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靳三针不同疗法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临床疗效的差异,为临床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方案优化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将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宣教组、电针组、穴位埋线组,每组30例。宣教组予常规的健康教育;电针组在宣教组的基础上加电针治疗,30 min/次,每周2次;穴位埋线组在宣教组的基础上加穴位埋线,取穴同电针组,每周治疗1次。3组均连续治疗8周。于入组前及治疗后检测肥胖指标[体质量、腰围、体质量指数(BMI)]、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胰岛素抵抗指标[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后,电针组和穴位埋线组体质量、腰围、BMI及TC、TG、LDL-C含量和FINS、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 05,P<0. 01),HDL-C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 01),穴位埋线组FB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 01)。治疗后与电针组比较,穴位埋线组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P<0. 05),在肥胖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0. 0%(27/30),电针组总有效率为83. 3%(25/30),均明显优于宣教组的60. 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P<0. 05)。结论:宣教基础上加用靳三针电针或穴位埋线对高脂血症患者异常的脂质代谢及胰岛素抵抗均有良性调节作用,且穴位埋线疗法在降糖和改善LDL-C、HDL-C水平方面优于电针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结合放血疗法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与放血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血脂康胶囊治疗。治疗4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脂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C、TG、L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结合放血疗法治疗高脂血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指标,临床疗效与血脂康胶囊治疗无差异。  相似文献   

3.
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选取了中医辨证为痰浊阻遏及脾肾阳虚证的高脂血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探讨穴位埋线疗法对高脂血症痰浊阻遏及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选取了中医辨证为痰浊阻遏及脾肾阳虚证的高脂血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药物组两组,各30例。埋线组选用足三里、三阴交、丰隆穴、内关、脾俞和胃俞等穴位,每2周埋线1次,每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6周);药物组服用血脂康,每次2粒,每日2次,连服6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项血脂水平,并参照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分级计分方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分级计分。结果:(1)血脂疗效评定结果显示,经6周治疗后,埋线组与药物组都有较好的疗效,但两组患者改善血脂指标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埋线组血脂疗效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分析显示,埋线组痰浊阻遏证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脾肾阳虚证,两证型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中医症状总疗效判定结果显示,埋线组疗效令人满意,明显优于药物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埋线组与药物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显示,治疗前后自身比较,两组血清TC、埋线组血清TG水平明显下降,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血清LDL-C含量与治疗前比较也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埋线组与药物组中血清TC、TG、HDL-C、LDL-C含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在中医症状改善、持续穴位刺激、就诊次数少等方面体现了其治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穴位埋线联合健脾祛痰中药对肥胖并发高脂血症脂质代谢内脏脂肪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40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药组20例(穴位埋线每月1次联合加减参苓白术散日1剂,2次/d,早晚服用),中药组20例(加减参苓白术散服用方法同上),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肥胖指标: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腰臀比、体脂百分率(F%),肥胖度(A%);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内脏脂肪指标:内脏脂肪指数(VAI)变化。结果 针药组和中药组在治疗肥胖总有效率均能达到85%以上,且针药组略高于中药组。与治疗前相比,针药组、中药组均能降低肥胖指标和内脏脂肪指标,并能改善血脂指标(P<0.05)。与中药组相比,针药组治疗后在降低肥胖指标、内脏脂肪指标及改善血脂指标方面效果更加显著(P<0.05)。结论 针药组与中药组治疗均有减肥降脂作用,针药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临床效果更明显,穴位埋线联合健脾祛湿中药法可能通过调节“脂肪-胰岛素轴”,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胆固醇的合成,从而纠正患者脂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平衡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肝肾阴虚型绝经综合征女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0例肝肾阴虚型绝经综合征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平衡针法针刺降糖穴、阳陵泉穴一日一次,共4周;联合组采用平衡针法针刺左右降糖穴一日一次;穴位埋线分别于治疗第1、11、21日在阳陵泉穴位埋线治疗,共4周。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检测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联合组总有效率(联合组,80.65%)明显优于对照组(普通针刺组,53.1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联合组和对照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肝肾阴虚型绝经综合征女性高脂血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高脂血症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高脂血症患者及对血脂水平和体重的影响.方法:将63例肥胖型高脂血症患者按其自愿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31例口服脂必妥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血脂、体重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埋线治疗前后血脂、体重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或P<0.01),而对照组,血脂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体重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降脂差异无显著变化(P>0.05),减肥差异显著(P<0.01).结论:穴位埋线组降脂作用与降脂药物组比较作用相似,脂必妥组对体重无影响.对肥胖型高脂血症患者,选用穴位埋线治疗既可改善血浆脂质代谢紊乱,又能减轻体重,可作为防治肥胖型高脂血症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高甘油三酯血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YK  Yin GZ 《中国针灸》2010,30(10):813-815
目的:比较穴位埋线和口服非诺贝特治疗肥胖型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74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36例和西药组38例。埋线组在足三里、丰隆、中脘、梁门、天枢、曲池、腹结、上巨虚进行穴位埋线治疗,西药组口服非诺贝特,均治疗8周。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及体质量。结果:埋线组治疗前后TG变化值为(1.12±0.65)mmol/L,西药组为(1.18±0.62)m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埋线组治疗后体质量(73.1±6.6)kg较西药组(76.2±8.6)kg明显减轻(P0.01)。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在改善高甘油三酯血症方面与口服非诺贝特的疗效相当,同时改善肥胖作用明显,是治疗肥胖型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血脂清胶囊对实验性脂质代谢紊乱大鼠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血脂清胶囊对高脂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给予血脂清治疗,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血清游离脂肪酸(NEFA)等指标。结果血脂清胶囊能显著降低高血症大鼠血清TC,TG,LDL-C,MDA水平,降低肝脏TC,TG及全血比黏度(ηb),升高血清SOD水平,减轻肝细胞脂变程度,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血脂清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代谢紊乱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能提高高脂血症大鼠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4例符合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8例和对照组106例。观察组采用电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取足三里、丰隆、带脉、天枢、水分、中脘、上脘、梁丘穴,电针治疗30 min后再配合穴位埋线,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10周;对照组服用血脂康胶囊,每日2次,每次2粒,连服10周。10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及3个月随访的血清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项血脂水平和体质量指数(BMI)、腹围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4%,两组改善血脂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时较治疗前在降低TG、LDL-C、BMI和腹围方面效果显著(P0.01),TC也有所降低(P0.05);对照组在降低TC方面效果显著(P0.01),TG、LDL-C也有所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时降低TG、LDL-C、BMI和腹围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而对照组仅在降低TC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在降低TG、LDL-C、BMI和腹围方面均较血脂康药物治疗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雷火灸治疗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雷火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血脂指标(TC、TG、HDL-C、LDL-C)及中医证候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血脂指标及中医证候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脂指标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雷火灸是一种治疗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肥胖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肥胖症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以穴位埋线疗法治疗30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并以普通针刺治疗21例作对照,对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BMI)、身体三围(胸、腰、臀围)、血清瘦素、血脂的变化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穴位埋线能减轻体重,缩小身体腰、臀围,降低瘦素水平,改善血脂紊乱,其疗效与对照组相同,在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对肥胖症有肯定疗效,对肥胖机体血清瘦素水平的良性调节以及改善血脂代谢可能是穴位埋线减肥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俞募合配穴为主埋线对高脂血症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影响。方法 120例符合标准的高脂血症患者采用电脑生成随机数方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俞募合配穴为主穴位埋线;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托伐他汀片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含量的变化及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TC、TG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2组血清TC、TG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俞募合配穴埋线疗法与单纯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疗法均能有效改善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异常,穴位埋线疗法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探索对高脂血症疗效确切、副反应小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高脂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埋线组给予中脘、天枢、丰隆、足三里穴埋线治疗,1星期埋线1次;药物组服用血脂康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8星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水平。结果埋线组总有效率为86.7%,药物组为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星期后药物组中3.3%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埋线组未发现转氨酶升高。治疗后8星期药物组相关观察指标升高,埋线组仍较稳定。结论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作用持久,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温针灸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脾肾阳虚型肥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脾肾阳虚型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治疗期间,为对照组实施温针灸疗法,为观察组实施温针灸联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6.15%,50/52)显著高于对照组(80.77%,42/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脂质水平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脾肾阳虚型肥胖临床治疗中,采取温针灸联合穴位埋线疗法,在改善脂质水平、提高治疗效果方面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穴位埋线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大鼠体重增加机理。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空白组、治疗组,每组12只。用灌胃氯氮平的方式造模。治疗组采用医用羊肠线进行埋线治疗。观察大鼠体重、肾周脂肪以及血脂等相关指标。结果:大鼠体重埋线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埋线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大鼠的存活率,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甘油三酯(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治疗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对氯氮平所致大鼠体重增加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正>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P)是由于血清中异常的脂质代谢,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过低而引发的脂质结构水平失衡的疾病。据全国调查数据显示,高TC血症发病率为4.9%,低HDL-C血症患病率为33.9%,高TG血症患病率为13.1%,自2010年起,我国的心血管病事件将因人群血清TC水平在往后20年期间增  相似文献   

17.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婧 《江西中医药》2008,39(7):59-61
本课题研究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及机理,并严格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穴位埋线组和针灸治疗组,观察两种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体脂百分率、三围、血糖(GLU)、血总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并分析两种治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降脂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12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降脂方组、穴位埋线组、联合组,每组30例。4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健康指导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降脂方组给予自拟降脂方口服,穴位埋线组给予穴位埋线,联合组给予降脂方口服及穴位埋线治疗,4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4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脏/脾脏CT比值及肝脏B超病变程度分级变化,治疗结束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ALP、TG、TC、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HDL-C水平、肝脏/脾脏CT比值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联合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其他组(P均0.05);4组肝脏B超病变程度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联合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其他组(P均0.05);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27/30),降脂方组、埋线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均为80.0%(24/30),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均0.05)。结论降脂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减轻肝功能损伤,调节血脂,效果优于单纯西医疗法及采用中药治疗或者穴位埋线治疗。  相似文献   

19.
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导致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或两者兼有(混合型高脂血症).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也是一种血脂代谢紊乱,因而称之为血脂异常(dyslipidemia),且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血脂代谢的紊乱状态[1].近年来,笔者运用调脂康口服液治疗血脂异常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增强药物治疗痰浊血瘀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痰浊血瘀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和82.2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血脂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变化更为显著。结论穴位埋线既可增强降脂药物的临床疗效,又可减少药物副作用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