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海林 《中国骨伤》2019,32(8):683-685
<正>跟腱断裂是常见的下肢运动损伤,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概念的推广,发生率逐渐增加。跟腱断裂的治疗也是创伤骨科、足踝外科与运动医学界广泛关注的话题,每年均有大量的相关国内外文献发表。目前,跟腱断裂治疗在很多方面尚未达成共识,争议颇多,也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采用束间缝合法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治疗15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病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7~56岁,平均37.5岁。患者入院后均采用束间缝合法修复跟腱,术后6周石膏制动,门诊随访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所有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时间9~17.5个月,平均13.5个月,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价疗效,术后6个月(93.3±3.5)分。患者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平均1.6个月,返回至原工作岗位时间平均4.7个月。所有手术切口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切口皮缘坏死病例,无跟腱再次断裂,未出现腓肠神经损伤。结论:利用束间缝合法治疗急性跟腱断裂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跟腱吻合修复可靠、术后并发症少、跟腱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在急性跟腱断裂治疗中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小切口微创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采用小切口行微创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对14例14足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患者采用小切口微创技术修复跟腱,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25~49岁,平均30.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1~13 d,平均8 d.在跟腱断裂处正中偏内侧行1.5~2.0 cm小切口,用卵圆钳导入缝针,微创缝合修复跟腱断裂。术后常规康复锻炼。结果:14例中2例创口局部持续渗出,经换药好转,其余均Ⅰ期愈合。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92.71±6.58(82~100分).结论:小切口微创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操作简单,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4.
跟健龙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近期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跟健龙吻合器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应用跟健龙治疗19例急性跟腱断裂,男17例,女2例;年龄30~58岁,平均40.2岁;运动伤17例,摔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0~8d,平均2.2d。所有患者术前Thompson试验、单足提锺试验为阳性。术后采用患者满意度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对跟腱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9.9个月。平均手术时间41min,所有切口Ⅰ期愈合,无感染、局部不良反应、跟腱再断裂、腓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8例对手术结果满意,1例感觉一般(跑步时感觉轻度疼痛),至最终随访时所有患者对工作及生活满意。小腿中段周径萎缩平均(0.82±0.85)cm(0~3.0cm)。最终随访AOFAS评分平均(98.42±3.29)分(89~100分)。结论:跟健龙装置治疗急性跟腱断裂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闭合性跟腱断裂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小切口Kessler缝合法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37例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男22例,女15例;年龄21~59岁,平均41.3岁.跟腱断裂部位:止点断裂8例,断端距止点<1.5 cm 5例,体部断裂20例,断端距止点3~6 cm 4例.37例患者均于伤后7 d内(平均4.6 d)采用小切口Kessler缝合法治疗,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根据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37例患者术后获18~36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术后无切口表浅或深部感染、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无跟腱再断裂.术后疗效根据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评定:优30例,良7例,优良率为100%.结论应用小切口暴露方法修复新鲜跟腱断裂并结合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比较小切口与常规切口端端缝合治疗新鲜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 2006年3月至2009年6月分别采用常规切口和小切口治疗93例新鲜跟腱断裂患者,其中常规切口组(A组)52例,男47例,女5例;年龄23~62岁,平均44.2岁.小切口组(B组)41例,男38例,女3例;年龄22~65岁,平均42.6岁.术后应用相同的康复程序,采用临床客观检查、患者主观满意率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A组患者术后获15 ~52个月(平均28个月)随访,B组患者术后获13~50个月(平均26个月)随访.A组切口表浅感染6例,深部感染l例,感染率为13.5%,B组均未发生切口感染等并发症;A组平均切口长度较B组长7.3 cm;A组平均AOFAS评分为93分,B组为98分,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跟腱与皮肤切口粘连发生率、再断裂率、踝关节活动受限发生率、患者满意率、小腿最大周径伤侧与对侧的差、跟腱断裂平面周径伤侧与对侧的差及恢复伤前活动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产生因腓肠神经损伤导致的足背皮肤感觉障碍,无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除l例发生深部感染,其他患者均恢复伤前活动.结论 应用跟腱缝合引导器及小切口微创修复新鲜腱断裂总体结果优于常规切口技术.  相似文献   

8.
缝线锚钉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缝线锚钉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的可行性、手术技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6月至2008年8月应用缝线锚钉修复的16例跟腱近止点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17~46岁,平均33.5岁。术后不同时期对患者进行不同内容的康复训练。对手术时间、锚钉置入位置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采用Arner-Lindholm标准对跟腱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3.2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无异物反应、跟腱再断裂等。平均手术时间35.5min,术中均无医源性神经、血管、肌腱等损伤。16例共置入缝线锚钉19枚,其中1枚置偏。跟腱功能恢复情况:优13例,良2例,差1例。随访工作及生活满意,X线均未见锚钉移位。结论:应用缝线锚钉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手术简捷、固定确实、疗效优良、并发症低,是一种较可靠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带非可吸收线锚钉系统治疗跟腱断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跟腱断裂是创伤外科中较常见的疾病。临床大多采取手术治疗,术式和所用材料多样,各种并发症也多见报道。尤其是接近于止点处跟腱断裂的治疗,临床疗效不佳,腱骨融合率低,出现感染及跟腱再断概率较大。自2006年5月至2009年2月应用带非可吸收线锚钉系统治疗跟腱断裂2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在急性跟腱断裂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治疗的21例跟腱断裂患者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注射PRP将21例患者分为PRP组(改良Kessler缝合法联合PRP注射治疗,15例)和对照组(单纯使用改良Kessler缝合法治疗,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9个月的踝关节跖屈和背伸角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Victorian运动学会评分(VISA)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9~12个月(平均11.3个月)随访。PRP组术后3、6、9个月跖屈角度(33.5°±1.8°、38.1°±1.2°、41.6°±1.6°)和背伸角度(10.3°、16.5°、21.5°)大于对照组[(26.9°±2.0°、31.5°±1.6°、35.6°±1.4°)和(5.3°、12.7°、18.2°)],PRP组术后3、6、9个月VISA评分[(41.2±6.5)、(78.7±10.4)、(91.0±4.1)分]和AOFAS的踝-后足评分[(75.5±5.4)、(88.6±5.2)、(95.2±3.5)分]高于对照组[(29.8±2.5)、(68.0±3.5)、(84.5±2.1)分和(66.8±4.8)、(82.8±3.6)、(90.7±1.1)分],PRP组术后3、6个月VAS评分[(1.7±0.9)、(1.3±0.4)分]低于对照组[(3.0±0.8)、(2.2±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P可以加速患者足及踝关节功能恢复,可以认为使用改良Kessler缝合法联合PRP是一种安全、实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趾长屈肌腱和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趾长屈肌腱、[足母]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3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32~69岁,平均41岁;左侧8例,右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8个月,平均4.5个月。13例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均为闭合性损伤跟腱断裂。采用趾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5例,行[足母]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8例。结果:13例随访时间11个月~4.5年,平均2年,伤口无感染,跟腱无再断裂,踝关节活动基本正常,足背屈跖屈功能良好,未发生锤状趾畸形。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9例([足母]长屈肌腱移位修复6例,趾长屈肌腱移位修复3例),良3例([足母]长屈肌腱移位修复2例,趾长屈肌腱移位修复1例),差1例(趾长屈肌腱移位修复)。结论:采用趾长屈肌腱、[足母]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可获得良好的疗效,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而采用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更趋近于合理。  相似文献   

12.
1、病例资料 患者,男,61岁。右足跟后部扭伤肿痛6d。患者主诉8岁时有外伤性右足跟腱部分断裂,在当地卫生院急诊行清创缝合术,痊愈。  相似文献   

13.
<正>2005年1月~2013年1月,我科采用腓肠肌腱膜皮瓣翻转修补术治疗2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6例,男22例,女4例,年龄18~45岁。患者均有提踵无力及跛行,其中Thompson试验阳性24例。跟腱断裂位置均靠近中段,缺损长3~7 cm。均为陈旧性跟腱断裂,受伤至手术时间5~12周。1.2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跟腱稍偏外侧缘切口入路,显露断裂跟腱及腓肠肌下端。完整切除跟腱坏死瘢痕组织,用可吸收0号爱惜康缝线于断端近侧以上约0.5 cm处水平褥式缝合,从  相似文献   

14.
V-Y腱成型术加带蒂筋膜覆盖治疗跟腱再断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V-Y腱成型术加带蒂筋膜覆盖治疗跟腱再断裂的疗效。方法 19例患者均应用V-Y腱成型术修复,同时采用带蒂筋膜覆盖跟腱吻合处。结果 术后随访2~5年,平均3.1年。按Amer-Lindhohn疗效标准进行评定,优14例,良4例,差1例。结论 V-Y腱成型术修复跟腱再断裂,疗效满意,而加以带蒂筋膜覆盖,则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跟腱的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