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CRL-1730融合至90%分别加入不同浓度Hcy:空白组0 mmol/L、生理剂量组0.01 mmol/L、病理剂量组0.1 mmol/L、非毒性药理剂量组1.0 mmol/L.毒性药理剂量组5.0 mmol/L,分别刺激细胞6 h,用1.0 mmol/L Hcy刺激内皮细胞1、6、24 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Hcy对MCP-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Hcy刺激CRL-1730 6 h,细胞内MCP-1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生理剂量组相比,非毒性药理剂量组MCP-1 mRNA表达升高,毒性药理剂量组表达降低;1.0 mmol/L Hcy刺激CRL-1730不同时间后,MCP-1 mRNA表达随刺激时间延长呈逐渐降低的趋势,24 h表达量最低(P < 0.01).结论:Hcy可以影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MCP-1 mRNA的表达,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对大鼠乳腺癌骨转移发生、发展的意义.方法 建立大鼠乳腺癌骨移植模型,观察建模后影像学变化及TGF-β和PTHrP蛋白表达.结果 随建模时间的延长,X线片显示胫骨骨皮质破坏加重,TGF-β和PTHrP蛋白在正常组织及建模后第7、14和21天的光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肝素酶和fascin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亚临床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6例浸润性乳腺癌中肝素酶和fasc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素酶和fascin蛋白在乳腺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6.7%,61.5%,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复发或生存情况、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肝素酶和fascin蛋白在乳腺癌的表达与亚临床转移相关,联合检测肝素酶和fascin蛋白可以作为有意义的预后判断指标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为探讨地塞米松(DXM)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临床指标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的影响。方法将正常大鼠、完全抗原和百日咳毒素原液免疫后的大鼠免疫后7d,分成:正常大鼠、EAE组和DXM组。DXM组给予DXM腹腔注射,另外两组给予生理盐水注射。取脑和脊髓制成石蜡切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MCP1mRNA的原位杂交(ISH),并比较各项临床指标。结果DXM组的发病率、临床评分和MCP1mRNA的阳性细胞数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进一步证实DXM的使用可对EAE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苏南地区汉族人群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2518M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单荧光标记探针技术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方法,检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297例冠心病患者MCP-1基因-2518MG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分析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人群中MCP-1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MCP-1基因-2518A/G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型在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携AG基因型者发生严重冠脉狭窄的相对风险度是携AA基因型者的2.15倍(P=0.029,95%CI 1.10~4.22).结论:苏南地区汉族人群MCP一1-2518位点AA基因型可能有助于保护机体避免发生严重的冠脉狭窄,MCP-1-2518A/G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高迁移率蛋白A2(HMGA2蛋白在人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和非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和28例非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组织中HMGA2蛋白的表达,分析HMGA2表达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HMGA2在人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中的阳性率为92%(51/56),明显高于非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组织的阳性率(P<0.05)。HMGA2蛋白表达与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淋巴结有无转移、病理学分级和TNM分期均有相关性。结论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存在HMGA2蛋白的高表达。HMGA2基因的表达可能影响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细胞之间黏附较差是肿瘤细胞的一项重要的基本特征。有研究表明,细胞间黏附主要受多种膜蛋白调节,钙黏蛋白家族是其重要的成员,其中E-钙黏素(E—cadherin)是近年来研究的较多的一类肿瘤抑制因子[1]。  相似文献   

9.
p16和p53基因在乳腺癌和卵巢癌中表达水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癌和卵巢癌中p53和p16蛋白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8例乳腺癌和39例卵巢癌中p16、p53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中p53和p16基因蛋白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0.5%、63.2%,卵巢癌中两蛋白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6.7%、64.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而逐渐增高;p16的变化规律与p53蛋白阳性率的变化恰好相反。p53蛋白与p16蛋白表达率呈显著负相关(r= 79.68.P<0.05)。结论p16蛋白的缺失表达及p53蛋白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乳腺癌BCML-TAII 99模型移植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建立30只小鼠肺转移性乳腺癌BCML-TAII 99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小鼠肿瘤组织标本CD147及MMP9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肿瘤大小及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CD147及MMP9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33%(19/30)和53.33%(16/30), CD147、MMP9均阳性表达者13只;两者均阴性者8只,两者表达呈正相关( χ~2 = 48.492,r = 0.786, P = 0.025).CD147、MMP9在转移组与非转移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2.31%、41.18%和76.92%、3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238,P = 0.013和χ~2 = 5.129,P = 0.024).CD147和MMP9蛋白在≥3 g组和<3 g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89%、25.00%和66.67%、33.33%,两者表达与肿瘤大小有关( χ~2 = 8.452,P = 0.009和χ2 = 4.652,P = 0.039, r分别为0.469和0.366 ).结论:CD147可能通过诱导MMP-9蛋白的产生在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许立生  王水  黄中晶  沈恩超  钱超 《天津医药》2011,39(12):1141-1143,1192
目的:探讨人生长激素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将40只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组、5-氟尿嘧啶(5-FU)组和rhGH+5-FU组,各组腹腔注射给药,2周后观察各组药物对肿瘤生长的影响。分别采用MTT法和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细胞增殖,TUNEI法检测移植瘤组织的细胞凋亡。结果:5-FU组和rhGH+5-FU组的肿瘤质量、PI及S期的人乳腺癌细胞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AI、G0/G1期人乳腺癌细胞数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rhGH+5-FU组的PI及G2M期人乳腺癌细胞数均明显小于5-FU组(P<0.05)。结论:人生长激素在体内对人乳腺癌细胞既无明显的增殖作用,也无明显的凋亡作用,但与5-FU联用后能增强化疗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效果,且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胎儿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膀胱癌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光  张淑敏  徐勇  畅继武 《天津医药》2007,35(7):481-483,I0001
目的:研究胎儿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抗膀胱癌的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果.方法:从胎儿骨髓获得单个核细胞,经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4和TNF-α诱导产生DC.利用50%~70%硫酸铵饱和沉淀法获取膀胱癌细胞系EJ含热休克蛋白(HSP)成分的细胞溶解物,以该抗原负载DC,激活胎脾细胞产生肿瘤特异性的细胞杀伤性T淋巴细胞(CTL).利用IL-2刺激胎脾细胞产生LAK细胞.应用MTF法分别检测CTL和LAK细胞对EJ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胎儿骨髓可诱导出功能成熟的DC,高表达CD1a、CD86、HLA-DR和CD83.负载EJ抗原的DC可诱导产生CD8+CTL.其对EJ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强于LAK细胞.结论:含HSP成分的肿瘤细胞溶解物负载胎儿来源的DC,体外可诱导出更强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端粒酶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TRAP-ELISA方法,对109例乳腺癌、30例正常乳腺组织及囊性增生病、30例乳腺腺纤维瘤和10例乳腺癌前病变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正常乳腺组织及囊性增生病无端粒酶活性,乳腺腺纤维瘤有23.33%端粒酶呈弱表达,乳腺癌前病变有4例端粒酶表达。乳腺癌中88.07%可以检测到端粒酶活性,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端粒酶阳性率不断上升。其中端粒酶阳性率在临床I期为64.29%,Ⅱ期及以上为91.58%(P<0.05)。端粒酶阳性率在腋淋巴结转移阴性组中为75.56%,而转移阳性组中为96.88%(P<0.01)。端粒酶表达在ER(-)组与ER(+)组间无明显差别。端粒酶表达在PgR(-)为95.08%,在PgR( )组为79.17%(P<0.01)。结论:正常乳腺组织中无端粒酶表达。从乳腺癌癌前病变至各期乳腺癌中,端粒酶表达逐渐上升,端粒酶激活可能是乳腺癌形成和发展中的关键步骤,可以为乳腺癌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在其预后判断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鸿达  赵天如 《天津医药》1998,26(4):195-197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乳腺管上皮轻中度非典型增生(轻中度组,Ⅱ组)23例,重度非典型 生(重度组,III组)33例,浸润性导管癌(癌组,IV组)40例和正常乳腺(正常组,I组)20例进行bcl-2基因蛋白产物的检测,结果:1,以上4组bc-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1.82%和77.50%,100%,四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I组阳性表达率显著地高于IV组(P〈0.05),3?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乳腺癌人群中GSTT1基因、GSTM1基因多态性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筛选易感人群、早期诊断及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105例正常人和100例乳腺癌患者GSTT1基因、GSTM1基因的多态性分布进行检测,Logistic回归等方法估计基因、基因与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对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度。结果:GSTT1、GSTM1基因和乳腺癌的危险性呈负相关,OR(95%CI)分别为0.322(0.175~0.593)和0.340(0.188~0.615);GSTT1基因与GSTM1基因的交互作用和乳腺癌的发病有统计学关联,GSTM1基因和GSTT1基因同时缺失的人群OR(95%CI)为12.338(3.621~22.042);GSIT1基因及GSTM1基因与多个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存在交互作用。结论:GSIT1、GSTM1基因的缺失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特定的环境暴露背景下,基因在与环境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促进乳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女性乳腺癌人群中GSTT1基因、GSTM1基因多态性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筛选易感人群、早期诊断及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105例正常人和100例乳腺癌患者GSTT1基因、GSTM1基因的多态性分布进行检测,Logistic回归等方法估计基因、基因与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对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度。结果:GSTT1、GSTM1基因和乳腺癌的危险性呈负相关,OR(95%CI)分别为0.322(0.175~0.593)和0.340(0.188~0.615);GSTT1基因与GSTM1基因的交互作用和乳腺癌的发病有统计学关联,GSTM1基因和GSTT1基因同时缺失的人群OR(95%CI)为12.338(3.621~22.042);GSIT1基因及GSTM1基因与多个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存在交互作用。结论:GSIT1、GSTM1基因的缺失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特定的环境暴露背景下,基因在与环境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促进乳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耐药乳腺癌裸鼠模型免疫治疗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庞华  司玉玲  綦振家  王英娟  王亮  李世俊 《天津医药》2011,39(12):1136-1140
目的 耐药乳腺癌表现为治疗效果差,转移率高,死亡率高的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性疾病。有研究表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在树突细胞(DC)辅助下,对耐药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可能超过T细胞。本实验利用DC与CIK联合培养,比较在不同条件下对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株的杀伤效应。 方法 分离健康人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分别诱导为树突细胞(DC)和CIK细胞,将人类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细胞的冻融物抗原冲击DC(AP-DC),分别将DC与CIK细胞共培养(AP-DC+CIK 、DC+CIK),CIK细胞单独培养作对照。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分泌IL-12、TNF-α、IFN-γ和IL-2水平,MTT法测定细胞毒效应。结果 DC和CIK细胞共孵育,使CIK细胞的CD3CD56双阳性细胞的比例及分泌IFN-γ、TNF-α和IL-2的水平增高,DC的成熟表型和分泌IL-12的水平增加,其中均以AP-DC+CIK组增高最为明显,和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R的细胞毒效应,AP-DC+CIK组杀伤效应最强, 与DC+CIK组和CIK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耐药肿瘤抗原负载的DC与CIK共同作用后,其对耐药乳腺癌细胞MCF-7/ADR的抗瘤免疫能力最强,为临床治疗耐药肿瘤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HER-2的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乳腺癌组织中HER-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MVD值与癌旁乳腺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中腋窝淋巴结转移者HER-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MVD值与未转移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学分组乳腺癌患者HER-2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癌患者TNM分期Ⅲ期组中HER-2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组。结论:HER-2在乳腺癌中表达上调,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对乳腺浸润型导管癌超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浸润型导管癌的价值。方法对25例乳腺浸润型导管癌的患者二维和彩色多普勒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癌声像图特征:腺体内实性低回声占位,形态不规则,内可见沙砾样微钙化,彩色多普勒有血流信号,阻力增高。定性诊断正确率为81%。结论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对诊断乳腺浸润型导管癌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