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疗热痹用药的体会武汉铁路中心医院(430064)刘娟痹证乃气血被病邪阻闭所致之病症。痹证的发生除感受风寒湿热诸邪之外,又与人体阳气先虚,腠理疏松,或阴虚内热,湿热内蕴有关。痹证可分为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四类痹证各有特点。笔者在临床中对热痹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陈瑞春运用经方治疗痹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证虽为临床常见病证之一 ,但由于病因多有兼夹 ,病情缠绵不已 ,治疗比较棘手。吾师陈瑞春教授治疗痹证 ,常用芍药甘草汤合四妙散治疗湿热痹 ,用桂枝汤加减治疗风寒湿痹 ,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历节。在痹证选方用药上独辟一径 ,颇具特色。其所选经方涵盖了痹证的主要临床分型 ,因而自成体系。在对方药的运用和方意的认识深度上 ,处处体现出他熟谙张仲景辨证论治的精神和法度。1 芍药甘草汤合四妙散治湿热痹芍药甘草汤是张仲景所创和营定痛之方 ,体现了酸甘化阴的法度。四妙散则为李东垣所制清热行血、除湿利水之剂 ,是治疗下肢湿热痹证的…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7):42-44
痹证由来已久,首见于《黄帝内经》,该病病因病机复杂,历代医家对此各有见解,治疗上也颇有不同,但多以祛风、除湿、散寒为主。藿香正气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治疗外寒内湿的经典方剂,临床上常用于胃肠型感冒、消化不良等疾病。云岭名医彭江云教授则常用藿香正气散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等属于寒湿痹证、湿热痹证者。彭师认为,寒湿痹证、湿热痹证的治疗关键在于治“湿”,而治“湿”之要又在治“脾”,藿香正气散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治疗痹证外可解表散邪,内可健脾除湿,一举两得,疗效甚佳,今予浅析,以资共享。  相似文献   

4.
用拈痛汤合宣痹汤加减治疗湿热痹证32例,其中治愈8例.总有效率对93.7%,提示于清热利湿之中佐入辛温宣透之品治疗本病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吴鞠通对痹证的认识有独到见解,进一步完善了痹证理论体系。他提出痹证大体可分为寒湿和湿热二类,而湿热痹尤多;提出湿热痹治疗法则为苦辛通法和辛凉淡法,并创立治疗湿热痹方剂宣痹汤、薏苡竹叶散和加减木防己汤;其治疗湿热痹的核心药物为石膏、滑石、薏苡仁、杏仁、茯苓、白通草、半夏、蚕砂、桂枝、防己。其对湿热痹的认识至今指导中医临床。  相似文献   

6.
俞慎初教授临床治疗痹证经验丰富,他常以自拟经验方“蠲痹四藤汤”为基础,随症加减治疗风寒湿痹;重用石膏并配合祛邪宣痹药物,治疗湿热痹痛疗效显著;对日久不愈之痹证,重视活血祛瘀通络,常以张锡纯的活络效灵丹加味治之;治疗病久入络的顽痹,善用虫类药物,以虫蚁入络搜风逐邪,临床应用每获佳效。  相似文献   

7.
何贵琼 《四川中医》1998,16(11):7-8
风寒湿痹临床虽多,湿热痹证亦复不少,叶天士曰:“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痛,舌起灰滞之色,面目痿黄色,显然湿热为痹。”现结合临床实际对湿热痹证之病因病机及分型治疗论述如下。1病因病机1.1湿热相结,内外合邪。素体阳盛,复感暑湿或冒雨涉水或从事水湿作业,以致湿蕴热郁,湿热相结,流窜经脉;若牌虚湿盛,复患风热,湿聚热蒸,内外合邪亦致壅滞经脉,令骨节烦痛。大凡素体虚弱者,气血不足,腠理空疏故外邪易于入侵。既病之后又无力驱邪外出,以至风寒湿热之邪得以逐渐深入,留连于筋骨血脉而为痹症。正如叶天士云…  相似文献   

8.
宣痹汤是治疗痹证的常用方剂之一。本方具有除湿清热之功效,马鸿斌主任医师用于治疗因湿热引起的持续高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痹证临床常见,中医辨治有一定优势。王焕禄教授论治痹证,强调湿热痹证临床多见,辨证注重病变局部切诊,治疗强调清利通络,处方善用虫药,治疗讲求阶段性。  相似文献   

10.
吴鞠通论痹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鞠通对痹证的认识和治疗独具一格。痹证寒湿固有,热湿尤多,病机为"湿聚热蒸,蕴于经络",而为"热痹"、"湿热痹"。吴氏遵循治疗温病的思想,对"热痹"、"湿热痹"重在清利,创立"治痹之主方"加减木防己汤,并主张宣通肺气,通利下焦,湿热具化,经络畅通。  相似文献   

11.
论叶天士内风致痹思想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铦 《浙江中医杂志》2003,38(5):185-186
叶天士痹证思想突出贡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白虎历节风发病的原因为感受温热毒邪 ,最先将仲景治疗饮热咳喘的木防己汤 ,用于治疗关节红肿、发热、疼痛游走的热痹证 ;2最先认识外感湿热痹证发病规律 ,采用兼有祛风湿与清湿热两种功能的药物治疗湿热痹证。《温病条辨》所载治疗湿热痹证的名方——宣痹汤 ,就是吴鞠通总结叶氏治痹经验的产物 ;3开创应用虫药搜剔血络方法治疗顽痹、久痹的先河 ;4最早认识与总结奇经痹证的发病规律 ,创用通补奇经方法进行辨证施治。上述治痹思想 ,都曾被诸家多次论述 ,并且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但叶氏…  相似文献   

12.
痹证是中医临床上的常见病,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疫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特征。临床有风痹、寒痹、湿痹、热痹之分,治疗亦各异。但不论何型痹证,都是由于正气先虚,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不同的只是有所偏胜而已。因而作者通过临床,逐步筛选,自拟了一首治疗各型痹证的通用方,辨证加减运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痹证外因以湿邪为主,风、寒、热为相兼之邪,故有风湿,寒湿,湿热之分.痹证内因常为气虚、阳虚、营卫不和等.仲景治痹兼顾内外因,常治本与祛邪并举.  相似文献   

14.
吴鞠通痹证证治经验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治疗痹证具有独到之处,且在理论上有不少阐发,散见于《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等著作中,兹浅析如下: 一、病因责之湿热,治寓清利宣通痹证系人体感受外邪后,气血为之闭阻,引起肢体、关节、筋骨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麻木,或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的一类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笔者在多年临床观察中也发现,我国南方地区RA患者以脾虚湿热者居多,由于气候偏热,地处潮湿,易致湿郁生热,伤及脾胃,故多表现为脾虚湿热之证候。笔者采用扶脾养胃之法治疗脾虚湿热型RA 10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对痹证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老中医王乐亭之经验方,辨证针刺治疗痹证。结果:治疗效果明显,有可重复性。结论:针灸为治疗痹证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陈纪藩教授治疗痹证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痹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类疾病。陈纪藩教授辨治痹证,根据新痹久痹分阶段治疗,痹证初起,湿热痹者,以四妙散为基础加用姜黄、萆薢、茵陈、宽筋藤、银花藤、七叶莲等,寒湿痹者,用桂枝芍药知母汤与乌头汤合方化裁;痹证日久,则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加用鸡血藤、黄芪、川芎、白芍、地黄等益气补血之品。  相似文献   

18.
痹证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对痹证的治疗,须掌握辨证施治的原则,而固守一方一法则难以获得满意疗效.笔者通过二十年的实践,认为对本证的治疗当注重辨寒热、调气血和分上下的原则.1.辨寒热痹证的症情较错综复杂,究其病症,不外寒、热两端.《内经》所载行痹、痛痹、着痹属寒证范畴;湿热痹则属热证范畴.之所以有寒热证不同,主要在于感受外邪与患者体质两大因素.人体感受风寒湿邪,若素体阳虚阴胜者,多为寒证;反之,若素体阴虚阳胜者,因内有蕴热,故多易化热而为热证;湿热之邪留于经络骨骱固为热证,而寒痹经久不愈,邪留经络  相似文献   

19.
辨证治疗痹证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证是常见病、多发病 ,是由于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 ,引起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重着 ,屈伸不利和关节肿大等症。痹证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现代医学认为这是一种原因不明、又无特效根治办法的慢性疾病。中医药治疗痹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前景。我们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 ,体会到治疗痹证应遵循辨证施治原则 ,注重掌握辨病位、辨寒热、辨气血的辨证方法。1 辨病位痹证可发生于全身任何关节 ,也可局限于某一个关节或多个关节。主要症状有关节疼痛、肿胀、晨僵 ,严重者可发生关节肿大 ,活动受限等。痹证…  相似文献   

20.
石膏,味辛、性寒具有清泄邪热之功;银花,味辛微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之能。热痹系痹证中的一个证型,包括西医的痛风在内,系由感受外界湿热之邪,或风寒湿邪蕴久化热,或嗜食辛辣酒酪之品,湿热内生,痹阻经络、关节而成。一般热痹以起病急,肢体关节疼痛,痛处灼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