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核分支杆菌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的分子机制,建立快速检测耐药分支杆菌基因型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同时检测结核分支杆菌敏感株和耐异烟肼、利福平耐药株的KayG基因、rpoB基因突变。结果:78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均未发现KatG、rpoB基因缺失。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为对照,36株药物敏感株的KarG、rpoB基因SSCP图谱均正常。42株同时耐异烟肼和利福平的多耐药株中,KatG和rpoB基因突变率分别为66.7%(28/42),90.5%(38/42)。结论:结核分支杆菌耐异烟肼、利福平耐药性的产生是由于KatG基因和rpoB基因突变所致。应用PCR-SSCP技术可同时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异烟肼、利福平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耐多药结核分支杆菌耐药分子机制,建立快速检测耐药基因型的分子药敏试验方法,方法:通过16S rRNA聚合酶链反应单链的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方法对30株耐多药分离株和20株药物敏感株进行初步分子菌种鉴定。通过PCR-SSCP分析30株耐多药结核病临床分离株的rpoB,katG,rpsL基因。结果:经16S rRNA PCR-SSCP菌种鉴定,所分析菌株均为结核分支杆菌;30株耐多药分离株经SSCP分析,56.7%存在rpoB基因突变,43.3%有katG基因突变,91.3%有rpsL基因突变,结论:rpoB,rpsL,katG基因突变分别是结核分支杆菌耐利福平,链霉素,异烟肼的分子机制,耐多药结核病是药物靶基因突变所致。通过PCR-SSCP可简便,快速地检测大部分耐多药结核病的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耐多药结核病(MDR-TB)临床分离株rpoB,KatG,rpsL基因突变在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分析了同时耐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的多耐药临床分离株和35株药敏感株的rpoB,KatG,rpsL基因突变,结果: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为对照,35株药物敏感株的rpoB,rpsL基因SSCP图谱正常,其特异性为100%,KatG基因有2株图谱异常,特异性为94%,71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均未发现rpoB,KatG,rps基因缺失,其PCR扩增产物SSCP分析结果表明,36株多耐药临床分离株中,32株rpoB基因图谱异常,21株KatG基因图谱异常,26株rpsL基因图谱异常,其敏感性分别为rpoB(89%),KatG(58%),rpsL(72%),结论:结核分支杆菌耐RFP,INH,SM耐药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rpoB,KatG,rpsL基因突变所致,PCR-SSCP技术有望成为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检测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结核分支杆菌异烟肼耐药的分子机制及其快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异烟肼耐药的分子药敏方法。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检测了20株异烟肼(INH)敏感的结核杆菌临床分离株,20株INH耐药株的katG基因,随后用SSCP方法鉴定扩增产物有无突变,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作对照。结果:所有INH敏感株均观察到katG基因扩增产物,20株INH耐药株中19株观察到katG基因扩增产物。以H37RV标准株为对照,20株敏感株SSCP带谱与对照相同;19株INH耐药株中8株与对照相同,11株有不同程度的差异,INH耐药katG基因突变或缺失的阳性率为60%。结论:多数结核分支杆菌耐INH是由于其katG基因突变所致,用PCR-SSCP筛选突变株可达到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INH耐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究室吴雪琼等,为研究耐多药结核分支杆菌耐药的分子机理,建立快速检测耐药基因型的分子药敏试验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技术,对结核分支杆菌耐多药临床分离株的rpoB、rpsL、katG基因和inhA调节序列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耐链霉素(SM)和利福平(RFP)的耐药分子机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同时检测rpsL基因、rpoB基因突变在结核分枝杆菌耐链霉素(SM)和利福平(RFP)耐药性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PCR-SSCP技术对122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rpsL基因、rpoB基因突变同时进行检测,即首先用PCR方法同时扩增RFP、SM的rpoB基因和rpsL基因,然后进行SSCP分析。结果 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为对照,48株药物敏感株的rpsL基因、rpoB基因均未见SSCP图谱异常。特异性为100.0%,74株同时耐链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株中,59株(79.7%)有rpsL基因图谱异常;69株(93.2%)有ropB基因图谱异常。结论 ropB基因突变和rpsL基因突变分别是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和链霉素的主要分子机制。应用PCR-SSCP技术可同时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链霉素和利福平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结核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RFP耐药性的方法,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CR-SSCP银染色法和EB染色法对58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和17例临床标本的rpoB基因进行分析。结果:PCR-SSCP分析结核分支杆菌rpoB基因的敏感性为1~10PgDNA;通过SSCP图谱分析可特异检测结核分支杆菌的rpoB基因突变。32株RFP耐药株中30株(93.8%)发生rpoB基因突变,呈现四种类型的异常SSCP图谱;26株RFP敏感株中1株(3,8%)有rpoB突变。2例涂片阳性培养阳性结核性疾标本有rpoB基因突变,与常规药敏试验相符;5例涂片阳性培养阴性和10例涂阴培阴的结核性标本均未发现rpoB基因突变。结论:大部分结核分支杆菌RFP耐药性产生是由于其rpoB基因突变所致,采用PCR-SSCP方法可快速测定结核病临床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RFP耐药基因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中国部分地区耐利福平 (RFP)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rpoB基因突变情况并评价其耐药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对 45 3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 (其中敏感株 14 8株 ,耐RFP或含耐RFP株 3 0 5株 )rpoB基因进行检测。并对其中 12株SSCP阴性的耐药株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北京市、上海市、河北省、河南省、辽宁省、吉林省、安徽省 ,结核分支杆菌耐RFP临床分离株rpoB基因突变率分别为 90 % ,92 % ,90 % ,90 % ,92 % ,94% ,93 %。经统计学处理不同地区间差异无显著性 ( χ2 =0 3 1,P >0 0 5 )。同时敏感株均无突变 ,特异性为 10 0 %。 12株SSCP阴性耐药株中经测序 4株在 5 3 1位密码子TCG→TTG ,1株 5 2 6位密码子CAC→TAC ,1株发生在 5 16位密码子GAC→GTC ,6株未改变。结论 中国不同地区耐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率大致相同 ,rpoB基因突变是耐RFP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的主要分子机制 ,PCR -SSCP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RFP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据《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6年11月19卷第6期报道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程绍基等,为评估rpoB基因突变检测在结核分支杆菌利福平耐药性测定中的应用价值,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冷单链构象多态性(PCR-冷SSCP)方法对87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编码过氧化氢-过氧化物酶的katG基因突变与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INH)耐药性的相关关系。方法:根据结核分枝杆菌genebank中katG序列,自行设计特异性寡聚核苷酸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分析和直接测序法(direct sequencing,DS)分析结核分枝杆菌中katG基因突变情况.以H37,Rv标准株为对照。结果:所有23株敏感菌均未有SSCP结果异常;35株耐药菌中,有2株(5.7%)katG基因扩增阴性,且发生在高度耐药菌中.进一步分析发现,SSCP法突变检出23株(65.7%),测序法突变检出24株(68.6%),符合率为95.8%(23/24).结论:参照测序法对耐药菌突变序列的分析结果,PCR-SSCP敏感、特异,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katG耐药基因突变,有利于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1.
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突变在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耐链霉素(SM)和利福平(RFP)的耐药分子机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同时检测rpsL基因、rpoB基因突变在结核分枝杆菌耐SM和RFP耐药性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CR-SSCP技术对168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rpsL基因、rpoB基因突变同时进行检测。即首先用PCR方法同时扩增RFP、SM的rpoB基因和rpsL基因,然后进行SSCP分析。结果: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为对照,82株药物敏感株的rpsL基因、rpoB基因均未见SSCP图谱异常。特异性为100%。86株同时耐SM和RFP的耐药株中,68株(79.1%)有rpsL基因图谱异常;81株(94.2%)有rpoB基因图谱异常。结论:rpoB基因突变和rpsL基因突变分别是结核分枝杆菌耐RFP和SM的主要分子机制。应用PCR-SSCP技术可同时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SM和RFP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耐多药结核病(MDR-TB)临床分离株rPOB、KatG和rpsL基因突变在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及鉴定是否含有质粒。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分析了46株同时耐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的多耐药临床分离株和42株药物敏感株的rPOB、KatG、rpsL基因突变。同时对67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按碱性溶菌法抽提分离并鉴定是否含有质粒。结果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为对照,42株药物敏感株的rPOB、rpsL基因SSCP图谱正常,其特异性为100%;KatG基因有2株图谱异常,特异性为95.8%。tPOB、KatG、rpsL基因突变率分别为91.3%,60.9%,71.7%。结核分支杆菌30株药物敏感株和37株同时INH、RFP、SM的多耐药临床分离株均未提取分离与鉴定含有质粒。结论结核分支杆菌耐RFP、INH、SM耐药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rPOB、KatG和rpsL基因突变所致。未发现结核分支杆菌含有质粒及由质粒介导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PCR-SSCP技术检测肺结核患者痰及分离株结核分支杆菌rpoB,KatG,rpsL基因突变,了解耐药分子机制及探索痰标本结核分支杆菌耐RFP,INH,SM直接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对32例耐INH,RFP,SM肺结核患者临床痰标本及30株耐INH,RFP,SM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行PCR-SSCP方法检测rpoB,KatC,rpsL基因突变,结果:32份耐多药临床痰标本中rpoB,KatG,rpsL基因扩增产物SSCP其电泳条带与结核分支杆菌标准株H37Rv电泳条带相比,基因突变阳性分别为28/32,19/32,23/32,30例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rpoB,KatG,rpsL基因突变阳性为28/30,18/30,22/30,结论:PCR-SSCP方法敏感,特异,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支杆菌rpoB,KatG,rpsL基因突变,适合于临床肺结构患者痰标本耐药性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国结核分枝杆菌耐异烟肼(INH)分离株katG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型的分子药敏检测方法。方法: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和PCR直接测序法(PCR-DS)检测30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katG基因。结果: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对照观察所有INH敏感株的PCR-SSCP和PCR-DS图谱,均未发现异常;而在12株INH耐药株中,有4株无PCR-SSCP和PCR-DS图谱异常,占INH耐药株的33.4%;有5株在94位发生核苷酸错义突变,占INH耐药株41.7%,有3株在96位发生核苷酸同义突变,占INH耐药株的25%。结论:多数结核分枝杆菌对INH是由于其katC基因突变所致,可先用PCR-SSCP筛选突变株,再用PCR-DS方法测定其突变位点,达到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INH耐药基因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耐多药结核分支杆菌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耐多药结核病 (MDR TB)临床分离株rPOB、KatG和rpsL基因突变在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及鉴定是否含有质粒。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技术分析了 4 6株同时耐异烟肼 (INH)、利福平 (RFP)、链霉素 (SM)的多耐药临床分离株和 6 2株药物敏感株的rPOB、KatG、rpsL基因突变。同时对 78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按碱性溶菌法抽提分离并鉴定是否含有质粒。结果 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为对照 ,6 2株药物敏感株的rPOB、rpsL基因SSCP图谱正常 ,其特异性为 10 0 %。KatG基因有 2株图谱异常 ,特异性为 96 8%。rPOB、KatG、rpsL基因突变率分别为 91 3%、6 0 9%、71 7%。结核分支杆菌 30株药物敏感株和 37株同时INH、RFP、SM的多耐药临床分离株均未提取分离与鉴定含有质粒。结论 结核分支杆菌耐RFP、INH、SM耐药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rPOB、KatG和rpsL基因突变所致。未发现结核分支杆菌含有质粒及由质粒介导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耐多药结核病(MDR-TB)临床分离株rPOB、KatG和rpsL基因突变在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分析了54株同时耐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的多耐药临床分离株和45株药物敏感株的rPOB、KatG、rpsL基因突变。结果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为对照,45株药物敏感株的rPOB、rpsL基因SSCP图谱正常,其特异性为100%;KatG基因有2株图谱异常,特异性为95.6%。89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均未发现rPOB、KatG、rpsL基因缺失,其PCR扩增产物SSCP分析结果表明:54株多耐药临床分离株中,49株rPOB基因图谱异常;32株KatG基因图谱异常;40株rpsL基因图谱异常。其敏感性分别为rPOB(90.7%)、KatG(59.3%),rpsL(74.1%)。结论结核分支杆菌耐肿、INH、SM耐药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rPOB、KatG和rpsL基因突变所致。PCR-SSCP技术有望成为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检测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耐药结核分枝杆菌katG、rpoB、embB基因突变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浙江省耐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结核分枝杆菌katG、rpoB、embB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以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PCR-DS)技术检测100株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katG、rpoB、embB基因.结果 经PCR-DS检测katG基因突变率达54.8%,以Ser315Thr突变最常见(40.3%);在耐利福平菌株中,rpoB基因突变率达88.9%,以526、531位氨基酸改变最常见,总突变率达77.8%(63/81);在耐乙胺丁醇菌株中,embB基因突变率达60%,以Met306VaI改变最常见(28.9%).结论 PCR-SSCP技术操作简单、检测快速,可作为临床耐药检测的辅助手段;浙江省结核菌耐药基因突变位点同国内研究基本一致,各位点突变形式所占比例有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DNA芯片技术快速检测耐多药结核菌的常见突变位点,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为对照,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技术检测46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katG、rpoB基因。结果 46例耐多药菌株中,应用基因芯片检测出katG基因突变28株,检出率为60.9%(28/46);检测出rpoB基因突变37株,检出率为80.4%(37/46);同时检测出二者突变共25株,检出率为54.3%(25/46)。结论基因芯片技术操作简单、检测快速,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基因检出率较高,可作为临床耐药检测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青岛地区结核分支杆菌耐吡嗪酰胺(PZA)分离株pncA基因突变的情况,探讨其与耐PZA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BACTEC-460培养系统对76例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结核分支杆菌常规培养和药敏检测,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检测pncA基因的突变。结果 76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均经PCR扩增出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群保守序列IS6110基因片段,69株扩增出pncA基因的特异序列。后者包括:SSCP泳动异常者18株,其中耐药株13株,敏感株5株;SSCP泳动正常者51株,其中耐药株14株,敏感株37株。结论 青岛地区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耐PZA主要分子机制之一为pncA基因的突变;PCR—SSCP技术能快速准确地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PZA基因pncA的突变,可弥补常规药敏试验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并评价等位特异多聚酶链反应检测结核分支杆菌耐利福平基因rpoB突变的方法。方法 设计与rpoB基因突变后的碱基配对的引物用于扩增突变基因,建立AS-PCR检测rpoB基因突变的方法,并对58株结核菌进行了检测。结果 AS-PCR检测结核菌耐利福平相关基因rpoB的敏感性为77.3%,特异性达91.7%。AS-PCR检测rpoB基因,有1628A→T、1657C→T,G和1673C→T突变分别占耐利福平结核菌株的18.2%,22.7%和36.4%。检测rpoB突变与MIC测定RFP耐药率和PCR-SSCP检测的总符合率分别为86.2%和74.1%。检测试验可在3-4h内完成。结论 AS-PCR方法是检测结核菌耐利福平基因突变的敏感和快速方法,可在临床实验室使用并为临床医师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