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型抗原和抗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对红细胞血型抗原和抗体的变化。方法 检测 1 0 4例患者化疗前后ABO血型抗原效价、抗 A、抗 B抗体效价 ,A型和O型患者化疗前后抗原抗体效价与积分做了比较 ;抗原检测法 ,将标准血清做倍比稀释加患者的红细胞 ,离心肉眼观察 ,不凝集的前 1管为抗原效价 ,同时以健康人的红细胞做对照 ;抗体检测方法 ,将A型者的血清做倍比稀释后加对应的红细胞 ,观察结果同抗原方法。结果 O型抗 A、抗 B效价与积分无差异 ,A型血型抗原化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化疗后明显低于化疗前 ,P <0 .0 5。O型、A型、B型男女患者抗原抗体效价与积分进行比较 ,O型与B型男女抗原抗体、效价与积分无差异 ;A型男女抗 B抗体效价与积分有显著性差异 ,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结论 提示在给肿瘤患者 ,特别是A型患者配血、鉴定血型时遇有正反不符、前后不符时要考虑是A抗原减弱 ,在给这些患者配血时 ,最好输注O型红细胞 ,已防输错血 ,防止发生意外。  相似文献   

2.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及克服办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临床上常见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及克服办法。方法 根据ABO血型正反定型的原理。从红细胞表面血型抗原及血清中相应抗体2方面分析。结果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常见原因有4种:红细胞表面血型抗原减弱(封闭)或出现未知的抗原,血清中血型抗体减弱(缺失),出现假或不规则抗体凝集反应。结论 在临床血型定型工作中正确分析影响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可解决常见的ABO定型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A2B亚型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及其配合型输血方案选择.方法 运用三步法分析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符的血样本.在不同试验条件下,进行ABO血型鉴定相关血型血清学实验;盐水法、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介质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发现1例患者血型血清学试验反应格局符合A2B亚型,同时含有高效价IgM抗-A1抗体.采用O型洗涤红细胞配合型输血,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输血疗效良好.结论 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不符时,应考虑有可能为ABO亚型;A 2 B亚型可伴有IgM抗-A 1抗体产生;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所用谱细胞为O细胞制备,不含有A、B抗原,不能检出ABO亚型中含有的不规则抗-A、抗-B抗体;A 2 B亚型患者选择配合型输血,输血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周菁  王洪波  樊凤艳 《北京医学》2011,33(11):937-937
我科于2011年8月22日对一标识为AB型的血液进行ABO血型复检,发现正反定型不符,遂采用血型卡(Diana ABO-CDE血型卡,北京佰利申公司)和试管法(抗-A、抗-B试剂,长春博德生物技术公司;抗-A1、抗-H试剂,IMMUCOR公司;A1c、A2c、Bc、Oc试剂,上海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对标本做进一步血型血清学检测。鉴定其ABO血型为A2B型同时血清中伴有抗-A1,见表1。讨论A1和A2是血型血清学方法确定的最重要的A型红细胞亚型,一般认为有A和A1两种A型抗原。A1型人红细胞上有这两种抗原,  相似文献   

5.
ABO血型系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人类血型系统,也是临床安全输血中最重要的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上是否存在A、B抗原,血清中是否存在抗A、抗B抗体,将ABO血型表现型分为A、B、AB、04种血型。  相似文献   

6.
<正> ABO血型系统的抗体为符合Landsteiner规侧的抗体.即A型人有抗B.B型人有抗A.O型人有抗 A、抗B和抗AB.AB型人无抗A和抗B。  相似文献   

7.
ABO血型系统的抗体为符合Landsteiner规侧的抗体.即A型人有抗B.B型人有抗A.O型人有抗A、抗B和抗AB,AB型人无抗A和抗B.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ABO溶血与母亲孕期血型血清学的IgG抗体效价的关系。方法:选择血型为O型、其丈夫血型为非O型的孕妇392例,共分娩新生儿398例,孕妇进行血清红细胞抗A及抗B的IgG抗体测定,效价≥1:64者为阳性,孕期给予定期复查,分娩时取静脉血做红细胞四项试验:1血型;2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3游离抗体检测;4释放试验。新生儿确诊为母儿ABO血型不合溶血者,测定其红细胞、血红蛋白、总胆红素等。结果:2次及以上妊娠孕妇的抗A、抗B阳性率大于1次妊娠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年龄较大孕妇的抗A和抗B抗体阳性率高于年轻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型为O型的新生儿与A、B型的新生儿,其母亲IgG抗体抗A或抗B抗体效价分布不同,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母亲IgG抗A或抗B抗体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的发生率相关,相关系数为0.756(P〈0.05);而新生儿溶血性贫血的发生率与母亲抗体效价无相关(P〉0.05)。结论:对妊娠次数较多、年龄较大或有不良生育史的孕妇在孕早期即应进行抗A(B)IgG抗体效价的测定,整个孕期动态观察,但不能单纯以孕妇血清抗体效价的高低作为判断胎儿溶血及预后是否严重的唯一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秀文  辛琪 《现代医学》2009,37(6):481-482
目的探讨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方法所有血型及抗体鉴定按《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采用进口微柱凝胶卡进行检测。结果发现1例患者血型正定型为A型RhD阳性,反定型与B红细胞(Bc)呈4+凝集状态,与A红细胞(Ac)、O红细胞(Oc)均为弱凝集状态。患者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IgG+C3d)阴性。患者血清抗体筛查与Ⅰ、Ⅲ号筛选细胞反应阳性。患者红细胞与抗M试剂反应阴性。结论患者血型为A型RhD阳性,其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是血清中含有抗M抗体。  相似文献   

10.
输血前相关检测项目尤其是ABO血型鉴定对于输血安全至关重要.除ABO血型系统外,还发现一些罕见血型系统的存在.MNS血型系统是继ABO血型之后第二个被发现的血型系统.抗M抗体是MN血型系统中的一种血清抗体.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疑难血型不仅能提高检验工作质量而且为输血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临床检测中1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病人进行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明确病人ABO血型,阐述其正反定型不符原因及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正反定型不符病人血型及血清中意外抗体,并对病人样本进行ABO血型基因直接测序,PCR扩增编码ABO基因第6、第7外显子编码区序列,以公认的A101(ABO*A1.01)等位基因序列做为参考序列比对,分析待测样本DNA序列,明确样本ABO表型及基因型。结果病人样本血清学结果正定型为A型,样本红细胞与单克隆抗-A反应弱阳性,但其红细胞与抗-A1抗体反应阴性;样本反定型为O型,血清与A1试剂红细胞反应弱阳性、与A2试剂细胞反应阴性,其血清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证实样本血清存在抗-A1意外抗体;样本测序结果显示病人在ABO基因第6外显子出现c.297A>G(ACA>ACG)、第7外显子出现c.771C > T(CCC > CCT)及c.646T > A(AGT > AGA)的等位基因突变。结论血清学试验检测病人ABO血型为A亚型,血清中产生抗-A1意外抗体,导致病人正反定型不符。病人ABO基因6号外显子的c.297A>G及7号外显子的c.771C>T突变,氨基酸编码并无改变,属于无义突变。而通过比对血型抗原基因突变资料库注册的ABO表型,分析病人为Ax/Aweak表型,该表型基因ABO*AW.30.01第7外显子的c.646T>A突变(导致氨基酸Phe216Ile改变)正是其表型形成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2.
无偿献血者夏某,女,20岁,无输血史。在对其进行ABO血型定型时出现正反定型不符现象,经进一步血型血清学检查,结果报告如下。1血型血清学检查1.1ABO血型鉴定正定型该献血者红细胞与抗-B和抗-A、B标准血清均呈4+凝集,与抗-A无凝集,红细胞正定型为B型;反定型该血清与A、B、O标准红细胞均出现凝集,凝集强度分别为4+、1+、2+,与自身细胞不凝集,反应结果提示该献血者血清中可能存在ABO以外的抗体。1.2唾液中A、B、H物质测定未检出A物质,B和H物质效价为64和16。1.3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将效价为1∶128的抗-A和抗-B血清与献血者红细胞吸收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Lewis血型系统抗体对于输血前检查的影响.方法 对医院送检的抗体筛选阳性、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做抗体鉴定.ABO定型采用试管法;试管法盐水介质和Liss/Coombs卡做抗体鉴定和交叉配血;同时鉴定Lewis血型.结果 确认84例标本均为Lewis血型抗体,Lewis血型均为Le(a-b-);其中抗-Le8阳性标本74例,抗-Leb阳性标本8例,抗-Lea+Leb阳性标本2例.抗体筛选和鉴定试验,仅在盐水介质中抗体阳性24例,仅在Liss/Coombs卡抗体阳性14例,试管法和Liss/Coombs卡抗体均阳性46例.10例标本试管法ABO血型鉴定中干扰血型反定型.结论 产生Lewis血型抗体的个体血型均为Le(a-b-);Lewis血型抗体可与ABO反定型试剂红细胞发生反应干扰ABO血型定型;盐水介质和抗人球蛋白介质抗体筛选并举可避免Lewis血型系统抗体的漏检.  相似文献   

14.
闫晓鹏  王林  李雪英 《中外医疗》2011,30(26):52-53,56
目的探讨ABO新生儿溶血病与孕妇血型抗体效价的相关性。方法对581例(经检测孕妇不规则抗体筛查均为阴性且和丈夫为单纯ABO血型不合)孕妇及其新生儿进行系统的血型血清学检测。包括孕妇IgG抗-A(B)效价测定;新生儿ABO和Rh(D)定型、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测定、红细胞抗体放散试验、血清胆红素测定及需换血患儿的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581例ABO血型不合孕妇中,IgG抗-A(B)效价≥64者共256例(44.1%),新生儿确诊为ABO-HDN者共117例(20.1%)。其中O型孕妇432例(74.4%),效价≥64者210例(36.1%),确诊为ABO-HDN的患儿共106例(18.2%);A型孕妇96例(16.5%),效价≥64者30例(5.2%),确诊为ABO-HDN的患儿共8例(1.4%);B型孕妇53例(9.1%),效价≥64者16例(2.8%),确诊为ABO-HDN的患儿共3例(0.5%)。O型孕妇与A、B型孕妇抗体阳性率及ABO-HDN患儿发病率分别比较,P均〈0.05。117例ABO-HDN患儿中共有9例(7.7%)进行了换血治疗,效果良好。结论与A、B型孕妇比较,O型孕妇更易引起ABO-HDN,且ABO-HDN发病率与孕妇IgG抗-A(B)效价呈正相关;必要时对患儿进行换血治疗可明显提高其生存质量。所以,育龄夫妇进行正规的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测并适时采取干预措施,对早期诊断和预防新生儿溶血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街头无偿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方法应用ABO血型正反定型、吸收-放散试验,借助其他抗血清和不规则抗体检测,对8例街头无偿献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进行ABO血型鉴定.结果街头无偿献血者13338人,经对采集的血液再次进行ABO血型鉴定时,有8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经血型室系统检测确认,其中3例为人为差错,4例血清中含有不规则抗体,1例为A2亚型.结论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时,首先应排除人为的实验差错和抗A、抗B血清效价因素,然后再考虑ABO亚型或存在不规则抗体的可能,并对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标本再次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吸收-放散试验等实验,以确定红细胞上是否有弱抗原或血清中是否含有不规则抗体.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 无偿献血者,女性,29岁,首次献血.初检以血型正定型为B型,反定型中与A、B和O型试剂红细胞凝集(强度分别为4+、1+和±),与自身红细胞不凝集送检.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复检,结果同上.该献血者红细胞其他血型表型:CcDee,MN.直抗:阴性.反定型中与O型试剂红细胞凝集,提示血清中可能存在ABO血型外不规则抗体.以10个0型谱细胞进行抗体鉴定试验,该献血者血清与1、2、3、4、5、7和8号P1型谱细胞在盐水及抗人球蛋白介质中均出现凝集,而与6、9、10号非P1型谱细胞不凝集,该反应格局表明献血者血清中存在IgM及IgG型抗P1.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母亲体内免疫性抗-A、抗-B IgG抗体效价与ABO新生儿溶血性疾病发病关系.方法产前孕妇与丈夫标本按照常规鉴定ABO及Rh(D)血型,ABO血型不合者检测IgM与 IgG抗-A、抗-B抗体效价,检测孕妇血清溶血素效价;产后新生儿与母亲鉴定ABO及RhD抗原,ABO血型不合,患儿红细胞做直接抗人-IgG试验,患儿血浆游离抗体试验,患儿红细胞放散抗体3项试验.结果 80例孕妇抗体效价1∶2~8的共11例,占13.75%;1∶16~64的58例,占72.5% ;1∶128~512的共11例,占13.75% ; 新生儿溶血病阳性标本80例,3项试验均为阳性的52例,占总数65%;放散试验阳性的77例,占96.25%;直接抗人IgG试验阳性的65例,占81.25%.结论母亲O型婴儿A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B型,A型较B型重,A型3项试验阳性占71.6%,而B型只占51.85%.重庆地区ABO新生儿溶血病,母亲的免疫性抗-A、抗-B抗体效价引起新生儿溶血病临界值应在1∶16,检测溶血素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ABO、RhD血型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分析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探讨ABO、Rh血型调查与建立Rh表型库在安全输血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我院8 000例住院患者ABO血型及RhD血型的检测结果,对需输血的患者5 000例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结果标本进一步行抗体特异性鉴定。随机选取3 000袋RhD阳性滤白红细胞悬液样本检测Rh表型,通过电脑建立献血者Rh表型数据库,探讨其在输血中的重要意义及价值。 结果 8 000例患者中ABO血型分布情况从多到少依次为B型血(32.02%)、O型血(28.98%)、A型血(27.01%)、AB型血(11.99%)。不同年龄组间ABO血型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组中ABO血型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 000例患者中RhD阴性48例(0.60%)。男性和女性 Rh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000例需输血患者的血样标本中不规则抗体阳性者30例(0.60%),Rh血型系统抗体阳性19例(63.33%),抗-E检出率最高。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000例RhD阳性献血者血样标本Rh血型表型共8种,其中CCDee检出率最多,其次为CcDEe,DcDEE和ccDee检出率较少。 结论 ABO血型的分布与地域及年龄有关;临床上除在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应进一步检测其抗体特异性;建立献血者Rh表型数据库有利于预防因Rh表型不符输血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对于临床安全输血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血型是一种遗传性状 ,狭义上指 RBC的抗原差异 ,广义上指人体各种细胞和各种体液成份的抗原、抗体系统。1 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ABO血型系统具有下列复杂成份。( 1 )血清中的凝集素  血型   血清中的凝集素   O型抗 A、抗 B( Ig G)   A型抗 B( Ig M)   B型抗 A ( Ig M)   AB型——( 2 )组织液中、血浆中有血型物质   O型 H物质   A型 H、 A物质   B型 H、 B物质   AB型 H、 A、 B物质正因为有这些复杂成份、物质 ,所以在血型测定、交叉配血时 ,某些成份的改变 ,以及介质的介入 ,往往使得抗原抗体反应发…  相似文献   

20.
孟买血型属人类罕见血型,因1952年在印度孟买市首次发现而得名。孟买血型在我国极其稀有,有这种血型的人在全国所占的比率仅为十几万分之一,国内仅有约30例报道。该血型的特点是:红细胞上无A、B、H抗原,唾液中缺乏A、B和H血型物质,血清中除有抗A和抗B抗体外,尚有抗H抗体。由于孟买型血清中存有抗H抗体,因而给该血型患者临床输血带来很大的困难,如需输血,多主张同型输血或自身输血。但孟买血型须与类孟买血型相鉴别:类孟买血型的特点是:有一对调节基因ZZ,部分抑制了H基因在红细胞上形成H抗原的作用,但不影响唾液中H物质的合成。唾液中ABH物质的分泌受控于Se基因。红细胞上少量的H抗原可全部被A或B基因的作用转化为A或B抗原。因此,类孟买血型的红细胞上一般查不到H抗原,而只有少量A或B抗原。进行血型检测时,起初会表现为O型特征,而大约三小时左右会出现原本抗原与相应抗体间的现象而表现出本身血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