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与听力损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与听力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不同病因 (溶血、感染、母乳性黄疸 )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和正常新生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结果 由溶血和感染因素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明显。母乳性黄疸所致高胆红素血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无变化。结论 早期新生儿因溶血、感染所致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听力损害 ,应及早干预 ,并注意远期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将88例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因素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88例中,非感染因素所致黄疸占65例,包括因溶血致黄疸13例,围产因素致黄疸17例,母乳性黄疸14例,早产儿1例,不明原因10例。非感染性黄疸占发病率74%。感染因素致黄疸23例,占黄疸发病率26%。讨论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常由多种因素所致,本文资料显示非感染因素占首位,其次为感染因素,多项因素混合和原因不明各占一定比例,非感染因素中我院为围产因素致黄疸为主,其次为母乳性黄疸。所以对缺氧围产不良因素应予以重视,对有高危因素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需早期诊断,早期防治,对于合并有其他疾病等高危因素即使未达到高胆红素血症程度也需积极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的病因分析和早期诊断的价值,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将158例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4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检测血清PCT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新生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疾病中,由感染引起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88.2%患者血清PCT升高。新生儿重症感染引起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发病急、进展快,临床表现不特异等特点,且因新生儿个体差异大,如日龄,胎龄,免疫力及基础疾病不同,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因而早期诊断较困难,特别是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血培养结果时间较长,且阳性率不高。降钙素原(PCT)是一种降钙素前肽,有报道显示,PCT的升高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PCT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和早期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在新生儿期疾病中是最常见 ,最突出症状之一。早期新生儿可出现生理性黄疸 ,若同时伴有任何高危因果 ,黄疸程度常应超过生理性黄疸范畴 ,又称为高胆红素血症。在我北方地区窒息乏氧 ,感染为常见高危因素 ,为防止高胆红素脑病致死或致残 ,故加强围产期保健 ,对高危儿要早期干预。应用退黄措施如光疗等。现我科 2 0 0 0年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高胆红素症 )患者的治愈率已达 90 %以上无一例出现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通过对我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析,探讨不同时期感染、母乳和围产三大因素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及其干预措施.方法将911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母婴同室前(Ⅰ组)和母婴同室后(Ⅱ组),并按其病因进行分类比较. 结果Ⅱ组和Ⅰ组相比,感染性黄疸发生率下降明显,母乳性黄疸和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比率明显上升(P<0.005),有极显著性差异;病因不明的比率有所上升,但G6PD缺乏症的比率则呈下降趋势,两组对比,P<0.01;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比率仅呈轻微上升,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发生了明显的变迁,由母婴同室前的感染性黄疸为主演变为近年的母乳性黄疸为主,围产因素已成为影响新生儿高胆的重要因素之一,提示改善环境因素、预防感染是降低感染性黄疸的主要措施,对母乳喂养儿及合并围产因素的新生儿,生后即应进行血微量胆红素监测并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4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cTnI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亚型(CK-MB),并与30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进行对照比较。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清cTnI和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中cTnI增高的阳性率(65%)明显高于CK-MB(32.5%,χ2=8.46,P0.01)。结论cTnI水平检测可作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早期心肌损伤的诊断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美国Guber-nick新近报道:正常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约60%,早产儿达80%。足月儿血中总胆红素>205μmol/L,早产儿>256μmol/L,称高胆红素血症,多为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其病因较多,少数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危及生命或留有严重后遗症。我院儿科于1998年1月~2001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于围产期因素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早期给予清肝利胆口服液,检测其胆红素指数的变化,观察早期服用清肝利胆口服液对围产期因素导致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对围产期因素导致胆红素升高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给药组与对照组.在其发生黄疸的初期(即新生儿胆红素指数达到10mg/dl)时,开始给药(3ml/次,日两次).用药 3天后,比较两组胆红素指数的变化.结果给药组胆红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结论在新生儿黄疸的高危期早期给予清肝利胆口服液,可以有效地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治疗方案的选择,降低致残率.方法 对2009年6月~2010年5月我科住院的138例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溶血性疾病57例为最常见病因,占41.3%;感染性疾病41例,占29.7%;其中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1例行手术治疗、Rh溶血患儿2例予换血治疗,其余患儿针对病因给予对症处理,治愈率达99.3%.仅有1例发展为胆红素脑病警告期,3个月后发现听力障碍.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儿科的常见病,虽然大都预后良好,但也有进展成核黄疸导致死亡或严重后遗症的发生,对其病因分析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利于降低该病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黄疸在新生儿期最为常见.约85%的足月儿及绝大多数早产儿在出生后1周内出现黄疸.黄疸加重时会发生高胆红素血症,需及时发现和治疗,以避免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所致的脑损伤;新生儿出生2周后,黄疸逐渐消退,但少数延迟消退,甚至出现皮肤黄疸加重变暗,大便颜色变浅,血清结合胆红素升高,应及时发现并找寻病因及治疗,以免发生胆汁淤积性肝...  相似文献   

11.
李爱琳 《医学信息》2007,20(2):126-128
目的从护理角度探讨,了解和掌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原因及有关因素。方法2002年8月至2006年8月,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5351人次,按照《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发生高胆红素血症转入NICU治疗的204例,就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孕周、出生体重、围产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和过期儿(P<0.01);低出生体重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和巨大儿(P<0.01);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与妊高症、脐带因素、宫内窘迫、胎盘胎膜因素、难产、分娩前后用催产素有关系;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与转归有关系。结论护士熟悉新生儿高胆发生的病因及有关因素,及早做出评估、判断,制定有效护理计划,并提供健康指导,对减少有害因素,降低新生儿高胆的发生率及致残率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普宁地区新生儿溶血性黄疸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新生儿溶血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原因之一。本组病黄疸出现的时间往往较早,程度重,严重病例可出现核黄疸,甚至死亡。我科自1996年~2000年5月收治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共62例,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诊断标准(1)符合金汉珍等的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2)有溶血表现: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下降,网织红细胞增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黄疸监测了解昆明地区足月新生儿黄疸发生情况;极早发现病理性黄疸进行早期治疗。方法采用日本生产的JM-103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每日早查房时对每个新生儿的额部正中(眉间)及胸部(胸骨角)进行测试,取其均值,数值(12.9mg/dl时,每个部位测2次,取两次的平均值。结果昆明地区足月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高,黄疸程度深,在高胆红素血症婴儿中74.75%无明显原发疾病。结论(1)昆明地区足月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高,黄疸程度深,可能与昆明海拔较高、纯母乳喂养、初产妇、剖宫产率较高(60.9%)等因素有关,是否存在生理性黄疸的峰值高于其它地区有待于进一步观察;(2)如何避免高胆红素血症对机体的损害,同时防止过度治疗仍然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血清胱抑素C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肾损害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血清胱抑素C(CysC)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肾损害中的意义。方法收集5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轻度黄疸组19例,中重度黄疸组35例)和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的血清,以生化分析法测定总胆红素(TBIL)、胱抑素C(CysC)、尿素氮(BUN)、肌酐(SCr)含量,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中重度黄疸组CysC、BUN、SCr浓度明显高于轻度黄疸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中重度黄疸组CysC的异常率显著高于BUN和SCr的异常率(P〈0.05)。结论血清CysC是评价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早期肾损害一项敏感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50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 ,其病因甚多 ,诊断一旦明确 ,治疗效果满意 ,若未及时诊断治疗 ,黄疸加重 ,易造成胆红素脑病 ,留下后遗症。故对新生儿黄疸病因的分析 ,对其指导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笔者现对我科 5 0 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作临床分析。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病例选择我科 1991年 1月至 2 0 0 0年 3月住院病例及1999年 9月至 2 0 0 0年 3月新生儿专科门诊病例共 5 0 0例 ,血清胆红素足月儿 >2 2 0 .6 μmol/L(12 .90mg/dl)、早产儿 >2 5 5 μmol/L(15mg/dl) ,均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5 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本地区病因分布况. 方法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70例进行病因分析. 结果病因前五位的依次为:溶血症、感染、围产因素、肝炎综合症,母乳性黄胆. 结论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随地区,气候及当地医疗条件,经济状况,社会制度而不同.G-6PD缺陷是本地区高胆红素血症的首发病因,本地区是高发区 ,应常规筛查及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脐带血检验早期诊断新生儿G6PD缺陷,探讨G6PD缺陷程度与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对1302例足月健康新生儿脐带血进行G6PD定量检验后跟踪调查其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结果(1)106例G6PD缺陷的患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25例(23.58%);1196例G6PD正常的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31例(2.59%).两组病例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有极显著差别(χ2=104.25 P<0.01).(2)49例G6PD显著缺陷的患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19例(38.78%);57例G6PD轻度缺陷的患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6例(10.53%).两组病例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有极显著差别(χ2=11.67 P<0.01).结论G6PD缺陷是本地区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之一,G6PD活性越低,患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34例足月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血清,分为轻度黄疸组和中重度黄疸组,同步测定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浓度,同时收集30例正常足月产新生儿患者血清作为对照。结果中重度黄疸组:血清β2微球蛋白、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浓度明显高于轻度黄疸组和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重度黄疸组血清β2微球蛋白的异常率显著高于血清尿素氮和血清肌酐的异常率(P〈0.01)。结论与血清尿素氮、肌酐相比,血清β2微球蛋白是一种更为敏感、准确地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肾功能损害的指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4年6月至2009年5月在本科住院和门诊确诊的22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母乳性黄疸90例,占39.47%;ABO溶血48例,占21.05%;感染36例,占15.79%;不明原因的54例,占23.68%.结论 合理进行母乳喂养,加强围产期保健,定期进行孕妇血型鉴定的产前检查,加强新生儿护理,减少产时、产后的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和小婴儿黄疸的发病原因。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72例和小婴儿黄疸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发病因素是非感染性因素,其中又以围产因素为主,其次为感染因素;小婴儿黄疸以感染因素为主。结论黄疸是新生儿和小婴儿常见的症状,血中胆红素过高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探索其发病原因,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诊断、早治疗,绝大多数患儿预后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