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Wnt诱导分泌蛋白-1(WISP-1)在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慢性肝病患者病程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制作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取正常组、造模8周组、造模12周组大鼠肝组织,利用免疫组化观察大鼠肝组织WISP-1表达水平的变化,光镜下半定量分析;收集健康体检者血清20例,慢性HBV携带者患者血清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60例,利用ELISA测定血清WISP-1水平变化,利用放射免疫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前Ⅲ型胶原(PⅢP)、Ⅳ型胶原(CⅣ)水平,分析WISP-1水平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造模8、12周组WISP-1表达水平分别为11.0±2.4、23.8±4.8,与正常组2.3±2.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HBV携带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WISP-1水平分别为(65.5±18.8)、(71.2±18.2)ng/ml,与健康对照组(57.3±15.2)ng/m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WISP-1与HA、LN、PⅢP、C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0.53、0.50、0.64(P〈0.05)。结论 WISP-1参与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发生,血清WISP-1水平与慢性肝病病程进展相关,WISP-1在肝纤维化、肝硬化的作用及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Wnt信号通路的核心因子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AHF)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白酒辅以玉米油、吡唑混合食料灌胃的方法制备大鼠AHF模型,于造模12 w后,采用Masson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层粘连蛋白(LN)、Ⅲ型胶原前蛋白(PⅢP)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大鼠肝组织β-catenin mRNA的表达.结果 正常肝组织中有少量β-catenin表达,12 w末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β-catenin表达明显升高.β-catenin的表达量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以及血清LN、PⅢP水平呈正相关(r =0.926,0.893,0.902,P<0.01).结论 Wnt信号通路在AHF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靶向封闭遗传印记基因PEG10对人肝癌细胞(HepG2)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PEG10促进肝癌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设计针对PEG10基因的shRNA,体外转录制备shRNA后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RT-PCR检测PEG10、β-catenin(CTNNB1)、WNT1基因mRNA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转染PEG10-shRNA后HepG2细胞PEG10 mRNA水平下降65.6%,其蛋白表达水平减少60.9%;同时,β-catenin(CTNNB1)、WNT1基因mRNA水平随之分别下降52.5%、96.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减少94.3%、63.2%。结论靶向封闭PEG10可下调肝癌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因子β-catenin(CTNNB1)、WNT1表达水平。PEG10对肝癌的促进作用可能部分与其影响Wnt/β-catenin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Wnt诱导分泌蛋白-1与器官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nt信号通路参与调节机体发育诸多过程,Wnt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可以导致肿瘤、纤维增生等疾病过程的发生。Wnt诱导分泌蛋白-1(WISP-1)是Wnt信号通路活化后的下游靶基因之一,最近研究表明WISP-1与肺、心脏、肝等脏器纤维化相关,此文就WISP-1与器官纤维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科重症病房老年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神经科重症病房诊治的老年脑卒中相关性肺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40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老年肺炎患者40例设为肺炎组。分析各组受试者认知功能评分及血清中Wnt/β-catenin通路蛋白及细胞凋亡蛋白和氧化还原酶类水平的变化。结果认知患者认知功能指标记忆能力评分、注意力评分和计算能力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且血清中Wnt、APC、Axin及GSK-3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肺炎组受试者(P0.01);同时,患者血清中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2、Caspase6、Bax和丙二醛(MDA)水平明显升高,而Bcl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水平明显降低。结论神经科重症病房老年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且可能与激活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6.
肝复康对HSC-T6细胞Wnt信号转导通路调节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中药肝复康含药血清对肝星状细胞T6(HSC-T6)细胞株经典Wnt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关键调节因子Wnt1、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β-链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以及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制备肝复康含药血清,用乙醛及肝复康含药血清干预HSC-T6细胞株,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法分析Wnt1、Gsk-3β、β-catenin、cyclinD1和α-SMA表达的变化。结果肝复康含药血清处理可上调HSC-T6细胞株Gsk-3βmRNA的表达,下调Wnt1、β-cateninc、yclinD1和α-SMA的表达。结论肝复康对肝纤维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经典的Wnt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α-SMA mRNA的转录,以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XAV939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无特定病原体级3周龄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抑制剂组,每组20只。除假手术组外各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成心肌梗死大鼠模型;抑制剂组从造模后第10天开始腹腔注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剂XAV939,连续注射7 d,其余两组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采用图像法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梗死范围;采用氯胺T法测定羟脯氨酸浓度检测各组大鼠心肌胶原浓度;TUNEL染色分析法分析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记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促心肌纤维化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的表达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TUNNEL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模型组、抑制剂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0.02±2.36)%、(49.36±9.32)%和(22.01±8.32)%;相比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LVESd、LVEDd、羟脯氨酸浓度、胶原浓度、心肌梗死面积、TGF-β1蛋白相对表达、MMP-9蛋白相对表达、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均显著升高,LVEF、LVFS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模型组,抑制剂组大鼠LVESd、LVEDd、羟脯氨酸浓度、胶原浓度、心肌梗死面积、TGF-β1蛋白相对表达、MMP-9蛋白相对表达、β-catenin蛋白相对表达均显著降低,LVEF、LVFS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AV939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降低大鼠心肌组织中促纤维化因子的表达及胶原的浓度并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实现防止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检测Wnt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的表达。方法模型组双侧海马区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_(23-35);模型对照组进行生理盐水注射;建立AD模型后,移植组进行BMSCs移植治疗;西药组造模后氢溴酸加兰他敏灌胃治疗;正常组常规鼠粮饲养。治疗30 d后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逃避潜伏期;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的神经元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蛋白β-cateni及Cyclin D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胞质游离的β-catenin表达有所降低,Wnt信号通路受到抑制,Cyclin D1的表达减少。BMSCs移植后缩短了AD模型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其学习记忆能力有所增强;同时胞质内游离β-catenin表达增多,Wnt信号通路被激活,Cyclin D1的表达增强。结论 BMSCs移植治疗AD可能是通过激活了Wnt信号通路,从而调控细胞周期,发挥了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中的组件蛋白DKK-1、β-catenin及周期素(Cyclin)D1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DKK-1、β-catenin及Cyclin D1蛋白在80例胃癌组织标本,10例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DKK-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胃正常组织(P0.05),高、中分化胃癌的表达高于低分化胃癌的表达(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DKK-1较无转移病例阳性率低(P0.05)。2β-catenin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胃正常组织(P0.05),高、中分化胃癌的表达低于低分化胃癌的表达(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β-catenin较无转移病例阳性率高(P0.05)。3Cyclin 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胃正常组织(P0.05),高、中分化胃癌的表达低于低分化胃癌的表达(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Cyclin D1较无转移病例阳性率较高(P0.05)。4在胃癌组织中DKK-1与Cyclin D1呈负相关关系(r=-0.453,P0.01),DKK-1与β-catenin呈负相关关系(r=-0.553,P0.01),Cyclin D1与β-catenin呈正相关关系(r=0.562,P0.05)。结论 Wnt信号通路中的组件蛋白DKK-1、β-catenin及Cyclin D1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一定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大鼠心肌中的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以阐明β-catenin在肝硬化大鼠心肌肥厚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通过模型组和对照组比较,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心肌组织中β-catenin表达水平; 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中的β-catenin和Wnt诱导的分泌型蛋白1(WISP-1)表达差异。结果模型组体重增长较慢,且小于对照组。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低,肝硬化模型组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 Wnt/β-catenin(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参与肝硬化所致心肌肥厚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去卵巢对大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20只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去势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去势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正常对照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去除卵巢12 w后,取血检测血清雌二醇、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水平;取左股骨进行骨密度检测;取右股骨骨髓检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LRP5)和β-catenin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去势组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去势组大鼠骨密度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去势组的β-cantenin mRNA和蛋白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尽管去势组的LRP5 mRNA和蛋白表达比正常对照组增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去卵巢12 w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被激活。  相似文献   

12.
周颖  李兆申  王东 《胃肠病学》2010,15(12):752-754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异常是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分泌型糖蛋白Dickkopf-1(DKK-1)属Dickkopf家族成员,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拮抗剂。近年研究发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DKK-1在胰腺胚胎发育中起重要调控作用,且两者异常广泛参与胰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DKK-1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两者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关系。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诊治的慢性HBV携带者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0例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50例,另选同期健康人50例,采用ELISA法检测GP73水平,对150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穿刺活检,采用Metavir评分对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进行评价。结果慢性HBV携带者血清GP73水平为(46.5±7.8)ng/ml,慢性乙型肝炎组为(90.2±10.9)ng/ml,乙型肝炎肝硬化组为(231.6±20.1)ng/m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组的(36.7±6.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GP73水平也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或HBV携带者(P0.05);经肝组织检查,150例慢性HBV携带者肝内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表现为G0~G1105例,G230例,G3~G415例,其血清GP73水平分别为(45.2±12.8)ng/ml、(63.8±15.0)ng/ml和(83.7±20.1)ng/ml,S0~S198例,S230例,S3~S422例,其血清GP73水平分别为(45.1±16.8)ng/ml、(67.3±16.4)ng/ml和(72.0±18.4)ng/ml,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严重的患者血清GP73水平显著升高,与分级或分期轻的人群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8,F=19.2,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GP73水平升高是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显著炎症(OR=1.1,95%CI:1.0~1.1,P0.05)和显著肝纤维化(OR=2.1,95%CI:0.8~1.2,P0.05)的高危因素。结论检测血清GP73水平可能有助于对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判断,能否作为预测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潜在标志物,还需要扩大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大鼠心肌中Wnt诱导的分泌型蛋白1(WISP-1)表达及其与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肝硬化大鼠心肌肥厚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3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5只和对照组8只,模型组按2ml/kg腹腔注射40%四氯化碳茶油溶液制备肝硬化大鼠模型,对照组给予相同浓度的食用油溶液腹腔注射,2次/周,连续8周。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β-catenin和WISP-1表达。结果喂养8周,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体质量较喂养1周明显增长(P0.01),且模型组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379.38±46.93)g vs (456.00±64.21)g,P0.05]。对照组肌丝致密,肌节排列规整,Z线清晰可见,线粒体丰富,心肌细胞结构正常,闰盘可见丰富桥粒;模型组心肌大面积空泡化,部分肌丝断裂,闰盘桥粒减少或细胞连接间断。模型组β-catenin和WISP-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WISP-1参与肝硬化所致心肌肥厚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者血清GP73水平与肝脏病理变化的关系,探讨血清GP73水平对慢性HBV携带者肝脏炎症损伤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0月在解放军第一八〇医院就诊的慢性HBV感染者300例,其中慢性HBV携带者100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100例,HBV相关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10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73浓度。100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脏穿刺活检术,分析血清GP73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的关系。结果慢性HBV感染者血清GP7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血清GP73浓度在慢性HBV携带者(47.21±17.69)ng/ml、CHB(98.45±65.29)ng/ml和HBV相关LC(229.93±95.00)ng/ml中持续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相关性分析,血清GP73含量与慢性HBV感染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46)。100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脏穿刺活检术后发现,血清GP73含量随着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肝纤维化分期的加重而逐渐升高(P0.001),血清GP73水平与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r=0.549)和肝纤维化分期(r=0.528)呈正相关。在100例ALT正常的慢性HBV携带者中,有显著肝脏炎症(≥G2)和纤维化(≥S2)的患者分别为29例(29.00%)和33例(33.00%)。病理分级为≥G2和≥S2的慢性HBV携带者血清GP73水平显著高于无明显坏死性炎症(G0~G1)和纤维化(S0~S1)患者(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诸因素中只有血清GP73水平被确定为预测肝脏坏死性炎症和肝纤维化的独立因素。结论血清GP73水平与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密切相关。部分慢性HBV携带者尽管ALT水平正常,但是肝组织却存在明显的炎症坏死和纤维化,其血清GP73水平明显升高。因此,血清GP73可用于慢性HBV携带者预测肝脏炎症损伤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和血清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特点。方法2012年9月~2016年9月我院诊治的CHB患者143例,常规进行肝穿刺检查和血清HBV DNA检测。结果肝组织炎症分级为G0期14例(9.8%),G1期79例(55.2%),G2期29例(20.3%),G3期21例(14.7%),纤维化分期为S0期15例(10.5%),S1期72例(50.3%),S2期30例(21.0%),S3期25例(17.5%),S4期1例(0.1%);年龄较大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较明显(P0.05),血清HBV DNA水平5 lg copies/ml组与血清HBV DNA水平≥5 lg copies/ml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程度构成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后者肝组织具有更为严重的炎症分级或纤维化分期。结论不同年龄和血清病毒载量CHB患者肝组织病理学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并给予适当的处理对于诊治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通过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化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 [方法]将5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补阳还五汤加减(低、中、高剂量)组及阿托伐他汀组,每组10只;10只C57BL/6J小鼠设为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5组小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进行As模型复制,第9周开始灌胃,连续灌胃4周,12周后分离小鼠主动脉根部,制备石蜡切片,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窦脂质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桥蛋白(OPN)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鼠主动脉中Wnt1、β-catenin及c-myc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小鼠主动脉中Wnt1、β-catenin基因的表达。 [结果]补阳还五汤加减(低、中、高剂量)能够降低As模型小鼠主动脉窦脂质含量及OPN表达;降低小鼠血清IL-6、TNF-α、IL-1β、MCP-1水平;并可下调小鼠主动脉中Wnt1、β-catenin蛋白及基因的表达。 [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发挥抗As的作用,部分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4激活后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增殖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MSCs,应用流式细胞术鉴定BMSCs,用脂多糖(LPS)剌激BMSCs,应用CCK-8法检测BMSCs的增殖能力;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大鼠BMSCs中TLR4蛋白表达;实验分为对照组、LPS组、TLR4阻断剂+LPS组、Wnt通路经典抑制剂(DKK-1)+LPS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MSCs中β-catenin、c-myc及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 mRNA表达,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BMSCs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TLR4呈高表达(均P<0.01);LPS组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LPS组相比,加入TLR4阻断剂后,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表达显著下调(P<0.05,P<0.01),加入DDK-1后,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表达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TLR4促进BMSCs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氮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9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其中HBV携带者5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 48例,慢性重型肝炎(简称慢重肝)3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62例,正常对照40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HA、LN、PⅢNP、C-Ⅳ在HBV携带者、CHB、慢重肝、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测定值升高的顺序为:慢重肝>乙型肝炎肝硬化> CHB> HBV携带者.结论:应用化学发光法动态检测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是指导临床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非损伤性的良好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_1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ELISA、R IA法对慢性乙型肝炎(CHB)、乙肝肝硬化(LC)共73例患者血清中TGF-β1、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层粘连蛋白(LN)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其中42例CHB患者行肝穿刺病理活检,观察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患者以上指标的变化。结果 CHB患者血清中TGF-β1、HA、PCⅢ、LN水平随病情发展逐渐增高(P均〈0.05);TGF-β1与HA、PCⅢ水平均呈正相关(r=0.457、0.363,P均〈0.05)。肝纤维化分期S1~2、S3~4期血清中TGF-β1、HA水平明显高于S0期(P均〈0.05),且S3~4期明显高于S1~2期(P〈0.05)。结论血清TGF-β1水平与肝纤维化有密切相关性,血清HA及PCⅢ是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