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血清HBsAg水平与HBV DNA水平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19例(CHB组)和ACLF患者98例(ACLF组).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水平.分别比较两组不同HBeAg状态患者的HBsAg和HBV DNA水平差异以及HBsAg和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CLF组和CHB组患者血清HBeAg阴性患者分别占68.4%(67/98)和42.9%(51/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LF组血清HBV DNA水平与CH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HBeAg阳性患者HBV DNA均高于同组血清HBeAg阴性患者(P<0.05).ACLF组血清HBsAg水平在血清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CHB组血清HBeAg阳性患者(P<0.05).血清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sAg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具有相关性(P<0.05),血清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sAg与血清HBV DNA水平及生化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不同HBV DNA水平ACLF患者中不同HBsAg水平患者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相关ACLF患者血清HBsAg水平与HBV DNA水平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无直接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Roche公司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 48系统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HBV-DNA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10月医院肝病科就诊的458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99例和终末期肝病[失代偿期肝硬化(LC)、肝癌(HCC)、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159例,所有患者采用Roche公司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48系统检测血清HBV-DNA,同时检测血清乙型肝炎三系和肝脏生化指标,比较不同病情慢性HBV感染患者各指标的差异。结果不同病情慢性HBV感染患者的年龄、血清HBV-DNA载量和阳性率、血清HBeAg滴度和阳性率、血清ALT水平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C组血清HBV-DNA载量显著低于CHB和ACLF组,而HCC组和ACLF组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CHB组和LC组;CHB组病毒复制状态以HBV-DNA>1 000IU/ml为主(40.80%),LC组病毒复制状态以HBV-DNA<20IU/ml为主(37.64%),HCC组病毒复制状态以HBV-DNA 20~1 000IU/ml为主(43.18%),ACLF组病毒复制状态以HBV-DNA>1 000IU/ml为主(50.00%);终末期肝病组(包括LC、HCC、ACLF)低病毒复制状态的比例均高于CHB组(P<0.05);从HBeAg阳性到HBeAb阳性,HBV-DNA载量逐渐降低;但仍有超过50%HBeAg阴性患者其血清HBV-DNA为阳性。结论 COBAS Taqman系统检测血清HBV-DNA可以有效地发现慢性HBV感染患者低病毒复制状态,特别是为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唐山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的耐药种类分布和耐药位点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4年4月就诊于唐山市传染病医院门诊和住院的467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通过使用毛细管电泳仪采用双脱氧终止法测序技术,对患者血清进行HBV基因分型和耐药位点的检测,使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唐山地区CHB患者的467例样本中检测出HBV基因型445例,其中B基因型64例占14.38%,C基因型380例占85.39%,D基因型1例占0.22%;共检出耐药患者283例,其中对恩替卡韦、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多药耐药的160例占56.54%;对阿德福韦酯的主要耐药位点是rtA181V/T/S突变,其次是rtA181V/T/S和rtN236T同时突变,B基因型与C基因型对阿德福韦酯的耐药位点突变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多药耐药的主要耐药位点是rtL180M和rtM204I/V/S同时突变,其次是单独rtM204I/V/S突变。结论唐山地区HBV感染者的基因型主要以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通过对耐药位点的分析,B基因型CHB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不易耐药,HBV基因型B型和C型的CHB患者对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耐药的多药耐药位点分布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不同基因型在慢性无症状携带者(AsC)、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中分布;探讨感染不同基因型HBV导致患者的常用临床实验室结果以及肝脏纤维化指标之间的差别。方法:随机挑选62例AsC、89例CHB和86例HCC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结合双色荧光标记的Taqman MGB探针来鉴定HBV基因型。实验室检查结果和资料摘抄自患者病案。运用统计软件SPSS10.0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地区,AsC和CHB患者以感染HBV B基因型为主,分别占80.65%和78.65%;HCC患者以感染C基因型为主,占70.93%。C基因型在HCC组的分布比例明显高于其它两组患者(P0.001)。在AsC或CHB组内,感染不同基因型的患者常用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未显示出明显差别。而在HCC患者中,感染C基因型患者较B基因型e抗原阳性率高(P0.05)。在CHB和HCC组内感染C基因型较B基因型患者血清HA、LN、PCⅢ含量明显增高(分别为P0.01,P0.05和P0.05),而AsC内均未见有差别。结论:本地区AsC和CHB患者以感染HBV B基因型为主,C基因型和e抗原阳性是HCC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C基因型可能和肝脏高纤维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S蛋白序列突变与HBs Ag、anti-HBs共阳性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33例HBs Ag、anti-HBs共阳性的CHB患者作为试验组,随机选择33例HBs Ag阳性而anti-HBs阴性的CHB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乙型肝炎病毒S区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两组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均为B或C基因型,未见其它基因型;两组在年龄、性别、HBV基因型、血清HBV DNA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试验组S蛋白在N-端(2. 61%vs. 1. 21%)、主要亲水结构区域(1. 69%vs. 0. 48%)(major hydrophilic region,MHR)、特别是"α"决定簇(3. 23%vs. 0. 63%)的氨基酸突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 01),但在C-端(1. 75%vs. 1. 22%)氨基酸突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试验组突变率最高的点是S蛋白的第126位氨基酸;两组氨基酸插入和缺失突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CHB患者中S蛋白序列氨基酸的突变特别是"α"决定簇的突变可能与HBs Ag、anti-HBs共阳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唐山地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特征、肝功能指标,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和DNA复制水平与HBV基因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2009年10月-2014年4月就诊于唐山市传染病医院门诊和住院的467例CHB患者血清进行HBV基因分型的检测,同时检测肝功能指标、HBV五项标志物和HBV-DNA载量,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67例CHB患者送检标本中有455例检出HBV基因型,共B、C、D 3种基因型,其中B基因型64例、C基因型380例、D基因型1例,分别占14.38%、85.39%、0.23%;C基因型感染患者血清中HBeAg阳性率高于B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45,P0.01);C基因型感染患者血清中抗-HBe阳性率低于B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71,P0.01);在肝硬化患者中C基因型所占比例B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4,P0.05)。结论唐山地区CHB患者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与C基因型相关度较高,感染C基因型的CHB患者临床预后明显较B基因型的感染患者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唐山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CHB)感染者的年龄、性别特征、耐药种类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4年4月医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467例为研究对象,通过毛细管电泳仪采用双脱氧终止法测序技术对患者的血清进行HBV基因分型的检测,并分析HBV基因分型与耐药种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唐山地区CHB感染者的467份样本中未检出基因型22份,已检测出HBV基因型的445份样本中共检出B、C、D三种基因型,其中B基因型64例占14.38%,C基因型380例占85.39%,D基因型1例占0.22%,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P<0.001)。已检测出B、C基因型的444例感染者中,<40岁和≥40岁分别占34.68%(154/444)和65.32%(290/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和女性感染者中,均以C基因型为主;男性感染者355例多于女性感染者89例(P<0.001);男性和女性CHB感染者不同基因分型间耐药种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5)。结论唐山地区CHB感染者主要耐药种类是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的同时耐药,其次是阿德福韦酯的耐药。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结构、基因型及病毒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秀梅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5):1645-1648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结构复杂,易于变异,根据HBVDNA核苷酸序列异质性≥8%为一种基因型的规定,HBV目前分为A~H8个基因型。有研究显示,HBV变异给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带来了新问题,不同基因型的基因变异、临床表现及对抗病毒、肝移植等的治疗反应存在差异。本文对HBV基因组结构与功能及其变异的研究进展,基因型与变异及临床的相关性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自贡地区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BCP区1762/1764及前C区1896位点的突变情况,探讨其与HBV相关性肝癌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8年6月141例经本院确诊的乙肝性相关疾病患者血清标本(HBV DNA≥103IU/mL):慢性乙肝(CHB组)50例、肝硬化(LC组)45例、肝癌(HCC组)46例,并收集临床相关资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的HBV DNA水平,多通道荧光PCR法检测HBV基因型,然后采用ARMS-PCR法检测HBV基因BCP区1762/1764及前C区1896突变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CC组和CHB组在e抗原阳性率、HBV DNA水平及HBV DNA>105IU/mL方面对比发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和LC组在e抗原阳性率方面比较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BV DNA水平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乙肝患者HBV基因BCP区1762/1764位点突变率分别为67.0%、57.1%(P>0.05),前C区1896位点突变率分别为61.6%、66.7%(P>0.05)。HCC组患者、LC组患者、CHB组患者的HBV基因BCP区1762/1764突变率分别为91.3%、84.4%、22%,HCC组与CH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CC组与L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基因前C区1896突变率分别为84.8%、62.2%、42.0%,HCC组与CHB组、L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患者的HBV基因前C区1896和BCP区1762/1764位点同时突变率为78.3%,要高于LC组和CH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基因型方面比较,无论是基因B型还是C型的乙肝相关患者,疾病进程较重(HCC组、LC组)的受试者携带BCP区1762/1764突变型或前C区1896突变型的比例都要高于慢性乙肝患者(CHB组)。结论自贡地区HBV基因BCP区1762/1764和前C区1896突变率高,无性别和基因型差异,其中HBV基因BCP区1762/1764位点和前C区1896位点联合突变与HBV相关性HCC发生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乙型肝炎(HBV)患者基因型进行检测,了解该地区HBV基因型分布及其与肝功能损害、病毒复制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通过荧光探针识别基因型特异性序列,采集分析荧光信号确定病毒基因型,并分别检测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HBV-DNA含量.结果 532例慢性HBV感染者中,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占60.2%,其次为B型占31.6%,B、C混合型占6.0%,未分型占2.3%例;C基因型HBV-DNA水平和HBeAg阳性率分别为(6.41±1.15)lg拷贝/ml和91.3%,明显高于B型(5.88±1.30)lg拷贝/ml和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基因型患者的ALT(130.16±197.19)U/L高于B基因型(125.6±145.02)U/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肃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B型次之,C基因型HBV-DNA水平显著高于B基因型,C基因型HBeAg阳性率较B基因型高,C基因型对肝脏损害较B基因型重,并与HBV载量及HBeAg系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病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免疫发光法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HBV感染相关的106例肝细胞癌(HCC)患者、60例肝硬化(LC)患者和7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以及102例健康人的GDF15、甲胎蛋白(AFP)和HBV DNA载量水平进行测定,探讨GDF15在慢性肝病中的变化及与AFP、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评估GDF15在HBV感染相关肝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HCC和LC组患者GDF15水平均比CHB和健康组高(均P0.01),CHB的GDF15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而HCC和LC患者GDF1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C、CHB、健康组相比,HCC组AFP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LC和CHB患者AFP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均P0.05),LC和CHB患者AF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和LC组HBV DNA载量均低于CHB组(均P0.05)。HCC和LC患者体内的GDF15与AFP、HBV DNA载量均呈正相关(r=0.254、0.275,均P0.05);CHB患者GDF15与AFP呈显著正相关(r=0.635,P0.01),与HBV DNA载量呈负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表明,GDF15和AFP单独诊断LC和HC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4和0.79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8%、72.3%和70.3%、86.6%;两者联合诊断LC和HCC的AUC为0.834,灵敏度为79.3%,特异度为72.3%。结论 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GDF15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患者体内的AFP有弱正相关性。GDF15诊断LC和HCC的价值略优于AFP,GDF15与AFP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LC和HCC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者和HBV单独感染者HBV基因组三个重点区域的变异。方法收集湖南省HIV-1/HBV合并感染患者(试验组)和HBV单独感染患者(对照组)血清各40份,进行HBV全基因组扩增及测序,并对突变位点进行分析。结果有59份血清HBV成功分型和测序,其中试验组21份,对照组38份,试验组与对照组HBV载量值和不同基因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试验组4例患者血清标本HBV在前S区22个氨基酸发生变异,12例在前C区和BCP区45个核苷酸发生突变,试验组和对照组前S区氨基酸总体缺失突变率分别为0. 60%、0. 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42,P 0. 05)。试验组与对照组前C区和BCP区各个主要突变位点变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前C区和BCP区总体变异发生率分别为1. 36%、1. 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920,P 0. 05)。结论共感染患者的HBV变异水平与单感染患者基本一致,短时间内HIV-1暂未对HBV的进化突变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住院孕妇显性和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及其病毒株S基因分子进化特征。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住院孕妇队列研究,招募2012年6月1日—2013年3月15日医院产科孕妇1 130人,收集人口学资料和血清,并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 g)及巢式PCR进行HBV S片段的扩增并测序,分析并比较住院孕妇显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OBI的人口学分布特征及S区序列变异。结果在1 130名孕妇中,HBV感染比例为16.55%,其中显性HBV感染和OBI的比例分别为8.4%和8.1%。共获得136株HBV S基因序列,其中基因C型17株,基因B型119株。与基因B型显性HBV株相比,OBI株出现更高的核苷酸和氨基酸替换率,8个核苷酸位点出现统计学显著的次要等位基因频率,并导致HBV S基因和对应的HBV P基因出现非同义氨基酸替换,分别为5个(G44E、T126A、R129Q、W156L和Y200F)和4个(I438L、K478N/D、N481S/D和L511F)。此外,3例OBI出现W35终止码替换,1例OBI出现第123位和第124位点的插入替换。结论住院孕妇存在较高的HBV感染比例,OBI与显性HBV感染比例大致相当;B基因型OBI株出现统计显著的核苷酸和/或氨基酸位点替换,可能与OBI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抗病毒治疗前后患者HBV DNA载量、肝功能和HBeAg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法对8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进行基因分型,分别用连续监测法、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6、12个月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V DNA载量和乙型肝炎两对半。结果 8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的HBV中B型58例,占66.7%,C型24例,占27.6%,B、C混合型3例,占3.4%,未分型2例,占2.3%;抗病毒治疗前,B基因型患者的ALT[(151.3±5.6)U/L]低于C基因型患者的ALT[(232.5±7.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基因型患者HBV DNA载量分别为7.3±1.0和7.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病毒治疗后,B、C基因型患者ALT和HBV DNA载量均比治疗前降低,且B基因型患者HBV DNA载量显著低于C基因型患者,P<0.05;B基因型的HBeAg阴转率(62.1%)和HBV DNA阴转率(44.8%)显著高于C基因型,分别为29.2%和20.8%,P<0.05。结论广州地区HBV基因型以B型占显著优势,其次是C型,B基因型的临床表现轻于C基因型,对抗病毒治疗的应答反应更好,且较C基因型有更高的HBeAg阴转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HBV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水平,为临床免疫调节治疗HBV感染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医院就诊并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80例,按照慢性乙型肝炎类型分为3组,分别是肝炎肝硬化(LC)组、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ASC)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组,所有患者均采取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的方法(ELISA法)测定T细胞因子的免疫应答水平.结果 LC组、ASC组、CHB组的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LC组和CHB组的INF-r细胞因子表达水平(1.21±0.16)、(1.57±0.21)明显高于ACS组(1.13±0.12),在INF-r、TGF-β-1、IL-17、IL-10 4个细胞因子代表的T细胞亚组CHB平均水平最高,分别为(1.57±0.21)、(3.55±0.25)、(1.36±0.12)、(32.66±1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HBV感染者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免疫应答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对临床免疫调节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并探讨其与感染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扩增后测序的方法,对15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进行HBV基因型的分析,应用x2检验和t检验法分析HBV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结果 150例样本中,B基因型90例占60.0%,C基因型60例占40.0%,不同性别之间HBV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基因型患者年龄(29.4±10.2)岁显著低于C基因型患者(35.1±11.5)岁(P<0.05);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组C基因型的比例,分别为59.1%和60.0%,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2.0%)和HBV无症状携带者(30.0%)(P<0.05);C基因型HBeAg阳性率(71.7%)显著高于B基因型(55.6%)(P<0.05);C基因型患者血清的HBV-DNA含量(5.98±0.76)log值显著高于B基因型组(5.62±0.92)lo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基因型与临床病情密切相关,C基因型患者平均年龄、病毒水平、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B基因型,可能是导致C基因型患者更易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深圳市劳务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HBV的基因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荧光PCR),对178份HBV-DNA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进行HBV基因分型。结果:178份血清样品中B型116份(65.17%),C型43份(24.16%),B+C混合型13份(7.30%)。男女之间平均年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型的HBeAg阳性率高于B型(P<0.05),而HBV-DNA水平低于B型,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来自华南地区的劳务工检出HBV基因型最多。结论:深圳市劳务工流行的HBV基因型主要为B型,同时存在C型和少量的B+C混合型;HBV基因型与其致病性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者体内S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报告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抗-HBs )同时阳性患血清中S区编码碱基序列及基氨基酸序列的为异特点。方法 以adr亚型的HBV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PCR)引物,自2例HBsAg/抗-HBs均阳性的患体内扩增的HBV全S基因片段,克隆入pGEMTasy质粒,DNA测序确定病毒的变异特点。结果 测序结果发现双阳患与HBsAg阳性患血清中的HBV全S基因比较,核苷酸序列有4个核苷酸位点(0.3%)的替换突变,表面抗原氨基酸序列无特异性替换突变,但HBV多聚酶的间隔区氨基酸序列有3个位点的特异性替换突变。结论 HBV长期携带体内有HBV准种共存: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的原因不能归因于病毒的变异,应归结于患免疫系统的个体化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环(TRECs)的含量,进而评价CHB患者的胸腺近期输出功能,并分析TRECs含量与HBV病毒含量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05例CHB患者PBMCs中TRECs含量及血清HBV DNA含量,同时选取3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患者组外周淋巴细胞中TRECs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HBV DNA含量的不同分为HBV DNA阴性组、低病毒组(1×105IU/ml)和高病毒组(≥1×105IU/ml),3组患者TRECs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8,P0.05)。采用直线回归相关性分析发现,HBV DNA含量与TRECs含量之间无相关性(r=0.15,P0.05)。结论 CHB患者PBMCs中TRECs含量低于正常人群,提示CHB患者胸腺近期输出功能明显降低;TRECs含量与HBV病毒含量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烟台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癌患者HBV基因型分布及意义.方法 选取HBV DNA阳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6例及同期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62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基因型.结果 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未检出B基因型,检出C基因型79例(91.9%),非B非C型7例(8.1%);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C基因型所占比例98.6%(68/69)高于女性患者的64.7%(11/17)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基因型患者年龄、ALT、HBV DNA定量及HBeAg状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烟台地区原发性肝癌患者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未发现HBV基因C型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基因型分布与年龄、ALT、HBV DNA定量及HBeAg状态无关,但与性别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