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蕾蕾 《北京中医》2008,(11):858-860
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也是中医病证的病名。《黄帝内经》首载呕吐之名;之后,张仲景提出“干呕”“胃反”之名;孙思邈提出“漏气”“走哺”之名:陈无择提出“寒呕”“热呕”“痰呕”“食呕”“血呕”“气呕”等病名;成无己称“呕”为“畹”:张景岳分“实呕”与“虚呕”,并对呕、吐、哕、干呕病名做了辨析。  相似文献   

2.
呕吐与呃逆:自《金匱要略》提出呕、吐、干呕、哕之名,后世争议颇多。金·《伤寒明理论》以呕吐分轻重。认为,“呕者有声者也,俗谓之惋;吐者吐出其物也:故有干呕而无干吐,是以干呕则日食谷欲呕,及吐则食曰入口即吐……呕吐有轻重可知矣。”《东垣十书》则以气血分呕吐,所谓:“吐属太阳,有物无声,乃血病也。”“呕属阳明有物有声,气血俱病也。”朱丹溪亦从其说。元·王安道《医经溯洄集》认为,“夫呕者,东垣所谓声  相似文献   

3.
马莎  王舒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7):1771-1771
呕吐既是一个病名,又是一个症状,在《伤寒论》中则多指一种症状而言,其表现有微呕、干呕、喜呕、呕逆、呕不止、呕渴、吐利等。对于呕吐一症,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记载有数十条经文,并且针对不同病因辅以相应的方药,足见该症在临床治疗上的普遍性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云霞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2):918-920
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也是中医病证的病名。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本病名之源,始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土郁发之……甚则心痛胁膜,呕吐霍乱。”《金匮要略方论》阐述了各种呕吐,并采用不同的方剂进行治疗,这些方剂组方严谨,用药贴切,对后世治疗消化系统等疾病仍具有良好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就《伤寒论》中的"呕""吐"两个方面,讨论了呕、吐证的辨证论治。在"呕"的辨证中,有呕逆、干呕、但呕、呕不止、微呕、欲呕、呕利、喜呕、使呕、不大便而呕、得食而呕、食谷欲呕、呕不能食、呕而发热、呕而咳、呕而汗出、呕而脉弱、呕家、呕者、不可治呕之别;在"吐"的辨证中,有吐脓血、吐血、吐逆、吐蛔、吐利、吐涎沫、欲吐不吐、气逆欲吐、食入即吐、当吐、不可吐之别。张仲景论治"呕""吐"的思维方法为后世医家所推崇,有解表法、清里法、和解法、温阳法、灸法等,丝丝入扣,总不离辨证论治。"呕""吐"虽为《伤寒论》中一证,然病因病机不同,治法上不能见呕止呕,须观其脉证,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6.
浅探《伤寒论》对呕吐的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中对呕吐的辨证论述颇详 ,就症状而言 ,六经中无论表里寒热虚实诸证 ,皆可见到呕吐。就记载有呕吐的条文而言 ,计 76条之多 ,约占全部条文的 2 0 % ,其中单言“吐”者 38条 ,单言“呕”者 2 9条 ,言“干呕”者 9条。由于“呕”、“吐”和“干呕”在症状上有区别 ,故论中多将三者分而言之。但因“呕”与“吐”俱为“有物”,故有时亦“呕吐”并提 ,如“呕吐而利”、“呕吐而下利”、“欲呕吐”等 ,而“干呕”因其为无物 ,则殊少与“呕吐”并提。前人指出“呕”为少阳主症 ,“吐”为太阴主症 ,但实则六经皆有呕吐。现结合各经主症 ,…  相似文献   

7.
董莉 《江西中医药》2002,33(2):52-52
呕吐是指食物或痰涎自胃中上逆而出的病症 ,在张仲景所撰的《伤寒论》中 ,不仅对呕吐的病因、病机有全面的论述 ,而且对呕吐的辨证论治更卓有特色。笔者不揣浅陋 ,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讨论。1 呕为六经 ,分经论治《伤寒论》以六经为纲 ,对于呕吐一证同样要综合分析 ,辨为某经病证 ,分经论治。如《伤寒论》中治疗太阳中风之“干呕” ,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散风邪 ;治疗阳明腑实之“腹胀满而呕” ,用调胃承气汤泻热和胃 ,软坚润燥 ;治阳明中寒之“食谷欲呕” ,予吴茱萸汤温中和胃 ,降逆止呕 ;治疗少阳病之“心烦喜呕” ,用小柴胡汤和解枢机 ;…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首次提出了"妊娠""郁冒""脏躁""转胞""阴吹"等病名,论述了妊娠病、产后病及一些妇科杂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方法.创立了妇科外治法;并提出了正常妊娠与妊娠疾病之鉴别.  相似文献   

9.
在《伤寒论》中共有六十三条条文涉及到呕吐。有关呕吐的证候虽有主证、兼证、或然证之别,在证型分型上又有寒热虚实之异,但其病机均是胃气上逆所致。现将《伤寒论》中之呕吐的辨治及有关认识浅谈如下。一、呕吐的辨治(一)寒呕1.太阳表证之呕。太阳中风证,因肺气不利、胃气不降、营卫不和故见发热恶风,鼻呜干呕,脉浮缓等症,宜用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的桂枝汤,使表解而呕止。若“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而  相似文献   

10.
妊娠恶阻是指妊娠早期出现的严重的恶心呕吐、头晕厌食,甚则食入既吐者[1]。本病最早见于东汉末年《金匮要略方论.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云:"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呕)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隋唐时期《诸病源候论》提出了"恶阻"这一病名,《千金方》又将其称为"病阻",《经效产宝》称其为"子病",《证治要诀》名为"病儿",《坤元是宝》称其为"食病"。本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恶心呕吐、厌食,甚则头晕目眩、意识障碍。本病是妊娠早期的常见病症,  相似文献   

11.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的食物和水液等经口吐出,或仅有干呕恶心的一种病证。前人以有声有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但呕与吐往往并见,故一般合称呕吐。本病的发生常与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脾胃虚弱有关。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病位在胃,但与肝脾有密  相似文献   

12.
呕哕小议     
<正> 呕与哕是两种迥然有别的疾患,临证亦不难区分。可是,在高等医药院校五版《中医诊断学》(1984年11月第1版,上海科技版)“闻诊”一节中,却对“呕吐”释云:“呕吐有呕,干呕、吐三种不同情况。……干呕指有声无物,又称‘哕’。”在下条呃逆中亦云:“呃逆,唐以前称‘哕’,因其呃呃连声,后世称之呃逆。”在此以一哕而兼命两病,使后学者扑朔迷离,惑而不解。鉴此,笔者不揣愚陋,根据先哲之见与临证所悟,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3.
经方治验3则     
1干呕气逆症 某患者气逆干呕,经常发作,间或呕出少许清涎.甚时10分钟即发作1次,一直坐卧之中不敢随意俯仰转侧,言谈稍久亦感胸中温温掖掖,恶心呕吐,唯引吭高歌,方觉气顺而不呕.  相似文献   

14.
<正>嘈杂是指胃中空虚,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莫可名状,时作时止的一种病证,常兼有嗳气、吐酸等,常见于胃食管反流、慢性胃炎等疾病。"嘈杂"病名始见于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云:"人之有痰饮病者……症状非一……为呕,为泻,晕眩,嘈烦。"此后历代医家对嘈杂病的病因病机论述颇多,有"痰火""湿痰气郁""胃气虚冷""阴虚血少""土虚木乘""虫",等等。笔者认为嘈杂多与"热"有关,总的可分"实热""虚  相似文献   

15.
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呕吐哕证的论述精湛,治法丰富,组方严谨,选药切当,目前仍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认真研讨。兹就两书所载有关内容,试论述如下。关于呕吐哕证的治则仲景所说的呕吐包括作呕、作吐和干呕。哕是指有声无物,古称呃逆。对呕吐哕证的治疗原则,仲景论之甚为具体。如《金匮要略》295条:“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因为呕吐而有脓者,乃内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中对呕吐辨证之论述颇详,就证状而言,六经中无论表里寒热虚实诸证,皆可见到呕吐,就载有呕吐的条文而言,计76条之多,约占全部条文的20%。其中单言“吐”者38条,单言“呕”者29条,言“干呕”者9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云:"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意思是,经常呕吐的病人(即呕家),因痈脓引发的,不可径去止呕,若痈脓消失则呕吐自平.呕吐有因内有痈脓,脓毒上冲,致使胃气上逆,痈脓是其本病,呕吐只是标证,当治其本病,并非用止吐之药所能取效. 对于"呕家有痈脓"的理解,笔者过去总是与类似急腹症的临床表现联系在一起,如因肝脓疡、急性化脓性胆管炎、阑尾脓肿等,出现呕吐、腹痛等,认为因"痈脓"引起的呕吐一定伴随着腹痛,就算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呕吐,也有腹痛的症状.近来再读仲景这句话,有了新的感受,一是其作为中医治疗呕吐的总原则的理解得到了加深,二是因痈致呕不必有腹痛的伴随症状.  相似文献   

18.
小议《伤寒论》治呕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呕吐既是一个病证,又是一种临床症状。《伤寒论》中的呕吐,则多指临床症状而言,包括呕逆、干呕、气逆欲吐、食谷欲吐、吐、喜呕、呕不止、食入即吐、得食而呕等多种证候表现。论中对呕吐有30多条原文论及,对呕吐的病因、病机、证候、治则、方药等均有较详尽的论述,对我们现在临床辨治呕吐仍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呕吐的病机,统而言之,是由胃气上逆所致。所以任何病变,无论外感,抑或内伤,只要有损于胃,引起胃失和降,皆可以出现呕吐。《伤寒论》中引起呕吐的病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表证——风寒犯胃;(2)里热——热扰胸膈,胃虚热扰,胆热…  相似文献   

19.
“呕吐”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证,外感、內伤皆可出现,缘由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引起。前人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朝食暮吐谓之“胃反”,泛恶欲呕谓之“恶心”,凡此皆属呕吐之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金匮要略》中橘皮汤对顺铂所致水貂呕吐模型的止呕作用及对外周和中枢c-fos和P物质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水貂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橘皮汤空白组、模型组、昂丹司琼阳性对照组和阿瑞吡坦阳性对照组及橘皮汤高、中、低剂量组,各组均于注射顺铂前1天开始给药,连续给药4 d,观察注射顺铂后0~72 h各组水貂的干呕和呕吐次数,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水貂回肠和脑组织c-fos、P物质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整个观察期内,橘皮汤,尤其是高、中剂量,能减少顺铂所致水貂的干呕和呕吐次数;与阳性药比较,0~24 h急性期,橘皮汤高剂量组对水貂干呕次数的减少优于阿瑞吡坦组,24~72 h延迟期橘皮汤高剂量组对水貂干呕和呕吐次数的减少优于昂丹司琼组。橘皮汤各组回肠和脑组织c-fos、P物质阳性表达颗粒的灰度值均高于模型组。结论:橘皮汤对顺铂所致水貂呕吐模型具有长效止呕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