发的眼病.荧光素虹膜血管造影(IFA)可早期诊断NVG,但其不能全面反映眼底血管情况.IFA联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可全面检测视网膜及虹膜新生血管情况,但目前国内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NVG患者中此方法的应用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IFA联合FFA检查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接受IFA和FFA联合检查的PDR患者79例133眼,其中无虹膜病变100眼,I期青光眼红变期21眼,Ⅱ期开角型NVG 12眼.所有患眼均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IFA联合FFA检查.采用McNemar非参数检验法对比分析裂隙灯显微镜和IFA检查在I期青光眼红变期患眼检出率的差异. 结果 IFA检查显示100眼无虹膜病变患者无异常虹膜荧光素渗漏,FFA检查显示接受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的32眼未发现视网膜新生血管,68患眼存在视网膜新生血管;早期IFA检查显示,21眼I期青光眼红变期患者瞳孔缘或虹膜表面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FFA检查显示均存在视网膜新生血管;早期IFA检查显示12眼NVG患者虹膜表面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FFA检查显示均存在视网膜新生血管.I期青光眼红变期患眼中IFA检查的检出率为100%(21/21),明显高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的71.43%(15/21),2种检测方法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 结论 IFA联合FFA检查可以及早发现PDR合并青光眼红变期,有助于及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在广域荧光造影(UWFA)中,不同的造影表现与其血常规白细胞系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DR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UWFA检查,将造影表现的微血管渗漏、无灌注区、新生血管、纤维增殖膜进行分级,与DR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系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115例(199眼)DR患者,UWFA检查显示,154眼(77.39%)有4级微血管渗漏;105眼(52.76%)为0级毛细血管无灌注,94眼(47.23%)为1级毛细血管无灌注;118眼(59.30%)为0级新生血管,42眼(21.11%)为1级新生血管,39眼(19.60%)为2级新生血管;183眼(91.96%)为0级纤维增殖膜,16眼(8.04%)为1级纤维增殖膜。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微血管渗漏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率相关(r=0.186、0.150、0.105,P=0.027、0.048、0.039),毛细血管无灌注与单核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光凝治疗影响因素及疗效.方法 采用IRIS倍频532激光治疗仪对45例(83只眼)DR合并白内障患者的光凝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80只眼全部行全视网膜光凝,3只眼因玻璃体积血而未完成光凝,3个月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显示,新生血管萎缩,光凝斑清晰,出血部分吸收,无遗漏治疗区域.结论 DR合并白内障的患者适时选择光凝治疗时机,对保持白内障术后视力稳定和延缓控制DR进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佟艳秋  孙刚 《国际眼科杂志》2009,9(6):1104-1105
目的:评价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方法:用美国产532nm激光光凝115例(170眼)DR患者。术前行视力、裂隙灯、眼底、眼压、视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术后随访3mo~1a,随访时查视力、散瞳查眼底、复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视力提高112眼(65.8%);视力无变化53眼(31.1%);视力下降5眼(2.9%)。结论: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是最为有效的方法,显著降低了致盲率,使部分患者视力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眼底彩色照像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对判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临床分期的一致性.方法 为系列病例研究.选择行FFA检测的99例(188只眼)糖尿病患者,均经眼底镜检查除外轻度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和严重增生性视网膜病变(PDR).所有患者在行FFA检测之前,拍摄眼底彩色照片,每只眼获得5张非立体、50°角视野的眼底彩色照片.根据DR国际临床分类法,对从眼底彩色照片和FFA图像获得的DR临床分期结果进行一致性比较.结果 眼底彩色照像诊断中度NPDR 59只眼(31.4%),重度NPDR 76只眼(40.4%);PDR53只眼(28.2%);FFA检测诊断中度NPDR 50只眼(26.6%),重度NPDR 72只眼(38.3%);PDR66只眼(35.1%).眼底彩色照像与FFA检测在判断DR临床分期方面具有相对的一致性(κ=0.601),在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全视网膜光凝即达到重度NPDR和PDR方面,两者的一致性相对较高(κ=0.652).结论 眼底彩色照像(5张50°角视野)可以为DR患者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提供有力依据,FFA检测能够更早、更准确地判断DR病程.  相似文献   

15.
氩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氩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2003/2005年在我院行氩离子激光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30例(185眼),其中重度非增生期77眼,增生期108眼。术后随访1-1.5年,行视力、眼底、眼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对新生血管未消退、荧光素渗漏以及仍存在无灌注区者,补充光凝。对氩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重度非增生期组有效率80.5%,视力提高和不变的比例达86%。增生期组有效率68.5%,视力提高和不变的比例达85%。结论氩离子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可靠,可以有效预防患者视力丧失。  相似文献   

16.
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多波长氪离子激光对116例(182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病变性质、部位、分期和屈光间质情况分组,选择不同波长激光进行不同方法视网膜光凝。局部光凝组124眼,全视网膜光凝组58眼,术前均行视力、检眼镜、裂隙灯显微镜加三面镜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术后随访1~1.5年。结果局部光凝组病变较轻40眼,病变较重84眼,治疗1次后随访显示二者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全视网膜光凝组,其中增生前期DR26眼,光凝后有效22眼(85%)、无效4眼(15%)。增生期DR32眼,光凝后有效20眼(63%)、无效12眼(37%)。结论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是治疗DR的有效方法,依据病变情况使用不同波长扩大了治疗DR的适应证。早期进行局部光凝治疗DR可减少治疗次数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Coats病以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为明显特征。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是诊断Coats病视网膜血管扩张及渗漏的金标准。眼底照相及眼部B超也常用于Coats病的诊断及病情评估中, 但因检查结果缺乏特异性, 对Coats病诊断及随访帮助有限。OCT可直观呈现视网膜各层结构变化并明确病变层次, 为Coats的临床诊断提供更丰富的信息。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A)及超广角荧光素血管造影术(ultra-widefield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UWFA)可对Coats病的血管病变进行准确评估。多影像检查如超广角眼底照相(ultra-widefield fundus photograph, UWF)及炫彩照相等, 对传统眼底照相技术进行了补充。UWF和UWFA结合OCT及OCTA检查能为Coats病的诊断及随访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国际眼科纵览, 2023,47:156-162)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的视网膜地形图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黄斑水肿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心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尽管传统上应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来评估黄斑水肿患者的血管渗漏情况,但实际上定量研究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地形图对糖尿病黄斑病变的病情监测及预后有重要意义。视网膜地形图是应用特定光源对视网膜进行三维扫描,通过对视网膜扫描图像的量化分析,得到视网膜表面相对高度数值,从而描绘出视网膜表面不同区域的地形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他莫昔芬视网膜病变患眼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唐山市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他莫昔芬视网膜病变患者4例8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均为女性, 双眼患病;年龄(59.5±4.6)岁。乳腺癌切除手术后连续口服他莫昔芬20 mg/d, 其中口服时间5、7、≥10年分别为1、1、2例。患眼均行眼底彩色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OCT血管成像(OCT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眼底自身荧光(AF)检查。观察患眼的眼底多模式影像特征。结果所有患眼均可见黄斑区视网膜黄白色点状结晶样物质沉积。眼底AF检查, 黄斑区均可见斑片样强AF。FFA检查, 晚期黄斑区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荧光素渗漏。OCT检查, 黄斑区神经上皮层间均可见点状强反射, 其中神经上皮层间空腔形成、椭圆体带(EZ)中断、外板层裂孔形成分别为4、5、3只眼;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厚度降低7只眼。OCTA检查, 拱环周围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减低, 其中视网膜小静脉扩张2只眼;深层毛细血管丛(DCP)毛细血管扩张。结论他莫昔芬视网膜病变黄斑区可见黄白色点状结晶样物质沉积;神经上皮层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行视网膜光凝术后睫状体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26例(29只眼)经检眼镜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为增生前期、增生期DR需行全视网膜光凝术的患者。所有患眼首次光凝下方1/4象限视网膜,激光参数:激光点数400~450点,光斑直径250~300μm,标准Ⅲ级光斑。并于首次光凝术前和术后第2天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观察和分析光凝术后睫状体的形态改变。结果视网膜光凝术后第2天21只眼(72.4%)出现睫状体脱离。21只眼中17只眼(80.9%)为全周睫状体脱离,4只眼(19.1%)为部分象限脱离。结论 DR视网膜光凝术后睫状体脱离是暂时的、无严重后果的较为常见的眼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