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62例新生儿先天性小肠闭锁的诊断及台疗经验,探讨小肠闭锁的手术方式.方法对1996~2002年诊治的62例新生儿先天性小肠闭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患儿均以呕吐为首发症状,2例出生后排出少量胎粪;空肠闭锁43例,回肠19例,有合并症7人次,其中膜状闭锁11例,盲端闭锁45例,多节型闭锁6例,均手术治疗.成活56例,死亡4例,放弃治疗2例.小肠隔膜切除10例,端-端吻合35例,端-侧吻合13例.结论早诊断、早手术、合理的手术方式及积极的术前准备与手术后处理,是提高新生儿先天性小肠闭锁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先天性小肠闭锁的临床、病理、治疗、预后及其相互关系,对13例经手术证实的小肠闭锁患儿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1-1999年共收治小肠闭锁患儿13例:男8例、女5例。平均年龄12h-11d,平均为3.84d,生后2d内就诊者7例,4d以上5例,2例早产儿,体重2.2-3.8kg,均以呕吐为首发症状,3例生后48h内有少量胎便排出,以肠梗阻、腹胀待查入院者4例,明确诊断9例。1.2 病理类型与闭锁部位,本组按Mantin分类法分为四型:I型膜状闭锁;Ⅱ型盲袋型。Ⅱa当闭锁两端肠管有纤维索带连接,Ⅱb为盲袋完全分离,肠系膜呈“V”型破损;Ⅲ型为…  相似文献   

3.
探讨超声和X线检查在诊断新生儿小肠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已手术证实的新生儿小肠畸形(肠闭锁16例、肠旋转不良13例、胎粪性腹膜炎14例、环形胰腺9例、梅克尔憩室10例)进行超声及X线片图像的回顾性分析。结果与手术结果对比,超声检出肠旋转不良10例,符合率76.9%;提示肠闭锁10例,符合率62.5%;提示环形胰腺7例,符合率77.8%。对胎粪性腹膜炎,超声提示腹部存在不同程度胀气,X线平片对其可显示异常,但不能确诊。对梅克尔憩室,超声及X线检查均无特征性显示。结论超声对肠旋转不良并肠扭转可明确诊断,对环形胰腺及肠闭锁可作出提示性诊断,对胎粪性腹膜炎也有一定的提示作用。X线平片对小肠疾病有一定的阳性表现,但无特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先天性小肠闭锁的诊治体会。方法收集1999年3月~2006年10月小肠闭锁的新生儿11例,对其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和术后处理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9例,治愈7例,随访发育正常5例,轻度、中度营养不良各1例。结论通过询问病史和造影检查,小肠闭锁病例术前都能正确诊断,切除扩张段和闭锁段、端端或端背吻合是其经典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胎儿小肠闭锁的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天性小肠闭锁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发生率文献报告约为0.0670/00~0.00250/00,男性略多于女性,也有发生于孪生子女的报道。先天性小肠闭锁是新生儿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本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的外科手术治疗是提高新生儿存活率的关键。本文回顾性分析5例先天性小肠闭锁的胎儿超声声像图表现,以完善胎儿小肠闭锁的产前诊断,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肠闭锁鸡胚实验模型制作及其形态学观察鲍南,等。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4;15(4):235用手术方法将鸡胚的一段小肠血液供应阻断,然后使用其继续孵化,就可发生肠闭锁或狭窄模型。在闭锁近端扩张段粘膜层绒毛扁平,闭锁远端绒毛肥大,延长呈分枝状。检查结果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先天性小肠闲锁的诊治体会。方法收集1999年3月~2006年10月小肠闭锁的新生儿11例,对其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和术后处理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9例,治愈7例,随访发育正常5例,轻度、中度营养不良各1例。结论通过询问病史和造影检查,小肠闭锁病例术前都能正确诊断,切除扩张段和闭锁段、端端或端背吻合是其经典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先天性小肠闭锁预后多原因分析,总结影响先天性小肠闭锁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先天性小肠闭锁患儿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非线性回归进行分析,了解先天性小肠闭锁预后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5例患儿放弃手术治疗。67例手术患儿治愈48例,术中术后放弃治疗9例,死亡10例,总治愈率66.67%。患儿放弃治疗及术后死亡主要原因为患儿合并其它畸形、出生体重过低、病理类型较重及术前合并肺部感染。结论降低合并严重畸形患儿出生率、保胎增加患儿出生时体重、术前积极治疗患儿肺部感染,有望提高先天性小肠闭锁患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先天性小肠闭锁预后多原因分析,总结影响先天性小肠闭锁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先天性小肠闭锁患儿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非线性回归进行分析,了解先天性小肠闭锁预后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5例患儿放弃手术治疗.67例手术患儿治愈48例,术中术后放弃治疗9例,死亡10例,总治愈率66.67%.患儿放弃治疗及术后死亡主要原因为患儿合并其它畸形、出生体重过低、病理类型较重及术前合并肺部感染.结论 降低合并严重畸形患儿出生率、保胎增加患儿出生时体重、术前积极治疗患儿肺部感染,有望提高先天性小肠闭锁患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小肠闭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收治的40 例小肠闭锁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 例新生儿小肠闭锁中,治愈38 例(95%),死亡2 例(5%).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利于提高疗效.产超声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选择正确的术式、合理使用手术技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不同部位的闭锁及不同分型的闭锁其手术方法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总结先天性小肠闭锁的临床、X线表现特点,进一步提高对先天性小肠闭锁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先天性小肠闭锁患儿的临床、X线表现,21例均经手术证实。结果:21例病例均行腹部立位片检查,其中3例行上消化道造影,18例行钡灌肠检查。主要X线表现:十二指肠闭锁腹部立位片可见"双泡征",闭锁下方肠管无积气,上消化道造影可见梗阻部位;空回肠闭锁腹部立位片可见小肠积气扩张并出现多个气液平面,灌肠检查可见结肠细小如胎儿型结肠。结论:X线检查是先天性小肠闭锁的主要临床确诊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 小儿腹部手术后伤口裂开和肠瘘形成比成年人多见,而且病死率高。本文就我院1979年11月~1988年12月收治的28例,结合文献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1.性别、年龄本组男22例,女6例;2天~3个月17例,4~6个月6例,7个月~2岁3例,2岁以上2例。 2.病种及手术方法急性肠套迭并肠坏死,行切除吻合术8例;巨结肠根治术1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穿孔,行肠切除吻合术2例;小肠闭锁,行肠切除吻合术2例;回肠憩窒穿孔,行肠切除吻合1例;胎粪性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小肠闭锁、狭窄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徒敏雄 《广东医学》2007,28(1):169-170
目的 探讨先天性小肠闭锁、狭窄的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为日益发展的护理专业提供积累.方法 对101例先天性小肠闭锁、狭窄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01例先天性小肠闭锁、狭窄患儿经过精心细致的治疗护理,治愈91例,Ⅰ期治愈79例,Ⅱ期治愈12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7例,术后并发伤口感染6例,并发肠粘连5例,并发吻合口瘘2例.结论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加强胃肠道管理及静脉输液管理,保证静脉高营养支持;术后密切观察肠道功能,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喂养原则,防止伤口感染等一系列护理措施,在保障先天性小肠闭锁、狭窄患儿疗效的过程中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4.
人胎小肠内胰多肽免疫反应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多肽免疫反应细胞(PP-IR细胞)在人胎小肠中的个体发生及分布。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观察24例11~27周人胎小肠内PP-IR细胞的形态及定位。结果胎期小肠的PP-IR细胞主要见于十二指肠,偶见于空肠上皮,回肠中未见。11~13周时PP—IR细胞数量很少,单个分散在十二指肠绒毛上皮间。14周后,PP-IR细胞呈增多趋势,除分散在小肠腺和绒毛上皮外,在十二指肠腺上皮中也可见该细胞。17~27周时,PP-IR细胞数量未见明显增减。胎期小肠的PP-IR细胞形态多样。结论胰多肽在人胎小肠的内分泌细胞中已有表达。PP-IR细胞随着胎儿的发育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新生儿小肠闭锁的诊治经验。方法:对近7年来应用Bishop-Koop法(近肠与远肠倒T形端侧吻合-远肠造口术)加经造口远肠内营养管置入术,肠内肠外营养治疗新生儿小肠闭锁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8例,家属要求放弃治疗3例。痊愈19例。死亡6例,成活率76%。结论:Bishop-Koop术加肠内肠外营养治疗新生儿小肠闭锁可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延迟脐带结扎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267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8例,其余229例为对照.收集患儿及产妇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延迟脐带结扎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关系.结果:结肠炎组极低体重儿、胎...  相似文献   

17.
卢林民 《广西医学》2008,30(2):265-266
先天性肠闭锁是新生儿急腹症之一,是引起肠梗阻的一种较常见消化道畸形,其死亡率高.本文搜集2003年6月至2006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小肠闭锁12例,就其影像表现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X线检查对先天性小肠闭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小肠闭锁和狭窄是一种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病死率较高。北京儿童医院报告,七十年代病死率53%以上,现在仍达40%。我院1981~1986年12月收治12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全为男性,年龄<7天8例,8~10天3例,20天1例。入院时T37℃者6例,37.1~38℃ 4例,>39℃ 2例。就诊早无感染无合并症者不发烧。本组有不同程度的呕吐,就诊晚或高位梗阻呕吐频繁,吐奶、粪水和胆汁,腹胀,排便少或不排便,腹部险查可见肠型和蠕动波,肠鸣音亢进。其中2例腹膨隆,腹壁青紫发亮,肠鸣音消失。化验:WBC<1万2例,1~2万6例,>2万4例。X线腹片:12例见胃肠有大小不等的多个液平面,2例膈下有游离气体。术前合并脱水酸中毒2例,新生儿肺炎3例,营养不良低体重儿2例,急性腹膜炎2例。闭锁和狭窄段均发生在回肠末端,其中小肠闭锁并发结肠穿孔狭窄1例,回肠三处闭锁1例,梗阻近端肠穿孔2例(1例合并憩室,憩室穿孔),并发小肠扭转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难治性小肠闭锁术后早期非计划性再手术的原因及对策,总结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85例难治性小肠闭锁患儿,其中21例进行非计划性再手术,总结再手术原因。结果 21例非计划性再手术原因为吻合口相关并发症10例,粘连性肠梗阻6例,功能性肠梗阻2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肠神经节细胞发育不良1例。根据不同原因进行不同的手术治疗。结论 总结难治性小肠闭锁术后早期非计划再手术的原因及对策,回顾性探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措施,有助于进行合理治疗、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及降低非计划再手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胰多肽免疫反应细胞(PP—IR细胞)在人胎小肠中的个体发生及分布。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观察24例11-27周人胎小肠内PP—IR细胞的形态及定位。结果 胎期小肠的PP—IR细胞主要见于十二指肠,偶见于空肠上皮,回肠中未见。11-13周时PP~IR细胞数量很少,单个分散在十二指肠绒毛上皮间。14周后,PP—IR细胞呈增多趋势,除分散在小肠腺和绒毛上皮外,在十二指肠腺上皮中也可见该细胞。17~27周时,PP—IR细胞数量未见明显增减。胎期小肠的PP—IR细胞形态多样。结论 胰多肽在人胎小肠的内分泌细胞中已有表达。PP—IR细胞随着胎儿的发育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