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前病变及胃癌中bcl-2基因表达状况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例正常胃粘膜、7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53例胃癌中bcl-2基因的表达,并采用凋亡细胞原位检测方法对组织切片中的凋亡细胞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bcl-2基因在正常胃粘膜及不同胃粘膜病变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bcl-2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7.36%,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生(20.00%,25.00%,44.44%,P<0.01);异型增生组织bcl-2 nRNA表达率为75.00%,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及萎缩性胃炎(P<0.05).胃癌组织bcl-2蛋白表达率为81.13%,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萎缩性胃炎及肠化生(20.00%,31.25%,52.78%,P<0.01),异型增生组织bcl-2蛋白表达率为75.00%,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及萎缩性胃炎(P<0.01).x2检验表明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凋亡细胞原位检测结果显示,bcl-2蛋白表达阳性肠化生和胃癌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指数显著低于bcl-2蛋白阴性组(P<0.05及P<0.01),bcl-2蛋白表达状态与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结论bcl-2基因对胃癌前组织及胃癌细胞凋亡具有抑制性调控作用,细胞凋亡调控异常在胃癌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胃粘膜、结肠粘膜癌变过程中硫酸粘液的变化及p53蛋白的表达,寻找有助于胃癌、结肠癌发病高危人群的随访指标,以提高胃癌、结肠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应用粘液组织化学染色高铁二胺一阿尔辛蓝(HID-AB)染色法,对60例慢性胃炎伴肠化、27例胃癌癌旁肠化及35例胃腺癌的胃癌组织,24例正常结肠粘膜,71例溃疡性结肠炎及结肠癌的结肠粘膜组织进行粘液分泌变化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 Vision两步法,检测胃腺癌、溃疡性结肠炎及结肠腺癌中硫酸粘液阳性组及阴性组p53蛋白的表达。结果:硫酸粘液阳性率在胃粘膜组中,胃腺癌和癌旁肠化(91.43%,92.67%)高于慢性胃炎伴肠化(30%)(P〈0.05);在结肠癌组织,结肠腺癌(22.41%)低于正常结肠粘膜(91.67%)(P〈0.05)及溃疡性结肠炎(63.38%)(P〈0.05)。p53蛋白的检出率:硫酸粘液阳性胃腺癌(60.40%)高于硫酸粘液阴性组(22.41%);硫酸粘液阴性结肠癌(53.33%)高于硫酸粘液阳性组(21.43%);硫酸粘液阴性组p53蛋白阳性率结肠癌(53.33%)高于溃疡性结肠炎(6.67%)(P〈0.05)。结论:(1)胃粘膜出现分泌硫酸粘液的肠上皮化生与胃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2)结肠粘膜中硫酸粘液分泌减少,在癌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3)对胃癌、结肠癌发病的高危人群(胃粘膜肠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访硫酸粘液分泌变化及p53蛋白的检出,有助于发现早期癌变病例,从而提高胃癌、结肠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以 ABC 法研究胃癌和相关病变中,胃癌单克隆抗体相应抗原的特征和分布。MGd_1抗原在胃癌阳性率最高,早期胃癌阳性率为80%,进展期胃癌为90%;而胃癌相关病变阳性率较低,癌旁胃粘膜阳性率为45%,胃溃疡边缘异型增生为20%。MG_7抗原在非癌组织中阳性率最低,对胃癌特异性高。MGd_1和 MG_7联合使用,进展期胃癌阳性率达95%,正常粘膜均为阴性。提示单克隆抗体检查对胃癌的诊断和“高危”癌前状态的确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IL-6及其受体和凋亡相关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正常胃粘膜、癌前病变和胃癌组织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及其受体、Fas、FasL、Bcl-2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不同胃粘膜病变标本中IL-6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胃粘膜病变标本中Fas、FasL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IL-6及其受体在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前病变(P<0.05);在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早期胃癌(P<0.05);而早期胃癌中IL-6及其受体的表达与进展期胃癌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癌变粘膜中Fas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粘膜和癌前病变(P<0.05),正常粘膜与癌前病变、癌前病变与癌变粘膜之间FasL的阳性表达率存在着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粘膜Bcl-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其余粘膜(P<0.05).结论:IL-6是反应胃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临床上,对Fas、FasL、Bcl-2进行相应的调节将可能成为治疗胃癌的有效辅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胃癌组织中SP与p53基因的表达及形态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激素SP和突变型p53基因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演变关系.并为胃癌预防和早期诊断及胃癌细胞是否存在内分泌功能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33例胃癌组织、17例癌旁病变组织和13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SP、p53 基因的蛋白表达,并同时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SP、p53阳性细胞进行了形状因子、等效直径和异形指数等指标的测定.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 胃癌组织中SP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粘膜组织(P<0.001).癌旁组织较正常胃粘膜组织阳性率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胃癌组织中P53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和阳性细胞密度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正常胃粘膜组织未见表达.胃癌组织SP、p53两基因共同表达率为36.4%(12/33).图像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织SP阳性细胞面积上大于正常胃粘膜组织(P<0.02),而形状因子、异型指数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和癌旁组织中p53细胞核在等效直径、形状因子和异型指数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1).结论SP与p53基因高表达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SP免疫阳性细胞并非全是胃组织中残留的内分泌细胞,部分属于癌细胞.对P53蛋白进行阳性定量可作为胃癌预防和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恶性肿瘤组织中生长激素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生长激素受体(GHR)在胃、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7例胃癌、45例结肠癌,43例直肠癌标本及其远断端正常组织GHR的阳性表达.所有病例按癌细胞分化程度分成高、中、低3组.结果 胃癌组织80.7%存在GHR的阳性表达,远断端正常组织中的GHR阳性表达率为70.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HR在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HR在正常的结肠组织细胞和结肠癌细胞中均有表达,肿瘤组织GHR阳性表达率(77.8%)较正常结肠组织(55.6%)明显升高,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分化癌组织的GHR阳性率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癌组织(P<0.05).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断端直肠粘膜GHR染色为阳性.GHR在低分化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分化组和高分化组(P<0.05);高分化直肠癌患者断端正常直肠粘膜GHR的表达水平较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显著降低(P<0.05).各分化组癌组织与断端正常直肠粘膜GHR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断端正常直肠粘膜的GHR表达水平基本一致,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GHR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肠癌组织高表达GHR;直肠癌组织及断端正常直肠粘膜中GHR的表达有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对70例胃癌伴癌旁胃粘膜肠化石蜡标本连续切片组织同步进行PAS—高铁二胺—爱先蓝复合粘液染色及增殖细胞抗原(PCNA),P53、P21、c-erbB-2三种癌基因蛋白产物检测,结果显示:癌旁胃粘膜肠化以结肠型化生为主(87.1%),包括不完全性结肠型化生和完全性结肠型化生。22.9%的胃癌组织中含有与不完全性结肠型化生相同的粘液,54.3%含有与完全性结肠型化生相同的粘液,表明胃粘膜结肠型化生与胃癌有关;小肠型化生,结肠型化生,胃癌PC-NA指数逐级升高,表明胃粘膜肠化与胃癌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增生;正常胃粘膜P53、P21、c-erbB-2不表达,小肠型化生表达阳性或弱阳性,无复合表达,不完全性结肠型化生、完全性结肠型化生、胃癌表达率、过度表达率、复合表达率逐级递增,提示胃粘膜结肠型化生作为一种癌前病变或早期胃癌的一个信号,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24的表达,探讨CD24蛋白与胃癌临床特征的关系及胃粘膜癌前病变及癌变的分子机制. 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S-P免疫组化检测280例不同胃组织(包括正常胃粘膜32例、慢性胃炎66例、肠化生胃粘膜58例、胃腺癌68例、癌旁组织44例、胃间质瘤12例)中CD24蛋白的表达.结果:CD24在正常胃粘膜、慢性胃炎中表达阳性率为5.8%,在胃间质瘤中亦无表达,在癌旁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34.1%;CD24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0.8%,同肿瘤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在肠化生胃粘膜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87.9%(51/58);肠型胃癌中CD24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弥漫型胃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24的表达与胃癌肿瘤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同时CD24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胃癌的早期发生有关,CD24高表达胃癌其临床分期较晚,侵袭性高,细胞分化程度低,因而检测其表达强度有助于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及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观察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的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情况 ,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抑癌基因 p5 3、癌基因Bcl 2的表达情况 ,探讨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尿素酶试验、Warthin starry银染色检测Hp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5 3例胃癌、5 6例胃癌前病变和 10例大致正常胃粘膜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抑癌基因 p5 3、癌基因Bcl 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组Hp感染率为 5 6 .6 % ,胃癌前病变组Hp感染率为 6 6 .1% ,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组(2 0 .0 % ,P <0 .0 1) ,而胃癌组与胃癌前病变组Hp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 ;胃癌和胃癌前病变组中 ,Hp阳性患者Hp感染与PC NA、p5 3、Bcl 2阳性表达及阳性分级呈正相关 (P <0 .0 1) ;在胃癌和胃癌前病变中 ,Hp感染与多基因共表达有相关性 (P <0 .0 1)。结论 Hp在胃癌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已引起广泛的关注 ,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结果提示 ,Hp感染者具有更多的肿瘤生物学行为 ,包括胃粘膜上皮细胞增殖加速、抑癌基因p5 3的失活及癌基因Bcl 2的激活 ,Hp可能是这一演变过程的促进剂。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53、p73蛋白表达与胃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胃癌和40例不典型增生病例中p53、p73蛋白的表达情况(10例正常胃粘膜作为对照).结果 正常胃粘膜组p53、p73蛋白无表达;p53蛋白在胃癌组阳性表达率为71.4%,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30%(P<0.01);p73蛋白在胃癌组阳性表达率为64.3%,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22.5%(P<0.01).结论 p53、p73蛋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胃癌单克隆抗体MG7、高铁二胺-阿尔新蓝(HID/AB)及核仁组成区(AgNORs)等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与组织化学(组化)染色方法,对90例胃粘膜及胃癌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G7在胃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癌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76.7%和100%,萎缩性胃炎为25%,胃癌与非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各组的病变组织中,AgNORs计数均值随异型程度的加重而递增,胃癌与非肿瘤病变组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16例HID阳性的大肠型肠上皮化生(肠化)病变中有8例MG7抗原表达,占50%,在15例HID阴性的小肠型肠化中,无1例呈MG7阳性反应,两者之间也有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 ABC 酶标记亲合组织化学技术和图象定量分析手段,对大肠良恶性病变的花生凝集素受体(PNA-R)进行了组化染色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正常结肠粘膜上皮缺乏 PRN-R,阳性例数为10%,定量 B/A 值为0.010,而大部分大肠癌组化染色显示PNA-R 阳性.未经神经氨酸酶消化,阳性例数为66%。经神经氨酸酶消化,阳性例数为79%,和正常结肠粘膜上皮比较,二者具非常显著性差异,并且 PNA-R 的分布发生了明显改变,正常结肠粘膜分布于核上区,即高尔基体区;而大肠癌 PNA-R 大部分分布于细胞顶端或腺腔的腔面,该分布形式和胎儿结肠 PNA-R 分布形式相似,定量分析也证实大肠癌 PNA-R 明显增多;腺瘤、幼年性息肉、慢性炎症显示 PNA-R 阳性率有所增高,但分布形式和正常结肠粘膜相同。由此我们认为如果 PNA-R 量明显增多,分布形式发生改变,应警惕癌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Runx3与凋亡抑制因子Bcl-2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3例胃腺癌组织、19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及10例因胃良性病变行部分切除的正常胃黏膜组织中Runx3、Bcl-2的表达特征,分析其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Runx3在胃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9.7%,明显低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68.4%)及正常胃黏膜组织(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unx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Bcl-2在胃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1%,明显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42.1%)及正常胃黏膜组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Runx3阳性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1)。结论Runx3蛋白低表达及Bcl-2蛋白高表达对胃腺癌发生发展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对评价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胃液中胃癌相关抗原的检测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G_(s-2)、P_(s-7)、P_(s-10)三株单克隆抗体用SABC-ELISA结合抑制法检测胃液中的胃癌相关抗原,以结合抑制率间接反应抗原含量。结果表明三株单抗对应抗原在胃癌患者胃液中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及非癌胃部疾病患者(P<0.001)。其阳性率分别为71.4%、65.O%、74.6%。比较同一病例中胃液抗原含量与胃癌组织的抗原表达,发现两者基本一致。三株单抗组合应用,胃癌阳性率达92.0%。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12.0%,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GLUT1 mRNA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GLUT1mRNA在食管癌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的表达水平。方法 :对 16例食管癌病人手术标本的肿瘤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进行总RNA的提取 ,并进行GLUT1mRNA的RT -PCR扩增。结果 :16例肿瘤组织标本中 ,14例有GLUT1mRNA阳性表达 ;相应的 16例正常组织标本中 ,10例有GLUT1mRNA阳性表达。结论 :GLUT1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正常食管黏膜显著升高 ,对于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A group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gastric cancer, pooled in equal proportions,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ir corresponding antigens (MG-Ags) in serum and body fluid of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and benign diseases using microsphere-ELISA method. The mean serum level (plus 3 standard deviations) in 59 normal subjects was arbitrarily set as the positive threshold value. The positive rate was found to be 68.8% (135/196) in sera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70% (14/20) in colonic cancer, 72.2% (24/33) in rectal cancer, 43.8% (7/16) in esophageal cancer, 45.5% (5/11) in cholecystic cancer and 34.9% (15/43) in lung cancer, which, however, was not found in primary liver cancer, pancreatic cancer and ovarian cancer. In 214 patients with benign diseases, a false positive rate was 7.48%. In gastric juice and ascitic fluid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the positive rates were found to be 61.7% (27/44) and 83.3% (20/24) respectively. These antigens were also determined repeatedly in sera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who had undergone gastrectomy. It was found that the level of MG-Ags in sera began to decrease at 8-10 days after opera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etermination of MG-Ags is useful in the diagnosis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and evaluation of the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nm23在广西地区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亲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treptavidin-Peroxidase,SP)法检测80例食管癌及10例正常食管黏膜中Bcl-2、nm23的表达。结果:Bcl-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5);Bcl-2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程度、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无关(P>0.05)。nm2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5);nm23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无关(P>0.05),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Bcl-2、nm23之间呈负相关(r=-0.380,P<0.05)。结论:Bcl-2表达是广西地区食管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可作为反映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的指标;nm23的表达缺失与食管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食管癌预后良好指标之一;Bcl-2、nm23在参与食管癌的发生过程中起相...  相似文献   

18.
张积仁  张学庸 《医学争鸣》1990,11(6):454-455
作者根据鼠抗MG7胃癌单克隆抗体相应抗原能与刀豆素A专一性结合的特性,建立了一种凝集素-单抗ELISA检测方法,并用于MG7相应抗原的血清和胃液检测。结果显示,血清MG7相应抗原检测胃癌阳性率为41.1%(37/90);肿瘤切除后10~20d阳性率降至5.9%(1/17).良性疾病患者为4.4%(4/90).胃液中相应抗原检测胃癌阳性率为40.4%(21/52),良性胃病患者假阳性率为3.2%(1/31).故认为MG7相应抗原的检测对胃癌的诊断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用鼠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MG7对74例胃癌、23例癌旁肠化粘膜和18例正常胃粘膜作了ABC免疫组化,结果表明,胃癌组染色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为87.84%和78.38%,癌旁肠化组分别为34.78%和4.35%,正常组均为阴性,三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P<0.01)。MG7抗原表达强度与胃癌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等无明显关系。癌肿侵及浆膜及淋巴结者其五年生存率明显下降(P<0.05,P<0.01)。本文尚观察到随着抗原表达强度的增加,胃癌五年生存率逐渐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MG7鼠抗人单克隆抗体ABC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与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