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96例慢性泪囊炎需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时间先后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的48例慢性泪囊炎患者设为对照组,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的48例慢性泪囊炎患者设为试验组。试验组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对照组采用经鼻外径路鼻腔泪囊吻合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与经鼻外径路鼻腔泪囊吻合术相比,具有手术操作准确、术野更清晰、术程缩短、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不易复发且面部无瘢痕的特点,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较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陈胜强 《现代保健》2011,(30):28-29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54眼)慢性泪囊炎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随访6个月~3年,观察其疗效。结果治愈50例,好转2例,尤效2例,总有效率96.29%。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与传统的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比较具有微创、不影响荚容、治愈率高的优点,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6例(26眼)慢性泪囊炎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3年,26例(26眼)中,治愈13眼,好转10眼,无效3眼,有效率为88.5%,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视野清晰、损伤小、出血少、避免面部切口等优点,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鼻内镜下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1年1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患者中选取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55例患者实施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进行治疗,观察组55例患者实施鼻内镜经鼻泪总管开放术进行治疗,探究其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64%)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经鼻泪总管开放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创伤较小,外表美观,并发症发生率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泪囊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6例(33眼)患者采取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泪囊支架植入术,同时在支架周围填入美乐胶固定。对照组23例(28眼)患者采用单纯的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不应用泪囊支架,术毕用美乐胶把粘膜瓣固定。术后两组处理相同。随访12月。对比两组1月、6月、12月的治愈率和造瘘口的面积。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治愈率和造瘘口面积,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随访6个月时治愈率和12个月时治愈率,经统计学分析存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测量两组造瘘口面积;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泪囊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有利于提高术后远期疗效,是一种创伤一个安全有效的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衡戈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1943-1944
目的观察分析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48例慢性泪囊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26只眼)和对照组24例(28只眼),观察组采取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24/26),出现并发症1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29%(18/28),出现并发症5例,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内窥镜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慢性泪囊炎是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泪溢及压迫泪囊区有脓性分泌物自泪点返流,既往治疗于眼科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或泪囊摘除术。随着鼻内镜外科学的建立和发展,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逐渐成为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首选。本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鼻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126例需手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3例,实验组行鼻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对照组行传统吻合术,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总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2min,并发症发生率为1.6%,总有效率为87.3%;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9min,并发症发生率为11.1%,总有效率为71.4%,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鼻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罗奕梓 《医疗装备》2023,(10):62-64
目的 比较鼻泪管Y型支架植入术与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对慢性泪囊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于医院眼科治疗的8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支架组和内镜组,各40例。支架组采用鼻泪管Y型支架植入术,内镜组采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3个月后泪管溢脓及不通发生情况,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支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内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内镜组,切口小于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镜组泪管溢脓及不通发生率均低于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安全性均较好,相较于鼻泪管Y型支架植入术,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后泪囊吻合口瘢痕闭锁病人提供一种简便易行、效果满意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术前常规进行鼻内镜检查。2.对鼻内镜检查疑有鼻窦慢性炎性病变者,进行鼻窦CT检查。3.术前常规进行泪道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试验。4.术前药物的临床应用。5.术前清除鼻窦慢性炎性病变。6.在鼻内镜下,切除原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吻合口处的瘢痕组织;扩大原手术后的泪骨骨窗;将泪总管直接开放于鼻腔。7.术后泪道冲洗。8.术后药物的临床应用。9.鼻内镜下泪总管吻合口清创。结果12例12眼慢性复发性泪囊炎病人,在施行鼻内镜鼻腔泪总管开放术后,均获得满意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4年无复发。结论鼻内镜鼻腔泪总管开放术,是治疗慢性复发性泪囊炎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鼻黏膜瓣留置对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慢性泪囊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术中给予鼻黏膜瓣留置和术中不给予鼻黏膜瓣留置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心理应激以及生存质量。结果:1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6%,高于对照组,吻合口瘢痕组织形成5例,少于对照组;2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营养、人际关系以及应对压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鼻黏膜瓣留置有助于提高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成功率,并且在远期随访中能够缓解患者心理应激、改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鼻内窥镜手术)和对照组37例(传统手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6%、不良反应发生率48.6%、嗅觉障碍(2.2±0.5)分、头晕头痛(2.1±0.7)分、鼻分泌物(3.1±1.2)分、鼻塞评分(4.4±1.1)分均优于对照组75.7%、16.2%、(3.2±0.6)分、(3.4±0.7)分、(4.7±1.3)分、(5.2±1.3)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5例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作为鼻内镜手术治疗干预组,实施鼻内镜手术。另外选择以往25例实施传统开放手术的患者作为开放性手术治疗干预组,分析治疗总有效率、头昏、间断性流鼻涕、鼻塞和头痛、嗅觉降低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鼻内镜手术治疗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开放性手术治疗干预组,头昏、间断性流鼻涕、鼻塞和头痛、嗅觉降低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开放性手术治疗干预组,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开放性手术治疗干预组,并发症率低于开放性手术治疗干预组(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我院124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无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鼻内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术野清晰,便于安全操作,且术后肿胀轻微,鼻腔内无粘连,无并发症,鼻腔粘膜无损伤,保存鼻腔生理功能且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汪洋  卢兵  谢彗星 《临床医学工程》2014,(11):1427-1428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44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2例,患者采用局部麻醉后,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观察组72例,采用局部麻醉后,在鼻内窥镜下行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术后随访612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61%,对照组为95.83%,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王新国  刘昕  肖君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630-4631,4633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上领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8月~2011年10月于某院进行治疗的154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77例和观察组(鼻内镜下上领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术组)77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血清MDA、SOD、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血清MDA、SOD、红细胞免疫功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而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扩大联合下鼻道开窗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较佳,对于患者的治疗更为彻底,患者的综合状态也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窥镜微创手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诊治的鼻息肉患者318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15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根治性手术治疗,159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内窥镜微创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1%)明显高于对照组(88.7%),观察纽并发症发生率(1.3%)、复发率(0.6%)均明显低于对照纽(6.3%、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窥镜微创手术是治疗鼻息肉的有效方法,可有效清除病灶,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少且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陈柏华 《现代医院》2006,6(4):11-1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微波、电钻鼻腔泪囊开窗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鼻内镜直视下在鼻腔外侧壁联合应用微波、电钻对骨壁及泪囊进行开窗。结果本组28例(31眼),随访2年,治愈26眼,好转2眼,无效3眼,有效率90·3%,全部患者无鼻出血、眶周血肿等手术并发症。结论本术式操作简便、损伤小、恢复快、无面部疤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在对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的临床观察及应用安全影响因素。方法:本次研究为2018年5月~2019年5月,录入本院数据库中的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将其中106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摘除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选择鼻窦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完成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嗅觉功能评分、鼻气道总阻力,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嗅觉功能评分、鼻气道总阻力,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更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鼻窦内镜手术应用于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对嗅觉功能、鼻气道总阻力造成的影响较小,患者的康复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