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邹攀 《现代养生》2014,(16):61-62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进行血常规分析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儿科支原体感染患儿100例作为观察组,与同期门诊体检患儿1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进行血常规检查并详细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单核细胞所占比例、单核细胞绝对值等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淋巴细胞比例以及绝对值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无意义。结论:通过血常规变化的比较,可以初步的判定小儿是否感染肺炎支原体。  相似文献   

2.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血常规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新玲  孙毅  郭景涛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5):2086-2088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后血常规变化的规律。方法:对51例MP感染患儿和51例同期健康儿童的血常规进行比较。结果:与同期健康儿童比较,MP感染患儿白细胞总数升高(P<0.01),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P<0.01),淋巴细胞比例降低(P<0.01),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P<0.05),单核细胞比例增高(P<0.05),单核细胞绝对值增高(P<0.01),血红蛋白含量降低(P<0.01),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均无明显改变。结论:通过小儿血常规变化可以初步推断是否存在MP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1 肺炎支原体感染1.1 呼吸器官感染肺炎支原体对人的感染,多数开始于呼吸道的上皮细胞,支原体经口鼻分泌物在空气中传播,引起散发的呼吸道感染或者小流行。在检查以全部各年龄组为对象的各种病型的呼吸器官疾病中,证明属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生率是:非特  相似文献   

4.
邢梅芳 《现代保健》2014,(31):57-60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血常规及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的变化,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儿童血常规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对164例儿童,其中感染组: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患儿78例;对照组:同期86例正常体检儿童,分别做血常规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组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下降,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血小板计数增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和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结合儿童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的变化有助于推断肺炎支原感染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状况。方法:ELISA法检测344例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支原体抗体IgM.结果:(1)34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阳性67例,阳性率19.47%,男性阳性48例,阳性率22.11%,女性阳性19例,阳性率19.58%,男女之间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2)不同年龄MP IgM阳性率不同,17天-3岁占10.47%,3-5岁占24.39%,6-10岁占42.85%,11-14岁占12.50%,四者之间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3)不同季节MP IgM阳性率不同,1-3月,4-6月,7-9月,10-12月阳性率分别为17.2%,16.8%,9.09%和29.2%,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重要的病原体,感染阳性率与性别无关,与年龄和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引起呼吸道感染发病情况及相关症状,并对重症肺炎支原体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儿科住院治疗的2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肺炎支原体导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症状,并对重症肺炎支原体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肺炎支原体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以秋季(27.00%)及冬季(33.00%)为主,以咳嗽(49.00%)和发热(34.00%)为主要表现,并且反复呼吸道感染及感染部位于下肺叶为重症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之一,临床上应根据其临床特点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后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的免疫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收集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43例,出院后对患儿随访2年,根据患儿是否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将患儿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两组患儿外周血免疫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CD3~+T细胞(42.29±7.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48±8.12)%,CD4~+T细胞(33.75±5.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91±6.12)%,CD8~+T细胞(23.95±4.39)%显著低于对照组(25.81±5.12)%,;IL-2(15.39±4.28)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56±5.29)pg/ml,IL-10(36.57±7.47)g/L显著高于对照组(32.47±6.82)pg/ml,白蛋白(39.83±3.29)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28±4.12)g/L,Ig G(6.23±1.36)g/L显著低于对照组(7.82±1.44)g/L,Ig A(0.89±0.18)g/L显著低于对照组(1.04±0.19)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IL-6、CRP、白细胞和Ig M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后患儿免疫功能降低可能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
肺炎支原体 (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常伴有肺外并发症 ,泌尿系统并发症即为其中之一。现将我院 1996年 5月~ 2 0 0 0年 5月收治的MP感染累及泌尿系统者 15例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6例。患儿年龄在 8月~ 10岁之间 ,3岁以下婴幼儿 6例 (占 40 % ) ;≥ 3岁 9例 (占60 % )。2 临床表现  15例患儿均有发热 (占 10 0 % ) ,浮肿 3例(占 2 0 % ) ,肉眼血尿 5例 (占 33 3% ) ,血压升高 2例 (占13 3% ) ,尿少 1例 (占 6 7% ) ,皮疹 3例 (占 2 0 % ) ,干咳10例 (占 6 6 7% ) ,腹痛 2例 (占 13 3% )…  相似文献   

10.
小儿慢性咳嗽病因及其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及其与肺炎支原体 (mycoplasmapneumoniae ,MP)感染的关系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对 94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病因分析 ,并测定肺炎支原体IgM抗体 (MP IgM )水平。  【结果】  94例慢性咳嗽患儿确诊为反复呼吸道感染 41例 (4 3 .6% ) ,咳嗽变异性哮喘 3 3例 (3 5 .1% ) ,慢性鼻窦炎 14例 (14 .9% ) ,其它 6例 (6.4% )。全部病例MP IgM抗体阳性 5 1例 ,占 5 4.3 %。MP感染组 5 0例 (98.0 % )胸片异常 ,而非MP感染组 2 9例 (70 .7% )胸片异常 ,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χ2 =13 .968,P <0 .0 0 1)。 【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变异性哮喘和慢性鼻窦炎是小儿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慢性咳嗽关系密切 ,临床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以肺外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总结经验、提高诊治水平。方法采用系统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5例以肺外症状为首发表现的MP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小儿MP感染肺外症状为临床首发表现主要体现在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皮肤损害、消化系统、结缔组织和心血管系统,其中主要以血液系统(36.5%)损害为主,其次为神经系统(20.0%)和皮肤损害(18.8%),余分别占9.4%、9.4%、5.9%;所有患儿经确诊为MP感染后予阿奇霉素等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均明显好转。结论肺外症状为临床首发表现的MP感染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临床医生应多了解认识、重视该疾病,详细了解患者病史、病情,合理利用相关实验室辅助检查,做到早诊断,及时治疗,减少或避免误诊、漏诊,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2.
珠海地区2001-2003年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分布及性别因素。方法 对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2001-2003年部分住院及门诊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明胶颗粒凝集方法(PA)做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共检测患儿6458例,阳性数为2268例,阳性率为35.1%。肺炎支原体占小儿肺炎的46.2%。支原体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秋、冬季发病率最高,发病年龄以学龄前儿童为最高,1岁以下为最低,性别间无差异.2001-2003年阳性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之一,其引起小儿肺炎有增加的趋势,临床上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到院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小儿支气管哮喘1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10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inophil,EOS)检测,探究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相关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以及阴性率,研究组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阴性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PCT、hs-CRP、WBC、EOS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发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7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资料。70例均做血、尿、大便常规、血清MP-IgM检测及胸部X线照片检查。治疗上使用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给药,每日1次,5天1个疗程,停3天后,再用5天的序贯疗法。结果:7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全部治愈。结论:临床对于疑似患者及使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无效者,应及时行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查。阿奇霉素可作为治疗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5.
9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在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I)中的感染情况,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6年11月-2008年5月住院年龄在3个月~14岁、发病在10天以内、确诊为ALRI的368例患儿进行MP—IgM测定,并记录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68例患儿中,MP—IgM阳性92例(25%),女童62例,阳性率32.3%;男童30例,阳性率17%,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症状为100%咳嗽、61%发热,喘息多发生在1岁以内。结论乐清地区小儿ALRI病原体中,MP检出率高,且以女童居多,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李林瑞 《医疗保健器具》2014,(12):1611-1612
目的 研究探讨小儿呼吸系统感染后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的临床作用与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发生呼吸系统感染的患儿35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对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结果 对356例呼吸系统感染的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共检出阳性患儿139例,检测阳性率为39.04%;其中男性患儿的阳性检测率为32.14%,女性患儿的阳性检测率为45.21%,女性患儿的阳性检测率显著高于男性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不同年龄段的患儿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可见,6岁以上患儿的阳性检测率最高,1岁以下的患儿阳性检测率最低.结论 小儿呼吸系统感染中,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率比较高.在患病早期对患者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能为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在早期识别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7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患者的患病程度分为普通组和重症组。两组患者均行支气管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支气管镜下的表现。结果:75例患者均出现发热伴咳嗽,病变部位黏膜可见不同程度充血、水肿并有粘液性分泌物,两组患者比较,气管黏膜纵行皱襞出现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粘液或痰栓堵塞、炎性肿胀致狭窄、黏膜表面结节样凸起、黏膜糜烂出现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早期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具有更高的粘液或痰栓堵塞、炎性肿胀致狭窄、黏膜表面结节样凸起、黏膜糜烂出现率,这些临床表现可作为不典型症状为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霞 《临床医学工程》2012,(12):2178-217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儿童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WB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支原体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做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门诊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做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TNF-α、WBC及hs-CRP水平变化。结果 MP下呼吸道感染患儿TNF-α、WBC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重症支原体感染患儿TNF-α、WBC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MP轻症感染患儿(P<0.01);观察组WBC及hs-CR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MP感染患儿血清TNF-α、WBC及hs-CRP水平显著升高,炎症因子参与了MP感染的发生发展,对炎症因子的检测有助于诊断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疾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报道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情况.方法对近3年来血清支原体抗体(IgM)阳性的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占87%,其他感染占17%.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表现多样,年龄偏小,阿奇霉素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h)17型和白细胞介素(IL)-17在肺炎支原体(MP)急性感染儿童体内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接受住院治疗并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3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并纳入MPP组,平均年龄为(9.3±2.5)岁.将其进一步按照感染症状分为MPP亚组1(普通肺炎症状,n=18)和MPP亚组2(肺炎合并肺外症状,n=14);选择同期于该院门诊行健康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n=26)(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MPP组与对照组、MPP亚组1与MPP亚组2受试者的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各组外周血Th17;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17水平.结果 ①MPP亚组1与MPP亚组2的外周血Th17频率均高于对照组[(2.05±0.65)% vs.(1.21±0.36)%,(2.98±0.72)%vs.(1.21±0.36)%;P<0.01];MPP亚组2外周血Th17频率均高于MPP亚组1[(2.98±0.72)%vs.(2.05±0.65)%,P<0.01].②MPP亚组1与MPP亚组2血清IL 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1.62±5.37) pg/mL vs.(6.45±1.62) pg/mL,(17.34±7.45)pg/mL vs.(6.45±1.62)pg/mL;P<0.01];MPP亚组2血清IL-17水平高于MPP亚组1[(11.62±5.37) pg/mLvs.(17.34±7.45)pg/mL; P<0.01].结论 MP感染患儿体内Th17频率明显改变,且伴炎症性细胞因子IL-17水平升高,Th17频率异常在MP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