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进行性能测试和临床应用研究,旨在评价远程监测仪记录心电信号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人选2008年4月至2008年12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94例住院患者。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心电手机)及常规12导联心电图监测,分为远程心电图组及常规心电图组。对两组进行心电图诊断及时间和幅度参数的比较。结果远程心电图组胸前导联的图形质量及基线稳定性相对优于肢体导联。经比较远程心电图组心律失常检出率高(P〈0.05),共识别出心律失常266例,其中,快速心律失常135例,缓慢心律失常131例,最常见心律失常依次是室性早搏(18.7%),一度房室阻滞(13.9%)及心房颤动(13.5%)。两组仪器所测得正常心电图组在心率、P波、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等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参数相关良好;V2、V3、V5及I导联进行P波振幅、QRS波振幅、QRS综合压代数和压差及T波振幅等参数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心电信号记录准确,能够检测出常见的心律失常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对心律失常的诊断符合率高,使用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12导联实时可穿戴心电设备监测家庭和基层医院患者远程早期事件的价值.方法 在家庭和基层医院使用12导联实时可穿戴心电设备采集20271例受检者的心电图并传输至我院基层诊断会诊中心.按照危急、急和普通的等级对全部心电图数据进行分类,并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或基层医院.对危急心电图病例在1~12 d内完成随访.结果 共纳入21253份心电图进行分析.其中,男性12007份(56.50%),比例略高于女性;有11695份(55.03%)来源于基层医院,比例略高于来源于家庭的心电图.有40.55%(8619份)的心电图来自有不适症状的受检者,以胸闷胸痛和心慌心悸为主;66.63%的心电图(14160份)出现异常,其中心肌缺血心电图占39.45%(8385份),心律失常心电图占24.64%(5237份).心律失常中室性早搏最多(5.52%).危急心电图报告占0.61%(130份),来自94例受检者,其中20.21%(19/94)发生严重的临床事件.结论 12导联实时可穿戴心电设备可以对家庭和基层医院患者的远程早期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进行监测,对远程心电进一步就诊进行危急、急和普通分类,可改善患者预后,最终惠及患者和基层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3.
心脏远程监护系统对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远程心电监测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回顾分析520例心脏远程监护患者发送的心电图情况并与其常规12导联心电图以及与562例12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的情况相比较。结果心脏远程监护仪的佩带者的监护结果,尤其在心律失常阳性率诊断方面明显优于佩带Holter和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P0.01)。结论心脏远程监护技术在临床的推广应用,对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单导联可穿戴远程心电监测设备不同监测模式在有症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银川市基层医疗机构纳入的确诊为心律失常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两周内出现头晕、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时采用自行佩戴单导联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采集1次24 h心电图作为对照组、5次1 h心电图作为观察组.数据均实时上传至云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远程心电监测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远程心电监测检查78例明确诊断为心脏病或存在心脏不适的患者,所有患者同时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其中42例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远程心电监测与常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及缺血性ST-T改变检出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78例患者中,远程心电监测及常规心电图分别检出62例、46例心律失常患者(P<0.05),同时分别检出14例、6例患者心电图存在缺血性ST-T改变(P<0.05);在完善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42例患者中,远程心电监测与24h动态心电图分别检出34例、30例心律失常患者(P>0.05),同时分别检出10例、7例心电图有缺血性ST-T改变的患者(P>0.05)。结论远程监测无论在心律失常还是缺血性ST-T改变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组;远程监测对心律失常及缺血性ST-T改变的检出率与24h动态心电图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远程心电监测仪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丽萍 《实用心电学杂志》2007,16(3):192-192,194
心电图是心脏病检查不可缺少的技术之一。24h动态心电图(DCG)又进一步提高了一过性心律失常事件的检出率。由于心律失常往往呈阵发性发作。患者就医时很难捕捉到而造成诊断困难。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历史上仅用于宇航人员健康监测的远程心电监测技术已可用于普通大众医疗保健.本文报导解放军健康医学中心SM100远程心电记录系统(SM100)初步应用情况。以探讨其临床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运用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筛查和监测有12导联常规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以及便携式或可穿戴式心电设备、心脏电子植入装置。便携式或穿戴式心电设备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房颤的检出率。远程心电监测尚存在心电数据标准化、数据库的存储、未与互联网大数据结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NS动静态心电分析系统"的NS-DII型产品远程心电实时采集、传输以及心电图数据回放的准确性、可靠性及临床使用价值。方法采用"NS动静态心电分析系统"的NS-DII型产品对我院100例患者进行心电数据的采集,再与已经临床注册,广泛使用的GE-3500型心电图机作为对照设备。通过两个不同设备在同一时间段,同一检测条件下对同一患者检测到的心电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95例患者采用NS-DII型"NS动静态心电分析系统"进行的心电信号的采集和心电图数据无线实时上传及跟踪回放心电图均成功。试验中对其回放12导联心电图与GE-3500型心电图机所描记的心电图作对照分析,两个不同设备所检测到的心电数据包括心率、P-QRS-T波的时限和电压及ST段偏移等关键性技术指标上进行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S动静态心电分析系统"的NS-DII型产品是一种新型的心电监测与分析仪器,其远程心电实时采集、传输以及心电图数据回放准确、可靠。该产品适用于院内和院外心电信息的诊断和会诊。  相似文献   

9.
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对阵赞陛心房颤动(PM)发作前的心律失常、触发心房颤动(Af)发生的房性期前收缩(PAS)起源部位进行分析,以了解PAf的心电始动因素及其部位。以确定12导联DCG在PM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动态心电图是连续长时间记录的动态变化的心电图,因其易于捕捉到常规心电图难以记录到的一过性、间歇性心律失常,可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已被广泛用于心律失常的检测、诊断和对治疗的评价。然而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诊断的准确性受到导联的限制。目前动态心电图采用的导联系统有双极3导联系统、Mason—Likar12导联系统以及EASI导联系统。  相似文献   

11.
动态心电图(DCG)是由美国物理学博士Norman J.Holter在1957年研制成功的,又称Holter监测。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集电子、计算机和心电诊断技术于一体,属当今心脏疾病范畴内最实用、高效、无创、准确、安全、可重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诊断技术之一。记录患者在自然生活状态下长时间(24~72h)的心电信号,从中检出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较普通心电图(ECG)高。随着DCG技术的飞速发展,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仪的问世与发展则使心电图学的发展步人了一个崭新的阶段。12导系统的多通道能够提供符合人性化设计的ST段趋势图对比扫描技术,可根据ST段趋势图的变化全面掌握心脏各壁的病变情况,其优越陛能是双通道、三通道导联元与伦比的。其连续大量的心电信息(一般情况下记录24h可获得约10万次的心电信息)在协助临床诊断方面已经突显了完整、可靠、准确、使用价值高的特性。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确定是否有心律失常及其潜在的机制,2或3导联动态心电圈虽然弥补了静息12导联心电图记录时间短、不能动态观察心律失常的缺点。但是其获得心电信息量不足.不能揭示房性、室性异位节律的位置。侵入性电生理检查,应用于儿童时,常需要在全麻下进行,可能限制心律失常的诱发。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于反复发作性晕厥、心悸及其它心律失常的检测更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内科》2017,(3)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房性早搏、心房颤动、室性早搏、短阵性房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结果常规心电图检查心律失常检出率为36.95%;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心律失常检出率为65.22%;两种检查方法的心律失常检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心电图检查检出1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显著高于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12导联动态心电检查检出2、3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短阵性房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24h12导联动态心电图改变。方法58例均经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DCM,再行24h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所有病例动态心电图均有异常改变,以心律失常最为常见。其中室性心律失常56例(96.6%),房性心律失常43例(74.1%),ST—T改变32例(55.2%)、室性心动过速29例(50.0%)。心功能越差,复合性心律失常越多见。传导阻滞25例(43.1%),房室肥大27例(46.6%),Q—T间期延长24例(41.4%),异常Q波8例(13.8%)等。结论DCM有多种心电图表现,其多发、多样性心律失常对DCM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有复合心律失常的患者有必要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  相似文献   

15.
食管导联心电图(简称食管心电图)是通过食管内电极导管描记到的心电波形,具有P波高大清晰、容易辨认的特点,在诊断心律失常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目前,食管心电图已成为诊断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之一。熟悉和掌握食管心电图的检查方法及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脏远程实时监护系统在院前抢救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60例患者应用心脏远程实时监护预警机( iHolter )进行实时监测,对心电异常情况自动报警。结果860例患者中分别监测到束支传导阻滞186例、室性早搏126例、房室传导阻滞64例。监测过程中,诊断并指导治疗心律失常434例(50.5%),其中严重心律失常36例,高危心律失常16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早期发现并抢救成功者合计11例。结论心脏远程实时监护系统有利于及时发现并诊疗心律失常,降低患者心脏猝死的风险,在院前抢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正>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症。临床心律失常的类型较多,有的呈持续性发作,有的呈阵发性发作。在心律失常的各种检查方法中,心电图不仅是一项最为简单易行的手段,而且对心律失常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是,常规12导联心电图记录时间短,很难检测到一过性、非持续性的心律失常,而动态心电图(AECG)作为一种长时间(24 h或更长时间)连续记录并分析人体心脏在日常活动与安静状态下心电活动变化的方法,使常规心电图的记录时间得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缺血对QT离散度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心电图是诊断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和鉴别致命性心律失常不可缺少的手段。近年电生理学和实验室检查的进展明确了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认为心脏搏动后心肌细胞复极存在局部差异。这种电生理差异能从12个标准导联中获取。为观察心脏病人心电特征提供了新的方法。作者用12个标准导联测定急性心肌缺血时QT离散  相似文献   

19.
远程心电监测仪可以长时间佩戴,对于发作时间不规律、晕厥发作不频繁的患者能及时捕捉到发作时的心电变化,发现各种心律失常(包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和严重的心室停搏);并能随时将心电信号传送到远程监测中心,供监测医生实时诊断,真正弥补了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的24h12导联动态心电图改变。方法60例经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的病例入选,并行24h12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所有病例动态心电图均有异常改变,其中以室性早搏为最常见(97%),其次是ST-T改变(60%)和室性心动过速(50%)。心功能越差,复合心律失常越多见。结论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且多样,有复合心律失常的患者有必要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