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运用价格篮子工具和加权价格指数构建基本医疗服务价格指数 (Price Index of Primary Medical Service,PIPMS),探讨该指数用于解释某个区域基本医疗服务组合价格水平和区域比较的应用前景。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价格指数法及统计分析法。结果:(1) 价格篮子是构建PIPMS指数的关键参数,是以某一政策目标为导向筛选的系列项目及频次组合,可以建立综合价格篮子和特征价格篮子 (高市场份额、重点监测和价值点数)。(2) 不同价值点数医疗服务项目的比价关系不合理,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3) 各省PIPMS指数值的内部影响程度依次是医技诊疗类、临床诊疗类、综合医疗服务类和中医及民族医诊疗类 ;尚未发现各省PIPMS指数的外部影响因素,表明宏观管制效果欠佳。讨论:(1) PIPMS指数工具体现了医保大数据决策管理思路 ;(2) PIPMS指数有助于实现价格宏观调控机制 ;(3) PIPMS有助于医疗服务价格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梳理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管理现状,为长三角地区合理定价及调整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各地发布的最新“医疗服务项目规范”及“医疗服务价格汇总表”,运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抽样,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项目总体价格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类别价格水平和离散程度均存在差异,中医诊疗类和综合服务类较诊疗类价格偏低。医疗服务价格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R2=0.49)。上海市除中医诊疗类外各类别价格均为最高,江苏省相对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总体偏低。结论: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价格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比价关系趋于合理。建议统一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提升中医诊疗类医疗服务项目定价的科学性,提高体现技术和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并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对价格进行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结构的差异,为推进医疗服务价格的宏观调整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长三角各地2021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目录,筛选300项代表性项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核密度估计和Meta分析方法,纵向比较和分析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项目比价关系的差异。结果:总体上,各地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结构均呈偏态分布,上海市整体价格水平高于其他地区。按类别比较,浙江省综合医疗服务类项目的比价关系相对较大,江苏省医技诊疗类、临床诊疗类项目和上海市中医诊疗类项目的比价关系相对较小。结论:地区间医疗服务整体价格水平差异符合经济发展情况,各地应重视调整医疗服务中比价关系差异较大的项目,保持地区间比价关系一致性。上海市应重点调整中医诊疗类项目,突出中医药重要地位,保障中医药长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当地现行医疗服务项目的成本构成、调价情况和影响大小,为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完善政府补贴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研发的成本测算软件对当地8家医院的医疗服务项目成本进行测算,将测算结果与省标准价格、现行均价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1)4种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构成分析中看出三类(除医技诊疗类)医疗服务的劳务成本所占比例都较高,达50.00%以上,成本与省标准价格、现行均价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具有一致性,但绝对差距过大。(2)测算成本与省标准价格比较,在各等级医院中4种医疗服务项目类型"比值>1"的百分比均超过60.00%,市级综合医院最高,4种不同类型医院的项目总支出均大幅高于按省标准价格计算的项目总收入,分别高出21.4%~63.8%。(3)现行均价与省标准价格比较,调价后医技诊疗类项目下调幅度最大,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上调种类较多,调价将使区级综合医院、街道办医院的总收入受影响下降45.35%和10.40%,专科医院总收入上升12.20%,市级综合医院总收入变化不大。结论:有必要对医疗服务价格标准进行修订,测算的现行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可作为服务价格标准制定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5.
对手术费、诊疗费定价合理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前,我国医疗服务项目及其价格确定存在着与医学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不适应、医疗服务价格计算方式不完善和没有体现技术难度等问题。本文就手术、诊疗项目定价方法及依据,现行手术、诊疗项目定价实际及价格标准的历史变迁进行分析,提出改革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测算方法、定期调整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建立多元化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科学适宜的医疗服务项目定价机制是影响新医疗技术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在回顾国家层面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践,梳理了公立医院立项试行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自主定价的影响因素:按作用机制分为促进因素(测算成本、技术难度、风险程度)和制约因素(现行技术难度、风险程度相近项目价格,物耗、设备折旧占比,外省份批准设立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价格,医院等级,医师级别,财政补助,本地经济发展水平,患者承受能力)。发挥新增医疗服务项目价格锚点作用,促进价格合理形成的政策建议包括:出台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指导意见,统一成本测算样表和取数口径;评估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价值,重大创新技术按绿色通道审核并允许溢价;监测和报告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试行期的服务量和运行成本,促进转正项目定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江苏省妇幼健康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水平,比较和筛选价格不合理的项目,为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供参考。方法:构建标化价值模型,测算服务项目价值,根据价格价值差和比值法筛选优先调价项目。结果:共测算江苏省妇幼健康类医疗服务项目72项。31项(43.06%)现行价格低于标化价值且构成比比值低于1(妇科类20项、产科类8项、计划生育类2项、康复类1项),8项(11.11%)高于标化价值且构成比比值高于1(妇科类7项、产科类1项)。筛选建议优先调升价格项目22项,调低价格项目8项。结论:比值法简洁高效。江苏省部分妇幼健康类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及比价关系不合理,建议分步分批调整,建立价值数据库,健全价格监测与动态调整机制,将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与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规范医疗行为的视角,探讨医疗服务价格结构调整策略。方法:以湖北省某三甲公立医院为例,分析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对医院医疗收入和患者医疗费用的影响。结果:取消药品加成和耗材加成后,医院整体弥补率为72.38%和57.43%,低于预期水平;价格调整后,综合医疗服务类、临床诊疗类和中医及民族医疗类项目收入调增,医技诊疗服务类项目收入调减,患者次均检查和化验费用占比增长较快。结论:按照“有保有压、总量控制”的医疗服务价格结构调整策略,建立“两降低“”两提高“”一增加”的价格结构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医疗服务的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福州地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成本、价格和财政补偿的关系,探讨针对现状的管理思路.方法:采用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研发的成本测算软件进行成本测算,利用医院的年终财务报表收集财政补助和劳务支出等信息,把测算成本和省标准价格进行比较.结果:50个反映技术劳务服务项目中,72%价格低于成本,平均低47%;80%医技诊疗项目价格高于成本,平均高60%;财政补助绝对数与相对数不足.结论:新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可从实现成本、补偿和定价的衔接上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上海与5个同类型城市的中医类医疗服务价格水平,为政府制定和调整价格提供依据.方法:对价格构成进行标准化,采用加权平均价格、平均价格相对比和绝对差等指标评价总体水平,并对各项目价格进行直接比较和归类分析.结果:共比较171个项目.上海中医类价格明显偏低,中医类价格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不相关.上海明显偏低的项目占47.4%,价格居中的项目占29.2%,价格偏高的项目占综合服务类项目的23.4%.结论:上海市应继续加大中医类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调整,优化综合类服务价格结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广东省工伤康复服务项目开展情况,分析《广东省工伤康复服务项目及2008版工伤康复(试行)》支付标准与现行基本医疗服务项目中的物理治疗与康复类医疗服务项目比价关系,为科学制定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广东省20家工伤康复协议机构项目使用频次、支付标准,逐一进行目录和项目价格匹配,分析价格水平。结果:14.89%的工伤康复服务项目未开展,工伤康复项目规范未动态调整;支付标准偏低,大部分地市同一服务项目,基本医疗服务价格高于工伤支付标准。结论:建议建立工伤康复服务项目支付标准与基本医疗服务项目比价库;形成具有工伤康复特点的价格形成和调整机制,逐步理顺比价关系;动态调整工伤康复服务项目规范目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价格导向为核心,构建工伤康复服务项目多因素定价模型。方法:基于社会平均成本法,引入 RBRVS理念与技术,研究 5种工伤康复服务项目成本测算方法。结果:综合样本医院开展工伤康复服务项目频次及工伤康复基金预测情况,并基于社会平均成本按统一的标准来计量和补偿的特性,建议采用标化的社会平均成本定价法制定项目价格。结论:基于社会平均成本的医疗服务项目定价,可以使同种商品和服务的劳动耗费,按统一的尺度来计量和补偿, 为工伤康复项目价格调整及支付标准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以价值为基础的定价方法,计算核医学学科新增医疗服务项目镭[223 Ra]骨转移瘤治疗的医疗服务价格。为相关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的申报和定价打下循证基础,为合理补偿医务人员劳动价值、提升患者服务项目可及性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21年3—12月使用“镭核素[223 Ra]骨转移瘤治疗资源投入及费用数据采集表”相关数据,开展专家访谈进行系数赋值和基线对照项目确定,得到镭[223 Ra]骨转移瘤治疗服务各个环节的成本和新增服务的价值。结果:镭[223 Ra]骨转移瘤治疗服务按服务特点分为注射前评估、治疗计划、给药、给药后监测、废弃物处理与监测等环节,各环节3地平均人力耗时分别为104分钟、39分钟、25分钟、72分钟和56分钟,中位物耗成本为48.20元,3地总成本(平均人力成本+中位物耗成本)为763.68元。结合系数赋值结果和基线对比项目,得到新增项目的价值为810.19元。结论:运用基于技术难度和风险程度的价值定价理论,计算镭[223 Ra]骨转移瘤治疗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的服务价值,建议以价值作为服务定价依据。该定价公式和研究方法不仅可用于其他核医学学科新增服务项目的定价,还适用于现行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动态调整,为未来学科价格工作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 2001—2022年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 “医疗服务价格”或“医疗价格管理”或“医疗价格调整”或“医疗服务定价”为检索词,最终获得有效文献492篇。用频数统计文献的时序分布和期刊来源,以CiteSpace6.1.R1和VOSviewer1.6.18软件为工具绘制作者及机构合作图谱、关键词共现聚类及突现图谱,通过Bicomb和SPSS25.0统计软件对关键词进行多维尺度分析。结果: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发文量整体呈增加态势,文献发表于70家期刊,“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补偿机制”位列高频次关键词的前3位。改革历经实施阶段、理顺阶段、深化阶段3个时段,聚焦于医疗服务定价、医疗服务项目规范管理、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等研究方面。结论:医疗服务价格研究热点持续变化,关注度持续上升,内容不断深入,动态调整、医耗联动等成为学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对完善医疗服务合理定价,合理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利益传导的视角,以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体现为中介,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实证检验医疗服务价格对医务人员薪酬水平的影响。结果:医疗费用规模对医务人员薪酬水平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在门诊医疗和住院医疗二者间存在异质性,主要体现在劳务价值在医疗费用中的差异方面。结论:应持续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  相似文献   

16.
通过梳理工伤康复服务项目规范与支付标准制定等相关政策,阐述“国家版”和“广东省版”工伤康复服务项目和支付标准制定情况,分析新增工伤康复服务项目管理现状。选择广东省40家协议医院为样本,基于专家咨询法,计算专家采纳率,建立新增工伤康复服务项目目录,并通过基准项目赋值定价,为新增工伤康复服务项目遴选及支付标准提出管理措施。文章建议进一步细化新增工伤康复服务价格项目立项审批流程,建立新增工伤康复服务项目管理办法,规范管理制度。探索新增工伤康复服务项目纳入工伤保险目录管理机制,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学会或协会的作用,加强卫生技术评估准入评审与价格制定管理决策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构建医疗服务价格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设计与制订医疗服务价格评价指标,构建一套对医疗服务价格的制订、执行结果进行完整评价的指标体系,为政府部门提供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和决策工具。方法运用了医学、经济学、统计学、价格学和循证医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德尔菲(Delphi)法,建立评价模型设计和制订医疗服务价格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本研究建立的医疗服务价格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基本反映在医疗服务价格形成和执行过程中,对政府的管理目标、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工作效率、成本控制、经济效益和居民的参与及满意度进行测评。结论建立健全一套医疗服务价格评价指标体系势在必行,此研究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基本能够满足现阶段医疗服务价格评估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算样本医院儿科109个DRG病种组成本,根据核算结果开展病种组比价研究,以期理顺病种组比价关系。方法:收集儿科2020年病种费用与成本相关数据,利用费用成本转换法测算儿科病种成本,采用统计描述方法分析儿科病种组费用、成本及比价关系。结果:58.71%的儿科DRG病种组呈现不同程度亏损;儿科DRG病种组费用与成本之间存在偏离;儿科DRG病种组比价关系尚未理顺。结论:建议有针对性地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突显儿童医疗服务价值,同时秉持比价合理的原则,推行以成本为基础的DRG病种组定价制度。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的数量及各地价格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深入分析其形成原因,提出在医疗服务项目动态调整中增加中医项目比例、提高中医项目价格、制定全国统一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立项指南、制定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全国性指导价格、对重点中医项目加大支持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Value in health》2015,18(4):484-492
ObjectiveTo compare prices of medicines, both originators and generics, in New Zealand and 16 European countries.MethodsEx-factory price data as of December 2012 from New Zealand and 16 European countries were compared for a basket of 14 medicines, most of which were at least partially funded by the state in the 17 countries. Five medicines had, at least in some countries, generic versions on the market whose prices were also analyzed. Medicine price data for the 16 European countries were provided by the Pharma Price Information service. New Zealand medicine prices were retrieved from the New Zealand Pharmaceutical Schedule. Unit prices converted into euro were compared at the ex-factory price level.ResultsFor the 14 medicines surveyed, considerable price differences at the ex-factory price level were identified. Within the European countries, prices in Greece, Portugal, the United Kingdom, and Spain ranked at the lower end, whereas prices in Switzerland, Germany, Denmark, and Sweden were at the upper end. The results for New Zealand compared with Europe were variable. New Zealand prices were found in the lowest quartile for five medicines and in the highest quartile for seven other products. Pric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riginator products and generic versions ranged from 0% to 90% depending on the medicine and the country.ConclusionsMedicine prices varied considerably between European countries and New Zealand as well as among the European countries. These differences are likely to result from national pricing and reimbursement poli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