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临床病案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本院病案室中的80例样本数据,将其分为常规管理组(40例)和安全管理组(40例).常规管理组患者采用一般性管理模式,安全管理组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对两组不良事件率(包括资料不完整、资料丢失、病案缺...  相似文献   

2.
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从2006年开始,
我院在原有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开始网络直报护理不良事件,使用Likert五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判断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比较2005年、2006年和2007年我院护理人员护理风险意识评分、护理满意度、护理缺陷率和护理投诉率。结果:2005年和2006年的护理风险意识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79±8.53分VS74.52±9.82分,t=1.924,P>0.05),2007年的护理风险意识评分较2006年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4.52±9.82分VS80.78±8.09分,t=4.634,P<0.05);2005年、2006年和2007年护理工作满意率为89.0%,91.4%和95.6%,实施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不断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606,P<0.05);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的护理缺陷率逐年下降,分别为1.4%,1.1%和0.59%,护理投诉率则为0.48%,0.29%和0.1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缺陷和投诉,在护理风险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概述目前国内外医疗不良事件及报告系统的实施情况,分析和思考如何加快我国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健全与完善,进而有效地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4.
田春香 《智慧健康》2022,(32):256-259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防范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9月在本院精神科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比组和实验组,各40例。参比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精神科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服药依从性和认知功能。结果 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比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参比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认知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参比组(P<0.05)。结论 精神科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明显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精神科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精神科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天津市安定医院精神科2019年1月-2020年1月39例收治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1∶1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优质组和常规组各39例,以实施优质护理管理的患者为优质组,将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患者作为常规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 优质组中出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护理风险的分析、识别,查找不安全隐患,有效地规避了护理风险,减少了精神科护理管理中风险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了精神科风险管理的安全性和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8年6月未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管理,2018年7月~2019年7月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对比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及病区管理质量。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质量、病区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护理质量及病区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张学彩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1840-1841
目的 探讨以人为本护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110例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指导护士进行以人为本的护理,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IPROS评分.结果 两组IPROS评分在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满意患者37例,基本满意14例,满意率达92.7%,对照组对护理满意患者25例,基本满意18例,满意率为78.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用于精神科的护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同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对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精神科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原因.结果:常见的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包括跌倒、伤人、自伤、外走等;不良事件发生后,无伤害患者24例,占比24.00%;轻度伤害58例,占比58.00%;中度伤害10例,占比20.00%;重度伤害8例,占比8.00%;护理不当23件,占比23.00%;环境因素11例,占比11.00%;设施设备缺陷9例,占比9.00%;执行医嘱错误8件,占比8.00%;沟通不足5件,占比5.00%;操作不当4例,占比4.00%;40.00%;初级职称的护士因素所引发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由于护理人员因素所导致的不良事件为23例,占比23.00%.结论:精神科比较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这些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包括患者自身疾病影响、护理操作问题等,针对此,需要不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同时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加强预防工作,对这种不良事件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在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精神患者科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节思维管理方法找出本科室的护理管理问题,根据护理问题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将细节管理引入到精神科护理管理中,从细节入手,加强护理工作中各个环节的安全防范,规范护理行为,观察比较细节护理管理实施前后科室护理质量情况。结果实施细节管理后的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文化、护理技能操作质量、急救物品管质量及护理安全质量均高于护理前的管理质量,细节管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细节护理管理前后护理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实施前护理满意度为94.98%,实施后护理满意度为99.55%,护理不良事件由5例减少至1例,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病房护理管理中实施细节管理,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体系对于促进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各国的报告体系模式有所不同.借鉴国外报告体系的成功经验,为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不良事件报告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影响因素较多,建立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非常有效的控制不良事件的通过在本院手术室建立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分析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修正方案及预防措施,提升护理质量,完善护理流程及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加强PDCA循环管理机制的实行方法下,分析避免牙周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该院牙周科治疗且接受护理的患者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机制的护理管理模式,各25例。对两组患者发生的意外风险及护理人员的护理过失行为等不良事件进行记录,对患者进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意外风险发生率12.00%显著低于常规组36.00%(P<0.05),实验组过失行为发生率8.00%显著低于常规组32.00%(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8.00%显著高于常规组60.00%(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在牙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可减少自身过失行为和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国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利用现状。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山东省6个样本市30家二级、三级医院对原卫生部和中国医院协会报告系统的利用上报情况。结果有41.38%的医院表示利用过原卫生部的报告系统,13.79%的医院表示原卫生部的2个报告系统都利用过,只有10.34%的表示原卫生部的2个报告系统和中国医院协会的报告系统都用过。报告的数量也十分有限,基本都是在个位数。结论现有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利用率不足,可以通过完善报告系统和反馈机制、加强政策执行力等方式,提高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利用率和不良事件报告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设计科学合理的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建立全面的、统一的医疗不良事件标准分类系统和患者安全术语,使不良事件上报管理更加标准化和科学化。方法通过借鉴国内外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先进经验,本系统对医疗不良事件从类型、原因、对患者的影响、事后处理、原因分析等项目均设置了大量统一、规范的预设项,报告输入时采用选择题式和简单的描述性语言即可完成不良事件的上报。结论应用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后,不仅简化了医务人员工作量,提高了不良事件上报率,而且便于管理者对不良事件进行不同角度和纬度的统计分析,采取改进措施,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6.
《Vaccine》2015,33(36):4398-4405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and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conduct post-licensure vaccine safety monitoring using the Vaccine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VAERS), a spontaneous (or passive) reporting system. This means that after a vaccine is approved, CDC and FDA continue to monitor safety while it is distributed in the marketplace for use by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spontaneous reports of adverse events that occur in persons following vaccination. Various methods and statistical techniques are used to analyze VAERS data, which CDC and FDA use to guide further safety evaluations and inform decisions around vaccine recommendations and regulatory action. VAERS data must be interpreted with caution due to the inherent limitations of passive surveillance. VAERS is primarily a safety signal detection and hypothesis generating system. Generally, VAERS data cannot be used to determine if a vaccine caused an adverse event. VAERS data interpreted alone or out of context can lead to erroneous conclusions about cause and effect as well as the risk of adverse events occurring following vaccination. CDC makes VAERS data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and readily accessible online.We describe fundamental vaccine safety concepts, provide an overview of VAERS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who provide vaccinations and might want to report or better understand a vaccine adverse event, and explain how CDC and FDA analyze VAERS data. We also describe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and address common misconceptions about VAERS. Information in this review will be helpful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counseling patients, parents, and others on vaccine safety and benefit-risk balance of vaccin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在精神科护理中采用标准化护理管理体系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在2018年1—12月期间来该院精神科进行治疗的1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标准化护理管理体系,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对照组在专科护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书、用药护理、健康教育、病区安全等护理质量指标与研究组比较,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0.00%,护理人员满意度为80.00%,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5.79%,护理人员满意度为96.00%,研究组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人员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对比,对照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如暴力行为、吞食异物、自残、跌倒、噎食、外走等)均多于研究组,两组间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护理管理体系在精神科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还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患者与护理工作人员的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本院医务人员主动使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现状,为完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本院747名医务人员进行无记名调查。结果医务人员对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和对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使用均不够满意;64.41%的人员认为本院不良事件上报率<50%;不愿意上报不良事件中19.93%的因为工作繁忙,65.30%的担心处罚或责备。仅19.74%的人员登陆过不良事件上报系统;39.49%的人员认为系统应改为匿名上报;42.56%的人员认为系统操作繁琐。结论医务人员工作繁忙和担心处罚或责备,是影响不良事件上报率的主要因素;加大宣传培训和改进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是提高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使用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减少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医疗服务安全方面取得的效果。方法利用CQI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整改,落实患者安全的有效管控措施。结果 CQI能及时发现现存的和潜在的安全隐患,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通过CQI,2012年我院(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比2011年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下降了26.6%。结论 CQI加强了对护理服务环节的质量控制,起到了预防护理缺陷的作用,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