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尽早(小于6h)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开通相关梗死动脉恢复心肌血液再灌注的疗效。方法:入选治疗组为2009-01~2010-12在我院急诊就诊的22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其中156例来院时发病距就诊时间均小于6h,最短者时间为30min,尽快给予静脉溶栓治疗,间接判断溶栓2h内相关梗死动脉开通情况,以及住院后尽早行冠状动脉造影直接观察相关梗死动脉开通情况,适合PCI治疗者同时进行治疗。对照组为72例来院时发病距就诊时间均超过6h,最长时间为2wk,未经静脉溶栓治疗,给予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治疗。结果:静脉溶栓治疗组相关梗死动脉开通率为76.92%,对照组为48.61%,出院时治疗组心功能不全为4.81%,对照组19.44%,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尽早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梗死动脉的开通率,恢复心肌血液再灌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过12h的急性心肌梗死用尿激酶溶栓的疗效.方法 6例超过12h 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例,尿激酶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30min内快速静滴.结果 6例患者溶栓再通率为100%.结论 尿激酶对发病超过12h的急性心肌梗死再通率较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再灌注疗法.  相似文献   

3.
林岚   《中国医学工程》2012,(11):132-133
目的观察利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选择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给予生理盐水100mL,尿激酶100-150万U,静脉滴注,治疗期间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结果。结果 39例患者血管再通;发病2h内溶栓15例,再通15例;发病2-6h内溶栓30例,再通18例;发病6-12h内溶栓15例,再通6例;全部人数死亡6例;出现穿刺部位皮下淤血1例。结论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利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安全有效,并且治疗中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疗效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价及安全性。方法 :2 6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发病情况及开始溶栓时间分为两个时间区段 :即 2 h~ 6 h内为 A组 ;7h~ 12 h内为 B组。两组患者年龄均在 70岁以上 ,均采用常规抢救措施加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结果 :A、B两组再通成功率达 6 1.5 3% ,无明显副作用。且溶栓时间愈早 ,再通率愈高。结论 :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刘金巧  朱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11):1314-1314
<正> 溶栓治疗是近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进展之一,它可限制梗死面积,改善预后。溶栓治疗时间越早,梗死范围越少,病死率也越低,详细的病情观察,心电监护,溶栓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显得非常重要。我院1999年~2001年10月收治的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标准的患者即发病时间没超过12h,年龄<70岁,无各种并发症及溶栓禁忌证的患者68例,进行溶栓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价及安全性.方法:26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发病情况及开始溶栓时间分为两个时间区段:即2 h~6 h内为A组;7 h~12 h内为B组.两组患者年龄均在70岁以上,均采用常规抢救措施加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结果:A、B两组再通成功率达61.53 %,无明显副作用.且溶栓时间愈早,再通率愈高.结论: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高月明  梁伟玲 《吉林医学》2010,(24):4154-4154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期静脉溶栓后冠脉再同情况的比较察,说明早期溶栓的重要性。方法:对发病在12h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比较4h、6h与12h内溶栓后冠脉再通情况。结果:发病在4h内溶栓再通5例(5/8),占62.5%;发病在4~6h溶栓再通11例(11/19),占57.9%;发病在6~12h溶栓再通8例(8/21),占38.1%,6~12h与4h内及4~6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8.
张福荣 《吉林医学》2014,(17):3756-375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时间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100例患者,分别统计年龄、性别、就诊时间,对接受溶栓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相关统计。溶栓治疗时间即由门(急)诊到病房的时间、由病房到开溶的时间、发病到开溶总时间;同时对入院后各种耽搁溶栓治疗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溶栓患者平均就诊时间(145.32±98.18)min、发病到溶栓总时间分别为(214.48±155.82)min,分别根据从发病到开始溶栓治疗时间<3 h、3~6 h以及6~12 h和>12 h将患者分为超早期、早期、中期和晚期治疗四组,均为入院后溶栓,溶栓过程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P<0.01)。耽搁原因中患者或家属原因占33.33%,接诊医师对再灌注治疗的认识不足占66.67%。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延迟时间、患者年龄及医师对灌注治疗的认识不足有一定的关系,及时进行溶栓治疗可显著缩短溶栓开始时间,降低心肌梗死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疗法,是所有在症状发作后12h内就诊的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病人,若无禁忌症均可考虑溶栓治疗,发病虽超过12h但仍有进行性胸痛和心电图ST段抬高者,也可考虑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积极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8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以上患者溶栓治疗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早期溶栓(发病到溶栓治疗时间小于4 h)治疗,对照组实施非早期(从发病到溶栓治疗时间在4~12 h内)溶栓治疗.结果 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早期溶栓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和心力衰竭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我院近3年65例应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2组,A组28例,B组37例,2组按发病距溶栓时间≤3h、3h~6 h、6 h~12 h比较再通率。结果 A组、B组6 h~12 h尿激酶溶栓再通率与≤3 h,3 h~6 h再通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不同时间再通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率高,溶栓再通率与时间相关性较强,起病6 h以内为溶栓的最佳时间,溶栓再通率与年龄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心电监护下,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不同时段溶栓的血管再通及并发症。结果:发病<2h溶栓成功率90%,发病2~6h,溶栓成功率81.8%,发病6~12h,溶栓成功率50%。结论:尽早溶栓治疗AMI可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疗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3.
辽宁基层医院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基层医院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对确诊的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溶栓时间与冠脉再通的关系。结果:发病2h内静脉溶栓治疗2例,全部再通(100%),6h以内静脉溶栓12例,再通9例(75%),12h以内静脉溶栓6例,再通2例(33%)。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溶栓时间与血管再通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苏强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0):757-757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基础上的血栓形成。溶栓是否会提高抢救成功率、增加并发症及病死率,是临床医生非常关心的问题。现就3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溶栓治疗与普通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比较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普通急性心肌梗死170例,年龄37~70岁,平均54岁,溶栓前临床表现、心电图检查、实验室检查均符合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发病到溶栓的时间:≤6h 160例,〉6h且≤12h 10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4例行尿激酶溶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发病后溶栓开始时间分为<3小时,3-6小时,6-12小时3组.观察各组胸痛缓解时间、心电图、心肌酶学改变,以及并发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 结果 3小时内溶栓再通率72.73%,3-6小时溶栓再通率55.56%,6-12小时溶栓再通率25%.冠脉再通患者病死率7.14%,冠脉未通患者病死率30%.未见严重出血副作用.结论 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且发病时间越早溶栓再通成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治疗对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 48例STEMI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根据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分为四组,A组≤3h,B组3-6h,C组6-12h.结果 三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3.3%、75.0%、37.5%,前两组与后一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血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病死率分别为0%、3.8%、12.5%.结论 血管再通率与发病至溶栓的时间呈负相关,STEMI发病3h内溶栓治疗,血管再通效果最好,住院期间死亡率最低,3-6h次之,而对于发病时间6-12h的患者溶栓治疗效果不显著,但仍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静脉溶栓治疗2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的因素。方法: 对发病至入院时间< 6 h的58例2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溶栓治疗距发病时间、入院时随机血糖水平、溶栓剂尿激酶用量因素对溶栓效果的影响。结果: 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者入院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距发病时间为(2.5±0.8) h,血糖水平(9.2±2.7) mmol/L,而未通者入院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距发病时间(4.8±1.1) h,血糖(13.5±4.4)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而与尿激酶用量无关系。结论: 2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常不典型,易延误就诊时间,并且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心肌对缺血、缺氧敏感性较高,均是影响溶栓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开始时间对溶栓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尿激酶 (UK)发病后不同时间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方法  80例AMI按发病时间分为 <2h、2~ 4h、4~ 6h、6~ 12h 4个时间段 ,应用UK15 0万u溶栓治疗。结果  6h内溶栓再通率相近 ,<2h与 6~ 12h血管再通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UK15 0万u溶栓是安全有效剂量 ,特别是对发病 6h内溶栓者 ,延迟溶栓仍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9.
白美荣 《基层医学论坛》2016,(21):2934-293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出现症状后及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探讨不同时机静脉溶栓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38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且符合溶栓条件的起病<6 h、6 h~12 h 两个时间段的患者进行溶栓及规范化治疗,选用瑞替普酶18 mg/次,采取间隔30 min 2次给药法进行溶栓治疗,观察2组时间溶栓成功比例。结果发病6 h 内、6 h~12 h 两个时间段溶栓成功率分别为85.0%,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静脉溶栓可以有效恢复心肌再灌注,提高冠脉再通率,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20.
肖秋玉 《华夏医学》2013,26(1):62-6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心电监测下应用尿激酶静脉治疗98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结果: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3例冠脉再通,再通率74.48%,未再通25例,其中死亡3例,病死率3.06%,溶栓时间越早成功率越高,发病<3h溶栓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3~6h及~12h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基层医院应尽早行静脉溶栓治疗以改善冠脉血供,减少心肌损伤的程度,降低病死率,提高再通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