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结肠瘘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肠瘘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严重并发症,其死亡率高,我院从1985年至1997年共手术治疗SPA126例,发生胃肠瘘29例,其中结肠瘘25例,占胃肠瘘的86.2%,作者认为,SAP结肠瘘的正确处理对降低SAP死亡率很重要,结肠瘘的术中和术后的处理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2.
小肠瘘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肠外瘘(enteroeutaneousfistula)一直是外科治疗中的难题,通常为手术后的并发症(75%-85%),也可由创伤、放射性肠炎、肿瘤、Crohn病等导致。跟以往相比目前肠外瘘的发病率并未降低,自愈率不到25%,死亡率为5%-20%。小肠瘘(small bowel fistula)是最常见的肠外瘘,占肠外瘘总数的75%以上,跟其他肠外瘘相比,小肠瘘的死亡率更高。小肠瘘的死亡原因主要是腹腔内感染和严重的伤口感染。现结合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对小肠瘘的诊断和治疗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转流术式对重度十二指肠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胃十二指肠转流术式治疗24例Ⅲ度以上十二指肠损伤病例作回顾性小结。结果24例中死亡2例,发生肠瘘3例,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结论胃十二指肠转流术式可有效降低重度十二指肠损伤的术后并发症,相比之下,Cogbill憩室化再简化术式更简单、省时。  相似文献   

4.
肠瘘大多发生在胃肠道手术后,也可发生肝胆、甚至妇产科手术后。近几年来,不断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肠瘘的报道。肠瘘是外科手术后一种严重并发症,其特点是:病程长、对全身影响大、死亡率高。所以,肠瘘的正确处理,可缩短病程,减少病人痛苦,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肠外瘘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瘘是腹部外科严重并发症之一,处理棘手,死亡率较高。近二十年来,由于局部处理及全身支持治疗的改进,尤其是深静脉高营养疗法与要素饮食的推广应用,使六十年代30%的死亡率降至目前10%左右[1]。南京军区总医院则降至8%[2]。这些明显的进步,是因为对肠瘘的生理病理特点有了更深的认识,及早采取有力措施防治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了解和研究肠瘘并发症的防治在肠瘘治疗上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由于经常伴发邻近大血管伤,如肠系膜上动静脉、门静脉、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损伤,目前,无论采用何种修复术式,胰十二指肠联合伤的外科处理,均伴有较高的并发症和死亡率。从生理学的观点看,胃、胰、肝的分泌物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些分泌物的外渗可造成一个妨碍组织愈合的不良环境,且可成为导致远期并发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因此,任何修复这些创伤的术式都应把这些分泌物的腐蚀特性考虑在内。目前常用的术式包括:修补术加外引流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采用封闭负压引流处理腹壁切口裂开小肠暴露的临床经过和治疗经验。方法 60岁男性患者因肾周脂肪肉瘤,外院行脂肪肉瘤切除+左肾切除+结肠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加做结肠造瘘。入院时腹腔感染、腹壁切口全层裂开并脏器暴露、皮下脓肿、感染性休克、全身多器官功能不全,在规范的全身系统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改良的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回收腹部渗液、保护外露脏器、保护术口周围的皮肤和治疗术口感染;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小肠瘘的并发症,通过在小肠内置入内引流管、硅胶封堵和负压引流,治疗小肠瘘的并发症,使患者能够不依靠肠外营养而生存;9月后行手术成功切除小肠瘘。结果患者全身感染症状、内环境及小肠功能在1个月之后好转,逐渐缝合术口。新出现的小肠瘘的并发症,依靠小肠内引流管和负压引流,患者可不依靠肠外营养支持生存,等待二次手术时机。9个月后手术切除小肠瘘,术口完全愈合。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可用于严重的腹腔感染后难以短期缝合的术口全层裂开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手术后小肠瘘占小肠瘘的90%以上,是小肠外科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死亡率将近50%,近10年来由于局部治疗,水电平衡和营养疗法的改进,死亡率降低至30%.从1960~1982年,作者共治疗手术后小肠瘘54例,女29例,男25例,年龄从12~78岁.瘘发生于空肠15例,回肠19例,回结肠吻合口9例,回直肠吻合口2例,9例部位不明,间接瘘44例,直接瘘10例,均为多发性,3例伴结肠瘘.3例为末端瘘外,其余均为侧瘘.肠瘘排出物小于500ml/24小时者9例,大于此者33例,12例排出量未记载.28  相似文献   

9.
毛平力 《腹部外科》2000,13(5):319-319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及危重症。笔者在过去 16年中对 12例肠外瘘患者采取早期手术治疗 ,均获得成功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12例患者中 ,男 9例 ,女 3例。年龄 13~ 67岁 ,平均 34岁。 12例肠瘘共有瘘口 14个。复杂瘘 1例 ,十二指肠瘘 1例 ,小肠瘘 9例 ,结肠瘘 2例。致瘘因素 :十二指肠残端瘘 1例 ,胃大部切除毕Ⅱ式术后横结肠梗阻近端瘘 1例 ,出血坏死性肠炎术后小肠、结肠复杂瘘 1例 ,小肠外伤、梗阻肠切除吻合口瘘 3例 ,阑尾残端瘘 2例 ,肠伤寒穿孔修补术后瘘 2例 ,妇产科刮宫术后小肠瘘 1例 ,女性结扎术后小肠瘘 1例…  相似文献   

10.
肠瘘患者的手术时机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建安 《临床外科杂志》2007,15(10):662-663
肠瘘发生后,外科医生的第一直觉就是再次手术切除肠瘘,重新吻合肠管。早在上世纪60年代,对手术后发生的肠瘘,主要采用的就是这种手术方式。但由于肠瘘发生后合并的感染、出血与脏器功能障碍没有理想的控制手段,肠道炎性水肿,吻合往往难以满意。加之导致肠瘘的营养不良等全身与局部因素没有消除,肠瘘往往再次发生。反复多次手术及术后并发症所造成的打击,最终导致患者死于感染、出血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在当时,肠瘘患者的死亡率高达70%。这与当时针对肠外瘘行早期确定性手术策略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1.
小肠瘘的外科处理及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肠瘘是腹部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可引起严重感染和营养不良,病死率高 。小肠瘘不仅降低了患者的存活率、生活质量,且治疗繁琐,周期漫长,费用昂贵,患者的生理、心理都倍受打击。小肠瘘的治疗依然是外科领域的关注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脐环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脐肠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7月-2011年1月,采用腹腔镜辅助下脐环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脐肠瘘21例,全身麻醉,腹腔镜探查,明确诊断后,经脐环小切口将脐肠瘘瘘管和部分小肠提出切口外切除,小肠端端吻合。结果 21例先天性脐肠瘘患儿手术后全部痊愈,手术时间45-80min,平均62.5 min,术中出血〈5 ml。18例术后随访3-54个月,平均28.5月,无复发、肠粘连、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辅助下脐环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脐肠瘘,安全,有效,微创,美观,达到痊愈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3.
手术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唯一方法,无张力修补术虽然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但是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而补片相关肠瘘是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本文主要就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补片相关肠瘘的病因、诊断、治疗、预防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26例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其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并发症直接影响预后,并发症越多死亡率越高。结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可以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1956~1976年间收治小肠外瘘174例,总死亡率22.4%。导致死亡因素很多,本文就有关因素予以讨论。 1.高瘘量:小肠外瘘,特别是近端小肠瘘,常伴有大量胃肠液的丧失。凡每天瘘量大于200ml者,谓之高瘘量。高瘘量病人在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皮肤保护、引流装置和手术选择等各方面处理都很困难。全胃肠外营养(TPN)疗法时亦常难以奏效,即使同时输入白蛋白,许多病人仍处于低蛋白状态。同时,高位空肠瘘时,空肠或回肠转流性造瘘术亦无应用余地。因此高瘘量病人常有较高死亡率。本报告的高瘘量死亡率为30.3%,而低瘘量者仅4.8%。 2.多发性瘘和瘘的部位:瘘的单发抑或多发,影响着瘘的治疗和预后。虽然本组单发性和多发性肠瘘死  相似文献   

16.
正全球每年的手术量超过2.34亿例次,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外科手术治疗的质量和患者预后,而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PPCs)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PPCs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住院费用,严重的PPCs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研究显示不同的手术术后PPCs的发生率为5.8%~39.6%[1],而一项多中心的研究表明非心脏手术中PPCs发生率为9.7%,其中死亡率为1.8%[  相似文献   

17.
肠道皮肤瘘(以下简称肠瘘)死亡率与三个因素有关: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与脓毒症.尤其是高排量小肠瘘,这些问题更为突出.作者认为排液量超过500ml/日的小肠瘘即为高排量小肠瘘.[病理生理学]电解质紊乱:人体丢失1升或2升富于蛋白质、电解质及其他成分的液体即可导致电解质紊乱,高排量小肠瘘即可如此.其电解质紊乱程度部分取决于肠瘘部位及其与Treitz韧带的距离.胆汁、胰液渗透压较血浆高:如胰液中钠与碳酸氢盐浓度、肠液中钾浓  相似文献   

18.
小肠皮肤瘘乃是外科棘手的问题.尽管近来在营养支持、病人监护方面的进展和外科技术的改进,但死亡率仍高达20%.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和脓毒症是病人死亡的三大因素.本文着重讨论高排小肠瘘的病理生理学.高排小肠瘘是排出量每日大于500ml的小肠瘘.病理生理学一、电解质紊乱不难想像,每日丢失1~2升含有丰富蛋白质、电解质和其他成分的液体,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关键是胆汁和胰液,因为胰腺外分泌液的钠和碳酸氢盐浓度高于血浆,而肠液中钾的浓度也比血浆高.自从发明全肠道外高营养疗法补充以来,小肠瘘  相似文献   

19.
十二指肠急诊手术后并发肠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损伤手术后发生肠瘘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8年 3月以来收治的 3例十二指肠损伤病例 ,对其诊断、术式、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3例均发生肠瘘 ,存活 2例 ,死亡 1例。结论 对十二指肠损伤认识不足 ,是导致漏诊的主要原因 ,术式选择不合理也是导致肠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监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的变化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PCT在SAP手术时机选择及术后并发症评估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选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因SAP合并不同程度胰腺坏死及感染行手术治疗的SAP患者93例。根据术前1 d血清PCT值,将93例患者分为了低水平组(PCT2 ng/m L)、中水平组(PCT2~10 ng/m L)和高水平组(PCT10 ng/m L)3组。同时记录术后患者发生的相关并发症。结果 93例患者中出现至少1种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4%(18/93);并发症包括术后腹腔出血13例,肠瘘14例,胰瘘18例,肺部感染4例,残余脓肿10例;行再次手术15例,死亡8例(死亡率为8.6%)。除肺部感染、A级胰瘘及C级胰瘘外,中水平组及高水平组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低水平组(P0.05);与入院当天比较,发病1周时发生并发症的患者PCT值明显增高(P0.05);在出现术后肠瘘和残余脓肿患者中,血清PCT水平在术后1 d较术前1 d升高(P0.05);与术后1 d比较,术后1周时发生残余脓肿及死亡的患者其PCT值明显增高(P0.05)。在死亡患者中,术后血清PCT持续处于高水平。结论术前PCT水平越高,术后发生并发症以及死亡的风险越高。通过动态监测术前血清PCT值的变化,可用于指导SAP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术后肠瘘、肺部感染和死亡风险的评估,对于改善SAP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