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于急性脑梗死诊断和病情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对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s—CRP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1)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含量为(5.89±1.81)mg/L,治疗两周后为(1.53±1.28)mg/L。治疗前hs-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9±0.81mg/L)(P〈0.01),治疗两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轻型、中型、重型各组hs—CRP含量分别为:轻型脑梗死组(3.85±1.38)mg/L,中型脑梗死组(6.11±1.72)mg/L,重型脑梗死组(8.91±1.93)mg/L。经统计学处理,脑梗死各组间血清hs—CRP含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脑梗死患者hs—CRP含量与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683,P〈0.01)。结论hs—cRP能反映脑梗死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病情监测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变化及其与不同病因的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对132例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不同病因型脑梗死血清hs—CRP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由心源性、大动脉硬化引起的脑梗死患者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原因所致脑梗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联合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急性脑梗死(AC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ACI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颈动脉超声对于ACI患者各种斑块的检出情况,对比颈动脉超声与DSA对100例ACI患者的诊断效能。另选取100名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脑梗死组和对照组受检者血清hs-CRP表达水平,最终建立受试者操作特征工作曲线,分析颈动脉超声联合血清hs-CRP对ACI的诊断效能。结果: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共检出斑块者76例(76%);DSA诊断轻、中、重度狭窄以及闭塞总确诊率高于颈动脉超声诊断,且DSA诊断轻度狭窄确诊率明显高于颈动脉超声(P<0.05);颈动脉超声对于ACI的漏诊率、误诊率明显高于DSA,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明显低于DSA(P<0.05);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超声联合血清hs-CRP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932,高于单一诊断结果,其联合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也明显高于单一诊断(P<0.05...  相似文献   

4.
魏世锦 《现代保健》2010,(21):145-146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水平与脑梗死病变的关系。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治疗的120名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24h以内和治疗2周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监测情况与门诊健康体检者30名的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比较,有显著差异。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健康组(P〈0.01),发病24h的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治疗两周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P〈0.01)。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梗死灶大小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ACI)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症,其致死率较高。超敏C-反应蛋白(hc-CRP)是炎症的重要生化标志物,而血清补体3为ACI的重要危险因素。为了解血清补体3和hc-CRP与ACI患者的相关性,本文对本院收治的98例ACI患者的血清补体3和hc-CRP进行了测定,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2月—2011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ACI患者98例作为研究组,男54例,女44例。年龄49~79岁,平均年龄为57.2岁。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并用CT或MRI证实。所有患者均在发病12 h内入院。选取60例同期的本院  相似文献   

6.
黄文龙  刘玉婷 《现代保健》2010,(14):165-16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乳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变化及临床应用.方法 分别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5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乳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乳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分别为(8.51±.1.74) mmol/L、(12.8±3.11) 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7±0.52) mmol/L和(1.32±0.48) mg/L(P〈0.01),且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527,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乳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对判断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病情轻重及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TOAST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非特异性免疫炎症反应标记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差别。方法随机选取首次发病并在72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8例,根据TOAST分型标准进行分组,采集外周静脉血进行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与性别相关,男性较女性易患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的发病年龄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OAST分型中,SAO型所占比例最大(36.5%),其次为LAA型(32.40%);比较不同TOAST分型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超敏C反应,血白细胞计数在LAA组及SAO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中,男性更易患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在LAA型脑梗死组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敏反应C(hs--CRP)反应蛋白与进展型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50例进展型脑梗死第2天、1周、2周监测血清hs—CRP的水平,另设对照组50例,为完全性卒中患者。结果:进展型脑梗死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hs--CRP是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54例,根据病情程度分为重型组17例、中型组18例、轻型组19例,对选取的患者在入院后第1、3、5、7天进行hs-CRP水平的测定,另选取54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并将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hs-CRP水平为(5.1±1.1)mg/L,脑梗死组为(11.1±3.4)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前3日hs-CRP水平显著上升;其中重型组在各个时段均高于其余两组;治疗后hs-CRP正常组总有效率为87.49%,异常组为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水平在评估脑梗死病情与疗效观察中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TCI)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86例ATCI患者发病后72h内、第1个月、第6个月的CRP浓度,分别记为CRP1、CRP2、CRP3。追踪随访12个月后将其中19例复发脑梗死患者作为复发组,并将67例未复发患者中随机抽出30例作对照组,对照分析两组间CRP水平。结果 ATCI复发患者3个时期的CRP浓度分别为(21,25±5.08)mg/L,(16.53±3,12)mg/L.(16.07±3.78)mg/L;未复发患者3个时期CRP浓度分别为(11,94±3.04)mg/L,(8,64±2.13)mg/L,(8,78±2.0)mg/L。两者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血清动态检测C反应蛋白可作为脑梗死复发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蔡莉莉 《现代保健》2012,(11):86-8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65例ACI患者的血浆Hcy和hs-CRP水平,并与35例正常健康者作比较。结果:ACI组Hcy和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Hcy和hs-CRP与ACI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检测其水平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和C反应蛋白(CRP)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207例脑梗塞患者与101例正常对照者;脑梗塞患者按其IMT分成三个亚组;根据是否存在颈总动脉硬化分为颈动脉硬化组和非颈动脉硬化组;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计算non-HDL-C值;将各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脑梗塞组呈现出高TG、TC、non-HDL-C、LDL-C、低HDL-C及CRP水平明显升高;脑梗塞患者不同IMT水平组的non-HDL-C、CRP等有显著性差异,并随着IMT的增加而升高;颈动脉硬化组的non-HDL-c、CRP水平明显高于非颈动脉硬化组;non-HDL-C、CRP与IMT呈正相关。结论non-HDL-C和CRP可作为反映颈动脉硬化发生和脑梗塞危险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高氧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对高氧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方法将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高氧液治疗组,高压氧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予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高氧液治疗组与高压氧治疗组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显著(P<0.05),两组均未发现任何副反应,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神经功能评分下降(P<0.05)。结论高氧液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方便;为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及脑梗塞的二级预防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低频超声治疗在大脑中动脉狭窄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7年8月—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发病1~3天的大脑中动脉狭窄引起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25例。常规组接受常规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低频超声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相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2组超敏C反应蛋白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超敏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低频超声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大脑中动脉的狭窄情况,改善脑梗死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叶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探讨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治疗组予以常规措施并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单用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hs-CRP浓度较治疗前有降低,但治疗组降低较对照更显著;各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的改善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急性脑梗死有较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2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COPD患者72例及健康对照者35例,分别对COPD组及对照组进行血清hs-CRP水平的测定。结果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治疗稳定期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COPD治疗稳定期血清hs-CRP水平则较急性加重期明显降低(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仍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检测可以作为评估COPD病情、观察治疗效果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2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COPD患者72例及健康对照者35例,分别对COPD组及对照组进行血清hs-C1KP水平的测定。结果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治疗稳定期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O.01),而COPD治疗稳定期血清hs-CRP水平则较急性加重期明显降低(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仍明显升高(P〈O.01)。结论血清hs—ClAP水平检测可以作为评估COPD病情、观察治疗效果的一个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脉洛宁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脉络宁与血塞通联合治疗组,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单独使用脉络宁治疗,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疗效判定,并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2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总有效率并无显著差异性,但脉络宁与血塞通联合治疗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基本治愈率加显效率明显高于单独脉络宁治疗组。结论脉络宁与血塞通联用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的血压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100例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连续10d监测血压,并根据血压值分为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以分析影响因素。结果绝大多数患者有血压的升高,但10d后可降至发病前水平。高血压病史、脑梗死面积是血压高的主要原因。结论血压升高是脑梗死急性期的应急反应,不需要处理可降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0.
赵京津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585-158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9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49名健康人的血清中IL-6的含量,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脑梗死组血清中IL-6水平为(53.48±16.12)p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2.31±0.56)p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IL-6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