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艳  丛林  张斌 《安徽医药》2008,12(10):923-924
目的通过脐动脉血流测定联合胎心监护对足月妊娠胎儿窘迫进行预测,以寻求更为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联合组即脐动脉血流测定S/D值≥2.5且NST无反应型组;脐血流组即单纯行脐动脉血流测定S/D值≥2.5组和NST组即单纯行胎心监护NST无反应型组;分别了解分娩结局:记录羊水污染,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结果联合组的羊水污染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脐血流组以及NST组。结论胎儿脐血流监护与胎心监护联合应用,可及早发现胎儿窘迫,及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改善胎儿的预后,减少围产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王文仪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4):2092-2093
目的 探讨脐血流联合胎心监护对预测围生儿结局的价值.方法 对2200例妊娠26 ~ 42周的孕妇进行胎儿脐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S/D值)的检测及胎心监测,观察无应激试验(NST)、S/D与预测围生儿结局的关系.结果 S/D值<3者,围生儿羊水过少、羊水污染、新生儿缺氧窒息、新生儿畸形及死亡的概率明显小于S/D值≥3者(x2=15.61、6.24、12.38、9.73、5.77,均P<0.05);且NST>7分者,上述的概率明显小于NST≤7分者(x2=4.54、4.12、5.89、5.94、8.10,均P<0.05).结论 在胎儿脐动脉血流监测的同司时进行胎心监测能够提高对围生儿结局预测的准确率,避免单个方法监测的缺陷,可以尽早及时地诊断出胎儿窘迫,进行合理的治疗,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超声联合胎心无负荷试验对胎儿窘迫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胎心监护84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治资料,对比胎儿宫内窘迫者无负荷试验、S/D与Apgar评分.结果 21例NST检查结果表明是胎儿宫内窘迫,11例孕妇NST检查表明无反应型,并且脐血流S/D≥3,4例产妇胎儿大脑中动脉多勒普诊断显示血流S/D≤4,4例新生儿具体Apgar评分≤7分;NST有反应型者与无反应型者、脐动脉血流S/D≥3者与S/D<3者、大脑中动脉血流S/D>4与S/D≤4者Apgar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超声联合胎心无负荷试验能够提高新生儿窒息临床诊断正确率,减小剖宫产率或者假阳性率,具有积极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超声脐血流检测联合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湖北省麻城市妇幼保健院检查并进行分娩的孕妇60例,均行超声脐血流检测和胎心监护,比较单纯胎心监护与超声脐血流检测联合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的诊断率,并对诊断出的宫内窘迫进行治疗,治疗后脐血流S/D值<3为有效组,脐血流S/D值≥3为无效组,比较2组围生儿结局。结果联合检测对胎儿窘迫的诊断率为80.00%高于单纯胎心监护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6,P<0.05);有效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无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脐血流检测联合胎心监护可有效提高对胎儿窘迫的预测率,同时对超声脐血流异常孕产妇实施宫内治疗,能显著改善围生儿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5.
李微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596-3597
产科将脐动脉血流监测及胎心监护作为孕妇临产检查,是临床上能够快速有效预测围产儿结局的新手段[1].因此,产检领域将胎心监测(NST)与S/D比值测定视为产前预测胎儿窘迫的两大关键指标通过NST监测可获知胎盘发育状态及胎儿储氧能力,而进行S/D比值测定可直观判断胎儿身体循环状态[2].现代研究发现,脐血流S/D值测定配合胎心监测使用,可明显的提高对胎儿窘迫的确诊率,减少临产时的危急情况,指导医生及时有效地治疗,减少了新生儿的死亡率[3].笔者回顾性分析近1500例妊娠36~40周进行胎儿脐动脉血流S/D的检测和/或NST的孕妇的临床资料,观察NST与S/D值与确断胎儿窘迫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值测定结合胎心监护在诊断胎儿宫内窘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1月于我院住院分娩的6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均经脐动脉血流S/D值测定及胎心监护,根据检测结果分为两者均异常组(13例)、S/D值异常组(9例)、胎心监护异常组(6例)、均正常组(32例)。比较四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妊娠结局情况;与临床病理结果比较,分析脐动脉血流S/D值测定结合胎心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价值。结果四组间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剖宫产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其中脐动脉血流S/D值及胎心监护均异常组上述指标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另外三组(均P 0.05)。脐动脉血流S/D值联合胎心监护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均高于单一的脐动脉血流S/D值测定和胎心监护。结论脐动脉血流S/D值测定结合胎心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防止不良妊娠结局、改善围产儿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艳  谢穗 《安徽医药》2011,15(2):206-208
目的通过脐动脉搏动指数(PI)测定联合胎心监护(NST)对高危妊娠胎儿预后进行评估,以寻求更为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方法将1 531例孕妇中930例高危妊娠妇女分为3组:PI组即PI≥0.9;NST组即NST无反应型组;联合组即PI≥0.9且NST无反应型组进行比较;记录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即羊水污染,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结果联合组的羊水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PI组以及NST组。当PI≥0.9时,胎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S/D及RI的发生率。结论在进行脐血流监测时,PI值优于S/D及RI值。PI值与胎心监护联合应用,为产科医师正确评估胎儿宫内状况,判断胎儿预后的估计提供可靠依据,不失为值得推广并加以重视的无创、简便、动态的胎儿监护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脐血流S/D联合胎心监护对预测围生儿结局的价值。方法 332例有胎儿脐动脉血流异常的孕妇作为脐血异常组,300例脐动脉血流正常的孕妇作为正常对照组,对两组孕妇进行胎儿脐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S/D值)的监测及胎心监测,观察S/D与预测围生儿结局的关系。结果脐血异常组围生儿羊水污染、羊水过少、新生儿缺氧窒息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15、14.7169、11.0533,P<0.05)。结论在胎儿脐动脉血流监测的同时进行胎心监测能够提高对围生儿结局预测的准确率,避免单个方法监测的缺陷,可以尽早及时地诊断出胎儿窘迫,进行合理的治疗,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冉爱冬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5):169-170
目的:探讨产科门诊胎心监护与脐血流测定在判断胎儿宫内状况及围生儿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95例妊娠34~42周,在产科门诊常规检查时联合应用胎心无负荷试验(NST)及胎儿脐动脉血流测定S/D比值,并胎儿情况进行追踪观察。结果:NST可疑型和无反应型组S/D≥3者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低体重儿发生率比反应型S/D〈3组明显增高(P〈0.005)。结论:妊娠晚期联合应用NST及S/D测定,能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缺氧状态,为临床及时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改善胎儿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对诊断胎儿窘迫的意义。同时观察脐血流测定异常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围产儿的结局。方法 比较分析住院分娩孕妇170例,联合应用胎心监护无负荷试验(NST)及脐血流测定。对50名脐血流测定异常患者进行宫内治疗1~2个疗程,比较围产儿结局。结果 NST无反应型加脐血流异常组诊断胎儿窘迫准确性比单纯NST无反应型组高:对脐血流测定异常组进行宫内治疗,有效组明显改善围产儿结局。结论 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无负荷试验联合应用可提高胎儿窘迫的诊断率,同时临床上积极宫内治疗脐血流异常患者可明显改善围产儿结局。  相似文献   

11.
张黎  吴忠新 《现代医药卫生》2014,(23):3576-3578
目的探讨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联合应用在诊断胎儿宫内窘迫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该科收治的260例单胎住院分娩孕妇产前、产时进行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检查。产后追踪分析其产前、产时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异常胎心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及胎儿预后。结果脐血流单项监测、胎心单项监测及2项联合监测的异常率分别为12.3l%(32/260)、9.23%(24/260)及6.15%(161260);脐血流和胎心监护联合监测异常中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异常胎心率(81.25%,13/16)、新生儿窒息率(25.00%,4/16)]较脐血流单项监测异常[异常胎心率(18.75%,6,32)、新生儿窒息率(3.13%,1/32)]、胎心监护单项监测异常[异常胎心率(70.83%,17/24)、新生儿窒息率(4.17%,1/24)]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脐血流与胎心监护联合监测可弥补脐血流或胎心监护单项监测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不足.更准确地判断胎儿宫内缺氧.经积极治疗有利于改善围生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胎监联合脐血流S/D比值在临床方面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80例孕妇在妊娠30周时对其进行常规的脐血流S/D比值的记录和胎心监护结果检测,并比较新生儿Apgar评分,对宫内窘迫进行诊断并比较。结果监测脐血流S/D比值中的反应型和S/D3的孕妇中,其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为2.94%(2/68),无反应型和S/D3的孕妇其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为50.00%(1/2),对两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反应型和S/D3的孕妇其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为50.00%(1/2),反应型和S/D≥3的孕妇其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是25.00%(1/4),通过与无反应型及S/D≥3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反应型和S/D≥3的6例随后均确定是胎儿宫内窘迫,其符合率是100.00%(6/6)。结论胎监联合脐血流S/D比值预测可明显提升诊断胎儿宫内窘迫正确率,对胎儿预后起到改善作用,并且减少围产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子胎心率监护与脐动脉血流信号S/D值异常在检测临产时胎儿宫内异常因素,并尽早发现和解决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电子胎心率监护同时伴有脐动脉血流信号S/D值异常的妊娠结局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电子胎心率监护同时伴有脐动脉血流信号S/D值异常的产妇剖宫产92例,阴道分娩49例,分娩异常高危因素(脐带过短、绕颈、真结,羊水污染、过少,胎儿生长受限,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128例,占90.8%。结论电子胎心率监护同时脐动脉血流信号S/D值异常在检测临产时胎儿宫内异常因素具有重大临床意义,能尽早发现宫内异常因素,指导分娩,提高新生儿优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胎儿脐血流S/D比值测定联合胎心监护预测高危妊娠新生儿出生状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监护且分娩的高危妊娠孕妇88例,对高危孕妇实施胎心监护和脐动脉血流S/D比值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将孕妇分为四组,分别为A组(胎心与脐动脉血流比值均正常)、B组(胎心异常,脐动脉血流比值正常)、C组(胎心正常,脐动脉血流比值异常)、D组(胎心与脐动脉血流比值均异常),对四组新生儿的出生状况、羊水污染程度及剖宫产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过对新生儿实施Apgar评分,A组新生儿的评分明显优于B、C和D组,P 0.05;A组产妇羊水污染程度明显低于B、C和D组,P 0.05;A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B、C、D组,D组剖宫产率最高。结论对高危妊娠孕妇待产过程中实施脐动脉血流S/D比值测定和胎心监护,可以有效了解胎儿宫内储备功能,预测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状况,可作为指导临床选择分娩方式,降低围生儿窒息率及死亡率的敏感指标。当胎心监护异常及脐动脉血流比值升高时,可能存在或潜在胎儿窘迫及新生儿不良出生状况,需及时手术终止分娩,预防不良出生结局。这一方法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产时胎儿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联合应用,及时了解脐带绕颈胎儿宫内安危,早期发现胎儿宫内缺氧,选择最佳分娩方式,降低脐带绕颈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178例单胎头位孕足月B超提示脐带绕颈孕妇产时进行脐血流检测,把脐动脉血流S/D≥3设为观察组,S/D<3设为对照组,然后用胎心监护仪作胎心监护,比较两组产妇产时的催产素激惹实验(OCT)或CST实验的异常率、产时胎儿宫内窘迫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脐带绕颈周数。结果观察组胎心监护异常率、产时胎儿宫内窘迫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产时胎儿脐血流测定,可及早发现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缺氧,结合胎心监护,及时采取适当的分娩方式,以改善胎儿的预后,减少围产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动态监测脐动脉血流及胎心监护在高危孕妇的胎儿窘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高危孕妇150例,均接受动态监测脐动脉血流及胎心监护,按照脐动脉血流正常及胎心率正常、脐动脉血流正常及胎心率异常、脐动脉血流异常及胎心率正常、脐动脉血流及胎心率均异常,分为A组(88例)、B组(15例)、C组(20例)、D组(27例),共四组,分析羊水、胎儿窘迫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D组羊水过少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Apgar评分均高于A组(P0.05);D组胎儿脐带绕颈率高于A组(P0.05);B组羊水过少、胎儿窘迫及羊水污染发生率均高于A组,剖宫产率也高于A组(P0.05);B组胎儿脐带绕颈率低于A组(P0.05);B组剖宫产率高于C组(P0.05)。结论单独或联合使用动态监测脐动脉血流及胎心监护均能够及时发现胎儿窘迫情况,有利于改善新生儿预后,临床实践中建议联合使用,从而提高胎儿窘迫阳光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超脐血流测定与胎心监护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来大连市沙河口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单胎孕妇208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孕妇按照胎儿脐血流测定结果及胎心监护结果进行分组,分为A、B、C、D四组,A组149例,B组13例,C组27例,D组19例。使用多普勒胎儿脐动脉血流检测仪对四组胎儿的脐血流进行测定,并采用胎心监护仪进行胎心监护检查。结果 A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显著优于B、C、D三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C、D三组之间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P>0.05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四组之间羊水污染程度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之间的胎儿胎心异常率比较,B组和D组之间的胎儿胎心率异常率比较,均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B组与D组的胎儿胎心异常率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儿脐血流测定联合胎心监护检查在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两种诊断方式联合使用能够很好地弥补单一诊断方式的不足,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无应激试验(NST)、脐动脉血流速度(S/D)值、羊水指数(AFI)、妊娠特异性β1糖蛋白(SP1)在诊断胎儿宫内窘迫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 对500例住院分娩的单胎孕妇于产前、产时进行NST、 S/D 、SP1、 AFI测定,并分为A、B、C、D 4组.A组为单项异常, B组为两项异常, C组为三项异常, D组为四项异常,并于产后追踪分析新生儿窒息情况、羊水情况、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情况.结果 A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最低(P〈0.05), D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最高(P〈0.05).结论 联合应用多指标监测胎儿宫内情况可排除单项监测时各方面因素的干扰,提高判断胎儿胎盘宫内安危状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巫可珍  周小钰 《江苏医药》2012,38(20):2426-2427
目的 探讨B超脐血流联合胎心监护预测围产儿结局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门诊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单胎妊娠妇女28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脐动脉血流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S/D)(<3和≥3)和胎心监测结果(正常和异常)孕妇的围产儿结局:胎儿娩出后1-min Apgar评分、羊水污染情况和剖宫产率.结果 286例中,S/D值<3者240例(212例胎心正常,28例胎心异常),S/D≥3者46例(25例胎心正常,21例胎心异常).与S/D值<3、胎心监护正常比较,S/D值≥3,尤其是合并胎心异常的围产儿,1-min Apgar评分≤7发生率增高(19.1% vs.0),羊水污染率(61.9%vs.1.4%)和剖宫产率也明显增高(81.0% vs.37.3%)(P<0.05或P<0.01).结论 B超脐血流S/D值测定联合胎心监护是临床预测围产儿结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晚期脐血流收缩末期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S/D)比值检测联合胎心监护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方法 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孕34~36周测定产妇脐血流S/D比值及实行胎心监护,根据测定结果分为A组(157例, S/D比值<3,胎心监护反应型)、B组(21例, S/D比值<3,胎心监护无反应型)、C组(12例, S/D比值≥3,胎心监护反应型)、D组(10例, S/D比值≥3,胎心监护无反应型)。比较四组产妇胎儿窘迫发生率及妊娠结局。结果 D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为100.00%高于A组的1.91%、B组的38.10%、C组的33.33%, D组的自然分娩率为0低于A组的80.89%、B组的76.19%、C组的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和D组的剖宫产率分别为19.11%、23.81%、58.33%和100.00%,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0、0、8.33%和50.00%, D组产妇的剖宫产率及围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孕晚期产妇实施脐血流S/D比值检测及胎心监护,可提高胎儿窘迫预测率,有效改善妊娠结局,降低新生儿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