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Met)对糖尿病(DM)微环境下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及细胞焦亡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 分为体内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进行。体内动物实验:健康C57BL/6J雄性小鼠9只, 随机分为DM组、正常对照组、DM+Met处理组(DM+Met组), 每组各3只小鼠。DM组、DM+Met组小鼠经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DM模型;DM+Met组给予Met 400 mg/(kg·d)干预。建模后8周,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正常对照组、DM组、DM+Met组小鼠视网膜NLRP3、cleaved-膜穿孔蛋白D(GSDMD)、cleaved-半胱天冬酶1(Caspase-1)的表达。体外细胞实验:hRMEC分为常规培养细胞组(N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组、AGE+Met组。AGE组、AGE+Met组加入150 μg/ml AGE诱导细胞, AGE+Met组另加入2.0 mmol/L Met处理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焦亡情况;2’’, 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检测各组细胞中活性氧(R...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p21活化激酶4(PAK4)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行为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 分为体内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两部分。体内动物实验:健康C57BL/6J雄性小鼠12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 每组各6只小鼠。糖尿病组小鼠经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建模后8周, 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小鼠视网膜PAK4表达情况。体外细胞实验: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分为常规培养细胞组(N组)、空载体组(Vector组)、PAK4过表达组(PAK4组)。各组加入150 μg/ml糖基化终末产物诱导细胞。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各组hRMEC内细胞迁移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白细胞粘附于hRMEC数量。Seahorse XFe96细胞能量代谢分析仪测定细胞内线粒体基础呼吸、三磷酸腺苷(ATP)生成、最大呼吸与备用呼吸能力。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体内动物实验: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比较, 糖尿病组小鼠视网膜中PAK4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372、22.41...  相似文献   

3.
高莎  沈玺 《眼科新进展》2022,(7):510-513
目的 探讨腺苷A2A受体(A2AR)拮抗剂ZM241385对视网膜脱离(RD)动物模型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48只作为研究对象。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对照+二甲基亚砜(DMSO)组、对照+ZM241385组、RD+DMSO组、RD+ZM241385组,每组12只。RD模型建立后,实验小鼠立即腹腔注射ZM241385(3 mg·kg-1,剂量不超过0.2 mL)或同体积DMSO,连续给药3 d。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视网膜中Müller细胞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肿瘤坏死因子(TNF)-α、Cleaved caspase 3和B细胞淋巴瘤抗体(Bcl)-2的表达。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RD+DMSO组小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GS荧光强度较对照+DMSO组显著降低,而RD+ZM241385组小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GS荧光强度较RD+DMSO组显著升高。RD+DMSO组小鼠视网膜MCP-1、TNF-α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DMSO组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而RD+ZM241385组小鼠视网膜MCP-1、TNF-α蛋白表达水平较RD+DMSO组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与对照+DMSO组相比,RD+DMSO组小鼠视网膜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而与RD+DMSO组相比,RD+ZM241385组小鼠视网膜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结论 A2AR拮抗剂ZM241385通过促进RD小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GS表达,抑制炎症细胞因子MCP-1、TNF-α的表达,缓解光感受器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骨形成蛋白4 (BMP4)对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中糖酵解水平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将体外培养的hRMEC分为正常组、4-羟基壬烯醛(HNE)组(4-HNE组)、4-HNE+BMP4处理组(BMP4组)。4-HNE组细胞培养基中加入10 μmmol/L 4-HNE;BMP4组细胞培养基中加入10 μmmol/L 4-HNE刺激6 h后, 再加入100 ng/ml重组人BMP4。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噻唑蓝比色法检测4-HNE对细胞生存力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法测定4-HNE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正常组、4-HNE组细胞中BMP4、SMAD同源物9 (SMAD9) mRNA、蛋白相对表达量。采用Seahorse XFe96细胞能量代谢分析仪测定正常组、4-HNE组、BMP4组细胞内糖酵解代谢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正常组、4-HNE组、BMP4组hRMEC内ROS水平分别为21±1、815±5、810±7。与正常组比较, 4-HNE组、BMP4组ROS水平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nti-白细胞介素(IL)-12/IL-23 p40抗体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SPF级健康无眼疾6~8周龄雌性C57BL/6N小鼠66只, 其中24只采用光感受器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651-670诱导小鼠EAU模型, 分别在免疫前及免疫后第3、12、18天各取6只小鼠, 流式细胞术检测各时间点小鼠脾脏、淋巴结和眼球中IL-17A+ γ干扰素(IFN-γ)+ CD4+ T细胞比例。取6只小鼠制作EAU模型, 免疫后18 d采用小动物成像仪进行眼底拍照并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检查完成后处死小鼠, 摘取眼球, 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小鼠视网膜炎症反应和组织结构形态学改变;取淋巴结行流式细胞术检测IL-17A+ IFN-γ+ CD4+ T细胞比例, 按照表达数量不同分为IL-17A+ IFN-γ+细胞高表达组和IL-17A+ IFN-γ+细胞低表达组, 比较2个组小鼠视网膜损伤情况。取36只小鼠制作EAU模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nti-IL-12/IL-23 p40组和IgG组, 每组18只, 分别尾静脉注射An...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JNK2在早期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小鼠视网膜的表达和作用,为进一步深入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及早期治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C57BL/6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为DM组42只及正常组18只,DM组一次性腹腔注射5g·L-1STZ(150mg·kg-1体质量)诱发DM模型,正常组腹腔注射同体积的0.1mol·L-1柠檬酸钠缓冲液,于造模成功后2周、4周、8周分别处死正常组小鼠各6只,DM组小鼠各14只,取双眼眼球用于实验。其中,左眼提取视网膜用于实时定量RT-PCR,检测JNK2基因的表达变化,右眼行HE染色和TUNEL染色,分别观察视网膜在各时间点的形态学改变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正常组2周、4周、8周时JNK2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2.31±0.53)g·L-1、(2.54±0.42)g·L-1、(2.26±0.67)g·L-1,各时间点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DM组各时间点JNK2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2.34±0.56)g·L-1、(4.51±0.64)g·L-1、(11.43±0.37)g·L-1,表达量随病程的延长而增加(P<0.05)。各时间点神经节细胞凋亡率在正常组分别为(0.77±0.73)%、(0.72±0.38)%、(0.87±0.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DM组分别为(0.22±0.47)%、(6.87±1.17)%、(21.65±2.95)%,随DM病程延长神经节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各时间点每高倍视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在正常组小鼠分别为(47.83±3.76)个、(48.17±3.81)个、(47.74±4.16)个,各期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在DM组分别为(45.96±4.20)个、(34.20±2.25)个、(30.19±3.54)个,神经节细胞的数量随DM病程的延长逐渐减少(P<0.05),且视网膜形态出现组织学改变。结论 JNK2参与了小鼠早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过程,且有促进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载脂蛋白E模拟肽COG1410对小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M1/M2小胶质细胞极化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存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18只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IR 3 d组6只、IR 7 d组3只和IR 14 d组3只, 其中IR组小鼠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前房灌注, 将眼压提高至100 mmHg(1 mmHg=0.133 kPa)并维持1 h, 以建立视网膜IR损伤模型。取正常对照组和IR 3 d组各3只, 采用视网膜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的分布情况。取正常对照组、IR 3 d组、IR 7 d组和IR 14 d组各3只, 通过视网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视网膜M1型、M2型小胶质细胞随IR损伤后时间的变化。另取91只C57BL/6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9只、IR组24只、生理盐水组24只、COG1410组24只, 其中正常对照组小鼠维持正常眼压, 其余3个组均建立IR损伤模型, 且COG1410组和生理盐水组在造模后分别尾静脉注射1 mg/kg COG1410和等体积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氧化应激条件下骨形成蛋白4(BMP4)对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的增生和迁移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RMEC分为对照组、4-羟基壬烯醛(HNE)处理组(4-HNE组)、4-HNE+BMP4处理组(BMP4组)。4-HNE组细胞培养基加入10 μmmol/L 4-HNE;BMP4组细胞培养基加入1...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姜黄素(CUR)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大鼠视网膜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从Toll样受体4/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TLR4/Caspase-8)通路探讨其机制,为CUR治疗RIRI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SPF级健康无眼疾雄性SD大鼠102只,随机分为Sham组(n=10)、RIRI组(n=35)、RIRI+TLR4抑制剂(TAK-242)组(n=11)、RIRI+CUR组(n=35)及RIRI+CUR+TAK-242组(n=11),其中,Sham组、RIRI组及RIRI+CUR组根据建模后时间不同分为建模后6 h、12 h、24 h、72 h及7 d组。采用前房高眼压灌注法建立RIRI模型为RIRI组,Sham组不做特殊处理,RIRI+TAK-242组、RIRI+CUR组、RIRI+CUR+TAK-242组分别于建模前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建模后各时间点各组大鼠视网膜中IL-1β+、TLR4+ Caspase-8+细胞数;建模后12 h, We...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和探讨玻璃体腔注射环孢菌素A(CsA)对糖尿病(DM)大鼠血视网膜屏障(BRB)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8~10周龄健康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M组、CsA组及二甲基亚砜(DMSO)组,每组12只.对DM、CsA及DMSO组大鼠进行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建模,正常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柠檬酸钠缓冲液.注射后72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视网膜内外渗的内源性白蛋白评价BRB的渗透性;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组大鼠视网膜外渗的白蛋白增多,视网膜内ICAM-1、VEGF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350,29.240,9.658;P<0.01).与DM组相比,CsA组大鼠视网膜外渗的白蛋白减少,视网膜内ICAM-1、VEGF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74,5.000,3.352;P<0.05);DMSO组大鼠视网膜外渗的白蛋白、视网膜内ICAM-1及VEGF表达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0,0.561,0.312 ;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CsA对DM大鼠BRB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sA降低ICAM-1及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厄洛替尼对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研究。人视网膜Müller细胞(RMC)为Moorfields眼科医院和伦敦大学学院眼科学研究所-Müller 1(MIO-M1)细胞。将MIO-M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高渗、高糖、高糖+二甲基亚砜(DMSO)、高糖+厄洛替尼 0.5 mmol/L、高糖+厄洛替尼 1 mmol/L和高糖+厄洛替尼 2 mmol/L组。5-乙炔-2′-脱氧尿苷(EdU)掺入实验检测厄洛替尼对高糖条件下MIO-M1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厄洛替尼对高糖条件下MIO-M1细胞活化标记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蛋白水平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厄洛替尼对高糖条件下RMC中p75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NTR)、波形蛋白和细胞视黄醛结合蛋白(CRALBP)蛋白水平的影响。将MIO-M1细胞分为正常对照、高糖、高糖+DMSO和高糖+厄洛替尼1 mmol/L组, 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厄洛替尼对高糖条件下EGFR核转位的影响;免疫共沉淀检测厄洛替尼对高糖条件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RMT1-10体外诱导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DCs)对小鼠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SPF级雄性BALB/c小鼠100只和C57BL/6小鼠50只, 获取C57BL/6小鼠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 按照诱导干预不同分为imDCs组(不干预)、成熟树突状细胞(mDCs)组(加入脂多糖)、RMT1-10组(加入RMT1-10和脂多糖)和IgG同型对照组(加入IgG同型抗体和脂多糖), 培养7 d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s表型CD11c、CD80、CD86、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分子(Tim)-4和CD103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质量浓度。建立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 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各组DCs刺激CD4+ T细胞增生的刺激指数(SI)。以角膜基质缝线法诱导BALB/c小鼠角膜新生血管, 以4个象限新生血管均匀长入角膜中周区的小鼠作为受体。将80只受体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imDCs组、mDCs...  相似文献   

13.
苟文军  刘思源  覃冬 《眼科新进展》2012,32(11):1014-1016,1020
目的 探讨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模型视网膜上Smad7表达的影响,研究Smad7的表达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为预防及早期治疗DR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 选择60只健康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DM+ MG132组和DM组.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50 mg· kg-1 STZ的方法建立DM大鼠模型.自DM模型建立后第3天起,DM+ MG132组大鼠每天给予0.1mg·kg-1 MG132 DMSO液腹腔注射,正常对照组和DM组每天给予0.1 mg·kg-1 DMSO液腹腔注射.于造模后8周和12周时处死各组大鼠,然后摘出眼球,制成眼杯,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上Smad7蛋白的表达.各指标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的多重比较采用q检验法,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上Smad7蛋白高表达;DM组造模后8周和12周时大鼠视网膜上Smad7的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分别是0.340 8±0.0007、0.119 3±0.002 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8793±0.001 5和0.960 5±0.002 1)(均为P<0.01);DM+ MG132组造模后8周和12周时大鼠视网膜上Smad7的OD值分别是0.486 4±0.001 5、0.590 4±0.012 2,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1);DM+MG132组造模后8周和12周时大鼠视网膜上Smad7的表达较DM组明显增加(均为P<0.01).结论 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能够有效抑制Smad7的表达,对DM大鼠视网膜具有保护作用,因此有望成为DR的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糖环境下Ndufa4线粒体复合体相关蛋白2(Ndufa4l2)对视网膜感光细胞661W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体内实验:选取C57BL/6J小鼠1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组和正常组,每组各6只,糖尿病组小鼠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造模,正常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柠檬酸缓冲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氯喹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损伤模型小鼠RGC的保护作用及可能调控机制。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54只,随机分为氯喹低浓度组、氯喹高浓度组、PBS对照组,每组均为18只。氯喹低浓度组、氯喹高浓度组小鼠分别按体重10、100 mg/kg剂量腹腔注射氯喹;PBS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PBS。腹腔注射1次/d,连续2d后,氯喹低浓度组、氯喹高浓度组小鼠左眼玻璃体腔注射5 nmol/L NMDA,对侧眼注射等体积PBS。建模后7d,视网膜铺片RGC染色,计数RGC存活数目;建模后9、10d,分别行视动反应和ERG检查;建模后11 d,行视网膜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荧光表达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GFAP、TNF-α、IL-6 mRNA表达。各组间RGC密度、视敏度、光负性反应(PhNR)波振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建模后7d,与PBS对照组小鼠RGC密度比较,氯喹低浓度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41,P<0.01);氯喹高浓度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8,P>0.05)。氯喹低浓度组小鼠视敏度、PhNR波振幅均高于PBS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0、17.60,P<0.05、<0.01)。氯喹低浓度组小鼠视网膜GFAP绿色荧光表达明显少于PBS对照组、氯喹高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66,P<0.05)。低浓度氯喹组小鼠视网膜GFAP(F=110.20)、IL-6(F=167.60)、TNF-α(F=17.78)mRNA表达较高浓度氯喹组、PBS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01、<0.010)。结论:低浓度氯喹对NMDA损伤所致RGC丢失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胶质细胞活化与炎症反应有关;高浓度氯喹会加重RGC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aspase-1对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中小胶质细胞参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随机将12只7日龄(P7)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组、OIR组和OIR+VX-765组,正常组在正常氧环境中饲养,其余两组构建OIR模型; P12~P16,OIR+VX-765组和OIR组分别每天腹腔注射Caspase-1抑制剂VX-765(4mg/kg)和等量0.4%聚乙二醇(VX-765溶剂); 于P17制作视网膜铺片行Lectin染色,比较三组间视网膜无血管区和新生血管区面积的大小;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1的表达和活化小胶质细胞的分布。培养小胶质细胞BV-2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及抑制剂组,抑制剂组和缺氧组分别经VX-765和0.4%聚乙二醇预处理3h后,缺氧条件下培养24h; 对照组常规培养相同时间。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1、p20(Caspase-1活化形式)、IL-1β和VEGF的蛋白表达变化; 用各组BV-2细胞培养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基,刺激培养血管内皮细胞RF/6A,进行管腔形成和细胞迁移实验,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

结果:P17正常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化完全,未见明显无血管区及视网膜新生血管; OIR组视网膜无血管区和新生血管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6.58%±1.14%、4.00%±0.41%; OIR+VX-765组两者明显减少,分别为12.23%±1.02%和2.16%±0.52%(P<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aspase-1在正常小鼠视网膜组织中表达较弱,在OIR小鼠中主要在神经节细胞层和内丛状层有明显的阳性表达,并与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有明确的共定位。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缺氧处理的培养小胶质细胞BV-2中Caspase-1、p20、IL-1β和VEGF蛋白表达明显提高,而Caspase-1抑制剂则可明显下调p20、IL-1β和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管腔形成和细胞迁移实验结果显示,RF/6A细胞经缺氧组BV-2培养上清液处理后,管腔形成长度和细胞迁移数目分别为271±12和347±34个,而加入抑制剂后,二者明显减少,分别为171±22和212±27个(P<0.05)。

结论:在小鼠OIR中,Caspase-1能够调节小胶质细胞促进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aspase-1活化小胶质细胞中其下游炎性效应分子IL-1β,并释放VEGF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RMVPCs)来源的外泌体(Exos)通过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进而对糖尿病视网膜血管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通过超速离心法提取并鉴定人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HRMVPCs)来源的Exos(HRMVPCs-Exos),并对Exos进行PKH67染色后,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孵育进行内吞实验,此后,体外实验分为Control组(5.55 mmol·L-1葡萄糖)、高糖(HG)组(30.00 mmol·L-1葡萄糖)和HG+HRMVPCs-Exos组,各组HUVECs进行相应处理后,应用CCK-8、细胞迁移、流式细胞术以及成管实验等方法检测HUVECs的增殖、迁移以及血管的生成。体内实验分为NC组、链脲佐菌素(STZ)组和STZ+HRMVPCs-Exos组,每组5只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各组小鼠进行相应处理后,进行眼底照相、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视网膜血管密度以及血管渗漏检测。结果 HRMVPCs可分泌Exos,可以进入HUVECs中。与Control组相比,HG组和HG+H...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大鼠模型, 模拟糖尿病视网膜及肾微血管病变的生化及病理改变。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 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 分别为10、30只。空白组、模型组大鼠分别给予普通饲料、高脂高糖饲料喂养5周后, 模型组大鼠按体重35 mg/kg剂量经腹腔单次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建模后持续喂养至第10周(建模后4周), 观察大鼠一般情况, 采集样本进行后续实验。采集大鼠动脉血、尿样标本检测血肌酸酐(CRE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Cr)、尿糖;计算肾脏指数、微量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大鼠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血管变化及无灌注区情况;苏木精-伊红、高碘酸-雪夫染色观察大鼠肾脏、视网膜形态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神经纤维及细胞核表达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视网膜组织超微结果。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建模后4周, 与空白组比较, 模型组大鼠体重显著降低, ...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白细胞介素(IL)-23受体(IL-23R)过表达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模型小鼠辅助性T细胞17 (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 8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12只, 随机分为LV-Ctrl组、LV-IL-23R组, 每组各6只。两组小鼠经尾静脉分别注射LV-Ctrl、LV-IL-23R慢病毒;注射后7 d采用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20主动免疫构建EAU小鼠模型。免疫后13 d开始, 每2天使用间接检眼镜观察小鼠眼底并进行临床评分。免疫后30 d, 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中IL-17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L-23R、IL-17、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 (RORγt)、IL-10和叉头状转录因子p3 (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Mann-WhitneyU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LV-Ctrl组比较, LV-IL-23R组小鼠视网膜炎症反应更重。免疫后13 ...  相似文献   

20.
魏欣  刘旭阳  邓应平  陈晓明 《眼科研究》2012,30(11):987-993
背景 神经球蛋白(Ngb)是2000年发现的球蛋白,可以在缺氧或氧化应激的环境中保护细胞.Ngb在视网膜神经元中呈高表达,提示视网膜很可能是Ngb发挥其功能的重要场所. 目的 研究Ngb对小鼠高眼压所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 方法 本研究分为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两部分.将体外纯化培养的成年野生型(WT)小鼠和本实验室培育的Ngb转基因(Ngb-Tg)新生小鼠RGCs用不同浓度的谷氨酸作用3d后,以dead/live双染试剂盒染色计算RGCs的存活率,比较Ngb对不同浓度谷氨酸环境下培养的RGCs存活率的影响.将聚苯乙烯荧光微球注入WT和Ngb-Tg小鼠前房内以制备小鼠慢性高眼压模型,将小鼠分为WT小鼠对照组(n=18)、Ngb-Tg小鼠对照组(n=18)、WT小鼠微球单次注射组(n=38)、Ngb-Tg小鼠微球单次注射组(n=38)、WT小鼠微球2次注射组(n=6)及Ngb-Tg小鼠微球2次注射组(n=6).另设WT小鼠PBS注射组(n=6)、Ngb-Tg小鼠PBS注射组(n=6)观察PBS前房注射对眼压的影响.分别于前房注射微球后即刻(对照组),3d及1、4、8周处死小鼠,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定量分析Ngb mRNA及其蛋白在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和RGCs的存活率,并对比两种小鼠视网膜中过氧化物和ATP表达水平. 结果 5.0、7.5、10.0 mmol/L谷氨酸处理后Ngb小鼠RGCs存活率均明显高于WT小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0、3.020、3.110,P<0.01).WT小鼠微球单次注射组及Ngb-Tg小鼠微球单次注射组小鼠眼压均明显高于WT小鼠对照组及WT小鼠PBS注射组,高眼压状态持续至4周,2次微球注射后眼压复升,高眼压可维持至8周.WT小鼠微球单次注射组第3天视网膜中Ngb含量明显上调,而Ngb-Tg小鼠视网膜中Ngb呈持续高表达.与Ngb-Tg小鼠相比,WT小鼠RGCs凋亡率在前房注射微球后第1、4、8周均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周时,Ngb-Tg小鼠微球单次注射组视网膜中DHE含量明显低于WT小鼠微球单次注射组(t=3.212,P=0.008),而ATP的含量则明显高于WT小鼠微球单次注射组(t=2.864,P<0.01). 结论 Ngb可能是青光眼损伤的内源性神经保护因子,对高眼压所致RGCs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氧化应激和改善线粒体功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