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IL-8水平用于评价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8年8月我院收住的HBV-ACLF患者110例,根据住院60 d内是否病死分为生存组(n=64)及病死组(n=46)。收集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并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of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检测血清IL-8水平,使用ROC曲线分析血清IL-8水平用于评价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结果病死组患者血清IL-8水平及MELD评分均显著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预测HBV-ACLF患者60 d病死情况时,IL-8的AUC为0.817,MELD评分的AUC为0.811,IL-8联合MELD评分预测60 d病死情况的AUC为0.841。入院时高IL-8水平(≥349.7 pg/ml)患者60 d总体生存率著低于低IL-8水平(<349.7 pg/ml)患者(36.4%vs.80.0%,Log-rank P<0.001)。结论血清IL-8水平作为评价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月期间在鄂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98例HBV-ACLF患者、5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32例健康体检者,根据3个月预后再将HBV-ACLF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记录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及常规实验室指标,采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评估肝病严重程度,检测血清Hcy和PCT水平,并作受试者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cy和PCT水平与HBV-ACLF预后的关系。结果 HBV-ACLF组患者血清Hcy和PCT水平显著高于CHB组和健康体检组(均P0.05),并且死亡组患者血清Hcy和PCT水平又显著高于存活组(均P0.05)。血清Hcy(P=0.007,OR=1.922,95%CI:1.526~2.714)和PCT(P=0.012,OR=1.769,95%CI:1.366~2.314)是HBV-ACLF患者3个月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Hcy联合PCT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特异度、敏感度均高于单独的Hcy、PCT和MELD评分。结论血清Hcy联合PCT检测可以作为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ELD评分系统结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预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33例HBV-ACLF患者,根据3个月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72)和存活组(n=61)。在入院24 h内测定患者NLR和肝肾功能、凝血指标,并进行MELD评分。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各相关因素与HBV-ACLF患者疾病转归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MELD评分联合NL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价二者结合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年龄、TBil、血清肌酐(Cr)、PT、国际标准化比值、MELD评分、NLR均大于存活组,PTA小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88、-2.064、-3.707、-3.517、-3.410、-5.908、-2.830、4.169,P值均<0.05)。年龄、Cr、MELD评分与NLR为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分别为1.110、1.092、1.305、1.289,P值均<0.05],PTA为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0.872,P<0.05)。MELD评分较NLR的AUC高,分别为0.777和0.680,PTA的AUC为0.304,NLR联合MELD评分的AUC为0.843,当PTA=35%,MELD评分为23.29分,NLR为2.06时,对应的Youden指数最大,分别是0.32、0.28和0.43。当MELD评分>23.29,且NLR>2.06时,死亡概率为92.6%。结论 MELD评分联合NLR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具有更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5):1070-1074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联合血小板/白细胞比值(PWR)在预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短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9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3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入院后90 d的预后分为生存组(n=53)和死亡组(n=70)。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入院24 h内患者TBil、ALT、AST、GGT、ALP、SCr、Alb、前白蛋白(PAB)、INR、WBC、淋巴细胞计数(LY)、单核细胞计数(MO)、中性粒细胞计数(NE)、Hb、PLT,并计算PWR和MELD评分。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HBV-ACLF预后的关系,并建立MELD评分联合PWR的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约登指数、临界值、敏感度、特异度,比较单独MELD评分和MELD评分联合PW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两者评价HBV-ACLF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两组患者TBil、ALT、SCr、INR、WBC、MO、NE、Hb、PLT、PWR和MEL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TBil、SCr、INR、WBC、MO、NE、MELD评分对HBV-ACLF患者的预后有影响(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WR(OR=0.883,95%CI:0.798~0.977,P=0.016)和MELD评分(OR=1.442,95%CI:1.225~1.698,P0.001)为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MELD评分联合PWR(AUC=0.895,95%CI:0.827~0.943)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高于单独MELD评分(AUC=0.842,95%CI:0.765~0.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D评分联合PWR可以提高MELD评分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L-32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92例HBV-ACLF患者,根据确诊后3个月随访情况分为存活组(n=40)和死亡组(n=5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的血清IL-32水平。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主要并发症、WBC、PLT、红细胞比积(HCT)、TBil、ALT、AST、Alb、SCr、PT、INR、HBV DNA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IL-32与其他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IL-32联合MELD评分对HBV-ACLF预后的预测价值,AUC的比较采用正态性Z检验。结果2组间HCT、PLT、TBil、SCr、PT、INR、HBV DNA、IL-32、MEL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IL-32与TBil(r=0.952,P<0.001)、MELD评分(r=0.850,P<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IL-32(OR=1.137,95%CI:1.040~1.243,P=0.005)和MELD评分(OR=1.055,95%CI:1.001~1.109,P=0.025)是HBV-AC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IL-32联合MELD评分对HBV-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最高(AUC=0.992,95%CI:0.981~1.000),优于IL-32(AUC=0.984)和MELD评分(AUC=0.87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65、3.182,P值均<0.05)。结论IL-32、MELD评分均能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两者联合则预测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功能评分(CTP)-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联合血清M30和M65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HBV-ACLF患者106例,根据90 d预后分为生存组51例与死亡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血清M30和M65水平,受试者特征曲线分析下面积CTP-MELD评分联合血清M30和M65与HBV-ACLF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患者的CTP、MELD评分分别为(23.02±5.18)分和(31.18±5.89)分,高于存活组的(10.49±1.05)分和(13.21±1.34)分(t=16.949、21.276,均P<0.01);死亡组的血清M30、M65水平分别为(1685.12±413.32)U/L和(2799.41±712.05)U/L,均高于存活组的(1001.40±316.49)U/L和(1808.85±669.43)U/L(t=9.507、8.608,均P<0.01)。CTP、MELD、M30、M65单独预测90 d病死的AUC分别为0.624(95%CI:0.525~0.716)、0.804(95%CI:0.716~0.875)、0.750(95%CI:0.656~0.829)、0.887(95%CI:0.810~0.940),4项联合的AUC为0.919(95%CI:0.850~0.963),明显优于CTP、MELD、M30单项评价(P<0.05),高于M65单项评价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MELD评分和血清M30、M65能够较好地预测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且4项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联合总胆红素(TBil)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西京消化病医院住院且资料完整的HBV-ACLF患者,统计患者入院24 h内的一般资料、各项临床检测指标、Child-Turcotte-Pugh评分(CTP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ELD评分),所有患者均随访90 d,根据转归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62例患者中死亡78例,血清CysC、TBil是影响HBV-ACLF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CysC与血肌酐(Cr)、MELD评分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400、0.416,均P0.01。联合血清CysC与TBil组成的预后模型(PM)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3,其早期预测HBV-ACLF患者90 d死亡与否的价值高于CTP评分、MELD评分(P0.05)。高危组(PM≥3.07)90 d生存率为23.8%,低危组(PM3.07)为79.3%(P0.01)。结论血清CysC联合TBil建立的预后模型是一个简单易用的评分模型,且对HBV-ACLF患者90 d病死率的预测作用优于CTP和MELD评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IL-6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86例HBV-ACLF患者,根据随访90 d的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n=50)和存活组(n=36)。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水平,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IL-6与其他变量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评价IL-6联合MELD评分对HBV-ACLF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死亡组与存活组红细胞比积(Hct)(t=2.413)、PLT(t=6.584)、TBil(t=-8.070)、PT(U=77.500)、国际标准化比值(INR)(U=102.000)、HBV DNA(t=-2.767)、IL-6(t=-16.543)、MELD评分(t=-8.1...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机器学习中的Bagging算法分析HBV-ACLF短期死亡影响因素,建立HBV-ACLF短期预后模型,比较其与MELD评分对患者短期预后评估的效能。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4月随访期满3个月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31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3个月内的短期生存状况,将其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采用Bagging算法分析HBV-ACLF短期死亡影响因素,建立患者生存状况的分类模型,采用ROC曲线下面积比较Bagging模型与MELD评分的效能。结果 131例HBV-ACLF患者3个月内死亡61例,存活70例,死亡率46.6%。Bagging算法得出HBV-ACLF短期死亡影响因素顺序依次为:年龄、PTA、PT、白蛋白、血尿素,与MELD评分所采用指标(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肌酐、病因)有差异。ROC曲线下,Bagging算法AUC=0.9743、MELD评分AUC=0.6985。结论 Bagging模型对HBV-ACLF短期预后的评估效果较好,年龄、PTA、PT、白蛋白、血尿素是影响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28 d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HBV-ACLF患者100例,根据患者第28 d表现出的疾病转归状况进行分组,分别归为死亡组(n=42)或者生存组(n=58),收集两组性别、年龄、实验室指标、MELD评分以及临床并发症情况,并对上述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者Mann-Whith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MELD评分与NLR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不同预测指标对HBV-ACLF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对100例HBV-ACLF患者分析显示,死亡组的年龄、Alb、ALT、肌酐、WBC、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国际标准化比值、TBil、NLR、MELD评分与生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生存组肝性脑病、出血、腹水、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死亡组,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采用二元logistic分析发现NLR、MELD评分为HBV-ACLF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P值分别为0.001、0.022),且NLR与MELD评分呈正相关(r=0.264,P=0.008)。NLR和MELD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和0.728,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 7)。结论 NLR是影响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联合吲哚菁绿清除试验(ICG)和总胆红素留存率(TBARR)建立预测经人工肝治疗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新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2021年7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36例经人工肝治疗的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据随访3个月时的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n=92)和死亡组(n=44),检测确诊ACLF时的生化、凝血、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CG R15)及肝有效血流量(EHBF)等指标,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MELD差值(ΔMELD)、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总胆红素清除率(TBCR)、总胆红素反弹率(TBRR)和TBARR。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则采用χ2检验。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构建人工肝治疗HBV-ACLF短期预后的联合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种模型对人工肝治疗HBV-ACLF短期预后判断的准确性,AUC的比较采用Z...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应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预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2019年9月~2021年9月我院诊治的HBV-ACLF患者72例,给予综合内科治疗,观察28 d生存率。常规检测血常规,计算NLR,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近期预后的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联合血清IL-6水平预测近期预后的效能。结果 72例HBV-ACLF患者28 d生存53例,死亡19例(26.4%);死亡患者NLR为(7.2±2.2),血清IL-6水平为(13.6±3.5)pg/ml,显著高于生存患者【分别为(3.7±1.0)和(8.7±1.5)pg/ml,P<0.05】,死亡组年龄、肝性脑病发生率和MELD评分显著高于生存组,而PLT计数显著低于生存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肝性脑病、MELD评分、NLR和血清IL-6水平均为影响近期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经ROC分析显示,分别以NLR>4...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 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ADPN)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 HBV-ACLF 患者82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依据患者住院30 d 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血清 ADPN 水平和 MELD 评分评估 HBV-ACLF 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24例早期、30例中期和28例晚期 HBV-ACLF 患者血浆 ADPN 水平分别为(0.68±0.15)ng/ml,(0.76±0.17) ng/ml 和(0.89±0.18)ng/ml,随病程进展呈逐渐升高(F=12.30,P〈0.01);30例生存患者性别、年龄、AST、ALT、白细胞、HBV DNA 载量等与52例死亡患者无显著性差异,但生存患者血清 ADPN和 MELD 评分分别为(0.7±0.2)ng/ml 和(26.3±6.4),均显著低于死亡患者[(0.82±0.18)ng/ml 和(37.9±8.1), P〈0.01];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血浆 ADPN 水平(OR=1.23,95%CI:1.12~1.34,P〈0.01)、MELD 评分(OR=1.43,95%CI:1.22~1.65,P〈0.01)、血清白蛋白(OR=1.18,95%CI:1.11~1.26,P〈0.01)及 AST/ALT 比值(OR=1.06,95%CI:1.01~1.11,P〈0.01)是影响 HBV-ACLF 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BV-ACLF 患者血浆 ADPN 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其水平升高提示患者近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12周)生存预后的预测因素,建立新型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8年8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确诊HBV-ACLF的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确诊后12周随访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28)和死亡组(n=39)。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TBil、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肌酐(Cr)、血清钠、PLT、ALT、AST、Alb、血清胱抑素C(CysC),是否有急性肾损伤(AKI)。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法。结果死亡组患者的年龄、TBil、INR、CysC、MELD评分均高于生存组,合并AKI患者的近期生存率明显低于无AKI者(P值均<0.05)。TBil[比值比(OR)=1.013,95%可信区间(95%CI):1.003~1.024,P=0.014]、INR(OR=6.857,95%CI:1.449~32.449,P=0.015)、CysC(OR=2.826,95%CI:1.001~7.983,P=0.050)、PLT(OR=0.982,95%CI:0.964~1.000,P=0.048)是HBV-ACLF患者短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TBil、INR、CysC和PLT联合建立TICP模型,TICP模型的AUC(95%CI)为0.879(0.776~0.946),MELD评分的AUC(95%CI)为0.760(0.644~0.859),两者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Z=2.708,P=0.007)。TICP预测HBVACLF患者短期生存情况的准确度(87.05%vs 67.16%)、敏感度(84.62%vs 56.41%)、约登指数(0.70 vs 0.42)均优于MELD评分。结论TBil、INR、CysC、PLT是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四者联合建立的TICP预测模型对患者短期生存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MELD、MELD-Na、i MELD及MESO四种评分系统预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经过人工肝治疗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13年2月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221例,分为存活组(139例)和死亡组(82例),测量并比较2组的TBil、血清肌酐(C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清钠(Na+)以及MELD、MELD-Na、i MELD、MESO评分值。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Mann-Whitney U检验或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i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采用正态Z检验。结果死亡组的年龄、TBil、INR、MELD、MELD-Na、i MELD及MESO评分均高于存活组,血清Na+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肝衰竭晚期各评分均明显高于中期和早期(P值均0.001),肝衰竭中期各评分均高于早期(P值均0.001)。MELD、MELD-Na、i MELD及MESO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四种评分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7.989、41.291、55.406和2.693。四种评分系统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四种评分系统均能较好地预测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经过人工肝联合内科综合治疗后短期临床预后,相比之下,i MELD评分略占优势,但应用时仍应密切结合临床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应用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预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9月~2020年2月我院住院的HBV-ACLF患者122例,使用雅培i2000SR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FT3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分析血清FT3水平预测MELD评分的效能。结果 45例肝衰竭早期、46例中期和31例晚期患者血清FT3水平分别为(2.73±0.57)pmol/L、(2.55±0.49)pmol/L和(2.29±0.42)pmol/L,组间差异显著(P<0.001);MELD<30、30≤MELD<40、MELD≥40组血清FT3水平分别为(2.77±0.14)pmol/L、(2.32±0.13)pmol/L和(2.08±0.09)pmol/L(P<0.001),提示随着衰竭器官数量的逐渐增多或MELD评分升高,血清FT3水平逐渐降低;经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T3(1-AUROC)为0.739(0.686~0.792),而Ln(TBIL)、Ln(Cr)和Ln(INR)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年龄和D-二聚体(D-D)联合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11例HBV-ACLF患者,根据确诊后90 d预后分为生存组(n=49)和死亡组(n=62)。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础肝病、ALT、AST、TBil、Alb、D-D、PT、纤维蛋白原(FIB)、PTA、INR、SCr、血清钠(Na),并计算MELD评分。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D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用于评估预测变量的准确性。ROC曲线下面积(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法。结果两组间年龄、TBil、D-D、PT、PTA、INR、SCr、Na、MEL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一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1.088...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脂水平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90 d)的预测价值.方法 HBV-ACLF患者198例,根据随访90 d时的转归分为死亡组50例和生存组148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和血常...  相似文献   

19.
背景: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我国肝衰竭最主要的类型。尽管ACLF患者的预后预测已有较多模型,但各有其局限性,需进一步探索更精准的预后模型。目的:评价年龄-胆红素-INR-肌酐(ABIC)评分判断HBV相关ACLF(HBV-ACLF)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0月—2018年10月西安市第三医院和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鹤煤总医院收治的289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193)和死亡组(n=96),分析ABIC评分和其他常用预后模型预测28 d死亡的价值。根据ROC曲线确定的ABIC评分cut-off值将患者重新分组,比较两组短期生存情况。结果:生存组各预后模型评分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 0. 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存在肝硬化(RR=1. 562)、高血尿素氮(RR=1. 048)、高CLIFSOFA评分(RR=1. 380)、高ABIC评分(RR=1. 317)、高MELD评分(RR=1. 094)和高i MELD评分(RR=1. 275)是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ABIC评分对28 d死亡的预测效能优于其他预后模型(AUC=0. 78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按ABIC评分cut-off值9. 43重新分组,评分9. 43组的短期生存情况显著优于评分≥9. 43组(P 0. 05)。结论:ABIC评分对HBV-ACLF患者的28 d死亡有一定预测价值,评分≥9. 43的患者有较高的短期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一个新型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短期预后预测模型:MACLF,并评价MACLF评分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1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70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3个月的病情随访情况分为生存组(n=153)和死亡组(n=117),对影响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分别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再次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MACLF评分对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促甲状腺激素(TSH)、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PLT、ALT、AST/ALT、TBil、Alb、肌酐(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钠(Na)、AFP、血清铁蛋白(SF)、Child-Tuncotte-Pugh(CTP)评分、MELD评分及并发症(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自发性腹膜炎、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在生存组与死亡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TBil(OR=1. 007,P=0. 001)、INR(OR=5. 750,P 0. 001)、FT_3(OR=0. 084,P=0. 003)、PLT(OR=0. 987,P=0. 022)、肝肾综合征(OR=7. 146,P=0. 045)及肺部感染(OR=3. 816,P=0. 023)均是影响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因素;由此为HBV-ACLF患者的短期预后创建新模型(MACLF):Logit(P)=0. 007×[TBil(umol/L)]+2. 181×INR-2. 762×[FT_3(pg/ml)]-0. 014×[PLT(×10~9/L)]+1. 797×[肝肾综合征(有:1;无:0)]+1. 339×[肺部感染(有:1;无:0)]-2. 29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ACLF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0. 934)、Youden指数(0. 774)均明显高于CTP、MELD、MELD-Na评分(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791、0. 884、0. 893,Youden指数分别为0. 433、0. 654、0. 715)。结论创建的MACLF新模型对HBV-ACLF患者3个月的短期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