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2876名工人上岗前健康检查和在岗职业健康体检结果。体检异常率49.23%;在岗工人体检异常率在工龄、年龄、性别不同组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检异常率随着年龄和工龄的增加而增加;上岗前体检组异常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健康变化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研究粉尘作业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及相关权益;了解不同年龄以及不同接尘工龄粉尘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及《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于2012年10月对某大型水泥企业456例接触粉尘作业的在岗及退休人员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并对检查结果按年龄分组和按工龄分组进行比对。结果该公司接尘人员随着年龄的增大,X线胸片异常检出率增高;随着接触工龄增加,X线胸片异常检出率增高。结论该公司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福建省铅作业工人健康状况及血液检查情况.方法 对2019年全省开展职业健康检查的3 844名铅作业工人血液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接害工龄、血铅值及其他血液检查结果差异.结果 蓄电池制造的铅作业工人平均年龄最大,接害工龄最短,血铅值≥职业接触限值(400 μg/L)和诊断值(600 μg/L)的人数最多,分别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粉尘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分析不同接尘工龄粉尘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研究接尘工龄与健康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某五金厂1 112名接触粉尘作业的在岗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异常检出率为35.3%,检出尘肺1例,占0.09%.结论 随着工龄的增加,肺功能、胸片异常检出率升高.粉尘对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有较大影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切实做好生产环境治理,加强粉尘作业人员的个体防护,并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保障粉尘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对2019—2021年盐城市放射工作人员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和接害工龄的增加,放射工作人员眼晶体异常率呈升高趋势(P<0.05),不同性别、行业、体检时间放射工作人员的血常规及眼晶体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异常率呈逐年升高趋势(P<0.05)。提示应加大对低剂量电离辐射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力度,保障职业人群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铝厂近年来接氟、接尘、接噪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状况,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点和重点监护人群,为管理部门制订职业健康监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重庆市某铝业公司2011—2015年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电解铝厂作业工人共计2 287人,其中临床健康检查异常率为47.84%,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率为11.59%。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为氟及其无机化合物、粉尘和噪声。不同年份的氟和粉尘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趋势卡方检验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健康检查异常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B超、血压、血常规、心电图和转氨酶异常。B超和肝功能的检出率在不同接害工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趋势卡方检验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B超和肝功能异常检出率随着接害工龄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接氟职工心电图异常率和接噪职工肝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该企业存在较严重的职业危害并对工人健康产生了一定影响,企业应加强个体防护和职业健康监护,以保护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在职接尘工人对职业危害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为进一步做好职业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11年9—11月间在广东省清远市某体检中心体检的1500名在职接尘工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70份,有效率回收率为98.00%。职业危害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4.56%;相关正确态度持有率为92.11%;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为84.2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接尘工人职业危害相关知识知晓的因素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工龄(P<0.05);影响接尘工人相关态度正确持有率的因素为学历和工龄(P<0.05);性别是影响接尘工人相关行为正确形成的主要因素(P<0.01),其OR值为2.16。结论清远市接尘工人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今后应以女性、工龄短、低文化程度,大年龄组的人群为培训重点,加强工人的职业卫生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通辽市地区接触煤尘、噪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在岗工人职业健康状况,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导出数据,对2021年接触煤尘在岗职工16 252人、接触噪声18 519人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使用Excel整理数据,并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工龄、性别、行业、企业规模间高仟伏/DR胸片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9.671、272.705、406.28、388.495、49.024,均P<0.001),通过卡方趋势检验异常率随年龄、工龄的增加呈升高趋势。噪声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纯音听阈测试提示3 440人(18.58%)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 dB,接噪作业工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检查异常率在不同工龄、性别、企业规模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813、270.558、156.349,均P<0.001),通过χ2趋势检验异常率随着工龄增加有升高趋势。结论 通辽市接触职业性危害因素煤尘、噪声的作业工人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9.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21,47(4):321-322
对在岗接尘职工569人进行甲状腺触诊和彩超探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为接尘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项目的选择和制定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接尘职工的甲状腺阳性率(37.1%)与非接尘职工无差异;年龄≥40岁组甲状腺阳性率高于年龄40岁组(P0.05);随职工接尘工龄的增加,甲状腺阳性率呈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甲状腺疾患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年龄而不是接尘工龄,故接尘职工职业健康检查项目中,甲状腺检查不需列为必检项目,但对年龄≥40岁的职工,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性地增加甲状腺专项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职业危害程度与不同年龄、不同接害工龄之间的关系,识别高危人群,早期发现职业禁忌症,诊断职业病,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第23号令),《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2),对3个单位526名接触粉尘作业在岗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3个单位526名接触粉尘作业的工人中发现职业禁忌症6人,检出率1.14%,诊断I期矽肺1例,检出率0.18%。结论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执行,职业危害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越来越重要,为发现职业危害作业禁忌症,杜绝职业病的发生,保障作业工人的身心健康和相关权益打下坚实基础,为今后的职业危害作业防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保定市医疗卫生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状况;方法 对保定市1984名医疗卫生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采用统计方法对外周血象、染色体畸变、微核等放射敏感指标异常率按照不同年龄、不同工龄、不同工种等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工龄的白细胞异常和血红蛋白异常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种的淋巴细胞微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可使机体受到一定的辐射损伤,其中5~15年工龄及放射治疗工种的放射工作人员是放射防护监督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2.
苯作业人员422名血常规检查异常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丽  任春霞  吕艳红 《职业与健康》2009,25(22):2383-2384
目的了解不同工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苯作业人员血常规异常情况,为企业改善生产环境普及职业健康教育,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化工厂422名苯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按照《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GBZ68—200)进行诊断,对血常规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血常规异常检出率为11.14%,异常检出率随工龄和年龄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但是对于年龄小、工龄短的作业工人(工龄〈5a,年龄〈25岁)血常规异常检出率也相对较高;女性血常规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结论对苯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发现异常应及时治疗并调离,同时应加强职业健康教育,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减少苯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沙磊  杨泽云 《职业与健康》2014,(22):3290-3291
目的了解和掌握南通市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及其趋势,为该市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职工职业健康检查信息系统中2010—2013年在岗职工的健康检查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 2010—2013年,4年间共有1 615名在岗职工患有职业禁忌证,检出率2010年最低(2.65%),2013年最高(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26,P〈0.01);408名在岗职工患有疑似职业病,病例数呈逐年增加态势;职业病高危行业仍然集中在传统的接触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等作业。结论该市越来越多的职工暴露于有毒有害的环境当中,疑似职业病人数呈逐年增加态势,企业应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定期为职工进行健康检查,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近5年北京市海淀区工业企业生产环境监测情况及接触职业有害因素人群的健康状况。方法对2006—2010年该区职业有害因素监测结果、职业健康监护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530户企业5 913个作业点进行职业有害因素检测,有害因素检测超标率为5.8%;其中化学物质、粉尘及噪声的超标率分别为0.7%、11.5%、11.3%,化学性有害因素不合格样品主要为甲醛、臭氧、三氯甲烷、甲苯、二甲苯,粉尘中不合格样品以矽尘、木粉尘及其他粉尘为主;共对1 090户企业中的50 935名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其中接触化学因素、粉尘、噪声的健康指标异常检出率分别为0.4%、0.2%、15.9%,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异常人群以苯系物接触为主。结论该区职业病危害的重点是噪声接触行业,其次是粉尘及苯系物。  相似文献   

15.
蒋业琴 《职业与健康》2014,(13):1761-1763
目的了解木材加工企业噪声职业危害现状及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为同类企业对噪声的防控及个人防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作业场所进行噪声强度测定,对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个岗位噪声检测结果超标率为32.14%;520名工人的健康检查总异常率为38.85%,以血压异常率(25.19%)、纯音听阈异常率(16.54%)为高。纯音听阈异常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且不同工龄组、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听力损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木材加工企业生产性噪声对工人的健康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应引起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切实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江西省加油站职工的职业健康及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现状。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江西省范围内的共444座加油站,每座加油站随机抽取1~2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防护工作服、手套、胶鞋、口罩的穿戴率依次为95.69%、40.72%、50.94%和11.58%,个人防护用品完整穿戴率为10.39%;临床症状出现率前五位依次为:皮肤干燥129人(27.22%)、多梦110人(23.20%)、失眠89人(18.78%)、口干74人(15.61%)、头痛57人(12.03%);不同性别人群临床症状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油站职工长期接触低浓度汽油及苯系物,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低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健康损害,应采取措施改变加油站职工不良作业行为,加强职业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宝鸡市渭滨区各企业电焊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掌握电焊作业人员的疾病种类、分布及主要特点,为职业防护和健康保健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Z188—2007职业健康技术规范》中粉尘和锰规定的方法检查及按照国家重点职业病监测技术方案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结果健康检查电焊(锰)作业人员3325人,共查出各类体检项目结果异常人数2369人,异常率为71.25%;2010、2011和2012年3年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776,P〈0.01);检出锰中毒观察对象2名,检出率为0.06%;检出手颤阳性20人,检出率为0.6%。锰中毒观察对象和手颤阳性主要分布在工龄20a以上的人群中,且手颤阳性不同工龄分组连续校正x2=16.02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出尘肺病观察对象26名,检出率为0.78%。从工龄分组看,尘肺病观察对象主要分布在工龄20年以上的人群中,且不同工龄分组连续较正X2=36.25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焊(锰)作业人员的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重视。在关注电焊尘对电焊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时,也应重视锰对电焊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切实做好电焊(锰)作业人员生产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工作,从而保障广大电焊(锰)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江苏省内接触二甲基乙酰胺的企业及其主要职业健康危害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为有效维护接触工人的职业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重点职业病监测哨点信息,汇总2015年全省所有相关企业及接触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表,提取企业基本信息并对关键健康效应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 结果 横断面调查显示接触二甲基乙酰胺的企业集中于小型私有制电气及化工制造业。专项检查结果显示接触工人肝功能异常率以化纤行业明显较高(P<0.05),不同工龄及性别工人肝损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接触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二甲基乙酰胺的职业危害分布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趋势性特征,需进一步开展调研,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工龄和性别的工人开展精准三级预防。  相似文献   

19.
无锡市2008年电子行业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无锡市电子行业职业危害现状,掌握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工人的健康状况,为保护劳动者、预防职业病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标准对无锡市电子行业28家企业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工人进行全面体检,经统计分析,计算体检率、构成比、异常率。结果同时接触氟化物及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人数最多,占总接害人数的54.75%。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体检结果均有一定比例的指标异常。结论无锡市电子行业存在明显的职业病危害,建议加强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教育,提高工人自我保护意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改善生产环境和作业条件。  相似文献   

20.
蒋业琴 《职业与健康》2014,(10):1397-1399
目的通过对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资料的分析,了解河池市有色金属企业劳动者就业前的身体健康状况,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及岗前择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该市近5年来6家有色金属企业10 972人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各年度的检查情况、职业禁忌证、疑似职业病和其他疾病或异常结果的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5年职业禁忌证检出986人,检出率为8.98%;铅作业职业禁忌证检出率较高,为3.65%;疑似职业病共检出18人,检出率0.16%;其他疾病和单项(多项)指标异常检出3 083人,检出率28.10%;所检项目未见异常人数6 885人,占总检人数的62.75%。结论该市有色金属企业工人就业前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厂矿企业的监督管理和职业卫生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宣传工作,督促用人单位主动安排即将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