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小宝 《内科》2009,4(3):365-366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Enalapril)对1、2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门诊选取1、2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68例,服用依那普利5-40mg/d,测定服药前及服药后2周、4周、6周、8周、10周的坐位血压和心率,并在服药前和服药10周后行心电图、常规生化检查。结果在治疗10周末1、2级原发性高血压病降压总有效率为86.8%;心率及心电图、常规生化检查服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口服依那普利治疗1、2级原发性高血压病降压效果确切,耐受性好,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依那普利是治疗1、2级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盐水灌注射频消融导管对难治『生高血压患者行经皮肾去交感神经术(RSD),观察其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对连续3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行经皮肾去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观察术前和术后1、3、6个月时的诊室血压和心率变化,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的动态血压变化,血清肌酐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变化,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0例患者术前血压为(169.7±10.7/94.3±12.3)mmHg,心率为(75.3±8.3)次/分,术后1、3、6个月时血压分别下降了(15.0±3.8/11.7±4.0)、(21.1±2.9/13.0±4.3)和(25.3±3.4/15.1±4.3)mmHg(P〈0.0001),心率则分别下降(2.7±1.9)次/分(P〉0.05)、(4.1±2.0)次/分(P〈0.05)和(5.1±2.1)次/分(P〈0.05)。术前动态血压(158.1±9.2/90.0±12.5)mmHg,术后6个月时(135.8±12.8/78.3±12.6)mmHg(P〈0.0001),肌酐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无显著变化(P〉0.05),2例患者发生股动脉血肿。结论应用盐水灌注射频消融导管行RS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经皮经导管射频消融去肾交感神经术(RDN)治疗中青年难治性高血压的安全性和中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于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阜外医院连续入选接受RDN治疗的中青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观察RDN治疗的安全性及中期疗效:主要有效性指标为术后6个月诊室血压和24h平均血压较基线的变化,主要安全性指标为术后6个月时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共入组50例患者,年龄26~62(41.9±10.6)岁,女性18例(36.0%)。术后6个月时,诊室血压和24h平均血压分别较基线下降了(23.7±14.5)/(11.5±7.9)和(11.1±8.5)/(7.1±6.2)mm Hg,服用降压药物的种类从术前的4.0(4.0~4.0)种降至术后6个月时的4.0(3.0~4.0)种(均P0.001)。术后6个月肾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围手术期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其余患者围手术期和6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 RDN治疗中青年难治性高血压安全,中期降压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行经皮肾去交感神经术(RSD),观察其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连续难治性老年高血压患者20例,行经皮RSD,观察术前和术后1、3、6个月随访时的诊室血压变化;术前和术后动态血压、血清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变化;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RSD前比较,患者RSD后1、3、6个月随访时诊室血压分别下降了16.9/11.9、24.8/17.1、29.1/20.5mm Hg(1mm Hg=0.133kPa,P<0.01),术后动态血压下降了24.2/17.2mm Hg(P<0.01),肌酐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无显著变化(P>0.05),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显著下降(P<0.05);1例患者发生股动脉血肿。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行经皮RSD可能安全、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康复作用。方法 130例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心理干预)zL口服降压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养血清脑颗粒4g,每日3次。两组于治疗4周、8周、1年时各随访1次。结果 治疗组治疗4周时头晕、头痛、失眠症状总有效率及总体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8周时的总有效率及总体疗效明显优于治疗4周时,完成随访1年者81例(62.3%),其中治疗组42例(51.8%),与对照组病人比较,治疗组病人血压平稳(P〈0.05),且无一例新出现心脑肾并发症。观察期间除2例出现上腹不适,1例出现咽痛,1例出现便秘外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用于社区高血压病康复综合治疗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及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49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76.2±6.0)岁。受试对象均给予缬沙坦80~160mg或加用利尿剂氢氯噻嗪12.5mg治疗,疗程为1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作诊室随测血压、24h动态血压监测、心脏超声检查、颈动脉、椎动脉、肾动脉超声和眼动脉超声检查。结果(1)缬沙坦治疗12个月以后,患者诊室随测收缩压显著下降(P〈0.05);但24h总体血压、白天及夜间血压均无明显变化;(2)左室短轴缩短率显著升高(P〈0.001);(3)颈动脉、椎动脉和肾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显著下降(P〈0.05),肾段间动脉及眼动脉PI及RI无明显变化。结论缬沙坦可有效控制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并改善其左室收缩功能和动脉顺应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自动诊室血压测量(AOBPM)、诊室血压测量(OBPM)、家庭血压测量(HBPM)以及动态血压测量(ABPM)测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白大衣效应。方法:入选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28例,通过OBPM、HBPM测量血压及心率,获得诊室心率和家庭自测心率,分析白大衣高血压患者(n=169)和非白大衣高血压患者(n=359)的诊室心率和家庭自测心率的差异及心率白大衣效应(诊室心率-家庭自测心率)。169例患者接受OBPM、AOBPM、HBPM、ABPM四种不同测量方式,其中51例退出,共118例纳入统计,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4种方法所测心率的差异。对心率白大衣效应的相关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诊室心率高于家庭自测心率[(74.07±9.99)次/min vs.(69.36±9.12)次/min,P<0.05],心率白大衣效应为4.71次/min。(2)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白大衣效应比非白大衣高血压患者更明显[(6.80±10.43)次/min vs.(3.72±8.35)次/min,P<0.05]。(3)对118例患者用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诊室血压测量与家庭血压测量在高血压病人血压达标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0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嘱病人15 d、1个月、3个月门诊随访,比较诊室血压测量与家庭血压测量血压达标情况。结果 15 d、1个月、3个月诊室测量血压达标率分别为23.85%、36.70%、42.20%,家庭测量血压达标率分别为36.70%、51.38%、62.3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家庭血压测量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诊室血压测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家庭测量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诊室测量血压达标率,在高血压达标管理中应重视家庭血压的测量。  相似文献   

9.
卡维地洛治疗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以高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为对照药,研究了卡维地洛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分别随机给予卡维地洛和比索洛尔口服治疗。结果2组在治疗2周时诊室血压均有所下降,在治疗6~8周末下降最明显,并维持至24周。卡维地洛组和比索洛尔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90%,总显效率分别为70%和56.7%。卡维地洛主要的不良反应有头晕(13%)、乏力(2%)、嗜睡(2%)。在服药过程中逐渐减轻,无因药物不良反应而终止者。结论本研究中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日口服1次卡维地洛12.5~50mg,降压疗效明显,耐受性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患者行肾动脉介入治疗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对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做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检查,68例伴有肾动脉显著狭窄(管腔狭窄≥70%)的患者入选本研究。进行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和至少6个月的临床随访,比较行经皮腔内肾动脉支架术患者术前及随访期6个月时血清肌酐(SCr)和血压变化。结果68例肾动脉狭窄患者(70处病变)均成功进行了经皮介入治疗,置入肾动脉支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术前比较,平均SCr轻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肾功能异常的17例患者,肾功能好转8例(47.1%)、无变化7例(41.2%)、恶化2例(11.7%)。51例术前肾功能正常的患者,SCr仍在正常范围。经皮肾动脉支架术后,平均血压显著降低[术后6个月:(141.4±10.3/80.1±11.3)mmHg,与基础测值比较,P〈0.01]。术后6个月,9例不用药物治疗血压保持正常,48例抗高血压用药减少[术前(3.2±1.5)种,术后(2.1±1.1)种,P〈0.01],血压控制良好(〈140/90mmHg)。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肾动脉狭窄患者行肾动脉介入治疗术,手术成功率高,对患者肾功能及控制血压具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1.
动态血压监测与高血压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动态血压(ABP)及偶测血压(CBP)与高血压预后的关系,对220例高血压病(EH)患者进行了基础状态下ABP检测,并长期随访观察。一、资料与方法220例EH患者,男132例,女88例,年龄55~79(623±51)岁。入选条件为:(1)年龄≥55岁的EH患者;(2)服用一种以上抗高血压药物治疗6个月以上;(3)入选时诊室收缩压(SBP)≥15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DBP)≥90mmHg;(4)除外EH所致的临床心、脑、肾并发症。ABP及CBP检测均限于上午8~10时进行,ABP记录时间间隔24h均为30min,分白昼及夜间两个时间…  相似文献   

12.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与动态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及偶测血压与高血压预后的关系。  方法 :随访的 12 9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入选时分别测量基础状态下动态血压及诊室血压 ,并根据白昼舒张压水平分为高、中、低、3组 (HL组 36例、ML组 5 1例、L L组 42例 ) ,然后在平均 38个月随访观察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的心脑血管事件。  结果 :12 9例中发生心、脑、肾各类事件者 2 2例。单因素分析表明事件患者各项动态血压参数明显高于非事件患者(P<0 .0 5~ 0 .0 1) ,而两者诊室血压间无显著差异 (P>0 .0 5 )。L L、ML、HL 3组中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2例 / 10 0人年、5 .1例 / 10 0人年及 9.5例 / 10 0人年。多因素分析显示 :收缩压节律、夜间收缩压水平及总胆固醇水平为高血压患者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分别为 RR=3.0 5、RR=1.2 7、RR=1.48(P<0 .0 5~ 0 .0 1)。  结论 :动态血压在判断高血压预后方面较诊室血压更具有临床意义 ,较高的动态血压水平 (白昼舒张压水平 )提示不良的预后 ,收缩压节律、夜间收缩压水平是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及肾脏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翁南星  吴奇志  郑东阳 《心脏杂志》2004,16(2):149-151,155
目的 :评价缬沙坦 (Valsartan,VAL )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和平行对照方法 ,经 1周药物冲洗期及 2周安慰剂导入期后 ,10 2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进入 8周治疗期 ,每日 1次服用 VAL80 m g(5 2例 )或依那普利 (Enalapril,ENA ) 5 m g(5 0例 ) ,2周后如坐位舒张压 (Si DBP)≥ 90 mm Hg(1m m Hg=0 .133k Pa)则剂量加倍 ,4周后如仍无效则每日加服双氢克尿噻 2 5 mg。于服安慰剂期末及治疗 2、4、6、8周末测诊室血压 ,心率 (HR)并记录症状、体征 ;于服安慰剂末及治疗 8周末行 2 4 h动态血压监测 (ABPM)各 1次。结果 :两组药物均能明显降低血压 (P<0 .0 1) ;VAL组有效率 92 % ,ENA组有效率 88% ,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8周末 VAL组 Si SBP/ Si DBP下降 (2 1± 9) / (16± 5 ) mm Hg,ENA组下降 (2 0± 9) / (13± 7) mm Hg。 2、4、6、8周末血压下降值 ,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VAL组和 ENA组分别有 4 4 %和 6 0 %患者加用利尿剂。VAL降压谷峰值比率 6 9% ,ENA为 4 9%。咳嗽发生率 VAL组 (4% )明显低于 ENA组 (18% )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VAL (80~ 16 0 m g/ d)对轻、中度高血压病疗效确切、安全、耐受性好 ,干咳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  相似文献   

14.
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血压变化与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之间关系。方法 对 78 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并分 6 个时段进行研究。结果 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发生数与血压变化密切相关(r=071,076, P< 001),且以上午(6~10 am )为甚( P< 001)。结论 血压升高,左室负荷增大和氧耗增加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隐性高血压(MH)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取诊室血压正常,而24h动态血压发现日间血压增高的MH患者36例,诊室血压及24h动态血压均增高的1、2级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40例,诊室血压及24h动态血压均正常48例作为对照组,通过24h动态心电图,进行HRV分析。结果EH组与MH组HRV各指标均低于正常血压组,P均〈0.05;EH组与M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H与EH患者HRV异常,提示均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6.
氯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的 评价氯沙坦(losartan,LOS)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E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轻中度EH患[坐位舒张压(SiDBP)90 ̄114mmHg(1mmHg=0.133kPa],一组采用随机、双盲8周的平行对照,另一组服LOS采用开放的8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24周的诊室血压研究。经1周药物冲洗期及2周安慰剂期后,服双盲药LOS(61例)50mg/d或对照药赖诺普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真实世界研究的临床研究方法,开展实用性医院登记研究,观察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凡是应用松龄血脉康胶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作为入选对象.一旦病人开始入选,要求必须连续入选,不设排除标准.根据松龄血脉康胶囊说明书或医生临床经验用药,如实记录合并用药信息.每2周评估1次,疗程8周.采用自然分组,根据是否合并使用西药控制血压类药物,将1 854例病人分为合并降压药组(1 048例)和不合并降压药组(806例).评估舒张压变化、收缩压变化及血压达标率等指标.结果 每组病人5个时点舒张压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用药后2周、4周、6周、8周舒张压逐渐降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松龄血脉康胶囊单独使用,可使舒张压降低10.37 mmHg.合并降压药组、不合并降压药组用药8周后血压达标率与用药前比较,分别为61.1%(9.5%)、77.4%(15.5%).结论 松龄血脉康胶囊能够有效控制舒张压,改善血压达标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与进口奥美沙坦酯比较,评价国产奥美沙坦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入选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2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10例和对照组112例,分别接受国产或进口奥美沙坦酯20mg口服治疗。4周后如诊室坐位血压<140/90mm Hg(1mm Hg=0.133kPa)则维持原剂量;血压未达标者加量至国产奥美沙坦酯40mg+安慰剂2片,或进口奥美沙坦酯40mg+安慰剂2片,服药至8周末。在基线和第8周时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结果与基线比较,治疗4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诊室坐位血压平均降幅分别为(20.24±13.13)/(15.03±6.79)mm Hg vs(18.66±10.41)/(14.24±5.90)mm Hg;8周后分别为(22.50±11.61)/(16.57±6.33)mm Hg vs(21.78±11.24)/(16.08±6.02)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试验组与对照组24h血压平均降幅分别为(8.8±3.0)/(10.8±2.8)mm Hg vs(8.9±4.0)/(9.2±4.2)mm 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国产奥美沙坦酯治疗能有效、安全地降低血压,其降压幅度及平稳性与进口奥美沙坦酯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接受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商品名:安博诺)治疗的达标率。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开放、单一治疗组的研究。共入选968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均采用安博诺治疗8周。经药物清洗1~2周后,给予初始剂量安博诺1片/d治疗,治疗2周末,如未达标(目标血压:舒张压〈85mm Hg,1mm Hg = 0.133 kPa)则增加厄贝沙坦150mg继续服用2周;在第4周末仍未达标则再增加氢氯噻嗪12.5mg(即安博诺2片/d)直至8周试验结束。结果对入选的968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意向治疗人群分析,完成8周随访的920例患者进行符合方案人群分析。(1)治疗1周时,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分别降低11.8/8.56mm Hg,P 〈 0.01;治疗8周时,收缩压/舒张压分别降低21.97/16.08mm Hg,P 〈 0.01。(2)治疗2周血压达标的患者526例,占57.17%;4周时血压达标患者703例,占76.41%;8周时达标患者769例,占83.59%。(3)在治疗的8周中服用安博诺1片/d为637例,占总病例数的69.24%;服用安博诺1片+厄贝沙坦150mg/d为211例,占总病例数的22.93%;安博诺2片/d为72例,占总病例数的7.82%。(4)入组的968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意向治疗人群分析,其中有903例患者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占总研究病例数的93.29%。结论安博诺治疗中国轻、中度高血压病达标率高,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心率变化的时间效应。方法入选导管消融术后随访无房性心动过速或房颤复发的症状性房颤患者52例,平均年龄64.65±10.18岁(38~76岁)。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24小时动态心电图,观察平均心率的变化。结果52例均完成导管消融术,术前平均心室率为68.92±7.53次/min,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平均心室率分别为75.58±6.48次/min、71.13±6.45次/min和68.90±7.28次/min。43例随访6个月时的心室率为70.47±5.95次/min。22例随访12个月时的心室率为69.95±5.35次/min。除术后1周平均心率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房颤消融可引起心率增加,以术后1周最为明显。症状明显者可增服控制心率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