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型撑开复位器在伴有干骺端掌侧粉碎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骨科收治的27例伴有干骺端掌侧粉碎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 女21例;年龄(69.4±9.4)岁;均为单侧闭合性骨折;右侧17例, 左侧10例。均行掌侧入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 术中采用新型撑开复位器进行骨折断端复位。术后定期影像学复查以评估骨折复位、维持及骨折愈合情况, 术后1年评估腕关节活动度, 利用上肢功能评分(DASH)、Gartland-Werley腕关节缺陷评分及Bartra放射学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 手术时间(92.3±8.9)min, 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术后获(15.9±2.9)个月随访。术后即刻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关节面台阶分别为(11.23±1.51)mm、12.10°±3.44°、20.54°±3.44°、(0.95±0.42)mm, 术后1年以上桡骨远端解剖参数未见明显丢失, 分别为(11.22±1.55)mm、12.07°±3.44°、20.51°...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一掌侧横切口入路与改良Henry入路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创伤骨科采用经单一掌侧横切口入路或改良Henry入路联合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的8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25例, 女57例;年龄(53.8±12.7)岁。按照手术切口不同, 分为单一横切口组(n=42)和改良Henry组(n=40)。记录并比较患者致伤原因、受伤部位、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AO分型、手术止血带时间、切口长度、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SAS & OSAS)、末次随访时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8.2±3.5)个月随访。随访期间单一横切口组1例出现正中神经掌皮支损伤, 无感染、骨不连、内固定失效及肌腱损伤等其他并发症。单一横切口组切口长度[(2.4±0.9)cm]显著短于改良Henry组[(5.3±1.6)cm];单一横切口组OSAS评分[(8.1±4.2)分]和PS...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掌侧解剖型锁定接骨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39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采用掌侧切开复位解剖型LCP内固定治疗,术后结合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37例患者获得术后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应用改良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进行术后疗效评价,优21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89.1%.结论 掌侧切开复位解剖型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能有效恢复关节解剖关系,固定牢靠,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告应用1.5 mm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LCP)双平面固定近节指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 我们采用1.5 mm LCP双平面固定治疗近节指骨粉碎性骨折患者15例。分别于术后4、12、24周复查X线片, 评估骨折愈合情况, 并测量患者健侧与患侧关节主动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 ROM)。末次随访采用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 TAM)法评定功能。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时间为6~18个月, 平均(9.3±2.4)个月, 所有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 骨折愈合时间为1.5~3.0个月, 平均(2.1±1.1)个月。患侧与健侧掌指关节、指间关节活动范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手指TAM法评定功能:优11例, 良2例, 中2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骨折不愈合、移位、功能障碍、畸形。结论应用1.5 mm LCP双平面固定近节指骨粉碎性骨折, 骨折固定强度高, 伸肌腱干扰小, 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锻炼, 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万向锁定钢板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科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万向锁定钢板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11例, 观察骨折愈合时间, 末次随访时测量患侧腕关节活动度, 测量握力和捏力, 并与健侧对比, 采用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功能恢复, 腕关节VAS疼痛评分评价术后腕关节疼痛情况。结果 11例患者均随访10~28个月, 平均12.5个月, 术后3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 末次随访时患者伤侧腕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平均恢复至(56.9±8.7)°, 主动背伸平均恢复至(39.5±14.2)°, 主动桡偏平均为(16.2±5.8)°, 主动尺偏平均(39.4±11.4)°, 握力平均恢复至健侧的87.4%, 捏力平均达健侧的91.3%, 患者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93.2分(80~100分), 其中优9例、良2例。腕关节VAS疼痛评分平均为1.1分(0~5分)。结论腕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锁定钢板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 可确保关节面的复位质量, 有效支撑并维持桡骨远端的高度,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内固定术后掌倾角和尺偏角改变对桡骨短缩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分析2018年2月—2022年1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84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尺骨茎突骨折是否手术固定分为两组:尺骨茎突骨折给予手术固定的18例患者为固定组, 尺骨茎突骨折未进行手术固定的66例患者为非固定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 腕关节功能指标[Gartland-Werley评分、上肢功能(DASH)评分、前臂旋转、尺偏、掌屈、桡偏、背伸、握力]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骨不连、骨溶解、腕尺侧疼痛、内固定失效、下尺桡不稳、术后感染)。通过广义估计方程(GEE)分析两组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远端距离多时点变化情况。随访12个月, 依据末次随访时桡骨短缩距离是否≥4 mm, 将所有患者分为未短缩组(桡骨短缩距离<4 mm, n=61)和短缩组(桡骨短缩距离≥4 mm, n=23)。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术后桡骨短缩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非固定组相比, 固定组患者的Gartland...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骨折端充填植骨、部分保留旋前方肌、掌侧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3.1、C3.2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 我们采用Henry入路, 部分保留旋前方肌, 骨折断端复位后遗留的骨缺损采用同种异体骨充填植骨, 辅助复位并起支撑作用, 并采用掌侧柱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67例桡骨远端粉碎伴塌陷骨折患者。其中55例患者获得随访, 均为新鲜闭合骨折。根据AO分型, C3.1型33例, C3.2型22例。其中31例合并尺骨远端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7 d, 平均3.6 d。术后复查X线片明确骨折愈合情况, 测量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恢复及维持情况。采用Cooney评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本组55例患者获得随访, 时间为12~36个月, 平均16.5个月, 术后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复查X线片提示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 时间为2~4个月, 平均2.9个月;无内固定失效、骨折移位及螺钉继发穿出关节面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桡骨高度、掌倾角和尺偏角均较术后无明显丢失, 根据Cooney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优43例, 良8, 可4例, 优良率为92.72%。结论对于桡...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3D打印技术结合锁定接骨板固定对股骨畸形患者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分析2014年6月—2020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33例接受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的存在股骨畸形的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术前是否进行3D打印分为3D打印组(n=18)和对照组(n=15)。3D打印组患者中, 男性11例, 女性7例;年龄为(46.78±13.76)岁;对照组患者中, 男性9例, 女性6例;年龄为(48.20±14.27)岁。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患者术前和术后6、12、24、48、7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评估。依据髋关节Harri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中文版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伤前及术后12个月髋关节、膝关节功能及生存质量进行评价。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3D打印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1.50±9.0...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1):2010-2011
[目的]评价掌侧入路解剖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8年1月,对86例老年骨质疏松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掌侧入路开放复位,解剖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患者随访12~24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8周。腕关节功能按照DASH评价标准评定:优68例,良10例,可8例。优良率90.69%。[结论]采用手术切开掌侧LCP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可靠,退钉率低,可早期恢复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顺行弹性髓内钉固定(ESIN-A)、逆行克氏针固定(KW-R)和逆行精准塑形弹性髓内钉固定(ESIN-RPS)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交界区(DRMDJ)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儿童医院骨科和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12例DRMDJ骨折患儿资料。男64例, 女48例;年龄(8.4±2.3)岁。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儿分为3组:ESIN-A组36例, KW-R组52例, ESIN-RPS组24例。比较三组患儿围手术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复位后即刻正、侧位X线片上骨折对位率与残余成角;比较术后1年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三组患儿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三组患儿手术时间KW-R组[(71.2±9.2) min]最长, ESIN-A组[(65.1±13.1) min]其次, ESIN-RPS组最短[(51.7±17.1) min];术中透视次数KW-R组[(13.9±6.3)次]最多, ESIN-A组[(9.0±2.8)... 相似文献
11.
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评价掌侧入路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0例Melone分型2B以上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掌侧入路,LCP钢板固定进行手术治疗。通过对这些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随访、X线片观察等分析,评定该方法的疗效。结果经术后平均2.1年随访,30例患者中26例术后没有腕关节疼痛,能满足日常生活要求,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2例术后仍存在腕关节疼痛且需服用止痛药。2例存在手指活动障碍。术后X线片显示桡骨远端关节面平均掌倾3.38°,尺倾18.9°,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长0.9cm。2例桡骨远端较术后早期X线片缩短0.2cm。未发现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Melone2B型以上)采用掌侧LCP内固定是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对恢复并维持桡骨远端高度和关节面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1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治疗。其中5例做了植骨。结果21例均获随访,时间6~19(13.0±3.9)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桡骨远端的掌倾角平均9.6°±3.7°;尺偏角平均21.4°±2,3°;桡骨短缩≥2mm2例,其余皆〈2mm;关节面移位均〈1mm。用改良的Gartland和Werley评分系统评估腕关节功能:优14例,良5例,中1例,差1例。结论切开复位掌侧LCP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辅以植骨能有效防止关节面塌陷和促讲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3.
掌侧入路掌桡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掌侧入路掌桡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9-06—2012—02采用掌侧入路行骨折复位,掌桡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16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14个月,X片示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掌倾角10°,尺偏角24.2°。依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优9例,良6例,可1例。结论掌侧入路掌桡侧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显露充分、操作简单、效果可靠,尤其适用于伴桡骨茎突移位和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2.4mm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的结果。方法对收治的经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后骨折复位丢失的陈旧性桡骨远端骨折的26例患者采用经掌侧人路2.4mm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结果23例患者获得随访,按Gartland和Werley评分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优良率95.7%,放射学评分优良率91.3%。结论正确应用手术技巧、选择合适的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x线影像及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5.
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报告切开复位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及其评价。方法2002年4月~2004年5月,对4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LCP内固定进行治疗。其中14例做了植骨,12例术后用掌侧石膏托支持。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30个月(平均21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桡骨远端的掌倾角平均9.7°;尺偏角平均21.3°;桡骨短缩≥2mm4例,其余皆<2mm;关节面移位均<1mm。用改良的Gartland和Werley评分系统评估腕关节功能,优32例,良11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93.5%。结论切开复位掌侧LCP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辅以植骨能有效防止关节面塌陷和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技术与外固定器技术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区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4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儿童桡骨远端干骺区骨折患者65例, 采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27例和外固定器治疗38例。弹性钉组中5例、外固定组中12例行辅助撬拨复位, 其余病例均闭合复位。以改良Green-O′Brien腕关节评分比较术后6周和末次随访时患儿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以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病例患侧腕关节屈伸侧偏和前臂旋转功能的差异,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2~15个月, 平均13个月。术后6周, 外固定组的改良Green-O′Brien评分和腕关节、前臂活动范围均优于弹性钉组(P<0.05)。末次随访时, 两组病例的改良Green-O′Brien评分均为优, 该评分和腕关节、前臂活动范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钉内固定技术和外固定器技术均可用于复位固定儿童桡骨远端干骺区骨折, 并可获得满意疗效, 临床应根据患儿和家属的具体诉求进行选择, 以发挥方便护理和早期康复的不同优势。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背尺侧骨块累及月骨窝关节面1/8至1/3的AO分型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2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背尺侧骨块累及月骨窝关节面1/8至1/3的C型桡骨远端骨患者55例, 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三组。掌侧钢板组(单纯采用掌侧锁定钢板治疗)22例, 男11例、女11例, 年龄(56.7±10.1)岁, C1型10例、C2型7例、C3型5例;掌侧钢板+背侧钢板组(采用掌侧锁定钢板联合背侧钢板治疗)15例, 男6例、女9例, 年龄(55.7±8.1)岁, C1型4例、C2型5例、C3型6例;掌侧钢板+背侧螺钉组(采用掌侧锁定钢板联合背侧螺钉治疗)18例, 男8例、女10例, 年龄(53.5±11.6)岁, C1型7例、C2型5例、C3型6例。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影像学指标、腕关节活动度、上肢功能障碍(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随访时间(14.9±2.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顺行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交界区骨折(distal radius diaphyseal metaphyseal junction fracture, DRDMJ)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科采用顺行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25例儿童DRDMJ, 所有病例均为闭合性损伤, 合并尺骨骨折21例。手术在C臂机透视下进行, 复位后将预弯的弹性髓内钉顺行插进髓腔固定骨折端, 复位失败行克氏针撬拨辅助复位。本组克氏针撬拨辅助复位9例, 同时行尺骨弹性髓内钉顺行固定18例。结果术后随访10~24个月, 平均15个月;愈合时间4~6周, 平均5.2周;无一例延迟愈合与畸形愈合, 无一例骨骺及神经损伤, 无一例钉尾激惹症状。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标准评定疗效, 末次随访腕关节功能:优23例, 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儿童DRDMJ复位固定困难, 采用闭合复位顺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 复位后弹性髓内钉符合桡骨的生理学特征, 具有创伤小、对骨骺生长干预少等优点, 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