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60Coγ射线照射能引起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株的血型糖蛋白A基因发生随机突变.通过对其第3外显子上的SacI内切酶位点进行分析,发现其基因突变率与受照剂量有着较好的线性关系,这与染色体畸变分析法所得的结果一致.分析基因突变率有可能推知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2.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诊断中个人剂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25例外照射慢性放射病的个人剂量分析,认为要客观评价个人受照剂量,不但要看其全身累积剂量,更要重视其高剂量率下的受照水平,并提出了“区间剂量”概念,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区间剂量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X射线工作者体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频率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多核细胞法检测了30例X线工作者的体细胞HPRT基因突变频率,并根据X线诱发的人体细胞HPRT基因位点突变剂量效应刻度曲线,推算了受照者的累积剂量和年剂量当量,对其工龄与突变率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河南新乡一起60Co源辐射事故中3例受照者进行了CB微核分析,并对其生物剂量进行估算.3例受照者A、B、C均为男性,受照时年龄分别为31、39和51岁,分别受照后24 d、44 d和96 d采血培养,进行CB微核分析和剂量估算.[方法] CB微核标本的制备方法为对3例受照者分别取0.3~0.4 ml肝素抗凝静脉血,加到4 ml含20%小牛血清和50 μg/ml PHA的混合培养液中,置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培养至40~44 h,加入终浓度为6 mg/L的松胞素B,继续培养至72 h收获.常规制片,Giemsa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双核淋巴细胞,并记录其微核数.结果以微核细胞率(CBCMN,‰)和微核率(CBMN,‰)表示,并估算剂量.生物剂量估算采用白玉书教授等建立的60Co γ射线照射离体人血诱发的CB微核的剂量曲线估算生物剂量.[结果] 照后24 d 3例受照者的CB微核率和CB微核细胞率均明显升高,由此估算的剂量分别为①3例受照者依据CBMN率估算的个体辐射剂量分别为0.97 Gy(A)、0.74 Gy(B)和0.58 Gy(C);②依据CBCMN率估算的个体辐射剂量分别为0.87 Gy(A)、0.64 Gy(B)和0.50 Gy(C).[结论] 本文用CBMN估算剂量与染色体"双+环"畸变剂量和物理剂量接近,与放射损伤的临床诊断亦相符合.说明CB微核分析估算事故照射受照者的照射剂量是准确可行的.而且本调查中照后取血时间对CB微核剂量的影响分析发现,照后44 d和96 d,3例受照者CB微核率和由此估算的剂量均明显下降.与国内外许多起辐射事故病例观察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分析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异常原因,并据此采取应急处理措施。方法 现场调查核实2004年湖南省个人剂量异常原因、实际受照剂量。结果 55.6%的剂量异常并非实际受照,实际受照主要是放射诊断人员,受照原因是由于设备陈旧、防护差、工作人员不注意自身防护。结论 加强法制与防护知识宣传,对剂量异常非实际受照人员,给出名义剂量;对剂量异常实际受照人员,健康体检,估算其受照剂量,改善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6.
应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和常规法对4例^192Ir源事故受照者照后8个月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易位及非稳定性畸变进行检测并根据易位率估算其受照剂量。结果表明,照后8个月,用FISH方法估算的生物剂量与物理剂量基本一致。非稳定性畸变,包括双十环、无着丝粘断片及总畸变率分别为0.13%,0.40%,0.53%,均显著低于照后立即检测的结果。结果提示,应用FISH方法检测易位可用于早先受照得的剂量估算或重建。  相似文献   

7.
沈戬 《职业与健康》2007,23(12):981-983
目的分析个人受照剂量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影响,为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放射工作者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连续4 a对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受照剂量进行监测,并检验受照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两者相关规律;另设近2 a内无射线、毒物接触史,身体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放射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微核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工业探伤组显著高于放射诊断组。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微核阳性检出率与放射工龄呈曲线正相关关系(r=0.962,0.957,P〈0.01),与个人年受照剂量呈直线正相关(r=0.967,0.996,P〈0.01),与个人累积受照剂量呈直线正相关(r=0.967,0.996,P〈0.01)。结论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可造成一定的细胞遗传损伤,放射防护工作中必须重视减少电离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评估福建省PET/CT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受照剂量。方法 根据福建省2014-2016年5家PET/CT工作场所周围剂量当量率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的监测结果,分析PET/CT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受照剂量,并与国家标准剂量限值进行比较。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50 mSv,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均低于5 mSv。从事放射性药物分装、注射和PET/CT同室摆位作业的放射工作人员,在未采取个人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手部、头颈部和胸部位置最大年受照剂量估算值分别为549.0、137.4、134.0 mSv。结论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受照剂量处于较低水平,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未采用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时,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受照剂量可超过国家标准职业照射限值。  相似文献   

9.
Ma Y  Hou DJ  Liu W  Li JQ  Zhou GZ  Qiao JW  Feng L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12):1090-1092
目的 建立T细胞受体基因突变频率(T cell receptor mutation frequency,TCR MF)与电离辐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方法 招募8名健康成年人,4男4女.采集其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分装到12孔培养板中,不同剂量(0.00~8.00 Gy)照射后,用植物血凝素蛋白(PHA-P)刺激,加人重组白介素-2(IL-2)培育7d,以流式细胞仪测量TCR MF,拟合剂量-效应曲线.另招募16例不同类型、照射方式及照射剂量的癌症放疗患者,采集外周血,用同样方法分离培养淋巴细胞,测量TCR MF,用拟合的剂量-效应曲线估算肿瘤放疗患者全身等效剂量.采集外周血,观察淋巴细胞染色体双着丝粒和着丝粒环畸变情况,估算受照剂量.结果 TCR MF与电离辐射在0.00~8.00 Gy剂量范围内剂量效应关系良好;大剂量组(2.00 ~8.00 Gy)、小剂量组(0.00~1.00 Gy)及0.00~8.00 Gy剂量组拟合曲线均符合二次多项式模式,拟合方程分别为TCR MF=- 32.8579+ 20.5436D+0.6341D2、TCR MF=1.796+0.017D+ 5.155D2和TCR MF=-0.6229+6.305D+0.6919D2,D为辐射剂量(Gy).用实验建立的曲线估算肿瘤放疗患者的全身受照剂量,与用染色体双着丝粒和着丝粒环畸变率估算的剂量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16.8%.结论 应用TCR基因突变分析技术拟合出的辐射剂量效应曲线,可应用于电离辐射事故受照者近期受照剂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10.
上海"6.25"钴源辐射事故受照者淋巴细胞微核17年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上海"6.25"钴源事故3名受照者照后17年进行随访,为评价辐射对人体的远后效应及其临床意义提供依据.方法 照后17年抽取静脉血,以松胞素-B微核分析法观察微核(MN)率及其微核细胞(MNC)率.结果 照后17年,MN、 MNC率仍高于正常参考值;MNC中的MN出现频率仍与早先受照剂量相关,含 2个以上的MN 的MNC数以受照剂量最大的"龙"最高,"俊"次之,而受照剂量最低的"军"则以含一个MN 的MNC为主;照后第17年的MN 和MNC率低于照后第5年,但高于照后第10年.结论 微核分析是辐射远后效应的重要观察指标之一,17年后,微核在体内仍然以较高的水平长期存在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1.
对141例从事射线作业者及58例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即使在低于职业照射剂量限值的情况下,受照组微核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受照组中微核率与年剂量当量呈正相关,随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微核率与工龄的关系,亦随工龄的增加而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2.
投照角度与剂量的关系对在介入诊疗过程中优化患者受照剂量十分重要。本试验的目的是分析不同投照角度下的曝光条件,摄影剂量和有效剂量,为优化投照角度,有效降低患者受照剂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剂量对职业人群健康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暴露组配戴“TLD model469”个人剂量监测计,用“TLP-热释光剂量数据处理系统”测读结果;微量全血培养法检测染色体畸变及微核;健康监护相关指标检查。结果暴露组受照剂量最高192.02mSv/a,最低0.42mSv/a,人均年受照剂量5.47±0.37mSv/a;受照剂量<5mSv/a占59.63%,5~10mSv/a占33.61%,10~50mSv/a占5.06%,≥50mSv/a占1.18%;染色体总畸变率1.61%,高于对照组0.16%。受照剂量与染色体总畸变率呈正相关,r=0.982;与染色体细胞畸变率呈正相关,r=0.978,同位素组、介入放射组高于其他组(χ2=565.54、496.12,P<0.01)。染色体畸变率与放射工龄相关系数为r=0.971,呈曲线正相关。淋巴细胞微核率、微核检出率与放射工龄相关系数分别为r=0.962、r=0.957,呈曲线正相关。个人累积受照剂量与淋巴细胞微核率呈直线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97。与微核阳性检出率呈直线正相关,r=0.96。结论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总畸变率、畸变细胞率、淋巴细胞微核率和微核检出率在一定范围内与辐射剂量呈正相关关系;个人累积受照剂量低于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职业照射水平50mSv/a时,职业人群外周血染色体畸变、微核及健康相关指标已表现不同程度改变,表明现行国际放射防护标准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核实某医院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大剂量受照情况,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方法 通过调查其工作量、测量工作位置的剂量率和受照剂量来分析查找人员受照剂量偏高的原因。结果 被调查单位防护用品性能良好,但由于工作人员未能正确佩戴剂量计以及部分人员工作量相对较大,以致其个人剂量偏高。结论 要加强介入放射学中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与安全管理,正确佩戴剂量计,合理安排工作量,尽量避免一些工作人员受到较高的剂量照射。  相似文献   

15.
低剂量电离辐射暴露者淋巴细胞变化与受照剂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个人受照剂量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影响,以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放射工作者健康。方法:对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受照剂量连续4年进行监测,并检验淋巴细胞微核,分析两者相关规律。结果:放射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微核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乡镇医院组、工业探伤组显著高于市属医院和县区医院组。淋巴细胞微核率、微核阳性检出率与放射工龄呈曲线正相关关系(r=0.957,P〈0.01);与个人年受照剂量呈直线正相关(r=0.996,P〈0.01);与个人累积受照剂量呈直线正相关(r=0.996,P〈0.01)。结论: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物质有一定损伤,放射防护工作中必须重视工作场所和个人防护,减少工作者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评估放射治疗工作人员的职业受照剂量。方法根据福建省部分放射治疗工作场所周围剂量当量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当量监测数据,分析放射治疗工作人员职业受照剂量,并与国家标准周围剂量当量和年剂量限值进行比较。结果共监测医疗机构12家,相关仪器35台,放射工作人员163人。电子加速器18台,工作场所部分周围剂量当量超标,与机房防护门、机房周围屏蔽体等比较,控制台操作位周围剂量当量率最低;后装γ源近距离治疗机(4台)和X射线模拟定位机(13台)工作场所周围剂量当量率接近本底水平(0.08~0.18)μSv/h;放射治疗工作人员163人,年个人剂量当量2.5mSv/a,与设区市和县属医疗机构放射治疗工作人员比较,省属放射工作人员的年个人剂量当量最低。结论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放射治疗工作人员职业受照剂量处于较低水平,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了解某单位6名职工受~(192)Ir(~(192)铱)放射源照射后对血液系统和遗传物质的放射损伤情况。方法 对探伤作业场所进行现场调查并模拟测试,对6名职工的白细胞、淋巴细胞、染色体和微核进行检测。结果 6名误照职工的最大受照剂量均未达到零级事故的阈剂量;3人出现一过性的白细胞总数降低,淋巴细胞绝对值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之内;4例染色体畸变率异常,其中2例检出双着丝颗粒,胞松素微核率和HPRT基因突变频率均接近或超过正常参考值。结论 本次误照未达到放射事故等级,6名职工均出现γ射线意外照射后放射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 2 0 0 0年河南许昌“3 0 6”60 Co辐射事故 1例受照者 (A)和 2 0 0 0年河南开封“6 2 6”辐射事故 1例过量放射性核素内污染致γ射线照射受照者 (B)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CB微核进行分析 ,并估算其生物剂量。 [方法 ]受照者“A”为男性 ,37岁 ,照后 15d取血培养。受照者“B”为女性 ,2 7岁 ,照后 3d取血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和CB微核的标本制备采用常规方法 ,双盲法阅片 ,记录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结构畸变数或微核数 ,结果以染色体畸变百分率或微核千分率表示。 [结果 ]“A”的双 环率为 ( 19 5± 2 0 ) % ,估算剂量均值为1 44Gy ,95 %可信限范围为 1 2 7~ 1 6 1Gy ;GB微核率为 ( 15 4 0 0± 12 41)‰ ,估算剂量均值为 1 43Gy ,95 %可信限范围为 1 35~ 1 5 1Gy。“B”的双 环率为 ( 0 6 7± 0 47) % ,估算剂量均值为0 15Gy ,95 %可信限范围为 0 0 6~ 0 2 3Gy ;CB微核率为 ( 2 7 33± 4 2 7)‰ ,估算剂量均值为 0 2 2Gy ,95 %可信限范围为 0 13~0 30Gy。 [结论 ]用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 ,受照者受照剂量的估算结果 ,与临床症状和物理剂量基本一致。对剂量小于 1Gy的照射 ,CB微核剂量高于染色体畸变剂量。在小剂量照射条件下 ,由于自发微核率高、个体差异大、群体  相似文献   

19.
通过了解宝鸡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现状和外照射受照水平,分析个人剂量有效监测情况。按照《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的要求,采用热释光剂量方法进行常规检测,采用资料法、对比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有效监测率为49.6%,年集体有效剂量为137.7(人.mSv),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7mSv/a,受照剂量最大的职业类别为核医学,其次为医用放射诊断学与工业同位素使用。提示,宝鸡市放射工作人员有效监测率偏低,应加强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20.
辐射工作者个人受照剂量与淋巴细胞微核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分析个人受照剂量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影响,为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放射工作者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连续6年对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受照剂量进行监测,并检验淋巴细胞微核,分析两者相关规律。结果 放射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微核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乡镇医院组、工业探伤组显著高于市属医院组、县区医院组。淋巴细胞微核率、微核检出率与放射工龄呈曲线正相关关系(r=0.957,P〈0.01);与个人年受照剂量呈直线正相关(r=0.996,P〈0.01);与个人累积受照剂量呈直线正相关(r=0.996,P〈0.01)。结论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造成一定损伤,放射防护工作中必须重视减少电离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