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回顾1965年-2005年针灸学文献,探索针灸治疗结肠炎用穴和治疗方法的规律,以期为针灸标准化研究提供客观的、可靠的数据.方法 根据<中国现代针灸信息数据库>数据,采用计量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针灸治疗结肠炎以足三里、天枢、大肠俞、关元、中脘穴应用频次为最,也是最佳组穴;治疗方法以针刺、灸法为主.结论针灸治疗结肠炎临床有效,但因用穴繁多,配穴不集中,故治疗本病穴位特异性凸现不明显,应加强穴位优选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现代文献计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1958~2008年针灸学文献,探索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用穴和治疗方法的规律,以期为针灸标准化研究提供客观的、可靠的数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采用计量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地仓、颊车、阳白、合谷、翳风、太阳、下关、四白、迎香等穴应用频次为最;治疗方法以针刺、电针为主。结论:针灸治疗本病临床有效,但因用穴、治疗模式、治疗过程等没有统一的标准,故无法通过科学依据证实其有效性,应加强治疗过程标准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4.
5.
6.
近年来,笔者运用计算机对针灸古籍中治疗痉证的信息进行检索统计(这些古籍自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起,至清末《针灸集成》为止,共计62种),结果显示,治疗痉证共涉及文献342条、穴位198个,总计636穴次。常用穴位及其次数如下,百会32、合谷13、神阙13、囟会13、印堂13、 相似文献
7.
对1985年到2013年针灸治疗便秘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文献涉及的治疗方法有针刺、艾灸、针灸并用、电针、穴位注射等,用穴达57个之多,涉及十二条经脉的穴位及经外奇穴,但主要以膀胱经和胃经经穴为主。在综合文献疗效基础上,提出针灸治疗便秘的参考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针灸治疗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性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方法分别从文献使用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临床研究方法、干预措施(针刺方法、手法)描述、疗效判定标准、疗效评定的康复师人数方面进行质量评价。结果不同作者在研究过程中所用的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在干预措施描述方面也不够详细、具体。结论在今后研究中应选用统一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以及设计严格的随机对照研究,从不同方面进行疗效评价,以期增加试验的科学性、可信性。 相似文献
9.
10.
11.
麦冬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泽虹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2):84-85
麦冬,别名“麦门冬”、“沿阶草”,是常用中药之一,以块根供药用,具有滋阴生津、养胃、润肺止咳、清心除烦等功效。主治热病伤津、心烦、口渴、咽干、肺热燥咳、肺结核、咯血等症。 早在20年代国外学者就开始了对麦冬的生药、化学成分进行过研究。80年代开始,有关麦冬的研究大量开展,论文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针灸治疗高脂血症实验研究的文献特征及研究现状.方法 纳入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199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实验研究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文献特征(论文发表年份、发表期刊、作者单位、基金资助)及实验特征(实验动物、造模方法、动物取材、观察指标、刺灸方法与选用穴位)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纳入76篇中文期刊文献.发表年份以2011年为最多,共17篇;发表期刊中医类59篇(78%),针灸类17篇(22%);第一作者主要分布于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71篇,93%);文献有市级基金资助5篇(7%),省部级基金资助30篇(39%),国家级基金资助21篇(28%).高脂血症的实验动物以大鼠为主,共55篇,占72%;造模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为主,共62篇,占82%,其次为腹腔注射75%蛋黄乳液7篇(9%);实验动物取材为血液64篇(84%),肝组织11篇(14%);血液的主要观察指标为总胆固醇51篇、甘油三酯51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6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6篇,肝组织的主要观察指标为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5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3篇);穴位使用频次最高为丰隆穴23次,占总频次30%,其次为足三里(后三里)穴20次(26%),再次为神阙穴14次(18%);实验所用刺灸方法以针刺为主,共计52篇,占68%,其次艾灸21篇(28%)、针药结合3篇(4%)、穴位注射1篇(1%). 结论 针灸治疗高脂血症实验研究近年呈现一定的增长及相对集中趋势;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穴位选择应全面考虑高脂血症虚、痰、湿、瘀的病机特点,关注针灸调脂效应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统计分析2016—2020年期间发表的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实验研究文献,总结归纳针灸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主要研究方向与进展。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实验研究文献,并对结果进行计量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来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实验研究以肠易激综合征与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主,器质性胃肠病则是以溃疡性结肠炎为主。电针和灸法是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主要方法,功能性胃肠病以电针干预为主,器质性胃肠病以灸法为主。足三里、天枢、上巨虚、中脘是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主要穴位。功能性胃肠疾病的针灸实验研究侧重于胃肠动力、内脏高敏感、情绪相关机制,器质性胃肠疾病的针灸实验研究侧重于炎症与免疫相关机制。结论:近5年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实验以电针干预为主,侧重于胃肠动力、内脏高敏感、情绪相关机制研究;器质性胃肠病的针灸实验研究以灸法为主,侧重于炎症与免疫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5.
消化系统针灸疾病谱现代文献计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回顾1954—2005年有关消化系统针灸文献,通过文献计量与评价,以期客观地反映现代消化系统针灸疾病谱,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针灸医学的优势。方法:根据《中国现代针灸信息数据库》数据,采用计量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和结论:消化系统针灸疾病谱91种,包括医案11种;有效病症为呃逆、腹痛、腹泻、便秘、呕吐、肠假性梗阻、痔;针灸疾病谱需要进一步研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的诊疗特点和规律。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1959—2014年)、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1989—2014年)、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1979—2014年)、PUBMED(1966—2014年)中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文献,分析总结常用的针灸干预措施、辨证特点、选穴刺法、针灸频次、疗程、疗效、随访及安全性。结果纳入19篇文献中,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以辨病为主,并可结合辨证(症)配穴,常取皮损部位、血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风池等穴位;以综合疗法为主,其中,皮损局部梅花针叩刺至少量出血,再配合灸法最为常用;治疗频次多为隔日1次,总疗程多在4~8周。结论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的近期疗效较好,可缓解相关症状,且可有一定的远期疗效,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通过分析针灸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归纳国外针灸临床研究趋势和发展规律。方法:检索分析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2002年至2017年国外针灸RCT文献,统计针灸治疗病种(病症)数、文献篇数、作者国籍等,并与2002年WHO发布的《Acupuncture:Review and Analysis of Reports on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报告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纳入研究的文献共297篇,涉及20个疾病系统,101个病症,其中有39个病症从Ⅱ类上升到Ⅰ类,2个病症从Ⅲ类上升到Ⅰ类,1个病症从IV类上升到Ⅰ类,有29个新的病症未在文献中报道;非疼痛类病症研究数量呈增长态势,以德、美、英三国文献数量和病症种类最多;各国针灸临床研究的热点各有侧重。结论:国外针灸的临床研究不断增加,适宜病症范围不断扩大,但研究的热点与国内比较有较大差异,不同国家运用针灸治疗疾病时有明显倾向性,与当地的疾病谱、地域文化背景和政策法规等相关。应当继续加强对国外针灸适宜病症的相关研究,促进国外针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近10年针灸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取穴规律进行分析,为原发性抑郁症的针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络版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261篇针灸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主穴、主穴归经、辨证选穴、随症选穴等方面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结果 原发性抑郁症的针灸治疗主穴归经主要以督脉、心包经等经为主,以百会、印堂等为主穴;原发性抑郁症的常见证型为心脾两虚、肝气郁结、气郁化火、阴虚火旺、肝郁脾虚,辨证取穴常用足三里、太冲、行间、太溪、三阴交;原发性抑郁症的常见症状为睡眠障碍、心悸心慌、食欲不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随症取穴常用神门、膻中、足三里、四神聪.结论 针灸医家治疗原发性抑郁症时,多根据发病涉及的脏腑进行选穴组方,常以督脉为主结合辨证及随症选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