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发病率有逐年增多趋势,鉴于HC位于解剖复杂的肝门区域,常合并门静脉、肝动脉及尾状叶胆管受累,常须联合肝切除才能达到根治目的,因此术前对HC解剖分型、肝脏功能及影像学评估非常重要。1肝门部胆管癌的解剖分型目前临床常用的分型方法有以下三种:一是1975年由Bismuth等[1]提出的Bismuth-Corlette分型,并于1988年进行了改良;二是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提出的TNM分期,该分期定期更新,现已更新为第8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方法、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87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26例,姑息性手术17例,引流术14例,单纯开腹探查术12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13例,逆行胰胆管造影+支架植入术5例。行根治性手术者1,3 a生存率分别为81.0%,52.3%;行姑息性手术者1,3 a分别为生存率45.5%,27.2%;根治手术组生存率高于姑息手术组(P<0.05);年龄、血清总胆红素、Bismuth-Corlette分型、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对患者预后有影响。结论:多项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诊断率;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方法;掌握个体化治疗原则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提高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方法、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87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26例,姑息性手术17例,引流术14例,单纯开腹探查术12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13例,逆行胰胆管造影+支架植入术5例.行根治性手术者1,3 a生存率分剐为81.0%,52.3%;行姑息性手术者1,3 a分别为生存率45.5%,27.2%;根治手术组生存率高于姑息手术组(P<0.05);年龄、血清总胆红素、Bismuth-Corlette分型、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对惠者预后有影响.结论:多项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诊断率;手术切除是治疗肝九部胆管癌的有效方法;掌握个体化治疗原则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提高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1994~2004年手术治疗的64例肝门胆管癌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发生术后并发症13例.其中胆瘘6例,腹腔感染5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均保守治疗而愈.无手术死亡。存活最短时间为42d。最长为3年4个月,1年生存率64.1%(41/64),3年生存率12.5%(8/64)。[结论]根治性切除是肝门胆管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过程、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型等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指发生于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又称Klatskin瘤,占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50%~70%[1]。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出现梗阻性黄疸症状时疾病多已进展到晚期,能够做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患者只有20%~30%[2],同时肝门胆管癌对放化疗亦不敏感。目前根治性切除术被认为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最佳方法,但因为肝门部胆管癌位置的特殊性,沿胆管纵向浸润,向肝动脉、门静脉横向侵袭,肿瘤边界判断困难,肿瘤的根治(R0)切除存在技术性难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合并胆管结石的影像学特点。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54例肝门部胆管癌,年龄28~86岁,中位年龄61岁,男34例,女20例,以MRI或CT上有无合并胆管结石分为两组,合并胆管结石11例(A组),无胆管结石43例(B组)。回顾性分析并对比两组肿瘤大体分型、Bismuth-Corlette分型、肝叶萎缩及手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5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大体分型:A组浸润型3例(27.3%)、肿块型5例(45.4%)、息肉型3例(27.3%);B组浸润型32例(74.4%)、肿块型8例(18.6%)、息肉型3例(7.0%),两组肿瘤大体分型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Bismuth-Corlette分型:A组I型2例(18.2%)、II型1例(9.1%)、IIIa型4例(36.3%)、IIIb型2例(18.2%)、IV型2例(18.2%);B组I型3例(7.0%)、II型14例(32.6%)、IIIa型6例(14.0%)、IIIb型10例(23.2%)、IV型10例(23.2%),两组Bismuth-Corlette分型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A组2例(18.2%),B组8例(18.6%);肝叶萎缩:A组4例(36.3%),B组15例(34.9%),两组术后复发及肝叶萎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合并胆管结石更多表现为肿块型和息肉型,肝门部胆管癌有无合并胆管结石在Bismuth-Corlette分型、肝叶萎缩及手术后复发情况上表现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诊断肝门胆管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治疗的肝门胆管癌患者72例,给予MRCP、DWI序列扫描以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检查。分析MRCP联合DWI肝门胆管癌检出情况、以及与术中所见的一致性情况,同时分析观扩散系数(ADC)参数与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MRCP联合DWI肝门胆管癌检出率为86.11%,明显高于ERCP(66.67%)、MRCP(65.28%)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CP联合DWI检出的62例患者,其Bismuth-Corlette分型与手术Bismuth-Corlette分型一致性Kappa值为0.772,P <0.05,一致性极佳。TNM分期Ⅲ~Ⅳ病灶ADC值为(1.19±0.12)×10-3mm2/s,明显低于Ⅰ~Ⅱ期病灶,CA199≥200 U/mL患者ADC值为(1.18±0.17)×10-3mm2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容积CT(VCT)三期增强扫描结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肝门胆管癌的价值.方法 对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胆管癌患者的VCT三期增强扫描及ERCP图像进行分析,利用工作站对原始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CT仿真内镜(CTVE)等,判断肿瘤的部位和侵及范围,肝动脉和门静脉受侵情况,是否有局部淋巴结及脏器转移,并将Bismuth-Corlette分型及术前评估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均接受VCT三期增强及ERCP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定性诊断准确率为100%(20/20),定位分型准确率为80.00%(16/20).应用VCT增强扫描结合ERCP的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肝门胆管癌优于单纯VCT增强扫描.结论 VCT增强结合ERCP后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作为肝门胆管癌诊断及术前评估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肝门胆管癌是发生于高位胆道及肝内胆道的恶性肿瘤,因其早期无明显症状,常以晚期梗阻性黄疸为首发症状,因此预后往往很差,5年生存率不及10%。而由于其对放化疗等治疗的不敏感性,目前根治性手术仍为肝门胆管癌唯一的治愈方式。但由于手术操作复杂,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特别是术前合并黄疸的患者,其术后发生肝衰竭等的风险显著升高[1],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无论接受何种治疗,对黄疸的处理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高位胆管癌或近端胆管癌,是指胆总管起始部以上,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和肝总管的肝外胆管癌。因其主要位于左右肝管汇合部,故也称其为肝管汇合部癌或肝管分叉部癌。1965年美国的Klatskin教授最先描述了本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因此也称Klatskintumor [1]。手术切除是其根治的唯一方法,但手术难度大、根治切除率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高且临床预后差[2]。我科于2012年4月收治一例肝门部胆管癌行根治术患者,术后出现胃瘫,胆漏,脑梗,尿崩等多种并发症,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及护理,患者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11.
肝门部胆管癌(Klatskin瘤[1])是肝外胆管肿瘤中最常见、最难治疗的一种癌症,其发生率约占胆管癌的60%~70%[2]。2009年美国癌症联合会(The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第7版[3]的TNM分期将其归为肝门周围胆管癌或近侧胆管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是可能治愈该类疾病的唯一手段[4],手术要求肿瘤切缘无癌细  相似文献   

12.
高宏杰  黑玲巧  张金亮 《临床荟萃》2011,26(22):1975-1976
胆管癌是指原发于左右肝管汇合部至胆总管下端的肝外胆管恶性肿瘤,原发性胆管癌较少见,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3%[1]。发病年龄多为50~70岁,但也可见于年轻人。手术治疗是胆管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的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占所有胆管癌的50%~70%[1]。其预后较差原因包括患者就诊时多为进展期,伴有黄疸和肝功能损害;肿瘤常侵犯肝脏(尾状叶)、肝动脉和门静脉,手术切除困难,根治性治疗比例低,围术期死亡率高,术后复发率高,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目前外科根治性切除仍是患者唯一可能获得治愈的手段,故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策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探讨三维超声在肝门胆管癌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临床确诊的肝门胆管癌患者,分别运用二维和三维超声进行分型,使用表面光滑模式和最小回声模式对肝门部肿瘤及肝内胆道树三维重建.以手术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确定的分型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三维和二维超声对肝门胆管癌分型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本组20例患者中11例经手术证实,包括Ⅰ型、Ⅱ型各1例,Ⅲa、Ⅲb型各2例,Ⅳ型5例,9例经MRCP证实,均为Ⅳ型.20例均成功重建出肝门部肿瘤及邻近胆道树的空间结构.二维超声分型诊断正确13例,诊断错误7例,其中手术证实4例,MRCP证实3例,包括1例Ⅱ型误诊为Ⅰ型,1例Ⅲa型及1例Ⅲb型误诊为Ⅳ型,3例Ⅳ型误诊为Ⅲa型,1例Ⅳ型误诊为Ⅲb型.三维超声分型诊断正确19例,1例Ⅲb型经手术证实误诊为Ⅳ型.三维和二维超声对肝门胆管癌分型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5.0%(19/20)、65.0%(13/20),三维超声对肝门胆管癌分型诊断准确率高于二维超声(χ2 =3.91,P<0.05).结论 三维超声成像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对了解肝门胆管癌与胆道树的空间位置关系、明确肝门胆管癌的分型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胆管超声造影在肝门部胆管痛Bismuth分型中的准确性和有用性.方法 纳入30例经手术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分别接受了二维超声、声诺维经皮超声胆道造影(PUSC)和泛影葡胺经皮经肝X线胆道造影(PTC),并经手术或临床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者对肝门部胆管癌进行Bismuth分型的准确性.结果 普通超声分型的准确率为23.3%(7/30),PUSC和PTC分型的准确率均为73.3%(22/30).普通超声分型准确率与PUSC及PTC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胆管造影提高了超声评估肝门部胆管癌的能力,对肝门部胆管癌进Bismuth分型的效能与PTC相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减黄方法。[方法]对17例手术探查证实无法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于手术中找到并切开梗阻以上的肝内胆管.其中左肝管切开15例,T管引流9例.胆肠内引流6例;右肝管切开l例.行T管引流;左右T管均切开1例.行双T管引流。观察术前、术后血清转氨酶、谷胺酰转肽酶(GGTP)、碱性磷酸酶(AKP)和总胆红素的变化。[结果]手术前后血清转氨酶、GGTP、AKP和TBIL均明显下降,且差异有显著性.术后恢复良好,黄疸消除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肝内胆管切开引流是对无法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姑息减黄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肝门部胆管癌分型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的肝门部胆管癌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表现,以提高对术前分型的认识。方法参照Bismuth分型法,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的MRCP表现。进行术前分型,并与手术探查结果对照。结果MRCP分型:BismuthⅠ型5例,Ⅱ型3例,ⅢA型2例,ⅢB型6例,Ⅳ型2例。与手术结果对照,MRCP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分型准确性达94.4%。结论MRCP可对肝门部胆管癌进行较准确的术前Bismuth分型,对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华西医学》2014,(9):1794-1794
近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胆道外科李富宇教授为1例肝门胆管癌累及胰头的患者,实施了四川省首例按国际手术规范进行的肝门胆管癌扩大根治术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胆胰联合切除治疗肝门胆管癌系国际肝胆外科界公认的顶级手术之一,手术切除范围涉及肝脏、胆道、血管、淋巴结、下腔静脉及腹腔干周围脂肪组织、胰头、胃窦、十二指肠、小肠,手术难度和风险极大,目前国内仅有极个别病例报道。以手术难度和规模而言,在肝胆外科界,除肝移植以外,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同时实施肝胆外科界第二大和第三大规模的手术,手术的难度、创伤及手术风险极大。国外有报道应用肝门胆管癌扩大根治术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肝门胆管癌的围手术期病死率最高达50%~70%。该例肝胆胰联合切除治疗肝门胆管癌手术历时13个小时,患者术后第2日即拔出气管插管,从综合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转回普通病房,目前患者恢复顺利。肝胆胰联合切除治疗肝门胆管癌手术的实施推动了四川省肝门胆管癌治疗与国际诊疗标准的接轨。  相似文献   

19.
胆管癌一般是指原发于左右肝管至胆管下端的肝外胆管癌,不包括肝内的胆管细胞癌、胆囊癌和壶腹部癌,其发病率为0.01%~0.46%,但近年来有增高趋势,其中以肝门胆管癌的处理较为棘手,约占胆管癌的23.5%~58.0%[1-3]。一、肝门部胆管癌的病理生物学特性和临床分类及分期众多学者对肝门胆管癌的病理学及生物学特性已做了大量的研究,结合我们以往的研究及文献[4-11],总结其主要病理生物学特性为:(1)高分化腺癌占大多数,约为90%,癌组织与残留的正常腺体常于管壁内共同存在;(2)胆管癌细胞主要沿胆管壁向上、下及周围直接浸润,生长缓慢,远处转移发生晚;(3)癌组织常浸润神经,并沿神经周围间隙扩散,手术彻底切除困  相似文献   

20.
肝门胆管癌预后因素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肝门胆管癌预后的因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点、手术方法及随访资料。结果高分化腺癌21例(32.8%),中住生存期26.4个月;中、低分化腺癌43例(67.2%),中位生存期9.5个月;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TNM分期,Ⅰ、Ⅱ期39例中位生存期24.2个月,Ⅲ、Ⅳ期30例中位生存期11.5月(P=0.033);根治性切除46例中位生存期21.5个月,高于姑息性切除23例中位生存期(8.3个月,P=0.017)。结论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手术方式是影响肝门胆管癌预后的重要因素,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选择性地进行根治性切除或姑息性手术.是治疗肝门胆管癌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