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10):2369-2375
目的总结分析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断为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伤的129例住院患者,分为肝功能异常组51例(39.53%),药物性肝损伤组78例(60.47%),其中肝衰竭13例(10.08%)。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治疗和预后资料。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药物性肝损伤、肝衰竭的风险因素。结果药物性肝损伤组和肝功能指标异常组间合并慢性HBV感染比例(χ~2=5.616,P=0.018)、无症状肝损伤比例(χ~2=9.451,P=0.002)、肝衰竭比例(χ~2=9.453,P=0.002)、需调整抗结核方案比例(χ~2=16.787,P0.001)、首次肝损伤时间(Z=-4.001,P 0.001)、肝功能恢复时间(Z=-1.735,P 0.001)、肝性脑病比例(χ~2=4.114,P=0.04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次肝损伤时间 8周(OR=3.94,95%CI:1.02~15.25,P=0.047)、无症状肝损伤(OR=7.64,95%CI:1.63~35.86,P=0.010)是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慢性HBV感染(OR=14.42,95%CI:2.66~78.09,P=0.002)、首次肝损伤时间8周(OR=11.97,95%CI:2.03~70.50,P=0.006)是发生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Alb≥35 g/L(OR=0.07,95%CI:0.01~0.51,P=0.010)是其保护因素。结论抗结核药物会导致严重肝损伤,合并HBV感染、无症状肝损伤、发现肝损伤时间晚、低蛋白会增加严重肝损伤发生风险。定期随访、肝功能监测、适当营养支持和HBV筛查对降低抗结核期间的肝损伤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抗结核药物(ATD)引发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以60例抗结核药物所致DILI的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行相同方案治疗的结核病患者1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手段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ATD引起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利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结果60例ATD引起DILI的不良反应报告中以女性为主,占58.33%;平均年龄为46.83±11.24岁,其中40~69岁发生率最高,占56.67%;临床分型中包括40例肝细胞损伤型,13例胆汁淤积型,7例混合型;临床表现以食欲下降、乏力最为显著。风险因素分析中,年龄、基础肝病、糖尿病、胆囊疾病、ALB、TBIL、含吡嗪酰胺、合用其他增加肝毒性药物为TB患者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R软件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C-index指数高达0.902,说明本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运用列线图模型评分预测发生DILI的风险,对结核病患者个体化化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抗结核治疗中药物性肝损伤较为常见,其发生原因复杂多样,应熟悉相关危险因素,完善实验室检查发现手段,探讨合理的调整抗结核治疗、护肝治疗及停药措施,努力实现治疗和管理措施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4.
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诱导的肝损伤的临床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05年3月1日-2007年2月1日在江门市结核病防治所进行抗结核治疗并符合研究标准的结核病人抗结核治疗中的肝功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的发生率为33.0%。190例(81.9%)发生在90天内。59例患者出现相关肝炎症状。其中胃纳差和恶心、呕吐症状最常见,出现频率分别为67.8%和55.9%。死亡2例,病死率为0.9%。52例需要停药或修改方案,175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肝功能正常或好转。结论结核病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诱导的肝损伤发生率较高,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的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由于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死灰复燃趋势。结核病的化学疗法又是控制结核病的首选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抗结核药物最主要的副作用足肝损伤,严重的肝损伤致使化疗中断。甚至可引起肝功能衰竭而导致患者死亡,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的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老年肺结核抗结核药物肝损伤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特点。方法统计两组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时间及程度差异,统计处理用,。结果试验组肝损害发生率,严重程度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两组存在显著差异。出现药物肝损害的时间以四周内为高峰,出现肝损害的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人的肝损害发生率高且肝损害程度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儿童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uring anti-tuberculosis treatment, ATB-DILI)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长沙中心医院确诊为结核病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住院或门诊儿童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全疗程使用护肝药物,其中,发生肝损伤患儿52例,ATB-DILI发病率为26.0%。分析结核病患儿发生ATB-DILI的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病理损害、发生时间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52例肝损伤患儿中,20例(38.5%)无明显症状仅肝功能指标异常,32例(61.5%)厌食,29例(55.8%)呕吐,3例(5.8%)黄疸,均加用护肝药及对症处理后好转;51例为1级(轻度)ATB-DILI,1例为2级(中度),无3~5级肝损伤患者;均为肝细胞损伤型患者。在开始抗结核治疗2周内有29例(55.8%)发生ATB-DILI,第3~8周有8例(15.4%),第9~12周有5例(9.6%),第13~16周有7例(13.5%),第16~24...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抗结核药物治疗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接受抗结核治疗的558例结核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发生DILI 69例,未发生489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发病的因素。结果 在558例结核病患者抗痨过程中,发生DILI患者69例(12.4%);在442例初治结核患者中,发生DILI 24例(5.4%),在103例复治结核患者中发生DILI 37例(35.9%),在13例耐多药结核患者中发生DILI 8例(61.5%,P<0.05);69例DILI患者血清ALT、AST、TBIL、GGT和AKP峰值水平分别为152.1±9.6 U/L、174.8±15.4 U/L、94.8±8.6μmol/L、131.3±10.2 U/L和152.0±14.3 U/L;不同年龄、肝病史、酗酒史和抗结核治疗时机患者DILI发生率显著不同,而既往有肝病史、复治结核和耐多药肺结核是发生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复治或耐多药抗结核药物的患者容易发生DILI,了解这类人群发生DILI的诱发因素,及时控制和做好保护工作,对完成抗结核方案,取得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抗结核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国内外均有文献报道,抗肿瘤药物与抗结核药物为DILI的最常见因素。不同国家报告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从2.0%~30.0%不等。西方国家较低,美国<1%,英国4%,巴塞罗那3.3%,土耳其为0.8%~18%。在我国,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较高,为8%~30%,这种差异可能与种族、社会经济状况、地理位置及研究者对DILI的诊断标准、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等因素相关。抗结核药物所致DILI的临床表现多样,对于医师来说,如何正确地判断DILI的发生和发展,及时治疗DILI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糖尿病人群发生肝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EBSCO、Highwire、Web of Science及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中1990年1月至2016年11月与糖尿病并肝损伤相关因素有关的研究或分析,同时手工检索相关资料。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所获文献进行筛选、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完成后应用Revman5.3、Stata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共8篇,其中中文文献7篇,英文文献1篇;纳入人群总数3568例,病例组789例,对照组2779例。Meta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胆固醇水平、三酰甘油水平、年龄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酮症)与糖尿病患者合并肝脏损伤有关,各因素分析合并OR/SMD值及其各自95%CI值分别为1.52(95%CI:1.40~1.64)、1.31(95%CI:1.18~1.44)、0.78(95%CI:0.17~1.39)、1.42(95%CI:0.43~2.41)、-0.1(95%CI:-0.37~-0.1)、3.02(95%CI:2.32~3.93)、2.24(95%CI:1.66~3.02)、1.95(95%CI:1.39~2.31)、2.44(95%CI:1.50~3.96)。结论高血糖、高血脂、年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酮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肝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李慧  田芝奥  吴霞 《中国防痨杂志》2017,39(11):1241-1246
回顾性分析2015年如皋市符合纳入标准的648例新发结核病患者结核性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所有患者资料[患者一年来所有的结核病门诊及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医嘱单,病史资料,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均由结核科医师提供。研究发现,648例患者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者317例(48.9%),其中120例发生2种及t2种以上不良反应,共计519例次。最多见的不良反应为尿酸增高(42.4%,220/519),肝损伤(15.0%,78/519)及胃肠道反应(13.5%,70/519)。在抗结核药物中,吡嗪酰胺引起的不良反应最高(49.9%,259/519),其次是利福平(16.6%,86/519);其中207例(65.3%)发生在强化期,110例(34.7%)发生在巩固期。78例(24.6%)患者因不良反应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其中17例(5.4%)因严重不良反应中断治疗。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高龄(β=1.18,Wald χ^2=63.27,P〈0.001,OR=3.25,95%CI=2.43-4.35)、肝病史(=1.62,Wald χ^2=22.51,P〈0.001,OR=5.03,95%CI=2.58-9.81)、糖尿病病史(β=1.85,Wald χ^2=29.48,P〈0.001,OR=6.37,95%CI=3.26-12.42)、饮酒史(β=1.39,Wald χ^2=17.69,P〈0.001,OR=1.39,95%CI=2.10-7.66)是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故为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医生应熟知常见的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加强患者对结核病防治知识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宣传教育,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等合理用药,尽量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并能够及时处理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抗结核化疗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发生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在我国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为8%o~30%。现将2012年1—12月来我科住院治疗的646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研究观察了应用苦黄注射液预防抗结核药物诱发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作用,以避免不合理的抗痨中断治疗。方法 2022年3月~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97例肺结核患者,被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的2HREZ/4HR抗结核治疗,试验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苦黄注射液治疗8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血红素加氧酶(HO-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在治疗4周末,试验适应性肝损伤和DILI发生率分别为6.0%和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和8.5%(P<0.05),在治疗8周末,试验组适应性肝损伤和DILI发生率分别为6.0%和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3%和17.0%(P<0.05);在治疗8周末,试验组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分别为(28.4±23.4)U/L、(30.8±18.7)U/L和(12.9±7.3)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3.1±33.1)U/L、(52.5±37.7)U/L和(20.1±10.9)μm...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61例人免疫缺陷病毒(IIIV)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与患者肝功能的相关性,探讨我国HIV感染者发生肝功能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陈明  沈静 《临床肺科杂志》2005,10(5):671-671
肝功能损害是抗结核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之一。常使抗结核治疗不能继续,个别甚至导致急性肝坏死而造成严重后果。本文对162例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分别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甘草酸二胺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0年1月~  相似文献   

17.
<正>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肺部慢性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安全,全球每年约有400万人死于该病,我国肺结核患者数量高居世界第二位[1-2]。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结核病治疗过程中常见且严重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2%~28%[3]。DILI除了与环境因素有关外,遗传因素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变化、基因多态性等也起重要作用[4]。乙醛脱氢酶2(ALDH2)主要存在于肝脏、脑、心、肾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后三种不同再次给药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因抗结核药物诱导肝损伤患者135例,按数字法随机分配到A、B、C三组。A组于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在乙胺丁醇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按逐步增加药物种类的方法,B组在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在乙胺丁醇和左氧氟沙星治疗基础上予以异烟肼、利福平逐步增加药物剂量及种类的方法,C组于出现ATDH后予以乙胺丁醇、链霉素、左氧氟沙星替代治疗,当肝功能恢复正常后予以异烟肼、利福平逐步增加药物剂量及种类,于利福平、异烟肼治疗耐受后,撤除链霉素,观察比较不同治疗方案药物性肝损伤再发率及抗结核疗效。结果 A、B、C组药物性肝损伤再发率分别为22.22%、17.78%和4.44%。C组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再发率明显低于A、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B组再次肝损伤后分别有10例、8例患者接受C组治疗方案,均顺利完成治疗,无再次发生肝功能损伤。结论临床A组采用含有吡嗪酰胺的再次抗结核方案,容易导致再次肝损伤的发生。而采用不含有吡嗪酰胺,并且逐步提高异烟肼、利福平给药剂量的治疗方案,能够明显降低再次肝损伤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临床特征,总结其发病规律、临床特点、肝损伤药物种类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第一临床诊断为DILI收治住院患者作系统性回顾调查,根据住院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基础疾病、肝损伤药物等信息,对比研究西药与中药所致DILI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临床分型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性,探讨可能与DILI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临床症状发生频率≥50%依次为乏力、纳差、尿黄。胆汁淤积型患者碱性磷酸酶(ALP)值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值最高(P0.05)。中药引起的DILI患者比例高达60.6%,引起DILI较为常见的西药有抗结核药、精神类药、非甾体抗炎药等。DILI相关因素肝胆疾病、免疫功能失调、糖尿病、高血压、长期饮酒、年龄≥45岁的OR值分别为6.552、6.130、3.774、2.801、2.002、1.838。结论凡是服用可疑导致肝损伤药物过程中或过程后出现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纳差、肝区不适等表现或肝功能异常者均应引起高度警惕。原患肝胆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龄、长期饮酒、免疫功能失调很可能使服药者对药物的易感性增高,更容易引起肝脏损害,临床上对有这些危险因素的肝功能异常患者应优先考虑可能DILI。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肺结核化疗中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LI)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到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肺结核合并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病例100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一时间段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肺结核无合并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病例100例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所有的病例肺结核病的初/复治、肺结核病变范围、痰涂片找结核菌情况,合并肺外结核、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嗜酒史、原有除乙肝外的其它肝病史、糖尿病、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贫血共12个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影响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包括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OR=3.113、P=0.005)、嗜酒史(OR=3.427、P=0.008)、原有除乙肝外的其它肝病史(OR=2.359、P=0.032)、呼吸衰竭(OR=1.622、P=0.045)、心功能不全(OR=1.700、P=0.015)、低蛋白血症(OR=1.860、P=0.012)和贫血(OR=1.718、P=0.014)等7项。结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嗜酒史、原有除乙肝外的其它肝病史、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和贫血是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