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与凝血功能指标对妊娠期高血压(HDCP)诊断及妊娠结局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8月本院产科就诊的HDCP孕妇150例为观察组,同期年龄、孕周相匹配的正常孕妇80例为对照组。将观察组分为单纯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无不良妊娠组与妊娠结局良好组。比较各组及治疗前后TEG、凝血指标差异。结果:对照组、单纯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R值逐渐减低,MA、CI值逐渐升高(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K值最低、α角最高,单纯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α角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单纯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PT值逐渐减低,D-D逐渐升高(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APTT、TT最低,FIB最高(P<0.05)。单纯妊娠期高血压组治疗前与治疗后R、α角、MA、CI、PT值有差异(P<0.05),K、APTT、TT、FIB、D-D无差异(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病例治疗前后R、K、α角、MA、CI、PT、...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凝血四项、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该院产科住院并分娩的PE患者366例,包括轻度PE(mPE组)患者159例和重度PE(sPE组)患者207例,另选同期接受产检的正常妊娠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检测并比较各组的凝血四项[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D及PLT水平。结果 PE患者孕早、中、晚期,PT逐渐缩短,TT和APTT先降后升,FIB先升后降,D-D逐渐升高,PLT逐渐降低;孕晚期sPE组的PT、APTT、TT及D-D显著高于mPE组和对照组,FIB和PLT显著低于mPE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PE患者存在内、外源性凝血-纤溶系统失衡,血液呈异常高凝状态,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动态监测凝血四项及D-D、PLT有助于评估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妊娠期高血压(PIH)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组织因子(TF)表达水平及与凝血指标关系。方法:以2018年3月-2021年1月本院PIH孕妇200例(PIH组),正常妊娠孕妇200例为对照组,将PIH孕妇分为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中MCP-1、PECAM-1、TF水平;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Pearson分析PIH孕妇血清MCP-1、PECAM-1、TF与血浆各凝血指标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IH组血清MCP-1、TF水平、血浆Fg、D-D水平升高,血清PECAM-1水平降低,血浆PT、APTT、TT缩短(P0.05);与妊娠期高血压相比,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血清MCP-1、TF水平、血浆Fg水平升高,血清PECAM-1水平降低,血浆APTT、TT缩短,重度子痫前期血浆中D-D水平升高,与轻度子痫前期相比,重度子痫前期血清MCP-1、TF水平,血浆Fg水平升高,血清PECAM-1水平降低,血浆APTT、TT缩短(均P0.05)。PIH孕妇血清MCP-1、TF与血浆APTT、TT呈负相关,与Fg、D-D呈正相关,PECAM-1与血浆APTT、TT呈正相关,与Fg、D-D呈负相关(均P0.05);血清MCP-1、TF与PECAM-1呈负相关,MCP-1与TF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PIH患者血清MCP-1、TF高表达,PECAM-1低表达,且随疾病加重变化增加,3者关系密切且均与凝血指标相关,可能在临床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子痫前期-子痫孕妇的凝血因子水平,探讨凝血指标测定对疾病治疗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检测并比较轻度子痫前期(pre-eclampsia, PE)、重度PE、健康孕妇的凝血因子(PT、TT、APTT、FIB、D-D)水平;根据有无并发症对子痫前期-子痫孕妇进行分组,并比较两组凝血因子水平;ROC曲线分析凝血因子对重度子痫前期-子痫的诊断价值。结果 各指标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越严重,PT、APTT水平越低,TT、FIB、D-D水平越高,不同组别的同一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PT、TT、APTT水平低于无并发症组,FIB、D-D水平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D、PT、TT、APTT、FIB诊断重度PE的曲线下面积为0.896、0.904、0.756、0.855、0.848,其中TT诊断价值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子痫前期-子痫患者凝血指标异常程度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各凝血因子可作为预测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女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妇女血浆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凝仪对正常妊娠妇女90例、合并高血压疾病的妊娠期妇女9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100例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正常妊娠和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两组妇女的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含量均高于正常非妊娠妇女(P<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FIB及D-二聚体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轻度子痫前期患者、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浆FIB、D-二聚体的含量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妊娠及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轻度子痫前期患者比较,PT、APTT均缩短(P<0.01)。结论:动态监测孕妇血浆的凝血指标,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孕妇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参数变化,了解子痫前期孕妇凝血功能状态。方法选取89例子痫前期孕妇,100例正常孕妇和100例正常非孕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法国STAGO 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结果子痫前期孕妇PT、APTT、TT明显缩短,FIB明显升高。结论子痫前期孕妇有明显的高凝状态,检测凝血指标对预防和治疗产科并发症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血小板参数以及凝血功能方面相关指标进行检测观察,与疾病发生情况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50例,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62例、轻度子痫前期组50例与重度子痫前期组38例,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正常晚期妊娠妇女62例作为正常晚期妊娠组。对各组妇女的凝血功能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参数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的PT、TT、APTT均明显降低,FIB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的PLT明显降低,MPV、PDW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上述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随着疾病的加重,PT、TT、APTT、PLT明显降低,FIB、MPV、PDW明显升高(P0.05)。结论凝血状态和血小板变化情况与患者疾病发生情况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临床上可通过加强对上述两种指标进行检测,有利于更好地评估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子痫前期孕妇与正常孕妇两者间凝血功能的差异,分析其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临床预测的意义。方法:检测54例子痫前期孕妇(其中轻度子痫前期20例,重度子痫前期34例)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并与42例正常孕妇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结果:轻度子痫前期孕妇的PT值低于正常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值高于正常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TT、PT、APTT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值高于正常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子痫前期孕妇血液的高凝状态远远超过正常孕妇,其凝血功能系统平衡失调尤以重度子痫前期为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孕期孕妇凝血四项[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及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于医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孕妇84名,其中妊娠中期27名(孕13~28周)、妊娠后期29名(孕29~36周)、临产期28名(孕37~42周),采集孕妇空腹静脉血,通过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TT、APTT、FIB、PT、D-D及FDP水平,比较不同孕期孕妇的TT、APTT、FIB、PT、D-D及FDP水平。结果临产期孕妇APTT水平低于妊娠后期、妊娠中期,临产期孕妇FIB水平高于妊娠后期、妊娠中期,临产期、妊娠后期孕妇PT水平低于妊娠中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期孕妇D-D、FDP水平高于妊娠后期、妊娠中期,妊娠后期孕妇D-D、FDP水平高于妊娠中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间监测孕妇APTT、FIB、PT、D-D、FDP水平变化,可为防治血栓发生及产后异常出血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子痫前期(PE)和正常双胎孕妇在妊娠不同时期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探讨上述指标在双胎妊娠不同时期的变化特点及在PE病情评估和发病预测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370例双胎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轻度子痫前期55例,重度子痫前期75例,正常双胎孕妇240例,回顾性分析三组孕妇在妊娠不同时期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二聚体(D-D)]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结果①凝血功能各指标中,从孕早期到孕中晚期,PT逐渐缩短,DD逐渐升高,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晚期组间比较,重度PE组的FIB比其他两组均降低,重度PE组的TT比其他两组均升高,轻度PE组和重度PE组的DD及APTT均比正常组升高(P0.05)。②血小板参数中,从孕早期到孕中晚期,PLT和PCT逐渐下降,MPV、PDW逐渐升高(P0.05)。组间比较,孕晚期,PDW、MPV在轻度PE组和重度PE组均比正常组升高,PLT、PCT在重度PE组均比正常组下降(P0.05)。③妊娠晚期做ROC曲线预测子痫前期,TT的AUC=67.5%,截断值=13.5s,OR=2.1,P0.01;PDW的AUC=70.7%,截断值=13.5fL,OR=1.7,P0.01。结论①子痫前期可能引发内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异常,血液异常高凝,动态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变化有助于了解病情发展,指导临床工作。②TT和PDW可能是早期预测双胎子痫前期发生的有效指标,若妊娠中晚期超过截断值,可起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凝血指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的意义.方法 收集6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组)及70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对照组),行血小板计数(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检测.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PC[(178.32±51.08) × 10~9/L比(186.17±40.02)× 10~9/L]、PT[(10.54±0.54)s比(11.07±0.49)s]、APTT[(26.23±3.12)s比(28.08±4.31)s]显著下降(P<0.05或<0.01);FIB[(5.34±0.68)g/L比(4.02±0.73)g/L]、MPV[(11.10±2.31)fl比(8.95±1.37)fl]、D-D[(0.46±0.27)mg/L比(0.18±0.19)mg/L]显著增加(P<0.01).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与轻度子痫前期患者比较,FIB、D-D显著增加(P<0.01).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与晚发型子痫前期患者比较,PT明显缩短(P<0.05),FIB、D-D明显增加(P<0.05或<0.01).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呈明显高凝状态;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较晚发型子痫前期患者高凝状态和凝血功能障碍更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妊娠晚期导致孕妇血小板及凝血检测结果异常的原因、发生频率以及检测方法上要注意的问题。方法:以2008年9月~2009年8月间的住院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妊娠并发症分类,以正常晚期妊娠妇女作为对照,分析血小板参数、凝血常规四项(PT、APTT、TT、FIB)。结果: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组和妊娠糖尿病(GDM)组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值高于对照组;②妊高征组血小板降低、MPV升高、凝血指标未见明显异常。③妊娠糖尿病组的PT、APTT、FIB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④妊娠晚期孕妇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以妊娠生理性原因和重度妊高征为主(58.4%和20.7%),其他原因还包括:双胎妊娠、母儿血型不合、EDTA依赖性假性PLT减少。结论:多种妊娠相关性疾病可引起妊娠晚期孕妇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参数异常,同时需要注意鉴别EDTA依赖性假性PLT减少,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孕妇凝血4项、D二聚体水平和血浆抗凝血酶3(ATⅢ)表达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合肥市滨湖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孕妇240例,按孕期不同分为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每组各80例,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育龄女性5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凝血4项、D二聚体及ATⅢ差异。结果: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酶时间(TT)随孕期的增加而降低(P<0.05),但PT、APTT孕早期组与对照组无差异,TT孕中期组与孕晚期组无差异(均P>0.05);FIB水平从孕早期开始增加(P<0.05);DD水平随孕期增长而增高(P<0.05),但孕早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AT3在孕早期组与对照组、孕中期与孕晚期比较无差异(P>0.05),孕早期高于孕中期(P<0.05)。结论:妊娠期女性的凝血功能随孕期增加发生变化,表现为高凝状态,临床医生应重视孕妇凝血指标的监测,及时诊治避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859例妊娠妇女及200例正常非妊娠女性的PT、APTT、TT、FIB值,分成早、中、晚及临产妊娠四期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正常妊娠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着妊娠时间延长,早期、中期至晚期妊娠的PT值呈缩短趋势,不同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与临产期P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APTT值呈缩短趋势,早期组与中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妊娠期APT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妊娠四个时期的T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中期至晚期妊娠的FIB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期FIB值明显升高,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和正常妊娠组的PT、APTT、TF值比非妊娠组明显降低,FIB值明显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町、APTT、TT值比正常妊娠组明显降低,FIB值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切监测妊娠妇女的凝血四项变化,对预防血栓栓塞疾病和孕妇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大出血导致急性DIC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袁恩武  刘军杰  王燕  王鹏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0):3087-3088
目的:测定产前子痫前期患者相关凝血指标的水平,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以达到早期诊断和预防的目的。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50例正常孕妇和50例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产前子痫组与正常孕妇组比较,PT、TT、APTT、Fib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产前子痫患者的相关血凝指标水平有助于产前子痫的早期诊断和预防,防止产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在子痫前期高危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孕12~16周有子痫前期高危因素的孕妇和正常孕妇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凝血四项、血栓弹力图参数,观察组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干预,统计干预前后凝血功能、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oluble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 PLGF)、sFlt-1/PLGF比值,分析sFlt-1、PLGF、sFlt-1/PLGF与凝血功能相关性、子痫前期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 R)、凝血酶形成时间(thrombin formation time, K)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最大振幅(maximum amplitude, MA)、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及加固速率(fibrin clot formation and reinforcement rate,α角)、凝血综合指数(coagulation index, CI)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PT、APTT、TT、R、K高于干预前,FIB、MA、α角、CI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sFlt-1、sFlt-1/PLGF比值较干预前低,PLGF较干预前高(P<0.05);干预后子痫前期高危患者PLGF与PT、APTT、TT、R、K呈正相关关系,与FIB、MA、α角、CI呈负相关关系(P<0.05);sFlt-1、sFlt-1/PLGF与PT、APTT、TT、R、K呈负相关关系,与FIB、MA、α角、CI呈正相关关系(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收缩压、舒张压、初次产检时体质量指数、PT、APTT、R、K、FIB、TT、MA、α角均为子痫前期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子痫前期高危患者sFlt-1、PLGF、sFlt-1/PLGF比值与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显著相关,阿司匹林可能通过调控sFlt-1、PLGF、sFlt-1/PLGF表达改善孕妇凝血功能,为临床子痫前期的防治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患者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m,TEG)参数与经典凝血功能指标的关联性及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凝血三项联合D-二聚体检验在孕妇凝血状态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期间收治的孕晚期孕妇8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正常未妊娠女性8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凝血三项联合D-二聚体检查,对两组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凝血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差异,探讨凝血指标与子痫前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6例子痫前期孕妇及100例正常妊娠晚期孕妇的血常规(HB、HCT、PLT、MPV)、出凝血指标(PT、APTT、FIB)进行检测和比较,并对各组孕妇的子痫、HELLP综合征、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孕妇相比,子痫前期孕妇的HB、PLT、PT、APTT显著降低,MPV、FIB显著增高,各种妊娠期合并症的发生率均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较轻度子痫前期孕妇的PLT、MPV、FIB的变化更明显,子痫及HELLP综合征的发生率均显著增加,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可导致多种严重妊娠结局的发生。子痫前期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PLT、MPV、PT、APTT、FIB等指标可用于判断患者的凝血状态及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