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复发性流产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凝血及血液流变学状态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所纳入对象为复发性流产患者(n=90),均为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回顾病例,将90例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基于此,45例观察组增加低分子肝素治疗,就两组凝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性激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妊娠结局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D-D、PT、APTT指标水平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D-D、PT、APTT指标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D-D、PT、APTT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全血表观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20s-1指标水平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全血表观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20s-1指标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全血表观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20s-1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性激素指标水平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性激素指标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性激素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  相似文献   

2.
王轶  戚颖 《陕西中医》2019,(1):67-69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尿激酶联合疏血通治疗创伤后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下肢创伤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低分子肝素、尿激酶进行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疏血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小腿周径差、腘静脉的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T、APTT、D-D、Fib测定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PT、APTT测定值高于对照组(P<0.05),D-D、Fib测定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测定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测定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小腿周径差、腘静脉血流速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小腿周径差低于对照组(P<0.05),腘静脉血流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疏血通治疗效果肯定,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股静脉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3.
陈玲  黄林凤  杨林慧 《新中医》2022,54(12):90-93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AI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AI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前列地尔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PV)、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沉降率(ESR)及D-二聚体(D-D)]、血小板活性标志物(PAC-1、CD62P、CD63)、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PV、HCT、ESR、D-D、PAC-1、CD62P、CD63、TNF-α、IL-6、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试验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PV、HCT、ESR、D-D、PAC-1、CD62P、CD63、TNF-α、IL-6、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凝血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35)采用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n=35)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2组受试对象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D-dimer,D-D)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以及伤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凝血指标:PT、APTT、D-D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凝血指标:PT、APTT、D-D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的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改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液高凝状态,激活纤溶系统,调节血液黏度,从而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季芸  冷燕奎  张忠良 《新中医》2024,56(7):107-111
目的:观察中药封包结合推拿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中药封包结合推拿治疗。比较2组术前、术后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D-D)水平、患肢大腿周径,并比较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术后7 d、术后2周,2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逐渐升高(P<0.05),且同一时间点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2组D-D水平升高(P<0.05),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2组D-D水平较术后7 d降低(P<0.05),且观察组仍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7 d、2周,2组患肢大腿周径均较术前增大(P<0.05),但呈逐渐减小趋势(P<0.05),且同一时间点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85%,低于对照组12.96%(P<0.05)。治疗后,2组...  相似文献   

6.
黄香妙 《新中医》2022,54(8):50-53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利伐沙班防治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行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2组术后均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镇痛及康复治疗,对照组术后在此基础上给予利伐沙班片治疗,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DVT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4.44%(P<0.05)。术后7 d、14 d,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D-D及FIB水平均较术后1 d降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D-D及FIB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利伐沙班能有效防治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血液凝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陈超 《新中医》2014,46(8):98-100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组术后予血府逐瘀汤口服,用药均为30天。观察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及呼吸衰竭情况,检测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出现深静脉血栓1例,无肺动脉栓塞、呼吸衰竭发生;对照组出现深静脉血栓2例、肺动脉栓塞1例,无呼吸衰竭发生;2组间各项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T、APTT、D-D值均增加,INR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血小板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皮下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治疗组无以上不良反应,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有确切疗效,且可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雷火灸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非小细胞肺癌血液高凝状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化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雷火灸。比较凝血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计数]、血液流变学指标、Karnofsky行为状态(KPS)评分、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核因子(NF)-κB水平。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血栓相关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PT、APTT、FIB、D-D、PLT均改善(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KPS评分无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KPS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NF-κB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  相似文献   

9.
陈魁  史吏  潘浩  郑继行  艾鹏  陈聪  邓超频 《新中医》2018,50(8):53-5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血栓通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 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 4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加用血栓通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腿围差值、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凝血功能[包括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中医证候疗效以及血液流变学等项目。结果:证候疗效总有效率联合组为9 1.18%,对照组为7 9.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髌骨腿围差值、胫骨腿围差值、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DD、FIB、PT、APTT及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血栓通联合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凝血,缓解疼痛,效果优于单用低分子肝素。  相似文献   

10.
宁世杰  杜嫩  李德敬 《新中医》2020,52(12):173-17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联合护理干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配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患肢平面周径、血管再通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T、APT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D-D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PT、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而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肢大腿、小腿平面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肢大腿、小腿平面周径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肢大腿、小腿平面周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联合护理干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1.
痛经是指妇人在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难忍,或伴有手足厥冷、面色苍白、身冷汗出等证.在临床上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本病3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针药并用治疗痛风2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引起的疾病,因为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是尿酸,若尿酸生成增多或排泄减少,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增加,引起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过多的尿酸沉积可形成痛风石,并引起关节软骨的退行性病变,发展成为足母趾、跖趾关节僵肿畸形。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准不断提高,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增多,笔者采用针药并用治疗痛风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发病率高,易于反复。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近年来笔者依据裘昌林主任医师的临床经验采用针刺与中药结合治疗偏头痛6l例,取得颇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贫血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单纯中药组,张针刺中药并用组各45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针药并用组临床显效率37.8%,总有效率93.4%,单用中药组显效率22.2%,总有效率68.9%,针药并用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中药组(P<0.05).结论:针刺中药并用治疗贫血,优于单纯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15.
针药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5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冠心病心绞痛是心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多以心前区闷痛为主。笔者采用针药并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9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33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61岁。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药物组35例,其中男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40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2组,即针牵组采用针刺加牵引治疗;针刺组采用单纯的针刺治疗。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77.6%,经统计学处理,针牵组疗效明显优于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咳嗽是少儿肺部疾患中的一种常见证候,好发于春秋两季,由于少儿年龄小、体质弱,抵抗力比较低,易患外感咳嗽。笔者采用针刺火罐综合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乳癖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癖是指妇女乳房部常见的慢性良性肿块,以乳房肿块和胀痛为主症,常见于青壮年妇女,相当于现代医学"乳腺小叶增生".在临床上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推拿疗法治疗本病4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6月本院78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刺穴位联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穴位治疗,10 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清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有效率为82.0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6.215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F-MPQ评分、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通窍鼻炎颗粒联合布地奈德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鼻窦炎患者1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每组97例。常规组给予布地奈德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窍鼻炎颗粒治疗。结果:联合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后IL-2、IL-4、IL-5、IL-10、TNF-ɑ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IL-10、TNF-ɑ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有效率为95.88%,常规组有效率为85.57%,联合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窍鼻炎颗粒联合布地奈德治疗鼻窦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