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世界范围内, 病理性近视是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病理性近视与高度近视有明显差异。高度近视是指高度近视性屈光不正, 而病理性近视是指眼底存在典型的并发症(相当于或比弥漫性脉络膜萎缩更严重的后巩膜葡萄肿或近视性黄斑病变)。病理性近视通常发生在高度近视眼, 但其并发症, 特别是后巩膜葡萄肿, 也可能发生在非高度近视眼中。由于近年来眼科成像技术的进展, 客观和准确地诊断病理性近视已成为可能。特别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发现了一些新的病变, 如圆顶状黄斑和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广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已能成功地显示大葡萄肿的整个范围。针对并发症的新疗法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 如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近视性黄斑新生血管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近视, 特别是儿童近视, 在世界范围内呈快速增长趋势。在近视增加的同时, 高度近视的患病率也在增加。然而, 尚不清楚病理性近视是否会随着近视发病率的增加而增加。此外, 还不清楚的是导致病理性近视的基因是否与一般近视相同, 或者病理性近视是否与其他近视在基因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张蔚 《眼科新进展》2001,21(4):290-291
目的 对上海地区盲与低视力人群作流行病学分析,探讨防治方法。方法 从1992年1月-1999年12月上海市杨浦区人群进行视力残疾鉴定,对1229例确诊者作盲与低视力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高度进行性近视致残共892例,为主要致残盲眼病。结论 高度进行性近视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导致对视功能的危害,故有效防治与控制其发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上海市北新泾街道60岁及以上老年人高度近视眼患病率、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分层抽样法,对上海市北新泾街道的4153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人群普查,受检者3851例,受检率为92.73%.现场调查内容为问卷调查及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力、屈光度、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检查和眼底照相等.屈光不正用等效球镜度数(SE)表示.若受检者SE>-6.00 D,眼底表现有后巩膜葡萄肿、漆纹样裂纹、Fuchs斑、近视弧形斑等近视性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病灶则诊断为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小孔视力按照WHO视力损伤分级:最佳矫正视力≥0.05但<0.3为低视力,<0.05为盲.结果 受检者中,高度近视眼207例,占5.37%.其中,183例表现高度近视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占88.40%.随年龄的增长,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患病率显著下降(X2=19.21,P<0.01),但男女之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有无高度近视眼家族史人群的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9.21,32.08,960.68;P<0.01).受检者中,双眼盲29例,单眼盲96例,双眼低视力104例,单眼低视力562例.183例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患者中,111例存在明显的视力损伤,占60.65%,其中,双眼盲、单眼盲、双眼低视力、单眼低视力的患者分别为10例,11例、31例和59例,分别占总受检人群中视力损伤者的34.48%、11.46%、29.81%和10.50%.结论上海市北新泾地区老年人高度近视眼的患病率较高.年龄、文化程度,高度近视眼家族史是影响高度近视眼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婴幼儿高度近视(≤-6 D)的流行病学、病因、临床评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和视觉结果。发现高度近视在学龄前儿童中很少见, 患病率低于1%。学龄前儿童近视的病因与年龄较大儿童不同, 较高比例为与早产或遗传原因有关的继发性近视。儿童高度近视诊断后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对近视综合征相关最常见特征的临床评估, 确定是否存在可能对儿童整体健康更为重要的相关医学诊断。生物特征评估(包括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对于区分轴性近视和与眼前节异常发育相关的屈光性近视很重要。其他检查包括眼部照相、电生理检查、基因检测, 并且通常需要儿科医生和临床遗传学家的参与。在检查之后, 光学矫正必不可少, 但这可能比年龄较大的儿童更具挑战性和复杂性。由于婴幼儿高度近视的疗效证据缺乏和具有临床异质性, 这类儿童应用近视控制干预措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结论婴幼儿高度近视是一种罕见疾病, 其病因模式与大龄儿童不同。就检查、光学矫正和应用近视控制措施治疗而言, 此类儿童的临床管理是一个复杂且通常需要多学科一起合作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近视的低龄化,近视发展的速度加快,这可能预示着罹患高度近视的人数以及高度近视所导致的低视力和失明的人数会增加。由学龄期获得并逐渐加深的近视会造成高度近视的流行,从而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学龄儿童近视不仅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还会加重社会经济负担。我国近视人群比例约占47%,近视已经成为我国的“国病”。我国学龄儿童近视发病率高。学龄儿童近视的危害大。近年来,学龄儿童近视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成为研究的重点。现就学龄儿童近视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学龄儿童近视的防控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近视患病率不断增加,近视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高度近视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患者不可逆性视力损伤,我国卫生与教育部门极其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防控工作。本文就近视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视的高发和低龄化趋势, 高度近视的防控措施持续受到关注。目前控制儿童和青少年高度近视进展的手段主要包括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点眼、配戴角膜塑形镜或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MFSCLs)、后巩膜加固术等, 这些干预措施也已在高度近视儿童群体中开展, 并被证实可能可以有效控制近视进展, 但在临床用法、安全性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争议。其中,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存在着使用浓度与安全性的矛盾, 较高浓度的阿托品控制效果较好, 但也伴随着更高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同时部分儿童应用阿托品后近视控制效果不佳。角膜塑形镜长期配戴的控制效果不够明确, 且角膜塑形镜的度数设置尚缺少定论。MFSCLs配戴对高度近视的控制效果仍需大样本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明。后巩膜加固术作为手术手段, 其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及创伤较其他干预措施大, 目前尚无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其有效性。各类高度近视干预措施的推广应用仍需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本文从药物、光学、手术及其他干预措施几个方面就近年来儿童和青少年高度近视干预措施存在的争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近视是目前全球发病率最高的屈光不正,高度近视常伴有其他并发症如青光眼、黄斑变性、白内障和视网膜脱落等病理性变化,是引起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迄今为止,近视的发生发展机制仍十分不清楚,因而仍无有效的防治方法.人类近视的发病是受到遗传或环境因素以及遗传和环境因素双重的影响.而遗传因素在高度近视的发病中起主要的作用,目前报道的高度近视遗传模式有X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及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此文就高度近视的遗传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9.
高度近视致病基因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静 《眼科新进展》2012,32(11):1096-1100
高度近视在人群当中的患病率较高,是导致低视力及盲的遗传性眼病之一.近视是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度近视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目前已发现了多个高度近视的候选基因位点,包括胶原类基因、基膜类基因、生长因子类基因、转录因子类基因等,本研究就高度近视致病基因研究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患者的视力损伤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就诊的高度近视患者612例1111眼的就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WHO制定的盲和低视力标准,分析高度近视盲和低视力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度近视盲和低视力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收集高度近视患者612例1111眼,其中达到盲标准的共86眼(7.7%),达到低视力标准的共172眼(15.5%);年龄、眼轴长度、后巩膜葡萄肿均是高度近视盲和低视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性别、家族遗传史与患者盲和低视力无显著相关性(P>0.05);6~20岁组(232眼)、21 ~ 40岁组(407眼)视力损伤眼分别有21眼(9.1%)和51眼(12.5%),其中弱视是两组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分别有17眼(81.0%)和30眼(58.8%);41 ~60岁组(323眼)、>60岁组(149眼)视力损伤眼分别有105眼(32.5%)和81眼(54.4%);其中眼底病变是两组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分别有86眼(81.9%)和75眼(92.6%).结论:高度近视对视力的损伤严重,年龄、眼轴长度及后巩膜葡萄肿是独立危险因素.弱视是青少年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眼底病变是中年以上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高度近视是一种全球范围内不可逆性视力损害疾病, 发病率高, 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MTM)是高度近视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同时也是导致患者视力严重损害甚至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 基于光相干断层扫描的影像学特征提出的新分级方法, 可有效评估患者病情变化, 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除此之外, 内界膜剥除方式的改良、黄斑扣带材料的革新等在传统内外路手术的基础上为MTM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治疗方式如激光后玻璃体牵引松解、酶促玻璃体溶解、后巩膜交联等也开始受到关注, 通过联合人工智能技术、3D打印技术以及玻璃体切除设备的改良, 未来有望为MTM患者寻求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白内障手术后盲及低视力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年龄≥20岁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连续病例915例(991眼),术后随访3个月,对盲及低视力的原因和防治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时盲及低视力者依次为170例(183眼)、129例(138眼)、113例(121眼)和105例(113眼)。白内障术后早期(1周内)导致盲及低视力的主要原因是手术并发症,依次为角膜水肿、一过性高眼压、后囊破裂。术后中远期(1—3个月)导致盲及低视力的主要原因是术前原有的眼病,其中眼底病占79.64%,依次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等。结论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术前及术后治疗术前原有的眼病,是防治白内障术后盲及低视力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据统计,目前全球有近14亿近视人口,近视已成为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近视不仅影响个人的视力健康,还可能引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如高度近视相关的黄斑变性和视网膜脱离等,严重时可导致失明。除了对个人健康的影响,近视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包括直接医疗成本(如眼镜、隐形眼镜、矫正手术等费用)和间接成本(如生产力下降、学习能力降低和生活质量的下降)。在中国,近视的问题尤其显著,近视患病率居高不下,这不仅对个人健康构成威胁,也对社会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国际上,近视的经济负担研究涵盖了医疗直接成本、患者时间成本及生产力损失等方面,可以帮助政府和卫生部门了解近视疾病的经济影响,从而制定合理的公共卫生政策和资源分配策略,优化医疗资源使用,减少社会成本。该文从近视疾病经济负担的构成及其测算方式、国内外经济负担现况等方面对近视疾病经济负担进行简要综述,旨在提供一个关于近视疾病经济负担的综合性认识,指出当前研究的方向和成果,以及预防近视和减轻其经济负担的重要性,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校学生(7~18岁)近视状态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视觉器官在青春发育期基本完成,24岁趋于稳定,此阶段也是与发育有关的眼屈光疾病的高发期, 如近视、远视、弱视、斜视等。特别是近视度数超过4D以上的中高度近视、进行性(恶性)近视的双眼裸眼视力常在 0.05-0.3,青春期以后带来的多种失明性眼病(如开角型青光眼、白内障、黄斑病变、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病变),导致大量低视力,而中年后视力丧失者当中高度近视引发的并发症是其重要原因。探讨预防控制方法、早期及时适当的治疗和正确科学的指导是阻止、延缓病情发生发展的方向。本文从在校学生近视的患病率(定义与诊断标准、屈光检测方法、流行病设计、入选人群、主要测定指标、年代、年龄、性别、种族及地区)、平均屈光度、屈光度严重程度、以及发展速度等方面对近十余年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15.
近视的患病率逐年增长,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可能引起一系列眼部并发症,进而导致患眼严重的视觉丧失。调节力减弱、视网膜离焦或形觉剥夺等导致的视网膜成像不清使眼轴代偿生长,这是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本文对调节功能、周边视网膜远视性离焦及形觉剥夺在近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学生近视每年屈光度增加的情况。方法 对6-15岁学生150只近视眼的屈光度连续跟踪3年。第一次来验光时屈光度68%只近视眼的屈光度连续跟踪3年。第一次来验光时屈光度68%为低度近视,22%为中度近视,10%是高度近视。结果 随着年龄增加,学生近视只有极少部分屈光度不变或增加少,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增加,屈光度与年龄和学龄增加成正比。以此类推,3年后已有大部分低度近视者变为中、高度近视。结论 对预测低年级学生近视屈光度增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此,培养学生用眼的习惯和提供预防高度近视并发症的保健知识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李媛媛  张晓峰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2):2179-2182

近年来我国近视患病率不断增加,而且呈现发病早、进展快、高度近视比例增加的趋势。高度近视并发症较多,如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白内障和黄斑变性等,严重者可导致视力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因此,如何早期预防近视、有效控制近视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本文对青少年儿童近视成因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夏飞  吴良成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7):1298-1301
近视是我国三大学校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现低龄化趋势,而高度近视可造成黄斑变性、白内障、视网膜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相关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已经成为主要的视力障碍和致盲原因,严重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因此近视防控已成为家庭、教育和卫生部门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对近年来儿童近视防控的干预方法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无锡市滨湖区50周岁及以上人群致盲和低视力的原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在无锡市滨湖区抽取了28个调查点,对其中50周岁及以上人群中盲和低视力者的相关眼病进行分析.视力<0.05者定义为盲,0.05~0.3者定义为低视力.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最终受检6150人,检出单眼盲201例,双眼盲47例,单眼低视力214例,双眼低视力84例.201例单眼盲中,55例对侧眼为低视力.在盲的295只眼中,前三位致盲眼病分别为白内障、高度近视性黄斑变性、眼球缺失或萎缩,相关眼数分别为116、31、28只,占盲眼数的39.32%、10.51%、9.49%.在低视力的437只眼中,前三位眼病分别为白内障、高度近视性黄斑变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相关眼数分别为223、41、41只,占盲眼数的51.03%、9.38%、9.38%.结论 致盲和低视力的主要原因均以白内障为首位,其次为高度近视性黄斑变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眼球缺失或萎缩.  相似文献   

20.
目前, 近视的高发生率是全球范围内共同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 近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日益凸显。国际近视研究院(IMI)于2015年成立, 旨在推动近视防控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 且已陆续发表了近视诊疗和管理的近视防控白皮书。IMI于2023年发布了第3系列近视防控白皮书, 进一步加深和拓展了近视研究和管理的关键问题, 重点介绍了轴性近视眼的非病理性眼组织变化及脉络膜在眼球生长发育和近视防控管理中的作用, 深入研究了不太典型人群(婴幼儿和青年成人)中近视的发病、进展和管理证据, 调查报告了临床实践中近视管理的建议和策略, 总结了自2019年以来近视研究中重要的新发现, 并将其整合为IMI 2023文摘。本文对IMI第3系列近视防控白皮书的重点内容进行解读, 帮助与近视防控相关的专业工作者了解国际相关研究提供的最新证据并优化近视相关疾病的防治策略, 推动我国近视防控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