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以新生隐球菌所致者最为常见,本文对中山医学院第一、二、三附属医院1955年至1980年收治的54例(包括已报告的15例),进行临床分析。临床分析诊断依据本组54例,脑脊液涂片或/及培养、动物接种有新生隐球菌者50例;病理检查中枢神经系统有符合隐球菌所致的病变,并发现新生隐球菌者8例。其中4例兼有脑脊液及病理检查的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2.
中枢神经系统新生隐球菌病54例临床分析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以新生隐球菌所致者最为常见,本文对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一、二、三医院1955~1980年收治的54例(包括已报告的15例),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临床分析一、诊断依据本组54例脑脊液涂片或/及培养、动物接种有新生隐球菌者50例;病理检查中枢神经系统有符合隐球菌所致病变并发现新生隐球菌者8例,其中4例兼有脑脊液及病理检查的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3.
方润权  蓝瑞琼 《右江医学》2002,30(2):110-111
目的 :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原因。方法 :报道 1例经病理证实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是怎样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 ,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该例患者临床酷似结核 ,5次腰穿未找到隐球菌 ,按结核性脑膜炎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及地塞米松治疗 ,死亡前经病理活检证实为隐球菌性脑膜炎。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极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 ,反复多次找隐球菌、诊断未明前慎用激素以及必要时活检是防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8年8月经病理确诊为肺隐球菌病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肺隐球菌病以中青年男性为主,既往均无基础疾患。主要临床症状有咳嗽、咳痰、发热,病变影像学以肿块结节型为主,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证实7例,手术证实11例,病理诊断前误诊率达100%。11例经外科手术切除,其余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肺隐球菌病多发生于中青年男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改变以肿块结节型为主,误诊率高,确诊有赖于病理,对难以明确诊断者应尽早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5.
肺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亚急性或慢性肺脏真菌病。近年来随着器官移植的广泛应用、恶性肿瘤的高发以及各种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肺隐球菌病影像学表现易被误诊为炎性病变及肺癌。本研究收集了经病理证实的肺隐球菌病12例,分析其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率,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肺隐球菌病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新型隐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尤其在土壤、鸽粪中居多,也可以腐物形式寄生于人的呼吸道内.人体通过吸入隐球菌孢子造成肺部感染,肺隐球菌病的发病率并不高,近年报道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由于肺隐球病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临床上常常不能及时做岀诊断,造成漏诊和误诊.现报道我院收治的12例住院患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颅内新型隐球菌性肉芽肿2例报告刘荣耀,李少华,谭方伦,赵仰胜(附属一院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性感染较为少见,而新型隐球菌性肉芽肿更为少见。Aoki于1989年曾报道1例,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于1989年及1992年各遇见1例,现报导如下:病...  相似文献   

8.
荣良群 《右江医学》2002,30(6):543-544
目的 :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 16例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神经症、脊髓肿瘤、播散性脑脊髓炎、原发性淋巴瘤的原因。方法 :收集近 10年来经脊液涂片或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的病例 84例 ,分析其中16例是怎样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 (结脑 )、病毒性脑膜炎 (病脑 )、神经症、脊髓肿瘤、播散性脑脊髓炎、原发性淋巴瘤的。结果 :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的误诊率为 19.0 % ,16例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 5例误诊为结脑 ,4例误诊为病脑 ,2例误诊为神经症 ,2例误诊为脊髓肿瘤 ,1例误诊为播散性脑脊髓炎 ,1例误诊为淋巴瘤。其中 10例靠脑脊液找到隐球菌 ,6例经病理证实。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极易误诊为结脑、病脑、神经症、脊髓肿瘤、播散性脑脊髓炎、淋巴瘤 ,反复多次脑脊液找隐球菌、诊断未明前慎用激素以及必要时活检是防止误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慕德顺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5):181-182
目的探讨肺部隐球菌病的X线及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CT穿刺活检证实为肺部隐球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位于肺内胸膜下,表现为类圆形块影;3例表现为肺内斑片状、结节状及纤维化病灶。结论CT引导下穿刺活检是诊断肺隐球菌感染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乳胶凝集试验检测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对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000年7月至2007年7月期间,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特征,疑诊肺部隐球菌感染的患者27例,全部进行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和肺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经病理证实肺隐球菌病9例,乳胶凝集试验全部阳性,非隐球菌感染患者18例,乳胶凝集试验全部阴性.乳胶凝集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结论 血清乳胶凝集试验对肺隐球菌病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是由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感染引起的一种少见的肺部真菌病,并于1924年由Sheppe首先报道.国内1981年由朱永奋等率先报道1例.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正> 我院自1980年7月起至1985年6月止,共收治左房粘液痫患者13例,其中10例施行了粘液瘤摘除手术,并经病理证实;未手术的3例由超声心动图确诊。现将我们诊治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和脑实质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疾病,它是深部真菌病中较常见的一种,临常表现与结核性脑膜炎相似,病情重,病死率高。我科于2007年2月18日收治了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经过110天的治疗,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隐球菌脑膜炎 (隐脑 )是隐球菌随尘埃从呼吸道吸入 ,由肺经血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感染。其起病隐匿 ,病情复杂 ,致使预后较差。国外报道病死率为20 %~30 %[1],国内报道病死率为28.3 %~66.6 %[2,3],故应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本文总结我院感染科1991~2000年收治的22例隐脑病例的临床特征 ,对其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住院病人 ,行脑脊液(CSF)墨汁染色镜检发现新型隐球菌或培养出隐球菌。其中男17例 ,女5例 ;年龄29~71岁 ,平均年龄(46±17)岁。同时合并有基础…  相似文献   

15.
隐球菌病自 Busse 等在1895年报告第一例后,国外陆续报道。国内辛氏于1948年报道后迄今报道已百余例。近年来似有增加趋势。人类隐球菌病的常发部位为肺、皮肤、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感染也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率约为77~80%。如能早期诊断,治疗后预后较好,否则后果严重。现结合文献复习将本院诊治8例的体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隐脑)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病,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它可作为原发病发生,也可继发于长期广泛应用抗生素、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且隐脑的早期症状不典型,易发生误诊。1995年1月-2000年12月作者共收治11例,全部经脑脊液涂片或培养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一般认为人体新型隐球菌感染是经呼吸道吸入,其原发灶在肺,直接或血行播散而累及其他器官,如中枢神经系统,脾、肝、肾上腺、骨、皮肤……,但弥漫累及淋巴结而肺部及其他器官未发现病变,临床类似恶性淋巴瘤的病例,国内未见报道,我们最近遇一例,并经病理证实,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3月经肺叶切除标本病理确诊的2例PC进行光镜、特染、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首发症状为咳嗽、咳痰、咯血,1例伴有头痛等,光镜下病灶见非干酪性肉芽肿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多量圆形或卵圆形空泡状小体,周围见多核巨细胞、组织细胞及淋巴细胞,AB特殊染色隐球菌细胞壁呈蓝色、PAS特殊染色隐球菌细胞壁呈红色.结论 PC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真菌病,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特征及特染.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生殖器疱疹与HIV感染有关联,隐球菌性脑膜炎是艾滋病的提示性疾病,常伴发于艾滋病患者,且病情严重,死亡率高。但是,HIV阳性患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和生殖器疱疹还未见报道,2008年5月收治1例HIV阳性,合并隐球菌脑膜炎和生殖器疱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隐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主要传染源是鸽子 ,在鸽粪和被鸽粪污染的土壤中大量存在[1] 。人因吸入鸽粪污染的空气而感染 ,特别是免疫功能低下者[2 ] 。新型隐球菌主要引起肺和脑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感染 ,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肺部隐球菌感染极易误诊。隐球菌性脑膜炎有极高的病死率。据文献报道隐球菌性脑膜炎既使治疗 ,病死率仍高达4 0 %~ 6 5 % ,4 0 %的患者留有后遗症。近 2 0年来 ,由新型隐球菌引起的感染 ,特别是颅内感染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仅2 0 0 3年 5— 7月我院就收治了 4例颅内新型隐球菌感染的患者 ,现报告如下。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