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2016-2017年青海地区腹泻患者轮状病毒基因分型及流行病学分布。方法 收集门诊及住院部腹泻的粪便标本238份,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对轮状病毒A组进行检测,阳性标本进行VP7基因扩增和测序。结果 238份粪便标本中,通过实时荧光PCR 检测到轮状病毒A组阳性67份,阳性率为28.15%(67/238);对67份轮状病毒A阳性标本进行VP7蛋白检测和测序,测序后得到29份核苷酸序列,用Clustral X Bootstap NJ Tree软件构件进化树,分析发现2016年3月-2017年12月青海轮状病毒以G9P8型为主,共26株,占89.66% (26/29),G2P4型2株(2/28),G3P8型1株(1/28), 轮状病毒腹泻发病高发季节为9-12月,其中以12月份检出最高,占总数的61.19%(41/67)。病人以成人为主,成人和5岁以下儿童比例为1.73[DK]∶1。结论 2016-2017年青海地区轮状病毒以流行病毒株G9P8型为主。  相似文献   

2.
陈益明  乔悦  韦云龙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4):5514-5516
目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地区婴幼儿A组轮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3月~2010年2月,门诊和住院11岁以下腹泻患儿8 781例粪便标本A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资料,检测方法是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和双抗体夹心原理检测粪便中A组轮状病毒抗原。结果:8 781例腹泻婴幼儿中,检出A组轮状病毒抗原阳性1 039份,阳性率11.83%,发病时间以每年的10、11、12和1月份为检出高峰,患儿年龄以2岁以下的婴儿为主。结论:A组轮状病毒是该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以2岁以下的婴儿为主;流行季节明显,以秋末至春初为高峰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安市5岁以下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原分布以及主要病原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集瑞安市3家医院儿科门诊2012—2013年5岁以下急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式扩增(PCR)及Taq Man荧光探针技术同时进行引起病毒性腹泻的5种主要病毒检测。结果 236份标本中有120份标本检出阳性,检出率为50.85%,其中轮状病毒28.39%、诺如病毒19.49%、札如病毒2.97%、星状病毒2.54%和肠道腺病毒1.69%。1岁~组中,病毒检出率高达62.82%。A组轮状病毒检出率为最高达28.39%,轮状病毒在1月份检出率最高达38.10%,诺如病毒7月份检出率最高达27.27%。结论瑞安市5岁以下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原复杂,轮状病毒是最主要病原,其次为诺如病毒。  相似文献   

4.
张海琼  莫胜福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146-6147
目的 分析柳州地区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RV)的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柳州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12月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A组RV抗原.结果 1864例标本中共检出轮状病毒324例,检出率为17.4%,其中6~12月龄及1~2岁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1.1%、25.2%,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季节是11~12月份.结论 轮状病毒是引起患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及时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可以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韶关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韶关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收集粤北人民医院因腹泻住院婴幼儿粪便标本,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胶体金法)进行检测。结果:1171份标本共检出阳性245份,阳性率为20.9%。245份阳性标本中年龄2岁以下患儿所占比例最大,占94.7%(232/245)。不同月份的感染情况不同,11月、12月及1月呈高发。结论:轮状病毒是韶关地区婴幼儿秋冬季节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应重点加强对2岁以下婴幼儿的预防保护。  相似文献   

6.
免疫胶体金法快速检测轮状病毒腹泻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军政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9):1763-1764
[目的]进一步了解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RV)感染特点和免疫胶体金检测方法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胶体金法对308例腹泻患儿的粪便进行A组RV抗原检测。[结果]308份标本A组轮状病毒阳性151例,阳性率49.0%。10月、11月、12月、1月份为RV腹泻发病高峰期。6个月~24个月年龄组RV阳性检出率最高。水样或蛋花汤样便是婴幼儿RV腹泻的临床症状特点。[结论]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免疫胶体金法快速、简便、经济,对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阳江市婴幼儿腹泻患者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感染特征,了解病原构成特点及变化趋势,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642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的粪便/肛拭标本进行检测。结果642份标本中,检出229份,检出率35.7%,其中轮状病毒165份(25.7%),诺如病毒64份(10.0%,均为GII型),两项均阳性4份(0.6%)。轮状病毒检出时间多在秋冬季;诺如病毒无明显季节特征。感染以6~24月龄幼儿高发,男女检出率类似。结论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阳江市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应继续加强并扩大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和腺病毒的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12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的2 684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检测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2 684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病毒检测阳性486例,阳性率为18.1%,单纯轮状病毒阳性378例,阳性率14.1%,单纯腺病毒阳性75例,阳性率2.8%,轮状病毒和腺病毒同时阳性33例,阳性率1.2%;6月龄~2岁婴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12月份及1月份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月份,腺病毒感染全年阳性率较低,每月阳性率均5.0%。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腺病毒感染在婴幼儿腹泻中的致病原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婴幼儿急性腹泻病例5种腹泻相关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采集北京地区哨点医院2016年1~12月<60月龄急性腹泻患儿便标本,用实时荧光PCR对A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进行检测;同时用巢式PCR检测人博卡病毒。结果共采集354份粪便标本,A组轮状病毒检出率13.84%,诺如病毒检出率10.45%,肠道腺病毒检出率4.52%,星状病毒检出率3.95%,人博卡病毒检出率7.34%。混合感染18例,占5.08%。轮状病毒发病高峰为冬季,诺如病毒的发病高峰为春季,其他病毒感染无明显季节特征。2岁以内患儿5种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81.63%、78.38%、81.25%、71.43%、84.62%。结论北京地区急性腹泻患儿5种腹泻相关病毒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A组轮状病毒、诺如病毒、人博卡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2岁以内患儿是病毒性腹泻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10.
章建伟  平雯  高峰  陈海江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1505-1506
目的:了解A群轮状病毒引起婴幼儿腹泻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集腹泻婴幼儿的新鲜粪便标本,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绍兴市妇幼保健院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儿科门诊603例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603例腹泻婴幼儿中检出160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阳性率26.5%。各个年龄段的感染率分别为:3~6个月组为10.3%,6个月至1岁组为38.1%,1~2岁组为26.0%,2~5岁组为35.7%,经χ2检验,P<0.01。以6个月至1岁组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段。男性患儿感染率为31.0%,女性患儿感染率为19.6%,经χ2检验,P<0.05,男性患儿感染A群轮状病毒较多见。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以11~1月为高发感染期,感染率分别为23.1%、51.4%、37.3%。结论:6个月至1岁组A群轮状病毒感染较多见,11~1月为感染高峰期,应重视腹泻病原的检测,以明确诊断,防止滥用抗菌药物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发生二重感染。  相似文献   

11.
王永书 《现代预防医学》2014,(15):2707-2709
目的探讨2012年四川省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163例A群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规律,为控制轮状病毒腹泻的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腹泻儿童的新鲜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法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共检出163例A群轮状病毒抗体阳性标本,其中6月~2岁共检出137例(男性81例,女性56例),是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1-2月、11-12月共检出阳性标本116例,是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时期。结论 A群轮状病毒腹泻流行有明显的年龄和季节性,预防轮状病毒腹泻最理想的措施是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对重点人群服用轮状病毒疫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南宁地区轮状病毒腹泻感染情况以及接种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在疾病预防和保护性方面的作用.方法:采集腹泻患儿的新鲜粪便标本,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急诊和住院部5岁以下腹泻患儿4171例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将其中1996例住院腹泻患儿分为疫苗组和非疫苗组,比较其轮状病毒腹泻发病情况、平均患病时间、并发症及严重病例发生率.结果:轮状病毒检出率以秋冬季节最高,4年总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2008 ~2010年相比,2011年检出率呈下降趋势.4 171例腹泻患儿中检出1 337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总检出率32.05%.各年龄段阳性率构成比为:0~3岁为97.24%,>3岁为2.76%(P<0.01),其中0~6月龄为4.79%,以6月龄~3岁为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1996例住院腹泻患儿中,疫苗组轮状病毒检出率9.61%,非疫苗组检出率40.26%(P<0.01),两组平均患病时间、并发症及严重病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南宁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检出率近4年呈下降趋势,秋冬季节为高发期;6月龄~3岁婴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接种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可以预防轮状病毒感染及控制重症腹泻,发展疫苗成为控制该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宁波市感染性腹泻患者中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和流行趋势,为防控轮状病毒腹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 129份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轮状病毒A组、B组和C组;分析检出高峰与消长规律。结果从腹泻患者中检出轮状病毒核酸阳性52份,阳性率为2.44%,以A组感染最多,占检出核酸阳性的94.23%;轮状病毒全年均可检出,秋冬季节是检出高峰;不同年份其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0岁~3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不同性别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波市轮状病毒腹泻以散发为主,能感染各年龄段人群,但0岁~3岁年龄组人群是感染的重点。应开展针对性的防控,在秋冬两季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防病意识;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监测,及时预警,减少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丽水市5岁以下腹泻婴幼儿粪便A群轮状病毒(RV)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胶体金法对2010年3月-2011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3373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RV抗原检测,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3373例腹泻标本中有982例RV结果阳性,阳性率为29.1%,其中6个月~1岁及1岁~2岁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1.6%和35.9%。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季节是10月份至次年的2月份。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以6个月至2岁组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组,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2月为感染高峰期,临床医生应重视腹泻病原的检测,以明确诊断,防止滥用抗生素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使腹泻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RV)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602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利用胶体金标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腹泻患儿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分析结果。结果:602例腹泻患儿送检标本中检测到203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为33.7%。6个月~2岁婴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组,检测阳性率为40%。轮状病毒发病的高峰季节是10~12月份。母乳喂养及接种疫苗患儿感染轮状病毒阳性率较低。结论: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6个月~2岁患儿是易感人群,以秋冬季节(10~12月份)为流行季节。母乳喂养及接种疫苗可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比较病毒性腹泻的两种快速检测方法,金标法和荧光定量PCR,为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检测提供科学方法。方法收集2010-2013年疑似病毒性腹泻散发病例以及暴发病例的腹泻物,采取荧光定量PCR进行检测,然后随机抽检100份荧光定量PCR检出的阳性样本,用金标法再进行检测,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1型、诺如病毒2型和肠道腺病毒的检测,并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采用配对卡方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机抽检100份荧光定量PCR检出的阳性样本,包括轮状病毒38例,诺如病毒1型15例,诺如病毒2型32例,肠道腺病毒15例;金标法检出88例阳性,包括轮状病毒37例,这37例与荧光定量PCR相同;诺如病毒1型检出12例,11例与荧光定量PCR相同;诺如病毒2型检出27例,这27例与荧光定量PCR相同;肠道腺病毒检出12例,也与荧光定量PCR相同。经配对卡方检验统计,两种方法对轮状病毒(P=1.000)、诺如病毒1型(P=0.375)、肠道腺病毒(P=0.250)及诺如病毒2型(P=0.063)的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金标检测与荧光定量PCR两种方法都可以用于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检测。兼顾到检出率和使用方便,我们认为荧光定量PCR适合于实验室的检测,而金标检测适合于暴发事件的现场快检和临床样本的床边快检。  相似文献   

18.
19.
为了解浙江省新昌县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特征,制定有效防治对策,新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集新昌县某医院2010-2012年5~12月份婴幼儿腹泻患者的粪便样本546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同时进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在546份粪便样本中,263份样本检出至少1种病毒核酸,核酸阳性检出率为48.17%(263/546),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22.71%(124/546)、13.74%(75/546)和20.51%(112/546),混合感染占8.24%(45/546),病毒检出主要集中于2岁以下儿童腹泻患者。监测结果表明病毒为本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因,其中轮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均为最主要的病原体,其次为诺如病毒。对混合感染现象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了解2017—2020年北京北苑地区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实验室特点,为临床经验治疗及防控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期间来我院就诊腹泻患者的粪便23 205份,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方法对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对患者性别、年龄、季节分布及粪便常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 205例标本中共检出轮状病毒阳性标本1837例,阳性率为7.92%。轮状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12~23月龄婴幼儿(19.30%),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6月龄,7~11月龄,2~3岁,4~6岁,7~ 17岁,≥18岁)(P均<0.05)。轮状病毒感染具有季节特异性, 1月、2月、3月、12月阳性率较高,阳性率分别为29.90%、27.51%、16.94%、18.69%。2017—2020年阳性率分别为8.83%、8.09%、9.47%和1.99%,2020年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率显著下降,与2017—2019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新冠疫情)暴发的2020年,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月份没有变化,然而与2017—2019年同月份相比较,阳性率显著下降(P均<0.05)。轮状病毒阳性标本中,粪便镜检脂肪球检出率高(42.24%),2者一致率高(89.24%),具有相关性(Kappa=0.325, r=0.326)。白细胞、红细胞与轮状病毒阳性无相关性,一致率差。轮状病毒阳性标本以糊状便为主,占比50.35%,稀便或稀水便、软便分别占比39.41%、 6.15%,粘液便最少,占比3.97%。结论 本地区轮状病毒感染主要易感人群为12~23月龄婴幼儿,感染全年均可发生,以晚冬、初春为高发季节,2020年新冠疫情极大降低了轮状病毒的送检率及检测阳性率,轮状病毒阳性标本粪便以稀便或糊状便为主,脂肪球与轮状病毒肠炎感染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