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轻点刺络法联合常规针刺治疗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2例。在内科治疗及康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联合轻点刺络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感觉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5,P=0.048)。两组治疗后感觉功能评分和MB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737,P<0.05;t=59.125,P<0.05;t=140.633,P<0.05;t=-399.437,P<0.05);治疗组治疗后感觉功能评分、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86,P<0.05;t=2.302,P=0.02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3,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40,P<0.05;t=37.287,P<0.05)。结论轻点刺络法联合常规针刺治疗对患者卒中后以麻木为主的偏身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联合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病残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0 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通过中央随机分组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现代康复方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推拿联合运动疗法治疗,2 组均治疗2 周。观察2 组治疗前、治疗2 周及治疗后随访3 个月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 指数(BI) 评分及病残程度的变化。结果:治疗2 周,2 组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MA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3 个月,试验组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 周,2 组BI 评分及病残程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3 个月,试验组BI 评分及病残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推拿联合运动疗法可以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运动功能,对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病残程度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基于"脑肾相关"理论下针刺配合认知康复训练对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PS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认知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脑肾相关"理论下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的评分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4周、治疗8周后两组MoCA评分、MBI评分及FM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Mo CA评分及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脑肾相关"理论下的针刺疗法配合认知康复训练能改善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偏瘫是脑血管意外、脑外伤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下降,生活质量降低。康复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患者ADL,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回归社会和家庭。2000年2月~2006年1月,本院采用运动再学习疗法结合针刺治疗偏瘫患者12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肌电生理指标及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4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中风基础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A)评分]、上下肢痉挛状况[上肢改良Ashworth量表分级和下肢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肌电生理指标[H反射H/M max值、表面肌电值(i EMG)、均方根值(RMS)及中位频率(MF)]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5%)明显高于对照组(73.8%)(P<0.05);两组治疗后上肢和下肢FMA评分、CSI评分、上肢痉挛分级、H反射H/M max值、i EMG、RMS及MF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和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与治疗有关的不良事件。结论 针刺联合康复功能训练能够改善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H/M值和肌电信号变化,缓解痉挛程度,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整体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和中药热奄包联合康复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疗效。方法选取SHS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和中药热奄包治疗,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和75.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和MB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FMA和MBI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水肿程度和MA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水肿程度和MA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安全性评价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和中药热奄包联合康复训练治疗SHS能明显缓解患肢疼痛和水肿症状,促进患肢肌力和活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运动再学习技术应用中风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共纳入364例患者,通过中央随机分为试验组(184例)与对照组(180例),试验组予以针刺结合运动再学习技术,对照组予以运动再学习技术,两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随访第2、5个月,比较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差异。结果最终完成试验353例,其中试验组179例,对照组174例。(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随访第2、5个月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分、FIM量表评分均明显增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且试验组随访第2、5个月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分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随访第5个月FIM量表评分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两组总体Fugl-Meyer量表、FIM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等级组内不同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第2、5个月试验组Fugl-Meyer运动功能等级、神经缺损功能等级的改善优于对照组,随访第5个月FIM量表等级分布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灸结合运动再学习训练与单纯的运动再学习训练均能有效地促进中风患者的康复,可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独立功能,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运动再学习训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足内翻(脑卒中后并发症)的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足内翻角度、Fugl-Meyer (FMA-L)下肢功能评分及步行功能量表(FAC)评分情况,观察周期为8周.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足内翻角度显著降低(P<0.05),而且FMA-L下肢功能评分及FAC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足内翻角度有所降低,但降低幅度没有观察组明显;FMA-L下肢功能评分及FAC评分也有所提高,但升高幅度没有观察组明显.结论: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基于王居易经络诊察法的温针灸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缺血性卒中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基于王居易经络诊察法,选取治疗经脉的手足同名经之原穴及合穴进行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感觉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感觉功能评分和MBI评分均升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取穴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基于王居易经络诊察法的温针灸治疗缺血性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可以提升临床疗效,提高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文拉法辛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治疗,针刺联合文拉法辛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文拉法辛抗抑郁治疗,均治疗6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结果:总有效率针刺联合文拉法辛组85.0%,常规治疗组55.0%,2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抑郁状态针刺联合文拉法辛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独立生活能力针刺联合文拉法辛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卒中后抑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广西中医药》2017,(6):32-34
目的:观察辨证论治配合运动再学习方案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中风偏瘫患者10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为肝阳上亢型、风痰阻络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阴阳两虚型,随机分为辨证分型组和运动再学习组各50例,2组均给予运动再学习方案治疗,辨证分型组根据中医分型加用相应中药汤剂内服,比较2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FMA)、功能性步行分级(FAC)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2组患者治疗4周后FMA、FAC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辨证分型组各项疗效指标优于运动再学习组(P<0.05)。结论:辨证分型论治配合运动再学习方案治疗能有效改善中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患者步行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镜像视觉反馈训练(MVF)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选择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靳三针疗法,选取病灶侧头部行颞三针,患侧上肢行肩三针、手三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MVF。治疗6周后,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疗效等级判定,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Carroll手功能评定(UEFT)评估手部精细运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1.25%)明显高于对照组(59.38%),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FMA(上肢部分)、UEFT、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FMA(上肢部分)、UEFT、MB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MVF相较单一疗法,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13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5例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精神健康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其运动功能、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足内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温通阴跷脉(常规针刺联合温和灸阴跷脉)。两组治疗前后采用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临床痉挛指数(CSI)进行评价,并比较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CS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皆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温通阴跷脉配合康复训练可改善卒中后足内翻患者的下肢功能,缓解肢体痉挛。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核心肌群运动揿针法配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肌电组、联合组和揿针组,3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肌电组采用单纯的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揿针组采用七星穴揿针埋入,联合组采用七星穴揿针埋入的运动针法配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比较3组治疗前以及治疗第3、6、9周的患者肌电积分值(i EMG)以及治疗前后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卒中特殊生活质量量表(SSQOLS)评分,并测量患侧肩峰与肱骨头间距(AHI)和两侧肩胛下角顶点间距。结果治疗第3周3组肌电积分值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周,联合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揿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9周,3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揿针组、肌电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Fugl-Meyer、Barthel评分以及AH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优于肌电组和揿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SSQOL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疗效比较,联合组优于肌电组和揿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揿针埋入七星穴联合核心肌群的个性化运动,再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肩痛和肩关节脱位情况,提高核心肌群的肌力和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运动再学习方案对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运动再学习方案,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两组患者于训练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分评定上肢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并比较两者患者疗效.结果:训练后,治疗组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刺配合运动再学习方案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