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社区老年慢性病管理中实施全科医生管理及其对患者疾病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吉首市某医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90例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社区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科医生管理的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2组患者均持续干预6个月。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量表(QLICD-GM)评分]、自我管理能力[中国版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CDSMS)评分],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疾病知晓率[(汉化版生命体征量表(NVS)评分]。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QLICD-GM、CDSM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疾病知晓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科医生管理的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自我管理能力及疾病知晓率。  相似文献   

2.
杨锐 《中国卫生产业》2020,(8):50-51,54
目的观察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群组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12月180例长寿社区慢性病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90例)与对照组(90例),分别给予群组管理与常规管理,对两组患者管理前后血压指标、体重指数以及生活方式行为变化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管理后血压指标及体质量指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管理后服药依从性、调理饮食、戒烟戒酒分别为97.78%、94.44%、88.8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应用群组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体质量及血压指标,改善生活方式及行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社区慢性病管理意义及其服务模式.方法:记录辖区常驻居民慢性病信息,调查分析后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方案,比较管理前、后患者病情控制情况.结果:社区管理后患者病情控制率为1305例(72.54%),明显高于护理前897例(49.86%),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社区管理模式的干预下,辖区内慢性病患者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全科医生签约模式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奉贤区庄行镇社区服务中心就诊治疗的慢性病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就诊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0例,接受全科医生签约模式下的社区卫生服务;对照组80例,接受常规社区卫生服务(门诊管理联合随访),分析两组慢性病患者的防治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慢性病规范建档率为100.0%,接受慢性病规范管理率为95.0%,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社区卫生服务后其自我管理能力、疾病信息知晓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半年时间内体质指数、血糖、血脂和血压结果达标率为77.5%、80.0%、72.5%和70.0%,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药物治疗依从率为87.0%、非药物治疗依从率为88.2%,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科医生签约模式下的社区卫生服务对帮助社区慢性病患者规范建档、规范管理等均有显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各项身体指标,患者疾病知晓和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互联网+”的医院-社区一体化慢性病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2月河东区向阳楼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互联网+”医院-社区一体化慢性病管理模式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患者血压水平、高血压知识(使用高血压知识量表评定)及服药依从性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满意度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掌握高血压知识及服药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6.23±7.89)分,高于对照组的(90.23±8.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5,P<0.05)。结论“互联网+”医院-社区一体化慢性病管理模式可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网格化管理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社区29784名居民人口数资料.进行居民健康档案相关指标调查: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社区收集的5756例慢性病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实施疾病网格化管理。最后进行分析网格化管理前后慢性病管理相关指标。结果网格化管理后,居民健康档案相关指标明显优于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格化管理后,慢性病管理相关指标明显优于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应用网格化管理,有利于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的效益,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居民提供各种优质的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标准化沟通在促进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4月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管辖社区的慢性病患者30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标准化沟通对患者进行社区管理。对比标准化沟通前后患者慢性病知识掌握率,血压、血糖控制率,心理状态,吸烟、饮酒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标准化沟通前患者慢性病知识掌握率及血压、血糖控制率均显著低于标准化沟通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化沟通前患者SAS、SDS评分,吸烟率,饮酒率,饮食、精神、睡眠以及心理评分均显著高于标准化沟通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沟通在促进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有效控制血压、血糖水平,消除心理不良情绪,降低吸烟率及饮酒率,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曾六仔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423-2424
目的探讨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的意义及服务模式。方法建立完善的首次管理慢性病患者的登记记录,对患者的病情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等情况仔细进行询问、分析,制定个性化的慢性病的防治方案。结果社区居民建档1969例,随访1801例(91.47%),社区各种慢性病管理后控制率明显高于管理前控制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人、社区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完善、规范的慢性病管理工作有利于居民意识的提高,也使慢性病的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慢性病患者施行护理管理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0月在本社区建档管理的92例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均按医嘱治疗,常规电话和门诊随访,不作其他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社区慢性病护理管理。两组均干预12周,比较两组慢性病保健知识知晓程度、治疗效果、再住院情况、护理满意度。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慢性病保健[(18.14±1.35)]分、自我护理[(17.24±2.26)分]、用药知识[(17.01±2.68)分]、运动与饮食[(18.26±1.48)分]、并发症防控知识评分[(18.23±1.57分)及总分[(89.54±3.26)分]高于对照组[(13.27±4.26)、(11.23±3.68)、(12.45±4.02)、(13.47±2.79)、(12.62±2.39)、(61.02±5.6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总有效率(95.65%、78.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住院率和再住院时间分别为4.35%(2/46)、(4.25±1.26)d,均少于对照组19.57%(9/46)、(8.02±2.3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97.83%、82.6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慢性病患者施行护理管理可有效提升慢性病保健知识知晓程度,提高慢性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再住院风险,且患者对于该护理管理模式较为认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随访工作在社区重点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作用,进一步提高社区全科医生对随访工作的重视和信心,以便更好地控制社区慢性病。方法选择某2个社区内463例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为随访对象(其中高血压患者374例,糖尿病患者89例),规范随访1年。高血压的随访指标为控制指标、危险度分层、管理级别、生活方式的改变、血糖、血脂等;糖尿病的随访指标为血糖的控制率、空腹血糖(E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生活方式的改变。通过规范随访工作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指标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1)高血压随访指标:根据患者全年血压控制情况,将血压控制效果分为优良、尚可、不良3个等级。优良:全年有9个月的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 mm Hg以下;尚可:全年有6~9个月的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 mm Hg以下;不良:全年有≤6个月的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 mm Hg以下。控制不良组有明显好转,随访前58例,随访后30例(P0.05);危险分层级别优化明显,尤其是极高危和高危组,随访前分别是15例和41例,随访后分别是12例和32例(P0.05);一级管理人数明显上升,二、三级管理人数下降,高血压随访分级管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饮食、高盐膳食者减少,低脂饮食、服药依从性、适量运动发生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血糖、血脂均明显下降,生化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糖尿病的随访指标:血糖控制率(血糖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年末最后1次随访空腹血糖达标人数/社区内发现的糖尿病患者总数×100%)对比,随访前20例(22.5%),随访后61例(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BG、2 h PBG、Hb A1c均有所下降,随访前分别是7.09±1.51、8.40±1.03、7.24±1.06,随访后分别是5.73±0、89,7.19±0.77、6.43±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人数减少,适量运动及遵医行为人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的随访工作对于控制重点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是十分有效的,社区的全科医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药师对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用药安全管理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苏州工业园星湖医院150例慢性非传染性病患者,实施社区药师管理干预,分析对比患者在干预前后用药知识掌握情况、安全用药认知程度、不良反应、用药依从性等。结果实施社区药师管理干预后,150例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管理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知识掌握率高于管理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安全认知程度高于管理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依从性高于管理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社区慢性传染性病患者,社区药师管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用药安全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安全用药的掌握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湖南省慢性病综合干预社区居民慢性病情况,为慢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9月-2009年12月在湖南省慢性病综合干预社区体检并建档的20岁以上社区居民资料共1 544例。分析社区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知晓情况和影响因素等。结果慢性病总患病率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60,P〉0.05)。慢性病总患病率以及男性、女性慢病患病率与年龄的线性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438、163.971、290.850,P〈0.05)。不同社会经济状况人群中,文盲或半文盲、家务或待业人员、丧偶者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分别为71.43%、65.65%、81.52%。高血压、超重和/或肥胖检出率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血脂异常检出率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湖南省慢性病综合干预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婚姻状况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社区医疗为核心的多学科合作综合COPD管理模式对COPD稳定期患者依从性、临床症状控制及急性发作频率的管理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6月期间签约家庭医生的COPD稳定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综合管理组和常规管理组,每组各30例。综合管理组实施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COPD慢病管理模式,并选择同时期未实施慢病管理模式的COPD患者30例为常规管理组。不同管理模式实施24个月后,对患者及其家属依从性、BODE指数和急性发作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干预2年后,综合管理组30例完成随访,常规管理组3例失访;综合管理组戒烟、合理用药、合理运动依从性、6 MWT和FEV1%pre均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ODE指数分别为(2.87±1.25)和(3.37±1.88),综合管理组低于常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2年,综合管理组人均急性发作次数和住院天数分别为(2.14±0.22)次和(6.51±2.62)天,均低于常规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社区医疗为核心的多学科合作综合COPD管理模式可行,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基于磁性护理理念的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全周期慢病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7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基于磁性护理理念的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全周期慢病管理实施前的35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后的3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科室护理常规执行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磁性护理理念的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全周期慢病管理,3个月后测定焦虑、抑郁、生存质量评分,统计患儿家属慢病管理总满意度并对以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的焦虑、抑郁、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护理前,生存质量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慢病管理总满意度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磁性护理理念的儿童系统红斑狼疮全周期慢病管理有助于改善患儿心理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提高患儿家属对慢病管理的总满意度,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病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2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慢病管理组和对照组,慢病管理组采用慢病管理方法管理,对照组给予一般健康指导,随访6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疾病认识、生活方式、血压控制水平及生活质量评价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高血压认知度,慢病管理组达标率为lOO%,对照组为85.8%,慢病管理组高血压认知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6个月慢病管理后,慢病管理组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高脂饮食、高盐饮食、体重、运动、情绪)情况明显改善,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病管理组血压控制率为96.43%(135/140),对照组为56.67%(68/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57,P〈0.01)。慢病管理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进行慢病管理可有效提高高血压的认识率、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健康管理干预手段对老年人慢性疾病的效果,为老年人慢性疾病防治提供建议。方法 招募2013年3~12月到南京市某社区医院进行体检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筛选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654名,随机分成管理组和对照组,管理组进行为期18个月的健康管理,对照组常规管理,比较管理前后的客观指标和生命质量改变情况。结果 健康管理干预后,管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收缩压控制平均降低(5.56±1.66)mmHg、舒张压控制平均降低(2.94±1.24)mmHg、血糖控制平均降低(0.70±0.12)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生命质量方面,管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躯体功能得分平均提高(0.81±0.06)分、心理功能得分平均提高(0.75±0.07)分、社会功能方得分平均提高(0.81±0.09)分、糖尿病特异模块得分平均提高(2.07±0.10)分、生命质量得分平均提高(0.95±0.04)分、而高血压特异模块得分平均降低(0.67±1.1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由多水平模型可知,在管理期内,管理组生命质量得分每月增加0.03分,对照组生命质量得分每月减少0.04分。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的生命质量随时间迁移有所提升。结论 健康管理的实施有利于慢性疾病患者对血压及血糖的控制,且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吴辉    晁灵    李鲁  田庆丰 《现代预防医学》2015,(1):101-103
摘要:目的 了解社区慢性病居民HRQoL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 用浙大版SF-36量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入户问卷调查,调查区包括1个中心城区和1个新兴城区。结果 共调查705人,常见慢性病占36.60%;慢性病患者与非慢性病患者在7个维度的得分有差异;不同患病种类数的生理健康各维度得分均有差异;健康状况的自我判断、NCDs患病数、两周内是否患病、食欲状况和在岗时职业对生理健康的影响显著,Adjusted R2=0.407;健康状况的自我判断、年龄、与家人相处情况和对目前生活状况的满意度对心理健康影响显著,Adjusted R2=0.179。结论 社区慢性病患者HRQoL低于非慢性病患者,应通过社区健康管理和改善亲友关系来提高其HRQoL。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社区带教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10月在静安区某两家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社区教学基地学员16例为对照组,再选取2019年1-10月学员16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学员以传统模式开展全科医师社区培训,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全科医师社区培训质量控制管理.项目结束后,对两组全科学员的教学效果、满意度及患者对学员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全科学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对全科学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改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社区基地带教质量,提高学员带教满意度及患者对学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动态监护及同伴支持服务模式(新型管护方案)对患者社区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某社区内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身对照比较新型管护方案实施前、实施后1年,患者病情控制率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实施前疾病控制率为62.00%,实施新型管护方案1年后病情控制率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4,P<0.05);实施后患者的生理功能(79.0±22.5)分、社会功能(64.2±11.5)分、生理职能(49.5±10.4)分、情感职能(69.5±19.2)分、生命活力(69.1±9.5)分等5个指标得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患者对监护及同伴支持服务模式总体满意度显著提高,实施前、后分别为70.00%和9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7,P<0.05)。结论 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动态监护及同伴支持服务模式(新型管护方案)能有效提升社区管护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