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专人随访管理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达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16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分为随访管理组和对照组各80例,连续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华法林服用剂量和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达标情况。结果(1) 管理组患者服用华法林平均剂量、INR首次达标后监测次数、INR全程监测频次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间INR首次达标天数、INR达标所需监测次数、平均IN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两组患者华法林剂量调整频率存在显著差别(P<0.01),因INR过高、出血和新发血栓栓塞事件原因调整华法林剂量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别(P<0.05或0.01),因INR过低和和外出原因调整华法林剂量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3) 连续随访12个月期间,在第1个月、第3个月、第4个月、第7个月、第9个月、第11个月和第12个月两组患者INR达标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4) 两组患者出血事件的次数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轻度出血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中度和重度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持续性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专人负责的随访管理可以减少患者华法林服用剂量和INR监测频次,提高华法林抗凝效果和达标率。  相似文献   

2.
华法林在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的抗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适宜剂量的华法林对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的中国人群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及确定合适的INR值范围.方法:37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随访和定期监测INR值.结果:华法林每日剂量在2.11mg~2.41mg时,INR值在2.0~2.5;华法林剂量在2.41mg~2.70mg时,INR值在2.5~3.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与房颤相关性血栓栓塞及严重出血事件.增减不同剂量的华法林达到目标INR值所需天数不同.结论: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老年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的发生,华法林剂量为2.11~2.41mg,INR值范围在2.0~2.5时,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我国心房颤动(AF)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剂量及通过监测INR调整药物剂量的方法,推动华法林抗凝工作的开展。方法:AF患者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66例,男38例,女28例,观察华法林治疗剂量,监测INR及出血等副作用。结果:华法林INR达标时间个体差异较大,华法林维持剂量范围为1.5~5mg,80.2%患者华法林用量为2~3.5mg,维持INR2~3时,轻度出血率7.6%,经相关处理并调低INR值,所有出血均停止,无1例因严重出血而终止抗凝治疗。结论:AF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意义重大,个体应用差异较大,但在严密监测下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达标剂量和时间、出血反应以及发生血栓栓塞等情况,为今后华法林在临床上的抗凝使用提供更多的治疗依据。方法全程化参与选取我院从2018年7月到2018年12月的门诊及住院房颤病人共36例,根据年龄的不同分为三组:低龄组(年龄65岁)11例,老年组(年龄≥65且≤74岁)15例,高龄组(年龄≥75)10例。观察三组房颤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用药前INR值、合并用药等情况,比较口服华法林的初始达标剂量和达标时间,并且观察INR值≥3的发生情况和分析发生的原因。结果三组患者在性别、身高、体重、伴随疾病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年龄的不同,患者的初始达标剂量也不同,低龄组、老年组、高龄组分别为3.25±0.40、2.73±0.61、2.52±0.59mg,高龄组剂量最低,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老年组中有3例出现INR值≥3的情况,但都无严重出血,减量后继续服用华法林。结论只要INR值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华法林治疗房颤是合理的、有效的;华法林治疗房颤患者时,高龄组达标剂量低于老年组和低龄组,需严格监测INR值并调整剂量,防止出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雷娇  薛睿 《重庆医学》2018,(1):114-117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对高龄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心内科收治的141例高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AF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低剂量华法林组和标准剂量华法林组.低剂量组开始口服华法林1.25 mg,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范围为1.5~2.1;标准剂量组开始口服华法林2.5 mg,INR达标范围为2.2~2.7,随访患者临床复合终点(全因死亡和血栓时间)和安全终点事件(出血事件),并分析血栓事件和出血安全事件与INR的关系.结果 共有135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数据分析,两组患者分别在性别、年龄、BMI、左室射血分数(LEVF)、合并症数量、肌酐清除率、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全因死亡、缺血性脑卒中、无症状脑卒中、肺栓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腔隙性脑梗死及外周血管栓塞发生率显著高于标准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脑出血、胃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标准剂量组在肾脏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等方面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华法林服用剂量和IN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者INR水平明显低于标准组,INR值越小,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越低,而栓塞事件发生率越高,INR值越大,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越高,而栓塞事件发生率越低.结论 不同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均对高龄稳定性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AF患者的治疗有效且安全,低剂量华法林安全性优于标准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心房颤动患者中,银杏叶片对华法林抗凝作用的影响以及华法林减量的参考剂量。方法 86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均口服华法林2.5mg/d,治疗组加用银杏叶片2片,3次/d;分别监测两组患者国际化标准比值(INR)的变化、华法林平均用药剂量与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组INR首次达标时间和INR获稳定值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INR稳定值比较,两组无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华法林每日平均用药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出血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银杏叶片和华法林联用治疗房颤有协同作用,可以减少华法林的清除,增加INR,提高抗凝效果,通过调整华法林剂量使华法林与银杏叶片合用有可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8例心房纤颤患者在服用华法林前均检查凝血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晚饭后口服华法林,起剂量为3mg/d.根据INR调整华法林剂量,每次加减量0.5~1mg,服药第3天复查INR,以后每天监测,若INR稳定在2.0~3.0之间,则每周复查2次,共1~2周,若INR稳定在2.0~3.0之间,则每月监测INR一次.结果:华法林维持最为(3.00±0.20)mg/d,则INR能稳定在2.0~3.0之间.其中发生脑栓塞4例,年发生率4.08%,脑出血1例,年发生率1.02%,此4例均为未规律服用华法林及按时复查INR患者;1例左下肢严重肿胀、青紫,经用维生素K1,调整华法林剂量后痊愈;6例有轻微出血(主要为牙龈、球结膜、皮肤黏膜等部位出血),经调整华法林剂量等处理后出血消失.1例大便潜血实验阳性,INR2.0,停用华法林.结论:心房纤颤患者服用华法林(3.00±0.20)mg/d,调整INR 2.0~3.0之间,其疗效显著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口服有效剂量华法林和肠溶阿斯匹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脑卒中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口服华法林调整剂量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0~3.0之间,另一组口服阿司匹林150~200 mg/d,并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服用华法林组30例,发生脑梗死1例;出血1例,无死亡病例.服用阿司匹林组30例,发生大面积脑梗死6例,出血1例,死亡7例.结论 口服有效剂量华法林能有效降低NVAF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较阿司匹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赃瓣膜置换术后维、汉两民族在华法林维持剂量上的差异,以及年龄、性别、民族和瓣膜置换部位对华法林维持剂量的影响.方法2002年8月~2005年5月,共行心脏瓣膜置换术68例,其中汉族39例,维吾尔族29例,年龄14~73岁,平均(43.75±13.80)岁.瓣膜置换术后第1日晨开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首剂2.5~5 mg,每日测定INR值,根据INR值调整华法林口服剂量,当INR值达到控制范围(1.5~2.0)时华法林改为维持剂量治疗.结果1.低强度抗凝期间,所有患者均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一般性出血事件3例,维、汉两民族出血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维吾尔族患者口服华法林维持剂量高于汉族患者(P≤0.05).3.年龄、性别和瓣膜置换部位对华法林维持剂量不发生影响(P>0.05);民族因素对华法林维持剂量有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低强度抗凝是可行的,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制定维吾尔族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维持剂量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应用不同起始剂量华法林治疗时,在相应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变化,比较INR的达标率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以期对临床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取具有华法林抗凝治疗适应证的DVT患者56例,分为A组(37例)华法林起始剂量为2.5mg;B组(19例)华法林起始剂量为5mg,于治疗第3、4、5、8天测定INR,根据INR值调整华法林剂量,直到INR达到预期值(INR在2.0—3.0之间)。结果与2.5mg起始剂量组相比,5mg起始剂量组INR变化速度较快,第5、8天INR的达标率显著高于2.5mg起始剂量组。本文无1例出现并发症者。结论以5nag为起始剂量治疗DVT患者,能使INR迅速、安全且有效地达到预期值,而无出血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华法林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最佳初始剂量。方法选取房颤患者81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63例,所有患者随机分入3.75 mg治疗组、2.5 mg治疗组和5 mg治疗组,各组患者均调整华法林剂量,使INR维持于2.0~3.0之间。随访2~6个月,观察各组患者达到稳定INR所需时间、维持稳定INR的华法林剂量,发生INR增高、出血/血栓栓塞事件。结果各组基线特征差异无显著性3,.75 mg治疗组达稳定INR的所需时间最短,华法林的维持剂量无显著性差别2,.5 mg治疗组、3.75 mg治疗组的发生INR增高、出血、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显著低于5 mg治疗组。结论对于我国患者,应用华法林以3.75 mg为初始剂量是安全、可行的,与2.5 mg、5 mg相比,疗效相似,而INR过高的发生较5 mg明显减少,与2.5 mg相似,且达到稳定INR的时间最短,3.75 mg可能是国人应用华法林的更佳初始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监测方法及相关并发症,初步研究华法林血浆浓度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手术病例162例,随访至2006年12月31日,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INR值和华法林剂量。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iquid hroma-tographic,HPLC)测定华法林血浆浓度18例。结果①随访患者126例,随访时间7~19个月。随访中死亡6例(4.16%),与抗凝治疗有关的出血10例(7.94%),血栓栓塞3例(2.38%)。②抗凝后测得INR值为2.39±1.27,每日口服华法林剂量(3.19±1.43)mg。③测定华法林血浆浓度18例,其中INR值〈1.8者3例,1.8〈INR值〈2.5者10例,INR值〉2.5者5例。INR值〉2.5者华法林血浆平均浓度高于1.8〈INR值〈2.5者(P〈0.0005)。④INR值与相对应华法林血浆浓度无明显线性相关性(r=0.65,P〉0.1);INR值与相对应每日口服华法林剂量之间亦无明显线性相关性(r=0.26,P〉0.2)。结论①华法林抗凝相关出血发生率高于血栓栓塞率。②华法林血浆浓度是一个抗凝监测指标。监测华法林血浆浓度,能指导临床医生安全有效地调整华法林剂量。  相似文献   

13.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用药指导和治疗体会. 方法 对269例首次服用华法林的机械瓣膜置换患者强化健康教育,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及其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观察其抗凝效果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规范的抗凝治疗,PT均在适宜范围内.结论 对使用华法林抗凝的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要确保准时服药,定期监测PT及INR,密切观察并指导患者学会发现早期出血的征象,加强相关的健康教育,以达到既有效抗凝,又不产生明显并发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分析我国心脏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出血原因。方法: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服用华法林患者102例,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AVR)28例,二尖瓣置换术(MVR)55例,双瓣置换术(DVR,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术)19例。监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中凝血酶原时间(PT)值及国际标准比值(INR),观察患者的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结果:术后25例发生32次一般性出血,PT出现不同程度延长,INR多数超过2.5。结论:出血是华法林抗凝治疗最主要的不良反应,而抗凝过度、饮食、药物联用等是出血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换瓣术后抗凝治疗应在严密监测下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出血风险的最佳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心房颤动患者12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服用过程中发生出血事件者44例(观察组),无出血事件发生者83例(对照组),分析比较二组患者华法林用量及INR值。采用STATA11.0统计软件绘制ROC曲线,根据贝叶斯定理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并依据Youden指数拟合最佳出血风险临界值。结果二组患者华法林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INR显著高于对照组(3.42±0.75 vs2.41±0.57,P<0.05)。INR评估出血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95%CI:0.75~0.92),最佳临界值为INR=2.9,该临界值下预测出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1%和77.3%。结论国际标准化比值是评估华法林抗凝出血风险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国产与进口华法林片的给药方案,并对两种给药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选取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共60例,随机分成2组,国产华法林组服用国产华法林片(n=30),进口华法林组服用进口华法林片(n=30).分别给予2组患者不同的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定期复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根据PT、INR值适当调整华法林剂量,对服用华法林的2组患者半年后的各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半年后国产华法林组INR值控制在2.38±0.09,有效率为80.00%;进口组INR值控制在2.19±0.12,有效率为83.33%.结论 国产华法林与进口华法林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上,二者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国产华法林治疗费用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采用凝血酶原时间(PT)监测心脏机械型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华法林治疗效果的意义。方法使用透射比浊法测定187例心脏机械型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PT,评价不同组别(包括性别、年龄、瓣膜置换数、术后病程以及华法林用量分组)患者的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允许范围,并考察口服华法林的治疗效果。结果在达到相同治疗目的时,女性患者PT的INR允许范围要小于男性患者(P<0.05);而年龄、瓣膜置换数、术后病程以及华法林用量对PT的INR允许范围影响不大(P>0.05),仅略有个体差异。患者华法林用量一般为每日2~5mg,INR值维持范围为1.90±0.59。结论PT监测是心脏机械型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口服华法林疗效的评价指标。在术后经过大约4~5周调整后进入华法林治疗维持阶段的患者,比较INR值考察疗效时主要考虑患者性别。该研究的心脏机械型瓣膜置换术后口服抗凝剂,PT监测的INR允许范围比美国和欧洲国家推荐的数值要低,故不能完全套用国外标准。  相似文献   

18.
秦诚成  蒋火刚  李茜茜  汪晨  罗倩  韩蝶  张莉 《重庆医学》2016,(20):2792-2794
目的:研究中成感冒药板蓝根颗粒和感冒清热颗粒治疗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过程中,对华法林抗凝效果的影响,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首次接受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或双瓣置换术,术后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且并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口服板蓝根颗粒治疗,B组采用口服感冒清热颗粒治疗,疗程为3d,两组分别在服药前、服药后72h、停药后72h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观察有无并发出血或栓塞反应,比较各时间点两组患者INR值及各组3个时间点INR值。结果服用板蓝根颗粒组72h后与该组其余两个时间点及同一时间点服用感冒清热颗粒组的INR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前与服药后72hIN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服用感冒清热颗粒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华法林与板蓝根颗粒联用导致INR值升高,而华法林联用感冒清热颗粒则对INR值无影响,因此提示临床中板蓝根颗粒与华法林联用时需谨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强度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高风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5年1~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高风险患者92例,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A组46例给予低强度华法林(1.6<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治疗,B组46例给予标准强度华法林(2.00.05);A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为8.70%,明显低于B组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强度华法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预防作用与标准强度华法林基本相同,但用量明显减少,用药安全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张琼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6):136-137
目的探讨华法林应用于心房颤动患者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35例心房颤动患者口服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达标为2.0~3.0,服用华法林后第3天采血检测INR,以后每周至每月检测1次,观察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35例患者1例脑出血死亡,5例轻度出血,未危及生命,仅1例栓塞。结论华法林应用于心房颤动患者应监测INR及注意影响因素则可行、安全,减少栓塞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